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些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硅具有半导体性质,可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B.碳化硅(SiC)俗称金刚砂,类似金刚石结构,是一种耐高温的半导体材料
C.陶瓷、水泥、石英玻璃都属于硅酸盐材料
D.玻璃中含有的SiO2可与NaOH溶液反应,故常用NaOH溶液雕刻玻璃纹饰
2.某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则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A.第二周期VIA族 B.第二周期VA族
C.第三周期VIA族 D.第三周期VIIA族
3.下列无色透明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Fe3+、CO、Cl-、Na+ B.Na+、K+、OH-、MnO
C.SO、Na+、K+、Cl- D.Mg2+、NO、K+、OH-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硫酸镁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MgSO4+Ba2+Mg2++ BaSO4↓
B.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C.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OH-===CO+H2O
D.向Fe(NO3)2稀溶液中加入盐酸:3Fe2++4H++NO3-===3Fe3++NO↑+2H2O
5.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反应为:2Al + Fe2O32Fe + Al2O3,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Al 是还原剂 B.Fe2O3 发生氧化反应
C.Fe 是氧化产物 D.当生成 1 mol Fe 时,转移 6 mol 电子
6.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氧化反应 B.KI是还原产物
C.生成4个分子时,有8个电子转移 D.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分子数之比为1∶7
7.同种物质中同一价态的元素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A.2NaNO32NaNO2+O2↑ B.SO2+2H2S=S+2H2O
C.3Cl2+6KOH====5KCl+KClO3+3H2O D.NH4NO3N2O↑+2H2O
8.将和在的恒温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后测得浓度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后的内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mol·L-1·min-1
B.反应到时的瞬时速率v(SO2)=2v(O2)<0.02 mol·L-1·s-1
C.反应到时容器内气压与反应前气压之比为5:4
D.反应到时的转化率为40%
9.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能防止倒吸
B.装置②可用于分离沸点不同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C.以H2O2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制取少量的O2
D.装置④中从a口进气可用排空气法收集Cl2、SO2
10.硝酸与铜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浓硝酸呈黄色是因溶有其分解产生的
B.用稀硝酸实验时试管上方气体略有红棕色
C.用浓硝酸实验时溶液呈绿色是因溶有
D.反应中浓硝酸较稀硝酸反应更剧烈、氧化性更强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每题4分,共20分)
11.下图是某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体1是氧气
B.C1极为电源负极
C.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2H+
D.装置中能量转化形式有化学能→电能、电能→光能
12.将一定量的铁和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稀硝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mol·L-1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g。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生成的沉淀量达到最大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V≥100mL
B.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为2.24L
C.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3.6gD.当金属全部溶解时,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一定是0.3mol
13.元素X、Y、Z、M、R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4;、、的离子半径逐渐减小;化合物XR常温下为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Y可形成10电子分子和18电子分子,且18电子分子可转化成10电子分子
B.由R的非金属性强于M,可推出R的含氧酸的酸性强于M
C.一定条件下,R和M的单质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D.在X、Y、R按原子个数之比1∶1∶1形成的化合物中,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14.在2.0L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HCl和0.3molO2,加入催化剂发生反应:4HCl(g)+O2(g)2Cl2(g)+2H2O(g),HCl、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2v正(O2)=v逆(Cl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不变
C.t1时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比t2时的大
D.t3时,容器中c(Cl2)=c(H2O)=0.1mol·L-1
15.某探究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测定空气中的含量,空气流速为,假定空气中的可被溶液充分吸收,实验结束时,测定耗时b 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孔玻璃球泡起到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的作用
B.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空气的流速越快越好
C.当观察到装置内溶液恰好变蓝色时,停止通入空气
D.该空气样品中的含量是
三、填空题(共50分)
16.(10分)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X(s)+nY(g) pZ(g)+qQ(g),式中m、n、p、q为物质化学计量数。在0~3min内,各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物质时间 X Y Z Q
起始(mol) 0.7 1
2min末(mol) 0.8 2.7 0.8 2.7
3min末(mol) 0.8
已知:2min内v(Q)=0.075mol·L-1·min-1,且v(Z):v(Y)=1:2。请回答下列问题:
(1)2min内Z的反应速率v(Z)=_______。
(2)起始时n(Y)=_______mol,n(Q)=_______mol。
(3)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的关系m:n:p:q=_______。
(4)对于该反应,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措施是_______。
A.减小容器容积 B.移走部分Q C.增加X用量 D.升高温度
17.(12分)已知固体X由三种前四周期元素组成,其转化关系、实验流程和结果如下:
已知:①固体A、固体B的焰色试验均呈紫色
②气体C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518 g·L-1。
请回答:
(1)气体C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白色沉淀D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固体X的化学式___________。
(3)固体X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固体X、固体A和碘单质以物质的量1∶1∶1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盐,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证明固体X样品是否已经被氧化:___________。
18.(15分)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价态是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角度。根据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回答下列问题:
(1)Z为钠的正盐,在反应中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当Z作氧化剂时,理论上可被还原为______(填字母)。
A.Na2S B.S C.H2SO4 D.Na2SO4
(2)W的浓溶液与碳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中W表现的性质为______。
(3)若将Y气体通入足量的稀硝酸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稀盐酸,沉淀无明显变化。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某居民区靠近硫酸工厂,为监测该居民区的空气中Y的含量是否超标(已知居民区的空气中Y的含量不超过0.15mg/m3),某化学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取标准状况下的空气20.00mL(含N2、O2、CO2、SO2等),缓慢通入足量氯水中,在所得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将沉淀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0.233g。
①将上述空气缓慢通入足量氯水后所得溶液的pH______(填“增大”或“减少”)。
②通过计算得出:该居民区的空气中Y的含量______超标(填“己”或“未”)。
19.(13分)Ⅰ.某温度下CO2加氢制甲醇的的总反应为CO2(g)+3H2(g) CH3OH(g)+H2O(g),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固定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8mol的CO2和2.4mol的H2,测得CO2和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
请回答:
(1)对于该反应,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要吸收的能量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要放出的能量。
(2)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往容器中充入N2
B.往容器充入H2
C.及时分离出CH3OH
D.减小容器体积
E.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3)2min内CH3OH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2min末时v正_________v逆(填“<”“>”或“=”)。
(4)恒温恒容条件下,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CO2(g)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B.容器中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中CH3OH浓度与H2O浓度之比为1:1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H2的生成速率是H2O生成速率的3倍
(5)该反应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Ⅱ.近几年开发的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用铂作电极催化剂,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只允许质子(就是H+)和水分子通过。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6)Pt(a)电极是电池的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
(7)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___________(填“a”或“b”)极移动。
(8)如果该电池工作时消耗1molCH3OH,其通入甲醇(CH3OH)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1.B
A.晶体硅具有半导体性质,可用于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可用于生产光导纤维;A错误;
B.碳化硅(SiC)俗称金刚砂,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其结构类似金刚石结构,由此可知SiC属于共价晶体,具有高熔点、耐高温的性质,B正确;
C.陶瓷、水泥都属于硅酸盐材料;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材料;C错误;
D.玻璃中含有的SiO2可与NaOH溶液反应,但是常用氢氟酸雕刻玻璃纹饰,D错误;
故选B。
2.C
某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其核外电子排布应为K层为2个电子,L层为8个电子,M层为6个电子,应为硫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第三周期VIA族。
故选C。
3.C
A.Fe3+是黄色,且Fe3+与CO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MnO是紫红色,故B不符合题意;
C.SO、Na+、K+、Cl-都不反应且为无色,能大量共存,故C符合题意;
D.Mg2+与OH-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4.D
A. 硫酸镁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MgSO4是强电解质,SO42-+Ba2+ BaSO4↓,选项A错误;B. 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选项B错误;C. 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NH4++HCO+2OH-= NH3 H2O+CO+H2O,选项C错误;D. 向Fe(NO3)2稀溶液中加入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4H++NO3-=3Fe3++NO↑+2H2O,选项D正确。答案选D。
5.A
A、因反应中铝元素的化合价升高,Al作还原剂,选项A正确;
B、因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Fe2O3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选项B错误;
C、因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Fe2O3被还原生成Fe,Fe为还原产物,选项C错误;
D、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当生成 1 mol Fe 时,转移 3 mol 电子,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6.D
A.中I元素化合价由+7降低为0,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KI中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KI既不是氧化产物又不是还原产物,故B错误;
C.中I元素化合价由+7降低为0,HI中I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生成4个分子时,有7个电子转移,故C错误;
D.中I元素化合价由+7降低为0,HI中I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分子数之比为1∶7,故D正确;
选D。
7.C
A、N元素化合价+5→+3,O元素化合价-2→0,错误;B、SO2中S元素化合价+4→0,H2S中S元素化合价-2→0,错误;C、Cl2中Cl一部分0→-1,一部分0→+7,正确;D、NH4+中N元素化合价-3→+1,NO3 -中N元素化合价+5→+1,错误。
8.C
A.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开始后的内,O2的变化浓度为△c=0.4mol/L,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O2)===0.01mol·L-1·s-1=0.01×60mol·L-1·min-1=0.6 mol·L-1·min-1;故A正确;
B.由反应方程式系数比等于反应速率之比可知,v(O2)=0.01mol·L-1·s-1,则v(SO2)=2v(O2)=0.02 mol·L-1·s-1,此反应速率为40s内SO2的平均速率,随着反应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则反应到时的瞬时速率v(SO2)=2v(O2)<0.02 mol·L-1·s-1,故B正确;
C.由压强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可知,反应前n(气)1=0.5mol+0.5mol=1mol,反应到时n(气)2=(0.2mol/L+0.6mol/L+0.8mol/L) ×0.5L=0.8mol,即反应到时容器内气压与反应前气压之比为===4:5,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到时的变化浓度为△c=0.4mol/L,其转化率为α=×100%=×100%=40%,故D正确;
答案为C。
9.C
A.装置①中,HCl难溶于CCl4,不会产生倒吸,HCl易溶于水,可用于吸收HCl气体,A正确;
B.装置②中,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口处,冷却水流向下进上出,为蒸馏装置,可用于分离沸点不同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B正确;
C.H2O2呈液态,以H2O2为原料制取O2,反应不需要加热,且试管口应高于试管底,所以装置③不能用于制取少量的O2,C错误;
D.装置④中从a口进气,可用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Cl2、SO2的密度都比空气大,所以可用于收集Cl2、SO2,D正确;
故选C。
10.C
A.浓硝酸不稳定,容易分解,分解产生的溶解在浓硝酸中使浓硝酸呈黄色,故A正确;
B.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但试管有空气,生成的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使得试管上方气体略有红棕色,故B正确;
C.浓硝酸与铜剧烈反应生成硝酸铜,使溶液呈绿色,故C错误;
D.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与铜反应越剧烈,故D正确;
故选C。
11.AC
A.根据分析,C2极为电源正极,气体2发生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因此气体2是氧气,故A错误;
B.根据分析,C1极为电源负极,故B正确;
C.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不能生成氢离子,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故C错误;
D.根据图示,装置中能量转化形式有化学能→电能、电能→光能,故D正确;
故选AC。
12.CD
A.当生成的沉淀量达到最大时,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g,说明氢氧根的质量为5.1g,物质的量为0.3mol,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故A正确;
B.根据A分析氢氧根物质的量为0.3mol,则说明金属失去电子物质的量为0.3mol,则生成NO物质的量为0.1mol,则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故B正确;
C.根据前面分析金属失去电子为0.3mol,若全部是铁,生成硝酸铁,则铁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为5.6g,生成硝酸亚铁,则铁物质的量为0.15mol,质量为8.4g;若全部是铜,物质的量为0.15mol,质量为9.6g,因此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5.6g<m<9.6g,故C错误;
D.当金属全部溶解时,由于金属失去了0.3mol电子,若生成的均为二价金属盐溶液,则金属物质的量为0.15mol,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0.15mol×2+0.1=0.4mol;若铁为三价铁,则消耗的硝酸大于0.4mol,故D错误。
故选CD。
13.AC
A.X与Y形成的10电子分子和18电子分子分别为H2O、H2O2,H2O2分解可生成H2O,A正确;
B.由Cl的非金属性强于S,可推出Cl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于S,若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一定满足此关系,B不正确;
C.一定条件下,S和Cl2都能与NaOH溶液发生歧化反应,C正确;
D.在X、Y、R按原子个数之比1∶1∶1形成的化合物为HClO,O、Cl的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但H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D不正确;
故选AC。
14.AC
A.当2v正(O2)=v逆(Cl2),符合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之比,且包含正反应和逆反应,可以判定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
B.加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选率,B错误;
C.反应4HCl(g)+O2(g)2Cl2(g)+2H2O(g)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恒容容器内压强减小,故t1时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比t2时的大,C正确;
D.t3时,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减少了0.2mol,故生成Cl2、H2O的物质的量均为0.4mol,容器中c(Cl2)=c(H2O)=0.2mol/L,D错误;
故选AC。
15.AD
A.多孔玻璃球泡起到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的作用,使反应充分,A正确;
B.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空气的流速不能过快,要使和I2充分反应,B错误;
C.原溶液是碘溶液(含2滴淀粉溶液),颜色为蓝色,当观察到装置内溶液蓝色消失时,停止通入空气,C错误;
D.实验结束时,测定耗时b min,空气体积V=bminaLmin-1=abL,二氧化硫和碘单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均为0.1L0.1mol/L=0.01mol,则该空气样品中的含量是=,D正确;
故选AD。
16.(1)0.05 mol·L-1·min-1
(2) 2.3 3.0
(3)1:4:2:3
(4)AD
(1)2min内Z的反应速率v(Z)==0.05 mol·L-1·min-1;
(2)根据表格数据,Z的物质的量减少,即Z和Q被消耗,变化的Q的物质的量为0.075 mol·L-1·min-1×2min×2mol=0.3mol,则起始时通入Q的物质的量为(0.3+2.7)mol=3mol,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Y)=2v(Z)=2×0.05mol/(L·min)=0.1mol/(L·min),则变化的Y的物质的量为0.1 mol/(L·min)×2L×2mol=0.4mol,即起始通入Y的物质的量(2.7-0.4)mol=2.3mol;
(3)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变化之比,即有m:n:p:q=0.1:0.4:0.2:0.3=1:4:2:3,即m=1,n=4,p=2,=3,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的关系m:n:p:q=1:4:2:3;
(4)A、减小容器容积,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A正确;
B、移走部分Q,逆反应速率减小,但随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B错误;
C、X为固体,增加X用量,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C错误;
D、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D正确。
答案为AD。
17.(1)
(2)
(3)
(4)
(5)取少量固体X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先加过量稀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X样品已经被氧化;反之未被氧化
(1)根据分析可知,气体C为H2S,分子的电子式为,白色沉淀D的化学式为BaSO4;
(2)根据分析可知,固体X的化学式为K2SO3;
(3)固体X受热分解生成K2S和K2SO4,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质量守恒配平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固体X(K2SO3)、固体A(K2S)和碘单质以物质的量1∶1∶1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盐,应该均为钾盐,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特点,生成KI和K2S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设计实验证明固体X样品是否已经被氧化:取少量固体X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先加过量稀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X样品已经被氧化;反之未被氧化。
18.(1)AB
(2) C+2H2SO4(浓)CO2↑+2SO2↑+2H2O 氧化性
(3)3SO2+3Ba2++2+2H2O=3BaSO4↓+2NO↑+4H+
(4) 减少 已
(1)Z为钠的正盐,则Z为Na2SO3,当Na2SO3作氧化剂时,S化合价降低,Na2S中S化合价为-2价,硫单质中S化合价为0价,这两种物质满足S化合价降低的条件,H2SO4、Na2SO4中S化合价为+6价,S化合价升高,不满足条件,故答案选AB。
(2)W的浓溶液为浓硫酸,浓硫酸和碳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该反应中H2SO4中S得电子表现出氧化性。
(3)SO2气体通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中,SO2与硝酸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NO,离子方程式为3SO2+3Ba2++2+2H2O=3BaSO4↓+2NO↑+4H+。
(4)①将含有N2、O2、CO2、SO2等的空气通入足量氯水,SO2与氯水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两种强酸,所得溶液的酸性增强,pH减少。
②最后生成0.233g硫酸钡沉淀即1×10-3mol,根据S守恒可知20mL空气中含有SO20.001mol即0.064g,则该居民区空气中SO2的含量为,故SO2含量已超标。
19.(1)小于
(2)BDE
(3) 0.1mol/(L·min) >
(4)ABE
(5)75%
(6)负
(7)b
(8)CH3OH+H2O-6e-=CO2+6H+
(1)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键放出的能量时反应为放热。答案为小于;
(2)A.容器中充入N2不改变反应体系各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A项不符合题意;
B.充入H2,反应物浓度增大速率加快,B项符合题意;
C.分离出CH3OH降低产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减慢,C项不符合题意;
D.减小容器体积,反应体系各物质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D项符合题意;
E.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E项符合题意;
故选BDE。
(3)从图看CH3OH物质的量由0增加到0.4mol即,v=。2min末反应正向进行即v正>v逆。答案为;>;
(4)A.随着反应进行CO2减少,其体积分数减小,平衡时CO2体积分数不变可判断平衡,A项符合题意;
B.随着反应进行,体系中气体减少,恒容下压强降低,平衡时压强不变可判断平衡,B项符合题意;
C.反应中CH3OH和水物质的量1:1 产生,两者浓度之比为1:1,无法判断平衡,C项不符合题意;
D.气体质量守恒,恒容所以反应中密度一直不发变化,密度不变无法判断平衡,D项不符合题意;
E.v正=v逆反应平衡,生成H2为逆向反应而生成H2O为正向且两者速率之比符合系数之比,该特征可判断平衡,E项符合题意;
故选ABE。
(5)反应达平衡,CO2由0.8mol降低至0.2mol,变化量为0.6mol,转化率=。答案为75%;
(6)a极CH3OH变为CO2发生氧化反应为原电池的负极,而b极O2变为H2O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答案为负;
(7)原电池中带正电的离子移向正极,即H+移向b极。答案为b;
(8)a极CH3OH变为CO2发生氧化反应,CH3OH+H2O-6e-=CO2+6H+。答案为a极CH3OH变为CO2发生氧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