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 21 古诗三首 《出塞》 《凉州词》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语文 21 古诗三首 《出塞》 《凉州词》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1 17:4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出塞》和《凉州词》。背诵《出塞》和《凉州词》。
2. 运用恰当的方法理解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爱国豪情。
【教学重难点】
运用恰当的方法理解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爱国豪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的前两首诗《出塞》和《凉州词》。
2.板书诗题。
3.齐读诗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二、理解“边塞”,了解背景。1.(出示:边塞)这两首诗都属于边塞诗,边塞是什么意思?(边境、边疆)2.(出示唐朝地图)同学们,这是唐朝的地图,突厥和唐朝的交接之处就是他们的边塞(标注红线),在这边塞之上有一座著名的山脉--阴山,阴山以北突厥的胡人擅长骑马射箭,性格彪悍,总是跨过阴山到我们唐朝境内来抢劫财物。为了防止胡人的入侵,自秦汉以来,统治者在边塞上修筑了许多关卡,派遣军队驻守边塞,无数热血男儿离开家乡,告别亲人,万里长征来到这里,日夜守卫祖国的安宁。
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2000多首描写戍边战争的边塞诗。今天我们要学的《出塞》和《凉州词》被称为边塞诗中的“压卷之作”,也就是最好的作品。
【设计意图】教学时,让学生理解“边塞”的意思,接着出示唐朝地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边塞的位置,然后介绍边塞上经常发生战争的原因和征人戍守边关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边塞诗,为古诗的理解做了铺垫。
三、诵读古诗,感悟诗韵
过渡:这两首诗描写了什么内容呢?我们一起走进古诗。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两首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读。
(1)指名读《出塞》。
(2)强调“还 将 教”三个多音字的读音。
3.齐读《出塞》,指导读出节奏。
4.齐读《凉州词》。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时,通过理解字意,指导读准“还、将、教”三个多音字的读音,并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教学目标。
四、品味战争的残酷,感悟爱国情怀
(一)感受战争的悲惨场面
1.找出这两首诗中意思相近的两行诗。
2.指名反馈。(万里长征人未还。古来征战几人回?)
3.“万里长征人未还”是什么意思?
(离家万里去打仗的征人没有回来。)“古来征战几人回”呢?(从古到今外出征战有几个人回来呢?)这是一个反问句,换一种说法就是从古到今外出征战的征人很少有人回来。
这些征人为什么没有回来?(战死沙场 终老边关)征人们多么的无奈呀。一起读这两行诗,读出征人的无奈。
5.读了这两行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战士拼杀的场面、战争过后尸体遍地场面、家人苦苦等待的场面)你们的想象很丰富,我们穿越时空去看一看这激烈的激烈的战争场面吧。(播放战争视频)
6.将士们有家不回,为什么要在这里拼杀?(保卫家乡,让家人过上安稳的生活)他们为了国家,为了百姓,奋勇杀敌,战死沙场,此时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感恩 感激 敬佩)
7.带着感受齐读这两行诗。
(二)感受战争的长久
1.这样的战争只是一年两年吗?(不是)战争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行诗告诉了我们答案。(出示: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时明月是什么意思?汉时关呢?你对这句诗是怎么理解的?(秦朝的明月照耀着汉朝的边关)明月只属于秦朝,边关只属于汉朝吗?(不是)明月和边关在秦朝和汉朝都有。应该是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边关,这战争究竟有多久,让我们一起来回望这段长长的时间轴。(出示:秦朝到唐朝的时间轴)
从秦朝到唐朝,中间隔着汉朝、三国、南北朝、隋朝,将近1000年过去了,明月,边关没有变,边塞的什么也没有变?(战争)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不能回家,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悲哀 愤怒 对战争的愤恨对征人的同情)
2.指名朗读这两句诗。
3.齐读这两句诗。
【设计意图】教学时,先从找出两首诗的意思相近诗句入手,让学生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和“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意,通过提问“征人为什么没有回来?”让学生体会征人的无奈。接着,让学生想象战争场面,观看边关征战相关视频,并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补充秦朝到唐朝时间轴的相关资料,感受战争的持久和残酷,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反复朗读,激发学生对征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三)思良将
1.在第一首诗中,不仅写了万里长征的将士,还写了另一个人,你知道是谁吗?(李广)哪个词是写李广的?(龙城飞将)
2.李广何许人也?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资料了解一下。(出示资料:李广,西汉时期的名将,英勇善战,与匈奴交战70多次,每次均能获胜,匈奴称他为飞将军,听到他的名字就闻风丧胆。)
从资料中我们了解到李广有个外号叫什么?(“飞将军”)是谁给他取的?(匈奴人)。
3. 有一首诗也写了有关李广的故事,齐读《塞下曲》。(出示:卢纶《塞下曲》)你能有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吗?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李广?(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再读这首诗,感受李广的高大形象。
4.龙城飞将仅仅是指李广吗?(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在边塞上,有出过许许多多英勇善战的将领,一起来喊出他们的名字。(出示:卫青 霍去病 蒙恬......)所有这些都是作者笔下的龙城飞将,
5.(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为什么会提起这些龙城飞将呢?是要表达怎样的心愿呢?(希望也有一个像李广一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再次出现)【板书:期盼良将】
如果这些龙城飞将出现会有怎样的结果?(这样胡人就不敢度阴山,边塞安宁,国泰民安。)
6.指导朗读这两行诗,读出王昌龄内心的期盼。
7.齐读这两行诗。
8.虽然将士们远离家乡,九死一生,但他们仍然希望有李广这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带领他们英勇奋战,守卫边关,是因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他们都有一颗保家卫国的心)(板书:爱国)。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李广的相关资料和卢纶的《塞下曲》,让学生感受“龙城飞将”英勇善战的高大形象,并想象“龙城飞将”出现后的结果,使学生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并以多种形式指导朗读,以读促悟,让学生感悟诗人期盼良将的强烈愿望,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五、品味宴饮场面,感悟爱国情怀。
1. 除了战争场面,诗中还写了什么场面?(宴饮)哪些诗句写了宴饮场面?(出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2. 在宴饮场面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都是边塞当地的特色。(出示夜光杯、琵琶图片)
3. 看到这些景物,你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场景呢?(将士们举起精致的夜光杯,斟满香甜的葡萄美酒,刚要开怀畅饮,忽然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此时你会听到什么声音?(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战鼓声,琵琶声)
4. 用一个词形容这宴饮的场面,你会用什么词?(激烈 热闹 豪迈 盛大)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场面的盛大吗?(指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到描写宴饮场面的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通过抓住“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这些边塞特有的景物,让学生想象宴饮的画面,理解诗句意思,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感受宴会的盛大和热闹。
5. 临行前,这些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一起来读这两行诗。(出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临行前将士们的心声吗?(指名说)
6. 这些即将出征的战士们真的会醉倒在战场上吗?(不会)为什么诗人要写醉卧沙场君莫笑呢?将士们知道这次出征的结果吗?(有可能战死沙场)他们害怕了吗?(不害怕)虽然每一个战士在出征之前心里都明白,有可能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但是没有一个战士害怕畏惧,而是在举杯畅饮之间慷慨出征,你感受到将士们什么样的精神?(视死如归,精忠报国)
7. 无惧生死,慷慨出征也是一种爱国情怀。(板书:慷慨出征)
8.指导朗读这两行诗。
9.齐读这两行诗,读出将士们慷慨出征,视死如归的豪气。
【设计意图】教学“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两行诗时,先让学生理解诗意,了解战士们出征前的心声,接着让学生思考“这些将士们真的会醉倒在战场上吗?”“将士们知道这次出征的结果吗?他们害怕了吗?”从这些问题中学生体会出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读出无惧生死,慷慨出征的豪气。
六、品味不同意境。
1.这两首诗虽然都是边塞诗,都抒发了作者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和爱国之情,但是意境却不相同,所谓意境就是每首诗所表现的环境和氛围,你们看这些词,请同桌讨论:哪些词语属于第一首诗?哪些词语属于第二首诗?
出示:幽静 热烈 期盼 豪迈
2.指名反馈。
3.第一首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幽静 期盼)第二首给你的感觉是?(热烈 豪放)谁能读出第一首诗的幽静和期盼?谁能读出第二首热烈和豪迈?(指名读)
4.这两首诗被称为边塞诗中的压卷之作,不仅仅因为文字精妙,更因为它们的气势磅礴,这也是盛唐边塞诗的共同特点。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两首诗。
【设计意图】比较两首诗的意境,指导学生朗读两首古诗,再次感受诗人爱国之情。
七、拓展延伸
1. 出示唐代严武的《军城早秋》和王昌龄的《从军行》,让学生齐读古诗,感受边塞诗的大气磅礴和战士们的壮志豪情。
2.(出示中国地图)虽然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在我国的边境,我们的邻国日本、印度、菲律宾等国也经常挑起事端,你们作为新时代接班人,应该怎么做呢?(指名说)
3.无论是将士、诗人,还是我们,都要始终把国家的命运记在心头,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向党宣誓“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祖国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
【设计意图】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到我们虽然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们的邻国日本、菲律宾等国也经常挑起事端,让学生说出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的做法,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国家的命运始终记在心头,明白“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道理。最后,请学生向党宣誓,表达“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决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爱国之情。
八、作业食堂
“米”:背诵《出塞》和《凉州词》。并默写《出塞》。
“菜”:1.搜集两首边塞诗,读一读,品一品。
2.如果你是唐代的征人,你会对君王或亲人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设计意图】设置了“米加菜”形式的作业,体现了其层次性、多样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