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分析孔乙己人物性格和其形象意义。
2、掌握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方法】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乙己画像和“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鲁迅先生一生共写了33篇小说,主要收录在《呐喊》《彷徨》两部文集中,其中他自身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预习检测
1.自读小说,为生字注音:
踱(duó)亨(hēng)舀(yǎo)砚(yàn)
拭(shì)和和(hè)蘸(zhàn)羼(chān)
打折了(shé)绽出(zhàn)
读一读,写一写
踱(duó) 亨(hēng)
舀(yǎo) 砚(yàn)
拭(shì) 附和(hè)
蘸(zhàn) 羼(chàn)
打折了(shé) 绽出(zhàn)
本文共几段?写了什么内容?
小说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吻,讲述了他眼中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倒霉遭遇和凄惨结局。
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的叙事视角,叫“ 儿童视角 ”。
想一想: 我们还学过哪些用儿童视角写的文章?
《社戏》《我的叔叔于勒》
情节梳理
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中,莫迫桑进行巧妙的“场景设置”,让“我”一家人聚集在一条去哲尔赛岛的船上,从而集中表现人物、叙述故事。
本文的“场景”是什么?—— 咸亨酒店
在这一“场景”中,集中叙述了孔乙己哪些事?
虚实相生 写了以下几件事:
板书: 与酒客争辩
教“我”识字
分茴香豆给孩子吃
偷东西,被丁举人打残
最后一次到到酒店喝酒
归纳小结:
这是一篇小说,可分为五部分:
开端(1~3):介绍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发展(4~6):写短衣帮对孔乙己的讪笑,孔乙己的思想性格在讪笑声中得到鲜明的表示。
(7~8):写孔乙己和小朋友,表示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寂。
高潮(9~11):写孔乙己不复聊生的惨状,标明当时社会里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令人窒息的地步。
结局(12~13):写孔乙己的结局。用猜测结尾,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更有无穷的悲剧意味。
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倒霉遭遇和凄惨结局。
三、形象分析
读完这篇小说,孔乙己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并说出理由。(结合文本回答)
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⑴ 可笑的性格、孤独的人生、严酷的命运。
① 填写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示:
PPT出示: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识字,给小朋友分茴香豆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个被人讥讽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 的人。
② 孔乙己的一生是孤独的,他为什么不与人交流?他人为什么笑他?
(2)那么造成他这样的性格特点和他的悲剧的社会原因,总的来说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具体是什么呢?
1、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
2、封建文化的糟粕毒害了读书人的灵魂,使他们摒弃劳动。
3、封建等级制度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受压迫者,反而把讪笑更为倒霉的孔作为乐趣。
4、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横行霸道,极端残暴地摧残孔,把他推上死路。
薄。
四、作业
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主题,有的人说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有人说是揭示社会革新中小人物的凄惨命运;有人说是批判冷漠、麻木的国民性。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
《孔乙己》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分析孔乙己人物性格和其形象意义。
2、掌握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方法】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乙己画像和“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主题探究
读完《孔乙己》,我们记住了他的清高迂腐,他的善良诚信,他的落魄悲惨,他那青白的脸、又脏又破的长衫、满口的之乎者也等等,都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那么,文中与孔乙己朝夕相处的“人物”记住了他的什么呢?
合作探究 分享成果
抓住文本分析归纳:
PPT出示:
酒客: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掌柜:
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小结: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第9段)
他的存在,只是人们单调无聊世界中的一点笑料,根本无人关心他的生死。
他就这样被所有的人,包括像他一样的底层人所嘲笑践踏。
他们记住的只是他的伤疤,是他的腿被打折的过程,和可以作为笑料的已被打折了的腿。
他们忘记的是孔乙己的灵魂、他痛苦的表情、悲惨的命运。
他被人屈辱地记着,又被人残酷地忘记。
小说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人物,究竟想表现怎样的主题?
小说不仅揭示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表现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更抨击了那些麻木的看客和那个冷漠的社会。
PPT 材料链接:
鲁迅:国民,尤其是中国的国民,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无数个远方,无数的人们,都跟我们每一个人有关。
齐读感受: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二、理解小说精巧的构思
学习小组合作研讨:
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2、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
3、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布置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激励号召:
同学们,那衣着长衫的孔乙己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时代的革新,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常新。
四、作业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缩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