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
的扩张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
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
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课程标准
裨治文是美国第一位来华的传教士,1834年他联合广州的英美商人和美国领事在广州共同发起成立了“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该“传播会”由商人出钱,由裨治文等人负责具体运作。根据该会的《章程》,其宗旨主要是出版启迪中国人思想的书籍,向他们传输西方的科学和艺术。传播会出版杂志《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企图用“知识之力”打开中国人的思想大门,所以在该杂志上大量刊登关于西方各国在南亚和东南亚殖民地的文章,裨治文试图通过该杂志告诉中国人,西方在这些地方的殖民是不可避免的,力图增强中国人的接受心理。裨治文所作的就是对中国的一种文化侵略。
“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
(1)背景:在美国独立战争前,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土地上。
(2)特征: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1.独立战争前的美国文化
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向北美的移民,在1776年以前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发生在1607-1650年间,以英国移民为主;第二次移民高潮出现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多数移民仍来自英国,但德意志、爱尔兰和苏格兰的移民开始增多;在1760-1775年间,兴起了第三次向北美移民的新浪潮,其规模远在此前的历次移民运动之上。——李剑鸣《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18世纪在美国独立战争前,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土地上。欧洲移民来到北美大陆,把欧洲文化也带到了北美。在开拓美洲的过程中,欧洲文化与印第安文化、黑人文化等互相融合与混合,最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
(3)主要表现:他们使用的英语已经发展为美式英语,与英国本土英语不尽相同;他们的饮食文化、艺术生活也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也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欧洲裔居民逐渐以英语为通用语言。17-18世纪的英国人说话带有很重的地方口音,不同的方言之间甚至难以沟通。到北美的第一代移民自然也带有这样的特点,但他们的后代摆脱了方言的口音,所说的英语发音相当接近,这令到那里游历的英国人深感惊奇。而且由于居民来源众多,成分复杂,所以人民的语言中不知不觉掺杂进了各种成分,印第安人、德意志人、荷兰人和法国人的词汇都融于英语当中,使殖民地的语言和“标准英语”渐渐有所不同。——李剑鸣《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
【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分析美洲语言的特点?
到独立战争前,“美利坚人”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问题探究】你还能够说出一些美式英语中来自印第安语和非洲黑人语言的单词吗?这些单词说明了什么?
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tamarack(落叶松)、pone(玉米饼)、Arizona(亚利桑那)、woodchuck(土拨鼠)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等。
(4)影响:
美洲人使用的英语已经发展为美式英语,与英国本土英语不尽相同。美式英语以英语为通用语言,并融合其他种族、国家的语言成分,形成了美洲文化的多元特征。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美利坚民族是一个由许多民族(或种族)组合而成的民族。北美大陆地沃人稀、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早期移民靠勤奋求实的开拓精神……他们重视个人价值,提倡信仰自由……于是美国白人大肆宣扬“白人优越论”,对印第安人、黑人等有色人种推行种族歧视政策。——摘编自崔缨《简论早期移民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影响》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到独立战争前,“美利坚人”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种族歧视观念影响了独立后美洲的文化。
①自由、独立。个人自由是美国早期移民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②合作。艰难的环境使移民们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人单独生存是极其困难的,合作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③开拓、创新和冒险精神。美国人强调创新的精神,敢于挑战传统和权威。
④平等和竞争。平等和竞争是美国早期移民的追求。
⑤实用主义。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环境,需要移民们打破常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⑥金钱至上。美国人通常会把物质观作为普通的评判标准,其根本原因与早期移民涌入北美大陆的目的有关。
⑦宽容。美国移民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改变了原有习俗和文化,逐渐形成了极强的文化包容性。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知识拓展】美国早期移民文化特征
(1)独立战争的影响:
a.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当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权利时,人民有权更换和废除这一政府,以建立新政府。——1776年《独立宣言》
b.1787年的联邦宪法,使北美大陆出现了第一个以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为指导建立的联邦制共和国。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2.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央,立法、司法、行政实行三权分立,彼此制衡;在地方,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也遵循分权制衡原则;美国政治中的两党制,两党之间互相制衡。权力制衡,避免一家独大,保证美国的民主共和。
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自由女神象征着美国人民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女神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长袍,右手高擎火炬,左手紧抱一部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板,上面刻着宣言发表的日期1776年7月4日。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自由女神像是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象征,表达美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自由是美国的象征。
但是,美国南方发展种植园经济和继续实行奴隶制,是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的,是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面,导致了美国内战。但是美国的种族歧视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而且很难被消除。
(2)主要表现: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3)存在问题:发展种植园经济和继续实行奴隶制,是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的,是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面。
2.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1)背景
①西班牙和葡萄牙通过残酷的殖民战争和掠夺,在美洲建立起殖民统治。
②随着大量西、葡移民的到来,拉丁美洲的民族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先踏上了美洲的土地,它们通过残酷的殖民战争和掠夺,在美洲建立起殖民统治。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8世纪晚期,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小部分土地为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拉丁美洲”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这些地区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随着大量西、葡移民的到来,拉丁美洲的民族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3.独立战争前的拉丁美洲文化
(2)主要表现
a.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这一地区曾经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印欧语系拉丁语族,因此,这一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3.独立战争前的拉丁美洲文化
b.拉丁美洲的文化多元性: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拉丁舞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但是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在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作为拉丁文化特色之一的拉丁舞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最初,拉丁的音乐和舞蹈是作为中下层人民的人们庆祝胜利或丰收的主要娱乐方式,随着后来欧洲宫廷舞蹈元素的流入,这些民间舞又有了进一步的规范、衍变和完善,充分体现出了多种文化的融合。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3.独立战争前的拉丁美洲文化
(1)背景:
西属拉丁美洲独立后,建立了15个共和国。
葡属巴西独立后建立了帝国,1889年成立巴西合众国。
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1804年海地的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19世纪上半叶,在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中,除法属殖民地海地的独立是由黑人杜桑卢维杜尔领导之外,西属殖民地的土生白人成为革命的主要领导者。圣马丁和玻利瓦尔两位领导者,一个从南、一个从北领导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826年,最后一批西班牙军队离开了南美,标志着西属拉丁美洲独立战争胜利结束。西属拉丁美洲独立后,建立了15个共和国。葡属巴西在独立后建立了帝国,1889年成立巴西合众国。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4.独立后的拉丁美洲文化
(2)主要表现
①颁布了宪法,取消了奴隶贸易、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但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
②战争促成了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成为独立战争后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由于19世纪初,拉丁美洲仍是一个封建主义的殖民地社会。1810—1826年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们,向往社会进步和自由,放弃了已有的家产和奴隶,提出了解放奴隶,取消对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劳役制,废除教会特权,鼓励自由贸易等进步主张。
——摘编自赵长华《论1810-1826年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性质》
(拉丁美洲)独立的经济意义限于摆脱衰落中的宗主国的野蛮掠夺和落后统治,但独立后却缺乏独立迅速建立民族经济的能力,经济依附性的状况没有改变……尽管革命后建立了十几个“共和国”,但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本质相去甚远。拉美独立运动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族独立运动的有利国际环境中出现的由落后的地主阶级占有成果的革命。
——摘编自张伟伟《美国独立战争与拉美独立运动比校研究》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4.独立后的拉丁美洲文化
【思考点】你认为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性有哪些异同?
(1)相同点:都受到外来移民的影响;深受宗教的影响;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的任务,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存在着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和歧视。
(2)不同点:美国文化是以西方基督教文化为主体,吸收世界各种族各地域文化构成的多元文化,不是本土的文化,是外来文化;拉丁美洲文化既包括外来文化,又保留了一部分本土文化传统。美国文化体现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等观念;而拉丁美洲文化则体现了土著居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美国文化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而拉丁美洲的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出现了拥有独裁权力的考迪罗。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1)传播地区:
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这些地区传播。
(2)传播内容:
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
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拿破仑战争影响
(3)结果及影响
①拿破仑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的不满。在反抗法国征服的斗争中,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
②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在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随着革命的进行和拿破仑军队的入侵,民族意识汹涌而起。对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反对同样也激发了各国人的民族感情。
——[美]杰里·本特利、[美]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拿破仑战争的侵略性亦带来一个相对地新鲜及持续增强的运动,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将会塑造未来欧洲历史的轨道,它的成长注定了一些国家的开始及另一些国家的结束。欧洲的版图亦在拿破仑时代后一个世纪发生了剧烈地转变。这种转变并非基于封地及贵族,而是基于人文、民族起源和民族思想。拿破仑在欧洲的统治时,将城邦和王公领土合并,播下了日后德意志及意大利建立民族一统国家的种子。——摘编自谢国良《拿破仑战争》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拿破仑战争影响
(1)俄国“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
①背景:在俄国,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希望按照欧洲的方式来改造国家。
②过程:这些贵族青年军官成立了秘密革命组织,于1825年12月发动了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被称为“十二月党人”。
③结果及影响:起义尽管很快失败,但在俄国传播了革命的主张。
1815-1818年间,一支俄罗斯占领军驻扎在法国。许多军官对他们在其中已生活了4年比较自由的西方社会有着极深的印象。在那里他们吸收了当时法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激进思想,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当他们于1918年回到俄国时,他们发现沙皇的独裁是无法容忍的。
这种情感说明了所谓的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原因。这次起义爆发于1825年12月,即亚历山大一世死后。其首领多半是希望废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使俄国西方化的军官。由于得不到支持,起义不幸的失败了。—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2.欧洲文化的重构
列宁曾评价十二月党人:
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狭小的。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
——[苏]列宁《纪念赫尔岑》,《列宁选集》第二卷
十二月党人大多数出身于贵族家庭并且在沙皇统治机构中担任一定的官职,但是他们并不愿意沉溺于贵族阶级醉生梦死的生活,盲目地为沙皇专制统治尽忠尽德,他们从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努力探寻俄国社会的出路。他们自觉地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个人联系在一起,不怕流血牺牲,英勇地发起了向俄国专制制度的冲击,传播了启蒙思想,推进了俄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请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列宁这个评价的看法。
【问题探究】
(2)波兰:1830年11月,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
维也纳会议在俄罗斯境内、原属被瓜分前的波兰的20%的领土上,建立了拥有自己军队的“波兰会议王国”。俄国沙皇即波兰国王。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波兰人颁布《1815年宪法》,规定由两院构成的议会……。这两个议院都无实权。1820年,为了惩罚议会对俄国政策的反对,沙皇亚历山大禁止众议院开会长达5年之久。
……但是在1830年11月,华沙的波兰军事学院发动了起义,反抗俄国。——摘编自[美]约翰·梅丽曼《欧洲现代史》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2.欧洲文化的重构
(3)德意志
①北方大邦普鲁士在与拿破仑的战争中战败,失去了大量土地,不得不进行并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
②1848年2月和3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
1807年颁布的《普鲁士改革敕令》规定:……
10.从本令之日起不得以家庭出身或婚姻,或以承担农奴地位,抑或以契约创设新的农奴制关系。
11.因本令之公布,那些由继承,或由其自身权利,或由永佃、或由公簿持有而占有其农地的农奴及其妻儿的各种先有农奴制关系和一切相互的权利义务,均应完全停止。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2.欧洲文化的重构
(1)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强大。他们要求争取更多的权利,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2)民族民主意识的空前觉醒,反对专制制度,争取民族独立,要求实现国家统一。
(3)维也纳会议确立的维也纳体系压制革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引起欧洲各国的反对。
(4)欧洲各国贵族军官、工人、学生和市民等积极参加革命,表现出极大的革命热情。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出现的新因素?
1.目的:殖民国家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
文化侵略是与经济、政治侵略相平行的一种侵略方式,是殖民国家为了达到同化控制他国或民族的目的,而采取的对他国或民族文化的排斥和挤压。殖民国家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殖民者的文化侵略主要是通过教会、学校、报刊书籍等途径,用传教布道、开办学堂、兴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渗透,推行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文化的侵略与征服,要比武力侵略与征服更容易达到目的。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2.特征: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近代中国社会精英在与西方侵略者的抗争中,一方面接受外来文化,另一方面,努力保护传统文化,最终使得中西文化在博弈中融合。——摘编自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近200年的统治。英国在印度建立的殖民统治体系打破了印度传统封建制度,为建立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奠定了基础;经济变动和社会立法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组织机构,使延续千年的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基础——村社和种姓制度开始瓦解,而资产阶级平等观念的传播是对传统观念的严重冲击;近代教育的发展引进了西方的知识和价值观,使掌握资产阶级思想和近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大增。——摘编自陆梅《从印度的变迁看英国殖民统治者的历史使命》
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如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制度与思想等,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在印度,殖民统治打破了印度的封建制度,印度先进的知识分子用西方的知识和价值观领导印度走向独立。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1)中国
①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他们的思想,对周边国家如日本也产生了影响。
②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也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3.代表
(2)印度
①英国在将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过程中,把英语和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
②受过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层精英却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并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号。
甘地的非暴力运动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方式,它将整个世界的注意力聚焦于压迫着的暴力和非道义上。通过这种方式,迫使全世界质疑他们“文明的侵略者”所谓的善心。在甘地的追随者被英国野蛮镇压时,他们没有以暴制暴,而是通过提供证据,借用宣传的力量将英国推到在伦理和道义上站不住脚的地步。
——[美]约翰·伊斯比特《贫穷和第三世界发展的背离》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3.代表
③印度的传统文化顽强地保留下来,如: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还是印度的主要宗教,基督教并未能全面流行开来;种姓制度虽然被废除,但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埃及
①背景:长期受到法国与英国的殖民统治。
②表现:独立后实行君主立宪制;伊斯兰教仍然是其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得以保留。
埃及长期受到法国与英国的殖民统治,1882年,英国发动侵略埃及的战争,占领了整个埃及,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的领导下,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方式斗争,终于迫使英国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独立后的埃及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在社会生活中,伊斯兰教仍然是其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如服饰、饮食、婚礼习俗等都得以保留。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3.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