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1: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原创1: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1 09:1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标
1.佛教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两汉之际,来自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
佛教包涵了很多思辩的内容,蕴含了大量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辩证法观点,这就大大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哲学。
刹那、现身说法、大彻大悟、三生有幸、前因后果、自作自受、烦恼、解脱、一尘不染、一厢情愿、臭皮囊、觉悟。
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意境的表达。诗佛王维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等石窟都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佛教寺院种茶和饮茶的风气也推进了民间茶文化的发展。
佛教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
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3.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
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林则徐、魏源等开明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
1862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设立。
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
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思想。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拓展补充——古代和近代两次西学东渐
(1)概述: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西方学术思想的传入。
(2)表现
①第一次高潮: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西方科技,被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②第二次高潮:19世纪中叶,受两次鸦片战争刺激,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先后向西方学习,但只关注先进军事科技及器械之术,尚未涉及政治制度及思想。
③第三次高潮:19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洋务运动弊端的暴露,早期维新派和康、梁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重点转向政治制度。
(3)特点: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中国
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国家作为重要窗口;西方人的人文科学、自
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各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4)影响:中国思想近代化开始起步,学习层次出现了由“器物”到“制
度”层面过渡的迹象。
1.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文字
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推动了当地文化交流和发展。
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2.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儒学
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
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
大约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
3.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社会制度
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基本一样。
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
4.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四大发明
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火药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渐衰落。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也造出了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5.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对琉球的影响
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
15世纪,伴随着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6.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儒学
材料: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 ——节选自伏尔泰《风俗论》
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强烈反响。
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