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是故乡明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 月是故乡明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1 16:1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月是故乡明(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关于季羡林的相关资料,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
3、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人手抒发自己情感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反复品读,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故乡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思念与牵挂之情。
2、进一步解之思的文化内涵及其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课文灵动、隽永的语言,领悟作者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阅读方法,记下自己阅读文章时的感受、理解,与作品展开对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古诗引入
2、积累描写月亮的诗句,学生吟诗。
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4、简介作者:本文作者季羡林,生卒(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生字教学
3、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并概况大意。
4、全班交流,感知往事和经历
(1)引导交流: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
(2)引导概况: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简要概括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
三、再读课文,感悟作者内心
1、思考:什么是故乡?
2、思考:作者的故乡在哪里?他的故乡是怎样的?
3、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那些地方的月亮美吗?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哪些与月亮有关的事情?
4、作者为什么对故乡的月亮如此钟爱?
5、品读感悟
(1)品读描写外国月亮的部分,交流:你有什么体会?作者的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2)品读描写故乡月亮的部分:作者心中故乡的小月亮又是怎样的呢?在文中找出描写故乡月亮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6、结合作者的生平理解课文
(1)季羡林爷爷已经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对那个小山村念念不忘呢?
(2)作者只记得那些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吗?除了记得故乡发生的事,他记得故乡的什么?
(3)在作者心中故乡的水又是怎样的呢?
(4)学生深思后,抽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老师做补充与纠正。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人人都爱故乡的月亮
月亮常有山水相衬
深情怀故乡、忆童年
世界其他地方的月亮
五、教学反思
1、新授课完成后,教师步入课堂内,了解好、中、差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内容,有的放矢的个别辅导,对教学中的失误加以补救。
2、学生理解季爷爷课文内容和深奥语言的内涵会比较困难,教师可反复的加以指导,或者制作一段有创意的故乡月PPT,在课堂上播放,边播放边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六、作业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2、补充作业: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上面两段话选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家 写的。
(2) 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选择正确的答案( )
①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
②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③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
④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3)你对“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一句中的“此”是怎样理解的?
(4)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却写了那么多童年趣事,多余吗?
3、开放性作业:学生在每个晴天的晚上仔细观察故乡的月亮,时间一个月,然后以《故乡的月亮》为题完成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