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挑选(tiāo) 挑战(ti o) 试卷(juàn) 卷轴(juàn)
B.颤抖(chàn) 寒颤(zhàn) 折磨(zhé) 折腾(zhē)
C.模仿(mú) 铜模(mó) 宝藏(zàng) 珍藏(cáng)
2.“誉满天下”中“誉”的意思是( )
A.称赞 B.名誉 C.荣誉 D.信誉
3.下面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忐忑不安 浅笑莹莹 语重心长
B.稚气未脱 无怨无悔 一字一顿
C.仰暮不已 信手拈来 心智成熟
D.明记在心 妙手成章 誉满天下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两项不同的是( )
A.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B.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道鼻子有这么长吗?
C.他一面走,一面伸手摸着衣袋,好像里面装着宝贝。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抒情诗,作者是现代散文家、诗人何其芳。
B.书信主要包括称呼、正文、结尾和日期。
C.《作文上的红双圈》一文中,“于是,我就接着‘折腾’”,“折腾”在这里指坚持写文章。
D.《给老师的一封信》中书哲回忆了方老师给予自己的种种关爱和运动会上老师对运动员的鼓励和安慰,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对老师真挚的谢意。
6.赠言应因人而异,下列赠言不合适的是( )
A.送给意志坚定的同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乃大丈夫也。
B.送给情绪悲观的同学: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衔着春天飞来。
C.送给缺乏自信的同学:有花自有香,不必大风扬,你的潜能等着你去开发。
D.送给意志薄弱的同学:废铁之所以能成为有用的钢,是因为它经得起痛苦的磨炼。
7.结合单元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制作成长纪念册要选用能反映小学生活的有代表性的资料。
B.可以用“编年体”或“栏目式”方式给纪念册资料分类,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分类。
C.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几个部分。
D.制作成长纪念册,有统一的形式、格式,不能个性发挥。
二、填空题
8.看拼音,写词语。
还记得一年级时,稚嫩的我tǎn tè bù ān( )地跨进校门,穿过zǒu láng( ),来到教室。一个清瘦而gāo tiǎo( )的身影出现在我眼前,那就是您。您俯下身子,轻轻地对我说:“你是书哲?”我抬起头来望着您,jīng yà( )于您居然叫得出我的名字。
9.比一比,再组词。
虑( ) 琅( ) 熟( )
虚( ) 粮( ) 孰( )
10.用合适的成语或句子填空。
(1)比喻老师教育的学生众多的成语:( )。
(2)说明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的八字成语:( ), ( )。
(3)比喻一心想做成一件事却没有做成,没打算会有什么结果的事情却不经意间成功了的名句是:( ), ( )。
(4)小学六年的生活一晃而过,真是光阴似箭,( ),我想用“少壮不努力,( )”来告诫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三、语言表达
11.交际平台。
临近毕业,班级准备制作一本成长纪念册。讨论时,大家都发表了一些看法和困惑。针对以下两位同学的发言,你觉得做成长纪念册有意义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发表你的观点,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按要求写句子。
(1)我像做贼一样地溜过去,独自站在报栏前,欣赏我的打满双圈的作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升起来。(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老师领进门(节选)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老师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作者:刘绍棠)
13.“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一句中的“这方面”指的是__________。
14.“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文中指___________。它的前半句是“_________”。
15.下列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成一棵树需要十年时间,而培养一个人则需要百年时间。
B.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形容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C.人就像树木一样,不经过培养是不会成为人才的。
D.十年才能长成一棵树,一百年才能教育好一代人。
16.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女教师
阎连科
村里新来了一名年轻的女教师,姓陈。陈老师来报到的那天,正逢着下雪天,白皑皑的雪花一朵一朵地从天空中飘下来,紧紧地把村子遮掩住了。
陈老师是乘县教育局的小车子来的,车子驶到村口因为路滑就进不去了。陈老师想从车上下来走着进村,可去接陈老师的村里人不肯,硬是把她阻在了车里面。村长说:陈老师是从城里来的,城里人不能受冻。村里的人于是用肩膀把车子抬进了村里。
陈老师去的是村小,其实村里压根儿就这一所学校,村长说,在大山里能有这样一所学校已经相当不错了。村小的校舍破破的,像城里废弃的仓库,校门口的操场也是坑坑洼洼,不过蛮大的,有城里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村长说,村里只能给娃儿们围大操场,盖校舍根本就不敢想。陈老师眼睛湿湿的,几天后她将寝室搬到操场边,陈老师对村长说:“我会看着新校舍建起来的。”
“想不想走出大山去?”有一次在课堂上她问学生。
“想!老师,你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城里?”学生们睁着一双双大眼睛问。
“那要看你们的本事,不读书是出不去的。”
“那我们不出去了。”下面的学生争着说。
“为啥?”陈老师惊问。
“读书太累。”
“你们全是混蛋!”她气得把教科书往墙上砸过去。
看见老师生气,这些小学生全缩着小脑袋不做声了,教室内一下子变得静静的。窗外,雪花满天飞舞着,“啪啪”打在窗台上,在玻璃窗上绽开一朵朵好看的小花。
“再问你们一遍,想读书吗?”陈老师坚持着最后的忍耐。学生们也许是受惊吓了,这时候谁也不敢吭声。
“今天我在操场上爬给你们看,你们想读书了我再来上课。”陈老师一甩头,猛地打开教室的门出去了。
“陈老师!”学生们呼啦一下惊叫着也跟着往门外跑。学生们齐齐地拥在矮矮的走廊下,寒风中狂飞的雪花呼呼地扑向他们的小脸。陈老师单薄的身子跪在雪地任凭冰冷的雪花无情地摧残她秀美的头发,她张开手臂用十根手指狠狠地抓着雪泥,像乞讨者似的一步一步往前爬
“老师,我们错了。”学生们急得哭了起来。
“老师,别这样,你的裤子磨破了。”学生们一个个跑过去想搀扶她。
“滚开,让我爬下去。”她在雪地上尖声地叫着。
“我们不滚开,我们要老师去课堂。”
“想读书吗?”
“想。”学生们哭着跪在雪地上。
“黑板上写着什么字?”
“走——出——大——山——去。”大家一个字一个字地背着陈老师刚教的话。“继续念。”
“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震耳欲聋的声音在操场上响亮地响起。“都回教室去吧,老师想听你们的读书声。”陈老师满脸泪花地拥抱着孩子们。雪越下越大,这是大山里好多年以来下得最大的一场雪。陈老师终于从雪地上站了起来。
17.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句中用了“混蛋”“砸”等词语却不会影响陈老师的美好形象,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联系上下文,回答关于“走出大山去”的问题。
(1)从“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里,你听出了孩子们怎样的心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出大山去”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选文,分析陈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尾对雪景的描写富含深意,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1.写作
每个人都在成长。成长中或许有书香相件,或许有琴声相随;成长中我们拥有浓浓的亲情,也会收获真挚的友情;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意外的收获,也会有痛苦的教训……请以“ 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模仿”的“模”读“mó”,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
“铜模”的“模”读“mú”,指用紫铜或锌合金制的浇铸铅字的模型。
C项错误。
2.B
【详解】“誉满天下”的意思是: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誉”的意思是“名誉”。
3.B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形。
A. 浅笑莹莹——浅笑盈盈
C. 仰暮不已——仰慕不已
D. 明记在心——铭记在心
4.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A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我们播下的种子没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
反问修辞手法: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B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鼻子没有这么长。
C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5.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章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找出正确答案。
B项,书信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6.B
【详解】考查学生对赠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赠言是用良言相勉励,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合适的赠言。送给情绪悲观的同学要选用一些励志的词句。
7.D
【详解】D. 制作成长纪念册,没有统一的形式、格式,可以个性发挥。
8. 忐忑不安 走廊 高挑 惊讶
【解析】略
9. 考虑 琳琅 熟悉 虚心 粮食 孰与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情况,并要求学生正确组词。
10. 桃李满门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有意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 日月如梭 老大徒伤悲
【详解】考查考查成语及名人名言的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解答时学生要结合语境中的意思来填空。
(1)桃李满门:比喻学生很多。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的时间可以培育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使培育一个人才。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出自古训《增广贤文》。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的得到好结果。
(4)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出自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词话》第八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早到了八月初六日。”意思是光阴就像射出去的箭一样快,日月就像纺织机上的梭的速度一样快。比喻时间流逝得非常快。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乐府诗集·长歌行》,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全诗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1.成长纪念册能帮我们把珍贵的童年记忆留住,让我们在长大后也能通过它而回想起童年五彩缤纷的事情。选取资料的时候可以选择六年中最能体现个人成长变化的图片、文字记录、相关奖项等。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学生首先要审清楚题干要求,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学生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我觉得成长纪念册有意义。因为毕了业后同学们就各奔东西。纪念册可以纪念一些人和事物,或者是一些特殊的事。它是岁月的写真,可以留下一些记忆,自己没事潘纪念册,可以想到以前的美好时光。在制作成长纪念册时我们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分类。
示例:我觉得成长纪念册有意义。因为毕了业后同学们就各奔东西。纪念册可以纪念,一些人和事物,或者是一些特殊的事。它是岁月的写真,可以留下一些记忆,自己没事翻潘纪念册,可以想到以前的美好时光。我们可以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可以按照事物的性质进行划分,最后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12. 我欣赏作文。 妈妈对我说,她上班去了,让我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 太阳从地平线探出头,露出了红红的脸蛋。 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详解】考查按要求写句子。
(1)缩句。1、抓住主干来缩简: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2、“的”前修饰都删去3、“地”前限制要删去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5、数量词语照样删6、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8、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9、特定词组的缩写。
直接利用句式“谁干什么”进行缩句,我欣赏作文。
(2)改为转述句。(1)去掉双引号和语气词;(2)把冒号改成逗号;(3)把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或“她”;“我们”改为“他们” 或“ 她们 ”;把第二人称应改为第一人称,或者具体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将句中的冒号和引号删去,将说话内容中的“我”改为她,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改为陈述句,让我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
(3)将太阳拟人化即可。
太阳跳出地平线,升了起来。
(4)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的步骤。
1、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2、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3、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4、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2双重否定词替换方法①表示判断。“是”“了”用“谁也不能否认”②表示非常肯定。“一定”“必须”用“非不可”“不能不”③表示不情愿、不得已。“只能”“只好”“只得”用“不得不”④表示全部。“全”“全都”“全部”用“没有不”“无不”⑤表示推测。“会”“可能”“能”“应该”用“不可能不”“不会不”。
在“从心底里”前面添加不能不。
13.文学创作所需的想象力 14. 当年田老师的教导无意中引领“我”走向文学创作的道路 有意栽花花不发 15.B 16.表达了作者对田老师的感激之情。
【解析】13.本题考查信息筛选能力,指代性内容需要结合前后文寻找。
结合“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可知,“这方面”指的是文学创作所需的想象力。
14.本题考查信息筛选能力和名句的识记,指代性内容需要结合前后文寻找。
结合“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可知,“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文中指当年田老师的教导无意中引领“我”走向文学创作的道路。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有心栽种的花没开,而无意插下的柳枝却成了一片柳荫。比喻存心想求得的没得到,不经意的事却意外地取得了收获。
1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选B。
16.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感情,注意联系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等内容可知,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田老师的感激之情。
17.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陈老师骂人、砸书的原因是她“恨铁不成钢”,这些行为恰恰体现了陈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 18. 听出了孩子们不想辜负陈老师的期望,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的决心。 一是离开大山,到外面去。二是努力读书,走出贫穷和落后的境地。 19.陈老师来山区教书,并将寝室搬到操场边,用爬雪地来激励学生,可见她是个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善于教育学生的好老师。 20.暗示着孩子们努力读书,将会有美好的未来。
【解析】17.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你们全是混蛋”运用了语言描写,“她气得把教科书往墙上砸过去”运用了动作描写。孩子们认为读书太累了,就不想走出大山,所以陈老师才骂人、砸书,因为她“恨铁不成钢”,这些行为恰恰体现了陈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
18.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1)孩子们开始认为读书太累,所以不想走出大山,陈老师非常失望,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孩子们,孩子们被陈老师的行为所感动,所以大喊着“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里,听出了孩子们不想辜负陈老师的期望,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的决心。
(2)由“车子驶到村口因为路滑就进不去了”“村小的校舍破破的,像城里废弃的仓库,校门口的操场也是坑坑洼洼”可以看出大山的生活非常贫苦,学习条件非常艰苦。陈老师希望孩子们“走出大山”希望孩子们离开大山,去到外面的城市,要想走出大山就得努力读书,才能走出贫穷和落后的境地。
19.本题考查人物分析。
由“陈老师眼睛湿湿的,几天后她将寝室搬到操场边”可以知道陈老师非常心疼孩子们的学习条件。后面通过老师与孩子们的对话,孩子们知道只有通过好好读书才能走出大山,但是那样太累了,所以他们都说不想出去了,陈老师伤心极了,她用爬雪地来激励学生。可以知道陈老师是个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善于教育学生的好老师。
20.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雪越下越大,这是大山里好多年以来下得最大的一场雪。”描绘了这场雪是大山好多年里下得最大的一场,以此来寓意这些孩子们就如雪景一样,会是大山里这几年来最努力的孩子,会有美好的未来。
21.示例:
挫折伴我成长
挫折伴我们成长。
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在也站不起来;不要因为一次嘲笑就像向他人低头;不要因为害怕就不敢尝试。只有一步步克服挫折战胜困难你才能看到生活中的阳光。
在这个学期的月考中,由于我的放松懈怠导致我的成绩直线下滑。在别人看来我考这么烂像是什么事都没有,可在我的内心却是非常焦虑不安的。回家看到父母失望的表情,我的心痛极了。
晚上爸爸找到我说:“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
我难过的说到:“什么意思啊。”
父亲回答道:“你自己去领悟吧。”
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到了父亲,那充满沧桑的脸庞,还有那一小搓白发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一转眼期中考试到了,看到成绩单的那一刻我明白了父亲的那句话,当我回到家中告诉父亲的时候他也露出了那久违的笑容。
挫折能催化成熟,困难会激越成就。我们要勇往直前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永不畏惧,不断成长。
【详解】此次作文是半命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
首先补充好题目,如挫折伴我们成长。开头点题。中间详细写自己成长中遇到了那些挫折,最后写此次挫折给自己的成长带来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