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精讲课件+达标巩固:第2章第1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精讲课件+达标巩固:第2章第1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8-05 08:28:26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组成
B.位于从湿润向干旱过渡地带,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
C.位于中温带,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黄土高原的相对位置,涉及黄土高原所处的流域、干湿区、温度带、植被区以及高原成因、作物分布等内容,是一道无图考图的综合题。www-2-1-cnjy-com
答案:B
2.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其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B.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高原地面破碎
C.由于气候干旱,早期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
D.引发水土流失的原因,人为原因是最主要的
解析:黄土高原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内部,新构造运动强烈,导致地面破碎。早期的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属于森林和森林草原景观,后来植被覆盖率下降,主要是人类所为。在引发水土流失的两大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因素。
答案:D
3.“轮荒”这种耕作方式引起的后果是(  )
A.土壤肥力得以恢复
B.林草生长茂密
C.原有林草种源被破坏殆尽
D.水土流失得以抑制
答案:C

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南方低山丘陵区
C.内蒙古草原 D.黄土高原
5.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  )
A.水土流失 B.土壤盐碱化
C.森林减少 D.荒漠化
解析:图中显示坡度较小的地形区发展节水种植业,而坡度较大的地区实行退耕种草种树;在沟谷实行筑坝蓄水,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一致。www.21-cn-jy.com
答案:4.D 5.A
6.读“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完成(1)~(4)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A________,B________。
省会名称:C________,D________。
(2)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________,水土流失是形成这一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3)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cnjy*com
治理中________措施、________措施和________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来源:21cnj*y.co*m】
(1)太行山 秦岭 兰州 银川
(2)千沟万壑 植被的破坏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3)保持水土,开展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工程 生物 农业技术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3题
                
1.该区域在我国多种自然或人文地理要素分布中具有明显的(  )
A.过渡型 B.多变性
C.不确定性 D.单一性
2.该区域严重的自然灾害有(  )
①水旱灾害 ②台风 ③寒潮 ④土壤侵蚀 ⑤火山爆发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③④⑤
3.该区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  )
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人地矛盾尖锐 ④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解析:根据经度和纬度及轮廓判断图示区域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多种自然区域的过渡地带,属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繁,冬春季容易受寒潮影响,夏季多暴雨,土壤侵蚀严重,而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该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并且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21cnjy.com
答案:1.A 2.A 3.D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出处:21教育名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6.有关黄土高原泥沙大量流入黄河的主要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黄土高原有黄河的主要支流
B.黄土高原上植被破坏严重
C.黄土高原上的河流流量大
D.黄土高原的黄土土质疏松
4~6.解析:根据图示,A区域为宁夏平原,气候干旱,降水少,发展灌溉农业,长期不合理灌溉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该区域未含冻土层,地形平缓,水流速度慢,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B区域为鄂尔多斯高原成为现今荒漠主要是人为造成。第6小题,黄土高原泥沙大量汇入黄河,并非河流流量大造成,黄河流量较小。
答案:4.C 5.D 6.C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下图,完成7~8题。
7.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8.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  )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7~8.解析:缓坡上修筑梯田,田埂的水平方向与等高线基本平行,才有效将下滑的泥土及水资源拦截,从而减少往下流失。增加粮食面积,过度开垦会破坏原有植被,加剧水土流失速度。
答案:7.B 8.D
9.分析下表资料(资料来源于对黄土高原的研究),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
植被覆盖率/%
径流减少率/%
侵蚀减少率/%
20
15
55~20
40
30
80~40
60
60~30
95~70
80
75~50
98~80
≥90
70
100~90
A.植被破坏是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B.人为因素是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C.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在于植树种草
D.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无法治理的
解析:从表格可以得知,植被覆盖率越高,整体上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越高,说明植被破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植被遭破坏主要是人为所造成,故植树种草可治理水土流失,并非水土流失不可治理。
答案:D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10~11题。(双选)21教育网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解析:蒙古高原的裸岩荒漠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a为风力侵蚀作用。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力从蒙古高原搬运来的,b为风力搬运作用。华北平原则是流水从黄土高原上搬运来的泥沙沉积而成,则c为流水搬运作用,d为流水沉积作用。故AB两项正确。
答案:AB
11.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
C.泥石流 D.土地荒漠化
解析:c为流水搬运作用,可造成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现象,BC两项正确。沙尘暴和土地荒漠化是风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BC
12.阅读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新《水土保持法》的审议通过是我国水利和水土保持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对新时期水土保持事业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1·c·n·j·y
材料二 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系统示意图
(1)比较黄土高原与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在地理背景上的差异。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黄土高原
南方低
山丘陵
(2)南方低山丘陵区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过程离不开沼气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沼气的好处有(  )
①解决农村燃料问题 ②实现有机质还田 ③将污染物资源化 ④解决畜牧业的饲料来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林草植被在该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
A.防风固沙,保持农田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吸烟滞尘,调节气候
D.绿化美化环境
(4)要恢复植被,必须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燃料问题?
10~11.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差异及治理措施。第(1)题,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有共性也有差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2)题,生态农业中沼气的作用,一方面可解决肥料、燃料问题,一方面利于保护环境。第(3)题,该处林草为水土保持林。第(4)题,可从能源的开源、节流方面入手分析。21·cn·jy·com
答案:(1)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黄土高原
土壤抗侵蚀力差,降水集中,多暴雨,人地关系紧张,开发历史悠久,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开矿后未及时复垦
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恢复难,常规能源丰富
南方低
山丘陵
生物资源丰富,植物生长快,常规能源短缺
(2)A (3)B (4)开发水电、开发沼气、营造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推广节能灶等。
13.阅读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水土流失问题是我国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它对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
水土流失直接的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材料二 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三 每年的7月初黄河中上游各大水库都要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对水沙进行控制和调节,从而减轻泥沙在下游河道淤积。
(1)治黄的根本在于治沙,治沙的根本在于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请在图中找出黄土高原地形区________(填字母)。
(2)黄土高原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就是水土流失,为了防治此环境问题,某乡广泛征集治理建议。有人提出要在黄土高原广泛修梯田,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图中B地形区内煤炭资源丰富,为防止该区域因开发煤炭资源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你认为在煤炭开发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4)为何黄河每年在汛期来临前要进行调水调沙活动?
解析:第(1)题,从图中经纬度及河流分布看,A为内蒙古高原,B为黄土高原,C为华北平原。第(2)题,在黄土高原广泛修梯田不合理。因为只有在坡度较缓的山坡上,修筑梯田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陡坡上封坡育草,种植护坡林,在沟内打坝淤地,营造防护林等。第(3)题,煤炭开发会破坏植被和原生地面,堆放土石会给水土流失提供物质来源,必须有计划地存放表土,搞好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第(4)题,调水调沙可以减少淤积在河道中的泥沙量、减少洪水灾害。
答案:(1)B
(2)不合理。梯田适宜在坡度较缓、土层深厚的山坡上开发。
(3)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避免由于煤炭开发而引起大规模的水土流失。
(4)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含沙量大增,大量泥沙淤积下游河道上,形成地上悬河,容易造成洪水灾害;经过调水调沙,减少河道和库区泥沙淤积,避免洪水灾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课件48张PPT。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环境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湿地减少水力山地丘陵高原黄土高原二、水土流失的原因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1)地貌形态的________与黄土的________。
(2)降水集中,多________。
(3)植被________。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1)农业生产过程中________和草原破坏。
(2)________、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修建窑洞等不合理利用土地。
栏目链接不稳定易侵蚀性暴雨稀少森林过度开垦三、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________,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________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________灾情。
5.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
栏目链接土壤肥力生态环境洪涝四、水土流失的治理
1.生物措施:主要是________。
2.工程措施:包括在沟谷________、________,在坡面________________等。
3.以________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1)小流域: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河道流域。
(2)小流域的水土流失过程:从泥沙的产生到输水、输沙,均在________内完成。
(3)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则:________与________紧密结合。
栏目链接植树种草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小流域小流域生物措施工程措施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知识点1 水土流失的原因 ◆◆ 师生互动 ◆◆ 下图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局部地区地形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栏目链接(1)图中乙地地形区突出地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该地表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下图为甲乙地形区地理环境自然要素关联图,将下列选项前面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使知识体系成立。
栏目链接A.甲地形区巨厚冲积层的形成
B.农业生态条件的恶化
C.植被稀少
D.水土流失严重
E.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F.“地上河”的形成
G.黄土土质疏松
H.降水集中,多暴雨
栏目链接 (3)造成乙地区最突出生态问题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栏目链接解析:如导图。 栏目链接答案:(1)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水土流失
(2)左三框为C、G、H(可互换),中间一框为E,最右框为F
(3)过度放牧和樵采、过度开垦、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
栏目链接知识
归纳 栏目链接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与水土流失。知识
归纳 栏目链接(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在黄土高原地区易引发水土流失的自然前提下,长期的人类活动,尤其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问题更加严重,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知识
归纳 栏目链接知识
归纳 栏目链接知识
归纳 栏目链接2.对水土流失形成的理解。
(1)从两方面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一是脆弱的环境,二是尖锐的人地矛盾。
(2)进一步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去理解水土流失的影响。黄土高原气候、地形、土壤等特点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但人为因素所占的份额要高于自然因素,主要表现是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以及开矿等。
(3)同时,要坚信人类可以调整自身的行为,防治水土流失。知识
归纳 栏目链接3.黄土高原尖锐的人地矛盾,其根源是人口增长过快。举一
反三1.读下图,完成(1)~(3)题。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 师生互动 ◆◆ 知识点2 水土流失的危害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2)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陕西北部的榆林城三次被迫搬迁,这说明(  )
A.水土流失破坏土壤生产力
B.造成生态环境全面恶化
C.洪涝灾情加剧
D.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解析:如导图。答案:(1)C (2)B (3)B知识
归纳 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2.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近四成,其危害有(  )
①土壤层变厚,肥力上升 ②河流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悬河” ③旱灾增多,涝灾减少 ④易导致水库淤积,调蓄河流径流的能力(或综合效益)降低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解析: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土壤贫瘠;下游地区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悬河”;旱涝灾害加剧。
答案:C
栏目链接◆◆ 师生互动 ◆◆ 知识点3 水土流失的治理 下图为“黄土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栏目链接(1)对图示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时,在a、b、c、d四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
A.a地——种草护坡 B.b地——沟头防护
C.c地——打坝建库 D.d地——修筑梯田
(2)图示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栏目链接解析:第(1)题,a为黄土塬,治理措施为平整土地;b为缓坡,应修梯田;c为河谷,应打坝建库,控制流水;d为陡坡,应种草护坡。第(2)题,建窑洞的地点应选在背风、向阳、干燥处。丙、丁在冬季风迎风坡,甲在河谷处,易潮湿。故乙处最适宜。
答案:(1)C (2)B
栏目链接知识
归纳 栏目链接知识
归纳 栏目链接知识
归纳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小流域治理中,生物措施的功能是(  )
A.蓄水保土 B.改善生产条件
C.创建旅游景点 D.利用光热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3)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有(  )
①打坝建库 ②平整土地 ③植树造林 ④深耕改土 ⑤修水平梯田 ⑥抽引水灌溉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⑤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解析: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是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农、林、牧高效的农业生态体系。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起到效益互补的作用。其中,生物措施的采用是很关键的,保持水土就是使水源得以涵养,表层土壤不被冲刷流失。生物措施最基本的就是种草、种树,以植被覆盖减小径流流速,增加地表水下渗,则水土得以保持,水土资源得以开发,农、林、牧业全面发展。
答案:(1)C (2)A (3)C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