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15绝句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15绝句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1 16:4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年级下册语文
《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 “绝、鸣、鹭、鹂”等生字,读准多音字“行”。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由歌曲入手,走入《绝句》
1.播放《绝句》歌曲视频。
2.同学们,在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3.师小结: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所看到的美景。观此景,他触发心怀,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唱——《绝句》。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与古诗内容一致的视频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满热情地投入课堂之中,产生阅读期待。
二、随文识字,理解题目
(一)学习“绝”
过渡: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个字也饱含着属于它的故事。那么,“绝句”的“绝”字又饱含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1.仔细观察“绝”字,它左边是个绞丝旁,这个字和什么有关?右边的色,上面是个斜刀头,这个字又和什么有关呢?下面的“巴”在古代是这样写的(出示图片),表示手臂很长的人,史称“巴人”。
2.请你猜猜“绝”的本意是什么?(巴人用刀弄断丝线)
3.师范写“绝”。
(二)解释题目
1.什么是绝句?它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件)
2.这首《绝句》是几言绝句呢?(指名答)
过渡:要想学好绝句,先要读好诗句。
【设计意图】通过字理识字,认识汉字的前世今生,让枯燥的识字变得有趣起来,加深对认识的汉字的记忆,准确理解汉字。然后,结合课题,相机引导学生通过关键字“绝”理解诗题。
三、随文识字,初读古诗
(一)读出节奏
1.指名读古诗。
2.随文识字“鸣”“鹭”“鹂”和多音字“行”。
3.齐读古诗。
4.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诗词在古代是用来吟唱的,本身就含有很强的节奏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请结合课件中画出的节奏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给予了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朗读指导。这样的朗读方式,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样化,更让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标,让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知上的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四、学习前两句诗
(一)有景有物
1.古诗言情,古诗言志,古诗很多时候是一幅画。诗的前两句中写了哪些景物呢,请你读一读,找一找,并用“ ”划出来?
2.交流: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3.读诗句想象画面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作者究竟在为我们描述一幅怎样美丽的画面呢?请你闭上眼睛,侧耳倾听,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绝句》(配乐朗诵)。
(2)读了这首古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能把你看到的画面填出来吗?
黄鹂在( ) ( )的柳树
白鹭在( ) ( )的天空
(3)把短语的顺序颠倒一下,你会连起来说一说吗?
黄鹂在( )的柳树( )
白鹭在( )的天空( )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并通过景物去想象画面,最后连词成句,降低了理解诗歌意思的难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诗句的意思。
(二)有声有色
1.出示填空:
________的春天
2.指名反馈。
师结合学生反馈点拨:很恰当,但是少了点特色。北国的大雪纷飞是美丽,中原一望无际的麦田是美丽,南国的满目翠绿也是美丽。春天有春天的美丽,夏天有夏天的美丽。所以,美丽这个词有点空洞。我们要抓住这里春天的特点来说,比如,诗中都出现了什么颜色?
3.交流:黄 翠 白 青
4.动态显示图片色彩美。
这黄的是_____,这翠的是_____,这白的是_____,这青的是_____。
四种不同的景物,四种鲜明的色彩,黄绿相间,青白互衬,给描绘出一幅_______的春景图?(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彩斑斓、五光十色……)
小结:就是中国古诗词的色彩美。
过渡:一幅顶级的诗作,往往带给我们的是全方位的感触。
5.再读诗句的前两句,看看除了目之所见的各种色彩外,你还有什么新发现?(还有声音,黄鹂的鸣叫声。)
6.听过黄鹂的叫声吗?(课件播放黄鹂叫声)感觉怎么样?(声音清脆、悦耳、动听、好听……)
过渡: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我们读出了一幅有景有物、有声有色的春景图。让我们再跟随诗人透过窗户向远处眺望,看又能看到些什么?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在学生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多媒体呈现的色彩之美、动静之美,激发学生去想象,把学生带入到诗的优美意境中。
五、学习后两句诗
(一)窗含西岭千秋雪
1.自由读古诗第三句,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西岭山)
2.(出示图片)师:看,这就是诗中的西岭山,因为山很高,山顶温度很低,所以山顶终年覆盖着常年不化的皑皑白雪,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闪耀。同学们,你觉得这里怎么样?你想说些什么?(指名交流)
3.这些白雪到底历经了多少年呢?(千年)说说你的理由?(指名回答)
4.一年过去了,这儿的雪没有融化,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过去了,这儿的雪仍然......?这就叫做千秋雪。谁来读出这千秋雪的画面感?指名读。
5.齐读。
6.然而,这千秋雪当真就是指不多不少整一千年或几千年的雪吗?这是指______(时间很长很长)
想到这里老师就想到了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千年雪”和“三千尺”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约数,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7.指导朗读,读出夸张的感觉。
8.理解“含”。
A.(出示课件)如此美的雪景,快伸出你的小手,把这千年雪景框在手指相机里,把它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吧!(模拟拍照)
B.这美丽的西岭雪景不仅留在了我们的手指框里,也留在了杜甫的窗框里,就像画一样镶嵌在了窗户上,用课文上的一个字形容,这就叫“含”,这就是----(窗含西岭千秋雪)。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站在诗人的视角,用具体形象的画面,通过动手操作,帮助理解“窗含”的意境,突破难点。
(二)门泊东关万里船
1.看过远处,杜甫再次把目光转到近处门前的江面上,他看见了---?(船)
2.这些船从哪里来?(东吴)东吴据此多远?(万里)真的是一万里吗?这也是个——(约数),这也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3.你能读出夸张的感觉吗?
六、体味古诗的对仗之美
过渡: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跨越千年雪的时间里,在跨越万里船的空间中,我们浮想万千。
然而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还因为它对仗十分工整。你瞧,词语重新排好队就变成一首对子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师生对读)
【设计意图】师生对读、补白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拓展推荐体会诗人的心情
1.同学们,学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愉快、高兴)
2.与《春望》对比。
同样是春天,但杜甫却在《春望》中这样写道(出示古诗《春望》),一起来读。
你感受到的是他怎样的心情?(难过、伤心、悲伤、愤怒)
可见,在一个人的眼中,景色的美丽一定和心情有关。牵动杜甫心情的、牵动杜甫心弦的究竟是什么?杜甫是个怎样的人?欢迎大家翻阅史料,寻找答案,也欢迎大家课下与我一起品茶论道谈杜甫!在此推荐阅读杜甫的《绝句其一》《江畔独步寻花》和《春望》。
最后让我们在诵读声中结束这场穿越千年的对话吧!(齐读)
【设计意图】与诗人的另一篇《春望》进行对比,点燃学生了解诗人生平故事的兴趣,为学生埋下爱国和阅读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