4.2产生气体的变化
、选择题
已知白醋和可乐都具有酸性,加入牛奶后现象相似,下列最可能是白醋和牛奶混合后的现象的是( )
A.有气泡冒出
B.看不出明显变化
C.出现黏稠状的物质,并发生沉淀
D.发生沉淀后,加水沉淀消失
把点燃的细木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刚刚混合后的杯中,细木条的火焰会( )。
A.继续燃烧 B.马上熄灭 C.燃烧得更旺
含淀粉的物质遇碘酒会变( )
A.蓝色 B.黑色 C.棕色
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 )。
A.全部是白醋
B.全部是水
C.是含有新物质的液体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沸水蒸煮碗筷消毒
B.糖醋凉拌紫甘蓝
C.洗洁精清洗餐具油污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沙子和黄豆混合 B.制作柠檬汽水 C.叠纸飞机
下面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蒸发 B.弯折铁丝 C.米饭上滴碘酒
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下列容器中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
A.塑料容器 B.玻璃容器 C.铁制容器
下列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泥水静置 B.水结成冰 C.铁锅生锈 D.点亮灯泡
、填空题
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用手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 (填“凉”或“热”)一些。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 、 、 。
、判断题
物质的化学变化不会伴随各种现象。 ( )
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会产生大量的气泡。( )
紫甘蓝和白醋反应会变红,属于化学变化。( )
在观察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时,为了获得丰富的信息,我们需要调动各种感官,运用看、闻、听、摸、尝等观察方法。( )
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铁钉上产生了黄色物质。( )
、实验探究题
某同学在家研究自制柠檬汽水的配方。他研究了小苏打的量对气泡的影响。多次实验后,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序 柠檬汁(毫升) 小苏打(克) 气泡高度(厘米) 气泡持续时长(秒)
1 100 1 0.5 60
2 100 1 0.5 60
3 100 1 0.4 55
4 100 2 1.5 130
5 100 2 1.5 125
6 100 2 0.1 3
(1)该同学在第6次实验时用的小苏打中混入淀粉,发现气泡少、持续时间短。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 。
(2)分析前5次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小苏打的量和气泡产生的量 。(填是否有关)
(3)小苏打和柠檬汁混合后,产生的气体能灭火,比空气重。由此可以判断小苏打和柠檬汁混合是 。(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4)为了确认第6次实验的小苏打中是否加了淀粉,可以在剩余的该粉末中滴加 判断。
(5)有人认为只要往100毫升柠檬汁中不断添加小苏打,会一直有气泡产生。这样的观点对吗? 。理由是: 。
、连线题
把下列变化与相对应的变化结果用直线连起来。
温度升降 形状变化
食物消化后 云的形成
水蒸发到空中 风的形成
木材做成家具 变成新物质
空气冷热不均 水的形态变化
、简答题
填表题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记录表
实验方法 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的白醋,然后小心倒入一匙小苏打,稍后在玻璃杯上盖上玻璃片
实验现象 用肉眼观察,发现 ,用手触摸杯壁,感觉
初步结论 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它们明显发生了变化, (填“有”或“没有”)新物质产生
新物质 检测实验 当我们把盖在杯子口的玻璃片移开时,迅速把点燃的火柴伸进杯子口,发现 。后来,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证明了这种新物质是
、综合题
在科学课上,我们曾多次提到过二氧化碳这种气体。我们一起来寻找二氧化碳的踪迹。
(1)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会产生大量 ,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杯子摸起来比原来凉,说明伴随着这个过程会 (填“吸热”或“放热”)。
(2)人们吃食物后,身体热起来了,这是因为食物中的 能转化为 能。
(3)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大量燃烧化石能源来获得能量,这个过程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为控制全球变暖,应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以下能源均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
A.石油和潮汐能 B.太阳能和风能 C.天然气和沼气
(4)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除了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我们还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写出两点)
4.2产生气体的变化答案解析
、选择题
C
【解析】 牛奶和醋混合在一起会凝结、变质,长出了那种絮状的奶皮。
B
【解析】【解答】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具有阻燃性,所以燃着的小木条会熄灭。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的是白醋和小苏打反应的特点。
A
【解析】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含淀粉的物质遇到碘酒会变蓝色,生成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A.
C
【解析】【解答】小苏打与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有新物质产生的反应叫做化学变化。
C
【解析】A.沸水蒸煮碗筷消毒过程中蛋白质被杀死,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糖醋凉拌紫甘蓝过程中,醋酸能和紫甘蓝发生化学变化而变色,属于化学变化;
C、洗洁精清洗餐具油污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
【解析】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物理反应没有发生物质的改变,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反应。
C
【解析】根据有无新物质生成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水蒸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弯折铁丝只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米饭中有淀粉遇碘变蓝,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A
【解析】硫酸铜,无机化合物,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水溶液呈弱酸性,显蓝色。
故答案为:A
硫酸铜俗称胆矾。
C
【解析】【解答】铁会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置换出铜单质,所以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硫酸铜溶液。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的是硫酸铜和铁的反应特点。
C
【解析】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铁锅生锈产生了新的物质,铁锈。
、填空题
二氧化碳
【解析】煤、石油的燃烧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
在物质的变化中,能够生成新物质的是化学变化,不能生成新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凉
【解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反应产生气体是放热反应,用手摸玻璃杯的外壁,会感觉比原来热。
产生沉淀;发光发热;产生气体
【解析】【解答】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或沉淀等。
化学变化可能伴随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但是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化学变化。
、判断题
×
【解析】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物质,会伴随各种变化,如发光、发热等。
×
【解析】铁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铜单质和硫酸亚铁,不会有气体产生,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铁可以与稀酸反应产生氢气,但是与盐溶液不会产生气体。
√
【解析】酸性物质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碱性物质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白醋是酸性物质,遇到紫甘蓝水变红,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
【解析】 观察时候运用手、眼、 耳、鼻等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多角度的获得观察信息。 “闻”、“尝”这两种方法的危险性,有意识地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
【解析】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实验探究题
(1)淀粉不与柠檬汁发生反应
(2)有关
(3)化学变化
(4)碘酒
(5)不对;化学反应会消耗柠檬汁,柠檬汁会消耗完,反应终会停止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总伴随着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也有吸热现象等。
、连线题
【解析】温度降低,水的形态会发生变化,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以下,水将会结冰;
食物消化后,变成了新的物质,为我们的活动提供能量;
水蒸发到空中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许多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木材做成家具,改变了木材的形状;
空气冷热不均是风形成的原因。
、简答题
有气泡冒出;凉一些;有;火柴熄灭;二氧化碳
【解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该过程是化学变化。常温下汽化会吸热,因而感觉凉凉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不具有助燃性,因而蜡烛会熄灭。
本题考的是二氧化碳的发现,制取,物理和化学性质。
、综合题
(1)气泡;吸热
(2)化学;热
(3)B
(4)①低碳出行;②植树造林
【解析】(1)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别称,白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和水。二者适量混合后会迅速释放大量的气泡(二氧化碳),并听到嘶嘶声。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能够感觉到杯壁比原来稍微凉一些,说明伴随着这个过程会吸热。
(2)人们吃食物后,身体热起来了,这是因为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3)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大量燃烧化石能源来获得能量,这个过程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为控制全球变暖,应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分析选项可知潮汐能、太阳能和风能、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4)开发新能源,如氢燃料,酒精燃料,使用这些低碳或者无碳成分的燃料,可大量坚守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保护好大自然生成的远古森林,因为远古森林的树,年龄较大,是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绿色植物。低碳出行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