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
地 理 试 卷
考试范围:区域地理全部;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降水转化率指降水云系中,统计时段内产生的实际降水量与可能最大降水量(即大气中所含水汽 量)的比值,能直观反映出一个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潜力。通常某一地区在大气水汽含量一定的情况下,降水转化率越低,其空中云水资源开发潜力越大。研究发现,三江源地区年均降水转化率仅
15%左右,其余85%的水汽都越境而过。全年高值中心均出现在黄河源区和澜沧江源区。下图示1979~
2016年三江源地区年均降水转化率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大气水汽常年稳定的情况下,三江源地区云水资源的开发潜力( )
①南部低于北部 ②南部高于北部 ③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 ④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不同季节,三江源地区降水转化率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 )
A.夏季最小,冬季最高B.夏季最高,冬季最小C.春秋最高,夏季最小D.春秋最小,冬季最高 3.三江源地区越境而过的水汽主要输往我国( )
A.青藏高原西部 B.西北地区 C.青藏高原南部 D.东部地区
南极机场要靠冰面来承重承压,南极冰盖又处于不断变化与运动之中,极不稳定,修建难度极
大,尤其是永久机场。蓝冰是一种特殊的冰,其形成主要经历降雪、粒雪化、成冰等漫长过程,冰层内部气泡不断减少,在光线的散射作用下形成视觉上的蓝色冰层。蓝冰上适宜修建永久机场。2018 年11月,我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队员搭乘“雪龙”号前往南极,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距离南极
试卷第1页,共8页
中山站28公里的蓝冰上,论证建设我国第一个南极永久机场,这里处于南极冰盖边缘,下降风盛行。 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据材料分析,中山站附近蓝冰( )
A.厚度较薄 B.多含气孔 C.质地坚硬 D.表面粗糙
5.与南极航空运输相比,南极海运( )
A.运行时间短 B.运输效率高 C.覆盖范围广 D.港口基础设施完善
6.建设我国首个蓝冰机场,要求选址地( )
①海拔高气温低,冰层较厚 ②冰盖运动较均一,流速较大
③对冰面进行平整,达到起降要求 ④增大冰面摩擦,保证起降安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西高止山区某地由两列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组成,河流自东向西入海。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
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下图)。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 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图中悬崖形成的先后次序是( )
A.悬崖Ⅰ、悬崖Ⅱ、悬崖Ⅲ B.悬崖Ⅱ、悬崖Ⅰ、悬崖Ⅲ
C.悬崖Ⅰ、悬崖Ⅲ、悬崖Ⅱ D.悬崖Ⅱ、悬崖Ⅲ、悬崖Ⅰ
8.流水侵蚀导致该区域( )
试卷第2页,共8页
A.高原面积变大 B.地势西高东低 C.山脉高度变高 D.地势起伏变大
利用太阳定方位较精确的方法是日影杆法。先在地面上竖立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杆子,以杆基为圆 心,适当距离为半径,在杆影的一侧画一个圆弧,记下杆影顶端恰好落在半圆上的两点,将这两点与 圆心连接,画由一个等腰三角形,根据此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来确定方位。家住海南(20°N,110°E) 的小明在冬至日运用该原理进行观测,在北京时间9时测得杆影顶端落在半圆上的M点,当天某时刻 测得杆影顶端落在半圆上的N点,如下图所示,P点为MN圆弧的中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观测当天,杆影顶端落在圆弧上的N点时,北京时间为( )
A.15时 B.15时40分 C.16时20分 D.16时40分
10.若小明观察到在一段时期内杆影顶端在图中OP线上向O点移动,则下列关于此阶段有关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间提前 B.北印度洋上回广州的油轮顺风顺水
C.悉尼月平均气温持续降低 D.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
我国西部某省级行政区糖料、水果、蔬菜等农作物生产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左图示意1995--2019年该区主要农作物产量变化,右图示意该区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占比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省级行政区为( )
试卷第3页,共8页
A.新疆 B.甘肃 C.四川 D.广西
12.为促进农民增收,当地农业生产的优化方向是( )
A.开垦耕地,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B.增加劳动力投入,扩大糖料作物种植规模
C.调减大宗水果生产规模,开发时令优稀水果D.利用夏季光热条件扩产蔬菜,开拓华东市场
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低湿地是
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欧洲白鹳在迁徙过程中主要通过滑翔飞行以节省体力,但也会通过扇动双翼飞 行。下图为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3.欧洲白鹳在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后,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该线路飞行距离更近 B.寻找新的栖息地 C.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D.开辟新的迁徙路线
14.欧洲白鹳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00-15:00,是因为此时( )
A.食物较丰富,觅食较容易B.风力较大,便于飞行C.天气晴朗,飞行视野好D.上升气流显著
土壤湿度指土壤实际含水量,通常用土壤含水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土壤湿度=(土壤含
水量÷烘干土重)×100%。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植被覆盖度和土壤湿度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试卷第4页,共8页
15.该地的雨季主要集中在( )
A.12、1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16.甲时期土壤湿度最低,主要原因是该时期( )
A.气温回升快,蒸发强烈 B.植被覆盖低,下渗严重
C.地形起伏大,地表径流少 D.农作物较少,灌溉用水少
二、综合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德昌县境内高原与深切河谷间高差达5633米,有河谷风能、高原风能等多种风能类型,与
西北地区相比属于弱风地区。德昌风电场分为峡谷风电场和山地风电场两部分,其中山地风电场海拔 高,地势较开阔平坦。腊巴山风电项目于2022年10月开始吊装,吊装条件极为苛刻,风速须小于
8m/s,每天只有凌晨至早晨的几小时风速最小,有效施工窗口期极短。
100多米高的巨型大风车具有更大的扫风面积和更高的轮毂高度。风机的制作被誉为“高尖端科
技和‘手工’劳动密集型工业的深度结合”,其主体材料都是科技发展的结晶——高性能玻璃纤维织
物、树脂、芯材、油漆涂料,再通过人工的“铺”“灌”“合”等工序手工打造。一扇3兆瓦左右的叶片,重量为20吨上下,是用物美价廉的“布”“轻木”等复合材料制造而成,重量仅为钢铁材料 的1/5,而强度又能和高级合金钢相当。下图为德昌风电场等高线图。
推测腊巴山项目吊装地冬季凌晨前后风速最小的原因。(4分)
试卷第5页,共8页
与安宁河谷风电场相比,说明图中腊巴山地风电场风能开发的优势。(4分)
指出用科技和手工打造巨型风机的作用。(6分)
简述腊巴山风电项目建设的困难。(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温热浪是指持续多天的35℃以上的高温天气,近几年,世界冬地高温热浪发生频次正明显增 加。2022年夏季,包括美国、欧洲乃至我国境内、接连出现了罕见热浪。副热带高压素有“高温使 者”称号,这次副热带高压带的加强,为北半球热浪提供了背景条件。
2021年夏季,北美发生超级热浪事件、研究表明,局地“热穹顶”形成是热浪事件发生的最关
键原因。下图为2021年北美西部超级热浪事件形成时的“热穹顶”示意图(急流即西风急流,是指 盛行西风带对流层顶附近的强西风中心区)
(1)副热带高压从形成原因上看属____成因。近几年,世界各地高温热浪发生频次正明显增加,其主要
试卷第6页,共8页
原因与____有关。(4分)
(2)分析2021年北美发生超级热浪事件的形成原因。(6分)
(3) 从环境污染角度分析高温热浪带来的危害。(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新疆地区暴雨频发,2013—2019年夏季(6—8月)某气象专家组对新疆901个自动气象
站逐小时降水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共有694个站点出现过暴雨,平均每年约99个,占总站点数的11%。 下图为2013—2019年夏季新疆各站点平均暴雨日数分布图。
坎儿井始建于西汉时期,与万里长城、京杭运河、都江堰并称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工程,主要分
布在新疆吐鲁番等地。坎儿并是一种结构巧妙的集水、引水和输水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 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下图)。
试卷第7页,共8页
说出新疆夏季暴雨空间分布特征。(6分)
简述新疆吐鲁番地区修建坎儿井灌溉农田的原因。(6分)
(3)与都江堰水利工程相比,分析新疆坎儿井水利工程提供的灌溉水源可能会对作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 响,并提出合理建议。(6分)
试卷第8页,共8页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
参考答案:
1.A 2.B 3.D
【点睛】影响青藏高原乃至亚洲地区的季风是来自印度洋的印度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亚季风。因为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同,在陆地和海洋面形成了不同的气压,青藏高原的高原面受热后,空气被加热,不断上升,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的水汽开始填补高原面空气受热上升后形成的空缺,于是就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形成了泵吸效应。
4.C 5.A 6.D
【解析】4.根据材料,中山站附近蓝冰适宜建设机场,因此需要冰层质地坚硬,厚度较厚才行,C正确,A错误;材料中冰层内部气泡不断减少,在光线散射作用形成视觉上的蓝色冰层,说明气泡较少,B错误;当地下降风盛行,不易积雪,因此表面较光滑,D错误。故选C。
5.海运需要仰仗破冰船且时间段有限,运输周期的局限性显著,A对;南极陆地边疆没有港口基础设施、海岸导航设施,物质装卸效率低下,B、D错;航空运输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小,直抵目的地、投送效率高、覆盖范同广,海运覆盖范围较小,C错。故选A。
6.地处南极冰盖边缘,海拔较低,①错误;冰盖运动比较均一且流速较小,更便于飞机的起降,②错:机场跑道要求平坦,需平整冰面,③对;蓝冰表而较光滑,需要对冰盖进行改造,增加摩擦,保证起降安全,④对。故③④组合正确,因此选D。
【点睛】蓝冰是密实化充分的冰川冰,在特殊的地形、气象条件下暴露于南极冰盖表面。在南极地区可建设冰雪机场跑道的区域中,蓝冰区为优选:蓝冰密度与硬度较高,作为跑道的基础层,具有天然的结构强度优势;表层无积雪,仅需对冰面进行平整与刻槽处理,成本较低。
7.C 8.D
【解析】7.图示区域悬崖是河流侵蚀的产物。早期,河流流程较短,I所在山脉为当时的分水岭,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I;随着河流溯源切穿悬崖I,在高原面中下切,形成裂谷式悬崖III;当上溯至II所在山脉时,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II,所以形成的先后次序是悬崖I、悬崖III、悬崖II,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受流水侵蚀,高原面面积变小,被切割形成诸多孤立山丘,与原来平坦高原相比,地势起伏增大,D正确,A错误。受流水侵蚀,山脉高度会下降,C错误;总体地势降低,形成自东向西倾斜的阶梯地形,B错误。故选D。
【点睛】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西高止山西侧是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量大,形成地表径流众多,流水侵蚀作用强,溯源侵蚀形成陡崖,使河流不断延长。
9.C 10.A
【解析】9.根据图中的原理可以得出M、N的时间关于12:00对称。由于该地的经度为110°E,比北京时间所在的120°E晚40分钟,因此当北京时间为9:00时,该地的地方时为8点20分,由此可以计算出杆影顶端落在圆弧上的N点时,该地的地方时=12时+(12时-8点20分)=15时40分,此时北京时间为15时40分+40分钟=16时20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根据材料可知,此日为冬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而该地为20°N,因此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杆影在正北。一段时期内杆影顶端在图中OP线上向O点移动,说明杆影的长度在缩小,即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变大,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向北移动。由于杆影依然在北侧,说明太阳直射点依然位于20°N以南。此时间段内,太阳直射点在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日出渐早。而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与日出同步,因此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间会逐渐提前,A正确。北印度洋海区为季风洋流,洋流流向夏季呈顺时针,冬季呈逆时针,回广州的邮轮顺风顺水的现象应出现在夏季,而根据前面分析,并不能确定此阶段一定是夏季,故B错误。悉尼的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为1月,此时段从冬至即12月22日开始,所以悉尼月平均气温先升高后降低,C错误。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南极越来越冷,冰川融化速度会减慢,D错误。故选A。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物影呈负相关,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11.D 12.C
【解析】1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省级行政区糖料作物产量突出,且糖料作物、水果和蔬菜产量增长较快,粮食作物产量较低。广西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纬度位置较低,甘蔗种植规模大,糖料产量高,最符合图1中糖料产量走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广西粮食产量有限且粮食种植面积占比呈下降趋势是受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影响,在当地盲目开垦耕地易引起石漠化等生态问题,A错误;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应控制和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B错误;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光热条件充足,此时广西优势较小,D错误;调减大宗水果生产规模,开发时令优稀水果,可以改善当地水果种植结构,提高水果产业经济效益,C正确。故选C。
【点睛】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的产区,甜菜性喜温凉,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
14.C 15.D
【解析】13.读材料信息“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可知有低湿地分布,再结合路线所在地多沿海低湿地,由①地飞到②地没有走直线的可能原因是低湿地分布较广,B正确;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海陆风风向多变,不利于鸟类的迁徙飞行,A错误;图中路线多沿着海岸线飞行,并不能避开天敌,C错误;图中路线多沿着海岸线飞行,而沿海地区本身就是人类活动比较密焦的区域,因此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D错误。故选B。
14.由于受西风的影响,部分欧洲白鹳会被吹离路线,所以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故其最可能的原因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C正确;从②经③再到④飞行距离更远,A错误;鸟类的迁徙路线经③地再抵达④地增大了迁徙距离,鸟类不会专门去寻找新的栖息地,也不会为了开辟一条新的迁徙路线飞行更远的距离,BD错误。故选C。
15.由于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00-15:00,此时是白天升温的时段,气流上升运动,有利于飞行,D正确;迁徙时是在天上飞行,与觅食无关;A错误;10:00-15:00时段,不一定是风力较大的时段,也不定每天都是晴天,BC错误。故选D。
【点睛】鸟类迁徙是鸟类遵循大自然环境的一种生存本能反应,研究鸟类的迁徙行为,了解候鸟的迁徙时间和路线、迁徙数量、种群关系、归巢能力、死亡率、存活率、寿命,以及与繁殖地、越冬地环境的关系等生态规律,对于保护珍稀濒危鸟种、利用候鸟保护农林生产和维护生态平衡、保障航空安全、计划利用经济候鸟、防止流行病的传播、制定法律等可以提供科学的依据,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16.C 17.A
【解析】16.题意表明该地区位于我国,且植被覆盖率在离1月1日约225天时最高,此时土壤湿度也较大,经计算此时应为7-8月,我国降水大多主要集中夏季,由此判断,该地的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该地的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 春季土壤湿度没有上升,应该是华北地区,不是东北(有春汛),甲时期距1月1日约为97-129天,时间约为3月、4月,此时华北地区正值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烈,雨季未到,土壤湿度最低,A正确。植被覆盖低,下渗少,B错误;春季农作物返青,灌溉用水多,D错误;华北地区地形平坦,C错误。 故选A。
【点睛】土壤湿度亦称土攘含水率,表示土壤干湿程度的物理量。是土壤含水量的一种相对变量。通常用土壤含水量占干土重的百分数是示,亦称土壤质量温度,如用土壤水分占土壤总容积的百分数表示,则称土壤容积湿度。通常说的土攘湿度,即指质量湿度。还有用土壤含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来表示土壤湿润程度的,称土壤相对湿度。
17.(1)原因:吊装地位于山脊西北侧,冬季吹西北风,山区夜晚吹山风(为东南风,或偏东风),可消弱冬季风;凌晨前后气温最低,山风风力最强,消弱冬季风最大,所以凌晨前后风速最小。
(2)优势:风力较大且相对稳定,风机可利用效率高;受地面粗糙度和地形的影响,发电量山脊高于山谷。
(3)作用:使用高科技材料可以提高钢度的同时,尽可能地减轻重量;用先进的技术,生产更大的叶片,使低风速风能(或弱风)更有效地转化;通过材料替代技术和人工打造,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4)困难:项目处于高山峡谷地区,地势起伏和海拔高差较大,器械的运输、安装难度大;施工区域海拔高,受恶劣天气影响大;冬季施工,气温低,冰雪覆盖广,昼夜温差大;项目建设环境开放,施工区域多处于林木区,森林防火管控压力大。
【分析】本题以四川德昌风电场为背景材料,涉及风电站工业区位选址因素;山风、谷风;自然地域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分析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影响风速大小的因素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差、摩擦力、特殊地形;由图可见风轮机主要分布于西北山区,说明发电的主要风力是西北风,而夜晚山区吹山风,该地为东南风,西北风和东南风相抵消所以得出风力小的原因。
(2)与安宁河谷风电场相比,腊巴山地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山脊上,影响风速大小的因素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差、摩擦力、特殊地形可知:腊巴山地植被少于安宁河谷,所以摩擦力更小;腊巴山地主要吹山风,由高往低吹,风力更大且利用率更高。
(3)材料中“重量仅为钢铁材料的1/5”说明使用高科技材料可以提高钢度的同时,尽可能地减轻重量,增加安全性; 材料中“强度又能和高级合金钢相当”通过材料替代技术和人工打造,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叶片变轻后较小的风速也能带动叶片转动,进行发电。
(4)从图上等高线可以看出项目处于高山峡谷地区,地势起伏和海拔高差较大,器械的运输、安装难度大;由四川德昌县境内高原与深切河谷间高差达5633米,可以得到施工区域海拔高,受恶劣天气影响大;由吊装条件极为苛刻,风速须小于8m/s,每天只有凌晨至早晨的几小时风速最小,有效施工窗口期极短,可以得出冬季施工,气温低,冰雪覆盖广,昼夜温差大;项目建设环境开放,施工区域多处于林木区,森林防火管控压力大。
18.(1) 动力 全球气候变暖
(2)高压控制,(暖)空气下沉,气温上升;热穹顶阻挡冷空气(急流)进入,加剧高温;太阳高度角大,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
(3)光照强,光化学烟雾污染增多;微生物活跃,水体污染增多;能源消耗增多,加剧环境污染
【分析】本题以全球热浪时间频发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气压带风带,全球变暖的影响,大气环流和环境 问题等知识,考查学生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
【详解】(1)副高的形成是由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气流,转向南北方向扩散运动,空气在向南北两极运动的水平过程中同时还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大约在南北纬30°附近逐渐偏转成西风(即环绕地球一圈向东吹),因此无法再向南北两极流,在南北纬30°附近的高空越集越多,最后被迫下沉,而在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压,故其成因为动力因素。由材料可知,热量表现为高温,且为极端天气时间,应和全球变暖有关。
(2)由图文资料可知,北美发生超级热浪事件、研究表明,局地“热穹顶”形成是热浪事件发生的最关键原因,此时,高空被高压控制,结合纬度位置和材料可知,该高压为副热带高气压,持续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原本温度较高的气流上升后,又被高压压回地面,导致温度增高;同时强高压控制,使冷气流难以进入;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加之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加剧高温。
(3)由上题分析可知,高温热浪天气晴天多,光照强,在部分城市可能导致更多的光化学污染事件;温度增高,微生物活性增强,部分水体污染加剧;持续高温,生产生活需使用更多电力降温,导致能源消耗增多,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
19.(1)分布不均;北疆多,南疆少;山区多,平原少;天山山区中段最多。
(2)吐鲁番地区气候干旱,多戈壁,融雪和大气降水易下渗成为地下水,成为坎儿井稳定的水源;吐鲁番地区干旱酷热,蒸发旺盛,坎儿井为地下暗渠输水,水分蒸发量小;多风沙天气,黄沙常掩埋渠道,坎儿井为地下暗渠输水,受风沙影响小。
(3)不利影响:吐鲁番盆地农作物一年一熟,生长季节主要在夏半年;坎儿井水利工程引地下水,且暗渠长度大,夏季灌溉水源温度偏低(远低于气温),直接灌溉作物易造成冷害(作物吸水和输水能力减弱)。
建议:适当拓展明渠长度和宽度,扩大涝坝(蓄水池)面积;用透明塑料膜覆盖明渠和涝坝。
【分析】本题目以坎儿井水利工程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农业区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2013—2019年夏季新疆各站点平均暴雨日数分布图可知新疆夏季暴雨空间分布不均,天山以北(北疆)北疆多,天山以南(南疆)少;阿尔泰山、天山等山区多,平原少;尤其以天山山区中段最多。
(2)吐鲁番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多戈壁和沙漠,冰雪融雪和大气降水易下渗成为地下水,成为坎儿井稳定的水源;吐鲁番地区干旱酷热,蒸发旺盛,坎儿井为地下暗渠输水,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量;该区沙漠广布,冬春季节多风沙天气,黄沙常掩埋地表输水渠道,坎儿井为地下暗渠输水,受风沙影响小。
(3)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是地表径流供灌溉,与都江堰水利工程相比,坎儿井水利工程主要引地下水,采用暗渠和明渠结合的输水方式,但暗渠远比明渠长度大,这就造成坎儿井提供的灌溉水源水温过低,与夏季气温温差太大,如果不加以处理直接灌溉有可能对农作物造成冷害。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适当拓展明渠长度和宽度,扩大涝坝面积,或用透明塑料膜覆盖明渠和涝坝,以适当提高水温,以减少冷害对作物的影响。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