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忆读书》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6《忆读书》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1 16:4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语文
《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读书明智”,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冰心按照时间顺序,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 ,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本文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根据要求梳理出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和读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引导学生总结好如何选书、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等读书经验,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初步具备了快速默读的能力。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形成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具备了一定的梳理信息的能力,第五单元《松鼠》一课学习了分条梳理的方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利用表格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这些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独立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围绕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注重知识的前后勾连,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选择合适的方式梳理信息,使学生在“做”中“学”,任务情境中得到锻炼,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读书体会和读书方法。
结合“交流平台”,了解读书的类别。3.结合个人经历,谈一谈自己的读书乐趣。
【教学重点】
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读书感受和读书方法。
了解读书的类别。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选用适合的方法梳理信息,把握作者读书的方法和选书的标准。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忆读书》。粮食成长了我们的身体,读书增长了我们的智慧。我们做一个和读书有关的游戏,快速默读文字,猜猜他是谁。(出示游戏内容)预设:
①他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蜀国的丞相。
②黑色文字描绘的是林冲,他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红色文字描绘的是关羽,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刘备的结拜兄弟。
③这段文字描写的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复习快速默读方法,渗透归纳成段、表格、分条梳理等方法,为自主梳理文本信息作铺垫。
理清脉络,了解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想一想:冰心奶奶和这三本书之间有什么关系?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冰心在七岁时读《三国演义》,后来读《水浒传》,十二三岁和中年以后读《红楼梦》,1980年以后也在读书。作者回忆了自己一生的读书经历。
2.作者用一生的读书经历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读书好就是开卷有益,读书有很多好处。多读书就是要博览群书。读好书就是读对身心有益的书。
设计意图:迅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梳理读书经历,感悟读书好
过渡:冰心奶奶有哪些读书经历呢?我们来细细梳理。
梳理作者读书经历,感受读书之乐
梳理之前,一起来回顾,我们学过哪些梳理方法?
预设:(1)在第二单元我们学过抓住关键词快速默读,把握课文内容。
在《松鼠》这一课,我们分条梳理了有关信息。
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我们学会用表格梳理主要情节。在本课,我们可以从作者读书的时间、书目、感受。方法四个方面设计表格。
出示学习活动一:快速默读课文,圈画关键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汇报。
运用圈画关键词和表格梳理阅读经历。
①我们先运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找出四个方面的信息。三角符号表示时间,方框表示书目,横线表示感受,曲线表示方法。然后把这些关键词整理在表格中。在第二三自然段中,我读出了:作者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先是听舅舅讲故事,听得津津有味,并且对故事下文“无限期待”。作者采用的读书方式是听书。
②第4自然段中,此后,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作者听故事太不过瘾了,在浓厚的读书兴趣下,作者开始自己读,虽然字音都读不对,但作者还是“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运用的读书方法是一知半解。
③第5自然段中,作者读《三国演义》时,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作者运用的读书方法是隔段时间再读。
④在第6自然段,作者对《水浒传》尤其欣赏,因为那部书里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作者拿《水浒传》与《荡寇志》作比较,运用的读书方法是比较读。
⑤我也运用圈画法和制表格梳理了作者的读书经历。出示第7自然段,作者在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生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到了中年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旺盛衰的滋味。运用的读书方法是反复读。⑥1980年以后,作者读《西游记》感觉情节精彩,读《封神榜》感觉烦琐。读现代文艺作品,感觉有的文字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使我心动神移,有的词句华丽、无病而呻,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作者运用的读书方法是比较读、挑选读。
⑦我有补充,作者在第6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分别写到《水浒传》和《荡寇志》,《水浒传》和《荡寇志》在文中并没有明确地说是什么时候读的,有可能作者七岁到十二三岁期间读过,1980年又读,有可能1980年是第一次读。教师总结:运用圈画关键词梳理信息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这样查找时方便快捷。运用表格梳理时注意提前设计好表格。
(2)运用分条梳理方法梳理阅读经历。我运用分条梳理的方法梳理了作者的读书经历,这样梳理条理清晰,但是找出关键词后,必须进行概括。
①七岁时,作者听《三国演义》,听得津津有味,后来作者一知半解地读《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②十二三岁时,冰心读《红楼梦》,开始厌烦,到了中年以后再读,作者感到有滋味。运用了反复读的方法。
③1980年以后,作者读万卷书。认为有的情节精彩,有的烦琐。有的词句华丽、无病而呻,有的带着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令人心动神移。作者运用了对比读、挑选读的方法。
(3)运用时间轴的方法梳理作者读书经历。我运用时间轴的方法梳理了作者的读书经历。时间轴下面是读书的各个时间段,上面是读书的书目和方法。这种方法直观、方便,但是不便于梳理更多的项目。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阅读能力,交流中发散思维,梳理的过程中感受冰心读书的快乐。
进一步感受“多读书”“读书好”
通过刚才梳理出的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①我发现作者从小时候到中年再到老年,一辈子都在读书。这正是活到老,学到老,也如孔子所说:“学犹不及,犹恐失之。”
②我发现作者读的书很多,不仅有名著,也有不太出名的,真是博览群书。
③我发现作者的感受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会选书了,知道哪些书更好,读书的方法越来越多了,能力也越来越强了。(2)读的书越多,越会读书。
其中有一种方法叫反复读,每一次读,都会让你有新的发现。正如苏轼所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在这些读书方法中,你赞成“一知半解”地读吗?
预设:①我同意这种读书方法,我觉得在阅读时,更要注意故事情节,即使有不认识的字,也不影响我们对故事的理解。②我不同意这种读书方法,读书时,字音一开始读错了,很难纠正,也会影响后面的阅读,降低阅读的效果。
(3)教师总结。不管哪种读书方法,只要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读书方法。
(4)读书可以“医愚”,使人获得成长;读书给人力量,让人有勇气面对挫折;读书能驱赶阴霾,让人快乐。难怪冰心这样说,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出示:“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看到这句话,你想起了那件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吧。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经历和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纵向观察,发现冰心是如何读书的,体会冰心读书的快乐,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找到合适自己的读书方法,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激发读书的欲望。
三、感悟读好书。
1.出示学习活动二:迅速默读课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好书的标准。
2.学生反馈。
①作者认为能引发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的书是好书。
②作者把《水浒传》和《荡寇志》作比较,把《西游记》和《封神榜》作比较,认为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情节精彩的书是好书。
③作者十二三岁读《红楼梦》感到厌烦,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对事情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思考问题也更加深刻,读《红楼梦》觉得越来越有滋味。作者认为耐人寻味,能引起读者思考的书是好书。
④作者读文艺作品时,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满带着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篇章让他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作者认为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使人心动神移的书就是好书。教师补充:《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经典书籍,作者反复去读,在不同的阶段读出不同的感受。所以,她还认为值得反复阅读、回味,经久不衰的经典是好书。
3.你认为什么书是好书呢?
预设:①能够教自己做人道理的书是好书。
②能够增长知识的书是好书。
4.你是怎么选书的呢?
①我看了电视剧《西游记》被情节吸引,又迷上了孙悟空,便去图书馆买了《西游记》这本书。
②我看到同桌一直在读《绿山墙的安妮》,就向他借了这本书。
5.看看这几位同学是怎么找书的,请你读一读吧。(出示交流平台)
6.看到他们找书的方法,你有什么启发?
预设:①我们可以跟着课文找书读,学了《忆读书》之后,我也对《三国演义》《红楼梦》产生了兴趣,我决定下课读一读。
②读到感兴趣的书后,可以找同类的书来读。读了《中国民间故事》,我还想读一读国外的民间故事。
③也可以找同一位作家的书来读。学完冰心的这篇《忆读书》,我准备读一读冰心的《寄小读者》这本书。教师小结:从课本中找书、读同类的书、找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这些都是选书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信息,创新学生思维,使学生掌握又一种梳理方法,同时了解冰心选书的标准,整合语文园地四的交流平台,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选书作了具体指导,也为今后的读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从一篇文章到一本书,再到一系列书,体现了新课标“读整本书”的理念。四、总结拓展
这节课,我们运用制表格、分条概括、思维导图等方法梳理了冰心的读书经历,了解了她的读书方法、选书标准。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一本引人深思的好书,一部耐人寻味的经典,都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回味。比较阅读,能增长智慧;挑选阅读能开阔眼界。愿我们都能在好书的滋养下丰富自己,收获成长!
设计意图:总结了好书的标准、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又一次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为学生今后的读书做好铺垫。五、作业设计
(选做)
联系自己所读的一本书,写一写自己的阅读经历。
2.联系自己的经历,结合冰心的读书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运用文章的写法梳理自己的阅读经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使阅读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