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 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7~18例1,例1例2及相应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认识过程,感受从运动变化的视角认识图形本质的基本思想,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和几个部分的名称与特点,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
2.经历动手操作、动态想象、观察辨析、联系实际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魅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圆柱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基础知识之后进行教学的。虽然圆柱与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但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而圆柱则是由曲面围成的几何形体,这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教育生态理论,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类比迁移、合作交流等原生态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自主去感受,去发现、不断提高课堂生态水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圆柱教具,学生准备圆柱形的物体,三角尺、直尺、长方形纸、小棒。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感悟思想,引入新课
1、点动成线,认知定向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面上的这个“点”说起。在平面内,点的运动轨迹(或留下的印迹)是什么呢?(直线类:直线、线段、射线;曲线类:曲线、圆周)
平面中点的运动会形成直线、曲线,还有可能形成封闭的曲线,如圆周。我们总结起来可以说,点动成线。
我们继续用运动变化的思想来认识研究图形。
2、线动成面,感悟思想
(1)想一想,平面内,线的运动轨迹又会是什么呢?能举例说说吗?(直的线段平移可以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2)有可能是一个圆面吗?通过怎样的运动才能形成圆呢?
(3)动态演示后小结:线动成面。
3、面动成体,引入新课
(1)如果这个长方形的面水平旋转,垂直向上平移,它的运动轨迹会是什么呢?
(2)正方形呢?一定会得到正方体吗?
(3)如果圆面垂直向上平移后会形成什么图形呢?
(4)空间里,平面图形通过平衡后形成了立体图形。我们可以说,面动成体。像这样一个圆面垂直向上平移形成的立体图形叫圆柱体。
(5)圆柱体是一个立体图形,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对它展开研究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先认识圆柱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活动2【活动】二、运用思想,认识圆柱
(一)借助平移,形成圆柱概念
1、活动一:
(1)打开书,自主学习第17-18页。
(2)借助圆柱物体,与同桌说一说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
(3)比较两个圆柱体,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
(1)引导发现: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圆柱体有两个圆面,叫做圆柱体的底面;还有一个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
(2)圆柱体的高
A比较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
B指出这两个圆柱的高
C想一想,这个高跟刚才的平移形成圆柱有什么关系?
D生活中圆柱的高是有不同的说法的。
比如说圆柱形的水井,我们一般说井有多深。(圆形手势向下平移)
钢材的长度就是圆柱的高(圆形手势向前后平移)
硬币的厚度就是圆柱的高。(圆形手势上下平移)
小结:利用圆面平移,我们就容易弄清楚井深、钢材长、硬币厚等其实就是圆柱的高。
3、完成做一做第1题
(二)引入旋转,凸显圆柱物质
刚才我们通过圆面的垂直平移得到了圆柱体。
1、想一想,除了垂直平移圆面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将一个面通过运动形成圆柱体?以开门、关门的动作或翻书的动作引导学生想象圆柱体
活动二:
(1)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固定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会得到一个圆柱。小组合作,能用不同方法旋转得到圆柱吗?
(2)想一想,用不同方法旋转所得到的圆柱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
(3)想一想,长方体、立方体能不能通过一个面旋转得到?为什么?
3、全班交流
(1)交流问题(1):反馈展示选取以长为轴旋转和以宽为轴旋转的两种情况。
(2) 交流问题(2):高高瘦瘦的圆柱体,绕长边旋转,宽是底面半径,长是高;矮矮胖胖的圆柱体,绕短边旋转,长是底面半径,宽是高。
(3)交流问题(3):圆柱体与长方体、立方体都可以通过一个面垂直平移得到,不同大于圆柱体可以通过长方形旋转得到,而长方体、立方体却不能。
4、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综合应用,认识表面特征
前面大家说想要研究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想一想,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会和什么有关?
1、我们知道圆柱由2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如果我把这个圆柱模型剪开,先得到2个底面。
2、底面是什么形状?大小怎么样?为什么?(从平移来看,上下两个底面的开头大小相等,而且上下一样粗细;从旋转看,上下两个面都是以长为底面半径,所以这两个圆形底面的大小相等;宽处处相等,因此旋转形成的圆柱体上下一样粗细。)
3、想一想,剪开后,侧面是什么形状?
以一张长方形纸,怎样验证侧面展开后的形状?
活动三:
1、以一张长方形纸,尝试着围成圆柱体的侧面;
2、小组合作,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围法?
3、在围的过程中,想一想,原来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卷成的这个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2)学生交流:学生展示两种围法——用长作为圆柱体的底面周长,相应的宽就是圆柱体的高;以宽作为圆柱体的底面周长,相应的长就是圆柱体的高。
(3)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线动成面。圆柱体的这个侧面也是一个面,你能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解释一下它是如何形成的吗?
PPT演示圆周垂直向上平移形成了圆柱的侧面;以长方形的一条边为轴,它的旋转一周形成的侧面。
那长方体的侧面、立方体的侧面又是怎样的线平移形成的呢?
4、完成做一做第2题。
活动3【练习】三、总结提炼,拓展应用
1、总结提炼,想象拓展
小结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图形特征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象三角形、梯形垂直向上平移形成的图形,三角形绕一边旋转形成的图形,等
2、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在下面的( )里画“√”。
3、下面哪些材料组合能做成圆柱形盒子?(单位:cm)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圆柱的认识都是感性的,而课堂教学是对圆柱进行理性的认识。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手中的圆柱形实物,在直观感知圆柱的活动中,对圆柱的特征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教学时,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终。在对圆柱特点的探究中,学生的发现可能只停留在直观层面,应注意结合问题,例如:“你怎么证明上、下底面是两个大小一样的圆?”“怎样用直尺、三角尺量出一个圆柱的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理解与把握。
作业设计
1.如下图所示,将长方形ABCD以边AB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形成一个( ),它的底面半径是( )cm,高是( )cm,每个底面的面积是( )cm2。
2.如图,圆柱的高是( ) cm,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