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百合花》
茹志娟
学习目标
01
品味细节,感知青春美、人性美。
02
思辨阅读,发掘“百合花”的意蕴。
03
换位思考,体会叙述视角的意义。
一、导入
《红岩》
《林海雪原》
战争小说
作者简介
当代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她的 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 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
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其中很多名篇曾被译成日、英、法、俄、越等国文字。
写作背景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
《百合花》受到了茅盾的高度评价,他说“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篇小说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二、活动一:分析细节,赏析人物
1.从细节认识人物——小通讯员
请结合文中细节,思考小通讯员是一个怎样的战士?
①枪筒里插的“树枝”“野菊花”
②“放在路边”的馒头
③与“我”保持距离
④借被子
……
从文中一系列的细节可知,他是一个纯洁、平凡、质朴、贴心、腼腆、执拗、善良、可爱、年轻、不畏牺牲、舍己为人的小英雄。
1.从细节认识人物——小通讯员
三、活动二:分析细节,赏析人物
2.从细节认识人物——新媳妇
品读“百合花被子”与新媳妇有关的细节,分析她是一个怎样的新媳妇?
提示:惜被——借被——献被
三、活动二:分析细节,赏析人物
2.从细节认识人物——新媳妇
羞涩腼腆,单纯质朴,有着传统文化烙印的妇女,是一个深明大义、重情重义的新媳妇。
三、活动二:分析细节,赏析人物
三、活动二:变换视角,复述情节
请同学们分别以通讯员战友和新媳妇的视角简述本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①假如你是小通讯员的战友,你会说... ...?
假如你是新媳妇,你会说... ...?
三、活动二:变换视角,复述情节
以“我”的视角讲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以“我”为视点,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找出文章中表现我心理活动变化的词语来。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生气 ― 兴趣 ― 着恼 ― 亲热 ― 爱上 ― 后悔 ― 心跳 ― 强忍泪水 ― 想推开沉重
女性视角,有女性的温柔善感
三、活动二:变换视角,复述情节
以“我”的视角讲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故乡生活啊!我立刻对这位同乡,越加亲热起来。
如果要在下面这两段话中加个“唉”,你觉得应该加在哪里?
三、活动二:变换视角,复述情节
以“我”的视角讲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一方面点明了小通讯员性格形成的原因,即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才孕育了小通讯员这样心灵美好、品质纯朴高尚的英雄,景物美与人物美相得益彰,和谐统一;另一方面,也抒发了我对故乡无比热爱之情,推动了我对小通讯员情感的变化。
四、活动三:合作交流,体悟主旨
问题1:文中出现的意象,可以取代“百合花”作为标题吗?为什么?
“中秋月”“枪筒里的野菊花”“衣肩上的破洞”“两个干硬的馒头”
中秋月:团圆 通讯员牺牲了
两个干硬的馒头:战友间纯洁的友情
野菊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中美的追求
衣肩上的破洞:美好的军民鱼水情
这些意象尽管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作用,但和“百合花”相比,在情节推进和主题表达上都欠缺很多,所以不能取代。
四、活动三:合作交流,体悟主旨
问题2:既然“百合花被子”这一细节贯穿全文,为什么小说题目不叫“百合花被子”,却叫“百合花”呢?
百合花的特点:纯洁 清丽 淡雅
百合花的象征意义丰富
这篇诗化小说的特点就在于它重意象,重象征,淡化情节,利用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氛围,进而凸显人情美与人性美的主题。
四、活动三:合作交流,体悟主旨
问题3:通讯员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那个时代的一类人,读完这篇小说,你还能想到谁?你怎么看待他们的青春价值?
四、活动三:合作交流,体悟主旨
1.陆定一《老山界》、王愿坚《七根火柴》、沈重《狼牙山五壮士》、《王二小》
2.中国普通青年的代表,在艰苦卓绝斗争以及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家国情怀,理想信念,革命责任和人性光辉,是当代中国应该大力弘扬的。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通讯员们”是富有中国气质的青年群像。
四、活动三:合作交流,体悟主旨
四、活动三:合作交流,体悟主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不同,青春理想不同,责任使命不同,可是贯穿其中的纯碎的人性美、人情美、青春美却是永恒的。
五、作业
假如“通讯员”被《建国七十一周年·人物》栏目评选为“感动中国文学人物”,就请你给“通讯员”写一段颁奖词,并上传至UMU学习平台,进行自评,互评。(散文式、诗歌式等皆可,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