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标要求】
内容要点: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认知提示:战争的失败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各项主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知识要点】
本课内容属于战争史,甲午中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瓜分中国狂潮和维新运动兴起。明治维新后,日本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了满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需要,日本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借口朝鲜冬学党人起义,蓄意挑起战争,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一味地避战求和,最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丧权辱国,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同时也极大刺激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然,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也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这正是戊戌变法的重要历史背景。
本课共三个子目: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瓜分中国狂潮。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连,《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瓜分中国狂潮是甲午中日战争引发的后果,甲午中日战争是瓜分中国狂潮的起因。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通过了解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史实和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认识到列强开始共同宰割中国,中华民族的危机更加深重,从而培养忧患意识,奋发图强。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影响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原因及产生的世界影响。
一、新课导入
出示材料:英国漫画杂志《PUNCH》就这场战争发表了一组漫画
教师活动: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日本进行了一场战争。英国漫画杂志《PUNCH》就这场战争发表了一组漫画,请观察漫画,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学生活动:观察漫画,引导学生思考,在战争前后过程中,英国人对中日双方的态度。
【设计意图】漫画设疑,重在以漫画导入激发学生好奇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引导学生思考多元视角下的中日关系变化,乃至国际关系的变化,进而由此而已勾起学生探究甲午战争的欲望。
二、新课教学
(一)甲午风云
战前形式的分析: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增兵朝鲜——清政府该怎么办?
学生自由讨论,引导学生答出清政府的最终抉择:对日作战。
教师追问:结合材料分析清政府为什么要对日作战?(宗主国的道义、对日的轻视态度、洋务运动中军事力量的增长)。
出示图片:1871年,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驾驶班毕业生合影
年代尺展示:中国近代海军建设情况(1866-1887年)
课堂探究:北洋海军如此强大。日本为什么还要侵略,还敢侵略中国?(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
出示资料1:
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急需大量工业原料和销售市场,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明治政府建立之初,日本提出“大陆政策”,积极备战,预备对外扩张。
经营四方,安抚亿兆。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明治天皇《御笔信》
学生活动:自主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阐述推论:日本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明治维新后,实力上升,制定了“大陆政策”。甲午战争,日本蓄谋已久。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完成任务单-甲午战争概况(见任务单)
思考:从结构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教师提示:清政府、日本政府作战态度、战争结果及影响等。
学生活动:完成表格后,请一位学生结合教科书的甲午中日形式图和表格,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简要的过程。
教师追问:甲午战争中,最让你愤怒的是什么?为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叶志超弃城逃跑,李鸿章拱手让出制海权、旅顺大屠杀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提升:从叶志超、李鸿章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政府的腐败;旅顺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野蛮残暴的本性,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践踏。
教师讲述过渡:面对清政府的腐朽,面对日本侵略着的凶残,有很多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和民族,英雄抗敌。纵观甲午战争,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爱国将领比如左宝贵朝服定军心,邓世昌英魂沉碧海,丁汝昌绝境殉中华等等,但是……
出示图片:
教师讲述过渡:诺大中国,却在短短的半个多月,就被一个蕞尔小国日本打败,这令中国乃至世界都大跌眼镜,这是一场至今令中国人屈辱的战争。
【设计意图】以清朝政府的海军建设管窥中日两国军事发展态势,以问题探究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侵华野心,从而深刻认识日本蓄谋已久,处心积虑。再通过让学生梳理战争的过程,认识国人的不同表现,由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梳理正确、积极的价值观。
(二)帝国黄昏
教师讲述:诺大中国,却在短短的半个多月,就被一个蕞尔小国日本打败,这令中国乃至世界都大跌眼镜。中国是人口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合作探究:一场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曾经的蕞尔小国日本这一次也是狠狠地踩在我们身上,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场战争中国为什么会战败呢?
出示资料2:战前英国顾问曾建议中国购买两艘快舰,但由于资金缺乏,清廷也未予以重视。相反,日本购买了这两艘船,其中一艘“吉野”号在海战中战功卓著。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第6版,计秋枫、朱庆葆,273页,北京图书出版公司
学生思考:从材料看,中国没有购买快舰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资金不够、清廷也为予以重视)
教师追问:清廷为何钱不够?
出示资料3:
1888年,光绪大婚庆典,耗费银子550万两。
——朱寿明《东华续录》
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据不完全的统计,迄于甲午战争为止,颐和园工程挪用的海防经费约为库平银860万两。
——戚其章《北洋舰队覆没的历史反思》
臣鸿章此次在烟台、大连湾亲诣英、法、俄各舰详加察看,规制均极精坚,而英尤胜。即日本蕞尔小邦,犹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国自(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奏章
学生思考:从海军军费使用情况,你有何感想?(答案:清政府挪用军费,统治腐败)
教师追问:我们再看日本政府是如何建设海军?
出示资料4:
联合舰队主力战舰“吉野”号……原是清国北洋水师预购,后因海军经费不足被迫放弃。日本一直关注清国订购该款新型军舰的动向,政府动员全国官民的一切力量募捐,明治天皇也省吃俭用捐款皇室用度。日本终于购得这艘命名为“吉野”号的新锐战舰,大幅度提升了舰队的作战实力。
——【日】宗泽亚:《清日战争(1894-1895)》,156页,北京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学生思考:从材料看,日本购买“吉野”号的钱从哪里来?(答案:政府动员全国官员的一切力量募捐集资,明治天皇还省吃俭用捐赠出皇室的经费。)
资料5补充印证:
教师讲述:1892年,日本建立起近代化海陆军,以北洋水师为假想敌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明治天皇一天只食一餐,鼓动日本全体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1887年7月从内务库中拨出30万日元作为海防经费。
教师追问:导致中日两国海军军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日本海军军费投入多,清朝投入少)
教师追问:即便清政府投入海军军费,能否保证用于海军建设?(答案:腐败依然是清政府战败的顽疾)
教师补充:此外,清朝寄希望于列强从中调停,避免战争爆发,但列强支持默许,不加干涉。
师生梳理:归纳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提炼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抵御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设计意图】从清朝政府海军军费使用情况入手,引出中日两国海军的军备与军费方面,层层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制度落后是清政府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学生对体制的认识是模糊的,故本环节通过具体事件入手,通过史料史证,帮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军费投入有限以及中日两国在海军机构和战略失误等方面都是体制落后的表现。
教师过渡:这是一场至今令中国人屈辱的战争,日本的胜利撕去了神秘中国的最后面纱——在她傲慢与辽阔背后,是无能与虚弱。从此日本进入中国境内,清廷必须为这场战争失败付出惨重代价——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三)悲歌涅槃
1.出示任务单:
(1)梳理《马关条约》
项目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相同内容 割地 香港岛 割辽东半岛、 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2100万银元 赔偿日本军费 两白银
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增开苏州、杭州、沙市、 为通商口岸
不同内容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 。
问题探究:
材料一
材料三 “曾经威震一时,被称之为“睡狮”的清王朝,居然一反世界的预想,六败于新兴的日本,最终导致自古延续下来的东亚中华秩序的瓦解。这之后列强对清王朝群而攻之,不久便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打开了进出中国的大门。”
——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
①结合图文信息,分析条约中哪几项是之前的不平等条约不涉及的?这对中国的危害有多大?
②阐释《马关条约》为何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预期效果:
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这使得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通商——列强的侵略势力已经深入到了中国内地,更加便于列强侵略中国,深入内陆。
教师提示: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可能有的同学觉得开工厂今天大陆不是也有日本企业吗?这有什么关系?同学们结合老师提供的这则史料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外资企业力量雄厚,占用中国劳动力与市场,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教师补充:那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才刚刚起步,在我们准备发展的时候,日本企业忽然大量进入,对于本民族的企业无疑是非常沉重的打击。总之《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腹地,同时,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瓜分中国狂潮
出示材料:“曾经威震一时,被称之为“睡狮”的清王朝,居然一反世界的预想,六败于新兴的日本,最终导致自古延续下来的东亚中华秩序的瓦解。这之后列强对清王朝群而攻之,不久便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打开了进出中国的大门。”——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
教师过渡:《马关条约》签订6天后,有的国家却站出来为中国说话了,当时沙俄便联合德国和法国,站出来要求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沙俄是因为好心吗?不是好心可能是因为什么呢?
预期效果:(学生回答)沙俄也想要辽东半岛,如果日本先占领,就会损害到沙俄的利益。
教师过渡:三国干涉换辽仅仅是瓜分中国的开端,列强以此为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出示图片:漫画《屠龙大会》、时局图及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范围示意图
教师提问:当时谢缵[zuǎn]泰就画出这样一幅时局图,这幅漫画最早曾刊于1898年7月香港《辅仁文社社刊》上,后托好友带到日本、印成彩图,然后交给上海别发洋行发行。这幅时局图的左右两边,写着一目了然、不言而喻。
出示文本:“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3.“门户开放”政策——1899
教师过渡:同学们仔细观察,时局图上还有一只老鹰,飞来分食。这个老鹰又代表谁呢?
预期效果:(学生回答)美国
教师补充:当时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时候,美国正在跟西班牙争夺殖民地,错过了这样一个时机,所以接下来美国便招会了各国列强,并且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教师提问:同学们结合教材27页,谁能回答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呢?
预期效果:(学生回答)第一: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第二,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实力范围”内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
教师讲解:美国希望得到利益均沾,列强一开始可能不会同意,但是列强也意识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占中国,所以只能共享。比如说英国的货物不仅可以停靠在威海卫,也可以停靠在广州湾,最后这一政策不仅被各个列强所接受,而且美国也跟着占到了便宜。这就是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利益均沾,对于中国而言,只会让中国的经济更加衰败,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设计意图】以表格形式帮助学生梳理《马关条约》内容,通过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异同点,分析《马关条约》带来的危害,有助于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和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含义。然后,通过时局图这幅经典的漫画,结合右边的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范围示意图,同学们能够对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有更为直观地认识,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日本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使得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甲午战争唤醒中国人空前的民族意识,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救亡图存的洪流说明原由。
三、课堂小结
出示材料:甲午海战形势图及《纽约时报》评论
总结提升:《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而梁启超也曾经说过:“唤醒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也。”甲午战争也唤醒了中国人空前的民族意识,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救亡图存的洪流之中,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他们意识到器物上的改变不能解决中国当时问题,还需要进行制度上的变革,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
【课后活动】
出示文本:“唤醒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也。”——梁启超
学生活动:收集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材料和史实,谈谈你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认识。
(思路提醒:1.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各阶层对日本的态度/思想变化; 2.对比分析欧美国家对清政府和日本政府的态度;3.联系后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设计意图】“民族意识觉醒”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故课后活动以搜集史实证明甲午战败后民族意识觉醒为载体,一方面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在搜集过程中满满深入理解历史概念,另一方面学生在形成自己想法的同时,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寻找资料来拓展对与甲午战争的影响的学习,进而让学生进入螺旋式上升学习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