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
读准字音、节奏
疏通文意(虽然短,但比较难理解,还是需要翻译一遍)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充分预习《北冥有鱼》,疏通文意,试背全文。
2.完成“预习任务单”。
课堂活动:
(一)创设情境,自然导入
请同学们观赏短片。电影《大鱼海棠》曾获第15届布达佩斯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动画长片奖,它的创意源自庄子的《逍遥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逍遥游》中的选段“北冥有鱼”。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大家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一个什么形象?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形象的特点吗?
(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文章写了一个“大鹏”的形象,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可以用一个“大”字概括大鹏的形象。)
屏显:“大字是一篇之纲。”——清·林云铭《庄子因》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鲲鹏巨大·想象之奇】
问题一:文章写了大鹏的哪些“大”?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屏显【赏析范例】大鹏的“大”体现在它的“背大”,“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大鹏的脊背,不知道能有几千里长”,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数字来写它的大,“不知”和“其”,表示推测,大的程度都难以推测,极其夸张地写出了大鹏体态之大。
【赏析策略】结合相应语句分析,先翻译句子,再抓住手法、词语运用等赏析。
(学生小组讨论,参照范例派代表回答,每次回答后指导朗诵此句)
参考:
大鹏的“大”体现在它的“翼大”,“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它的翅膀之大,“怒”这个字,写出了它奋力向上飞翔的力量,具有一种动态美,“垂天之云”给人无限遐想,不但大而且富有浪漫色彩。
大鹏的“大”体现在它的“活动范围大”“力气大”,“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它的活动范围从北海到南海,从海面到九万里的高空,活动范围及其宽广,“击”“抟”两个、动词描写出了鹏鸟振翅拍水、乘着自下而上升腾的旋风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充满力量的形象。
大鹏的“大”体现在它的“志向远大”,“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鹏之徙于南冥也”,“北冥”,是北方的不毛之地,大鹏高瞻远瞩,抱负恢弘,毅然离开昏蒙之地,而奋力飞到“启明之方”的南海,它从“鲲”“化而为鸟”,就是不甘于只在海中游弋,而是勇于否定自己,化为大鹏横空出世,振翅高飞,它的志向何其远大!
屏显【知识链接】
①北冥——古代学者认为,溟漠无涯,居于北极,距离日月极远。
②南冥——“南冥奇甸,为仙凡之境。”丘濬《南冥奇甸赋》
③鲲——“鲲,鱼子也。”《尔雅·释鱼》
师生互动:“鲲”在字典中的解释是“鱼子或小鱼苗”,到了庄子笔下,鲲却如此之大,还能幻化成如此巨大的大鹏,你感觉到了庄子文风的什么特点?
参考:
想象雄奇,极尽夸张,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庄子》作品想象雄奇瑰丽、奇幻异常、变化万千的文风。
屏显:“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老庄”
【大鹏展翅·寓言之妙】
问题二:庄子为什么要创造“鹏”这一形象呢?
(学生再读课文,结合知识链接讨论分析后学生代表回答。)
屏显【知识链接】
①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曾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
②“(战国时期)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
③“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庄子·天下》(译文:认为天下人沉湎于物欲而不知觉醒,不能够跟他们端庄不苟地讨论问题……只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参考: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乱世,战国时,诸侯征战不已,暴君佞臣杀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负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希望在精神上天马行空、无所羁绊。大鹏是作者追求的独立自由逍遥之精神的化身,作者很想如大鹏一样遨游天空,远离人间是非纷争。这篇寓言通过塑造大鹏的形象,寄寓个人的精神追求和理想。
屏显:“(庄子)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史记》卷六十三则
师生互动:大鹏这个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鹏”的诗词名句或成语典故吗?
参考:大鹏的形象,自从庄子创造出来以后,三千多年来,一直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象,随着时代的迁移,日见崇高完美,成了民族精神的象征,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形象”,极富生命力。比如深受《庄子》影响的李白就曾作《大鹏赋》,还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名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抒发自己非凡的抱负时,也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呼喊;明清的通俗小说也受其影响,如《西游记》中狮驼国的大鹏金翅雕给唐僧师徒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说岳全传》则称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是大鹏转世;毛泽东同志年轻时曾发出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言壮语,1965年作《念奴娇 鸟儿问答》中有“鹏程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也都源自《庄子》中大鹏形象。除此之外,“鲲鹏展翅”“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等成语也都活跃在我们的书面和口头表达中。“庄子笔下的大鹏形象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它能给人多方面的审美享受和审美联想。大鹏形象的塑造,是庄子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了不起的贡献。”——王尚文、朱昌元《略论大鹏形象的历史内涵和审美价值》
【逍遥游也·庄子之道】
问题三:本文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你认为大鹏是不是真的逍遥呢?
(学生自由发言,展开争论。)
参考:1、“逍遥”的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是指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大鱼鲲幻化成大鹏鸟,大鹏非常巨大,可以击水三千里,也可以飞上九万里的高空,随自己的心意从北冥迁徙到南冥,可以称得上是“逍遥”的。
2、雾气和尘埃,都是气息吹拂的结果,而背部有几千里的大鹏,又怎么能不借助风力呢?“天之苍苍”一句,说明了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大鹏也是受到限制的,因此都不算真正的逍遥。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呢?学生在争论中体会庄子“逍遥”的含义,其实是不借助任何外物的自由,是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屏显【知识链接】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译文:列子能驾风行走,轻盈美好,十五天后方才回到地面上。……但他虽然可免于行走的劳苦,却还是要有所依赖。人如果能够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等宇宙万物的规律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要凭借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最高的人能顺应客观,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要点:深入探究何为“逍遥”,体悟庄子的哲学。大到鹏鸟,小到野马尘埃,都要有所依托;大鹏鸟和人一样都有所局限,并非真正逍遥。庄子所追求的是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四)诗意小结,布置作业
屏显:《品读庄子》
作者:高珍
庄子,是一首雄奇瑰丽的诗
那展翅冲天的鲲
那志存高远的鹏
在历史的天空留下斑斓的影
庄子,是一首浪漫不羁的歌
那幽深蔚蓝的海
那青苍寥廓的天
在人们的心间构筑玄幻的梦
庄子,是一本浩瀚厚重的书
品读其文,便遨游于“无何有之乡”
品读其人,便徜徉于“坐忘之境界”
精神的伟大冲出渺小的个体
短暂的生命融入宇宙的长河
品读庄子,品读的是通往理想的
自由之人生……
同学们,像老师一样,把你们的阅读心得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来吧!现在,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再次朗诵《北冥有鱼》。(师生齐读)
课后,推荐观看影片《大鱼海棠》,阅读《庄子》、《庄子心得》(于丹)。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