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大战中的插曲 长征胜利万岁(复习课)
年 级:高二年级
学 科:高中语文(统编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中,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取得了胜利。中华民族不再是被压迫和剥削的受人侮辱的落伍的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毛主席在宣告中,充满对革命胜利的自豪和骄傲之情。而在这艰辛中国革命征程里,亦有中国革命将帅、战士于炮火轰鸣里、刀光剑影中奋勇杀敌、坚守人道主义精神,抒写出一段段不平凡的革命岁月。
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学习回忆录的叙事特点。
2. 思维发展与品质:梳理叙述思路,分析塑造的人物形象。
3.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中国革命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中国革命“精神”“情怀”和“人格”,传承中国革命文化。
4.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体会自强不息精神,人道主义精神,在审美鉴赏中,探究回忆录写人叙事的艺术特色。
课堂环节
理思路 探特色
析人物 赏技法
拓思维 善积累
、 理思路 探特色
回忆录,一种文学体裁。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方法,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要求真实可靠,不许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始末,也可以写某些片断。
【文体知识】
1.课文回顾
开头:交代写作缘由,描述触发事件,直接交代背景。
主体:主体是对中心事件的描述。几乎全部的人物、事件、情景,都要在主体部分予以表达。主要是结构线索的安排。回忆录或者是以时间为线索,或者以空间变换为线索,或者以人物行动为线索,或者以某一物品为线索,或者以不同性质的人物事件类型为线索。
结尾:有总结型、评论型、展望型等多种写法。
回忆录结构
探究1:两篇回忆录写人叙事的艺术特色
1.课文回顾
以叙述为主,可兼有抒情、议论;
要点事件有细节,人物突出;
语言朴素自然,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知识点回顾:
文学作品叙事艺术手法
①叙事角度/叙述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分析时加上人称的作用。
②叙事方式/叙述手法:顺叙、插叙、倒叙、补叙、平叙。
③叙事节奏:紧张、舒缓、集中紧凑等。
④叙述语言:口语化、地域特色、典雅庄重等。
⑤叙事技巧:看作品是否设置悬念、运用伏笔照应、铺垫、对比反衬、抑扬、叙述线索、侧面烘托等。
⑥叙事安排: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等。
探究2:回忆录讲求真实、广泛、突出。结合文本,两篇回忆录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1.课文回顾
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点;
广泛,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广泛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突出,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要有个性,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
①精于剪裁,详略得当,注重实录。
《长征胜利万岁》中作者一方面能够国绕本章节的核心内容“长征胜利”组织材料,另一方面,作者遵循注重实录的原则,对自己没有亲身经历的事件大胆取舍,保证了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严谨性。
比如,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机关的同志到达吴起镇这一事件,虽然也能够很好地表现红军长征胜利,但由于作者所在的红四团是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先于主力部队到达,对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的情形或许不是十分清楚,于是就一笔带过。同样,对军委警卫连、工兵连在左权参谋长的率领下消灭盘踞在千佛山的一股反动民团,作者因为没有亲历,也只是一笔带过。
①精于剪裁,详略得当,注重实录。
《大战中得插曲》中文章仅交代了“拯救”的梗概和聂荣臻与日本小女孩相处的若干细节,如“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大一点的孩子一直跟着我,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等,而将两个小女孩在指挥所生活的几天里的许多事情省略掉,从而使故事有梗概,有细节,又不至于显得过于烦琐,节省了篇幅,也为文中的议论留下了空间。
②用小题材来反映大道理。
《大战中的插曲》中所叙述的“八路军拯救两个日本小女孩”事件,与“炮火轰鸣、刀光剑影”的背景百团大战相比,是一件“小事”。本文以这件“小事”,表现了八路军将士坚守的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反映了中日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等宏大主题。
新高考Ⅰ卷主观题带来的知识点思考
在小说结构形式上,近年高考不断出现新考题。
例1.结合本文,谈谈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2018年全国III卷)
例2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018年全国新课标Ⅰ卷)
例3.《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2019年全国新课标Ⅰ卷)
例4.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2020年全国Ⅰ卷)
2.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新高考Ⅰ卷主观题带来的知识点思考
从“这一篇”到“这一类”,以个考类,考查该篇文本所体现的文体特征。考生要准确理解术语及其相互关系。
小说(散文或其他文体)新题型,准确理解所给出的特征或风格含义,并结合文本从内容、情感、主题、人物、情节、语言、环境等多角度分析
二 、 析人物 赏技法
人物 形象分析 内容展示
邓小平
红军战士们
聂荣臻
1.课文回顾:对文本中英雄人物形象试分析
解题思路:
1.明确:题干定位形象
2.理解:
3.解答:
(1)通读全文,结合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表述思路:特征+分析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人物 形象分析 内容展示
邓小平 爱护战士、平易近人 “小鬼”这一亲昵的称呼
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动作描写
红军战士们 骁勇善战、有勇有谋 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 热爱中国共产党 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消灭反动民团、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对长征过程侃侃而谈。
聂荣臻 博大胸怀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细心慈爱、和善亲切 深明大义、胸怀宽广、富有正义、心地善良 拯救了两个日本女孩
照料孤女
给日本官兵的信“每逢想起这件事,还常常为她们(日本孤女)担心”
2.知识点深化
高考链接:
例1.作品塑造敦厚的形象主要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2022浙江高考 《逛》)
例2.简析彼得洛芙娜这一人物形象。(2020年浙江高考《雪》)
例3. 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2019年浙江高考《呼兰河传》节选 )
例4.小说中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018年新课标全国1卷)
文学作品 人 物 形 象 题
(1)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分析
(2)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3)人物形象的作用分析
2.知识点深化
(1)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确定角度,明考向。
看题干要求和文本内容,确定答题是从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从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两者兼有。
第二步:寻找对应,析效果。
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或者间接描写对应的内容,对使用及效果作具体分析。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直接描写(正面描写)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1)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1.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
2.借助物象衬托
3.借助环境烘托 (注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都注重细节描写)
(2)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分类:
①指定语段人物心理或形象概括
②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
三 、 拓思维 善积累
链接高考写作
材料的运用
1、作文材料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2、材料一定要真实可靠,内容充实严谨。
3、高质量的材料还要恰当运用,符合文章中心、观点。
1.思维拓展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内涵:
2.课文回顾
厚植英雄情怀
①胸有信仰、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
②笑傲挫折、蔑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③团队至上、勇于牺牲的集体主义
积累写作素材
长征事件可以引入作文,用于证明的话题:
①坚守信仰 ②忠诚人民 ③坚韧不拔 ④乐观无畏
⑤求实创新 ⑥顾全大局 ⑦团结互助 ⑧自强不息
思维拓展
课堂环节
理思路 探特色
析人物 赏技法
拓思维 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