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1 09:3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农民的命运为何如此悲苦?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农民摆脱悲苦的命运?
三代
臧克家(1942年)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爷爷
在土里埋葬。
新课标:知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实行耕者有其田《中国土地法大纲》

一、寻“苦”源——土地改革的原因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的地区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有总耕地 50%以上 仅占14%
任务一:阅读材料并结合P13第一段内容,分析土地改革的原因。
旧解放区
农民家徒四壁
原因:①新中国成立时,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材料二:
这种情况(封建土地制度)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原因②巩固人民政权和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原因③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材料一:
农村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无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资金、市场和劳动力……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要想这个联盟得到巩固和加强,就必须获得中国农民支持,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栾雪飞、刘颖《20世纪50年代初大陆与台湾土地改革比较》
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用以剥削农民(或农奴)的土地私有制度。
一、寻“苦”源——土地改革的原因
1、时间:
2、地区:
3、法律依据:
1950年——1952年底
新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4.内容:
类别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占有者 产品分配
地主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地主阶级
农民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注意:只改变土地所有权,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二者都是私有制。
二、断“苦”根——土地改革的经过
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目的
5.具体做法:
①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②分给地主一份,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没收土地烧毁旧地契
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二、断“苦”根——土地改革的经过
性质: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改革。
国家考虑到实际情况,给地主应得的一份地,让他们自食其力,这样也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材料1: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占大量土地,不劳动。采取封建剥削方式(收取地租)
地主
占较多土地,参加农业劳动。采取资本主义剥削方式(雇工经营,获取雇工剩余价值),此种较封建剥削方式具有进步性。
富农
具体做法:③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材料2:
毛泽东提出,“土改规模空前伟大,容易发生过左偏向,如果我们只动地主不动富农,则更能孤立地主,保护中农……我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现在……都形成了,为了稳定民族资产阶级起见,暂时不动半封建富农似较妥当的。——董志凯《土地改革史话》
二、断“苦”根——土地改革的经过
有利于鼓励中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生产发展。p14相关史事
1.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3亿农民分到7亿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7.成果
二、断“苦”根——土地改革的经过
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
新 疆
西 藏
西藏地区民主改革
时间:
中心任务:
结果:
1959年
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建立民主政权
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
任务三:阅读教材第15页相关史事,圈划少数民族土地改革的概况。
二、断“苦”根——土地改革的经过
土地改革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土地制度: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任务四:阅读材料,概括土地改革的意义。
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
——摘自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信
农民地位:农民翻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三、翻“苦”身——土地改革的意义
翻身农民感谢救星共产党
翻身农民感谢恩人毛主席
粮食产量对比
国家政权: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土地改革大大促进了整个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保证了全国人民粮食的需要量,增产了工业原料作物。1951年全国人民的购买力较之1950年增加25%左右……这就给我国的工业产品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国内市场。——《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
经济发展: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材料: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农民收入一增加,粮食不但够吃,还有了剩余,心劲越大了。政府一有号召,群众便积极响应。
——侯永禄:《农民日记——一个农民的生存实录》
①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④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的意义
新时代新农村新发展
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农机购置补贴
最低收购价政策
2004—2022年,我国连续19年发布“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家发展的政治前提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军事: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
经济: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
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巩固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我国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