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1)课件:第1章 静电场(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1)课件:第1章 静电场(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8-05 16:57:37

文档简介

课件62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标要求
1.知道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认识使物体带电的实质.
2.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3.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课标解读
1.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并且只存在两种电荷;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经历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验过程,了解使物体带电的方法,能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3.能用电荷守恒定律解答相关问题.
4.了解静电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危害、知道如何进行有效防护.●教学地位
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尽管很少直接命题,但它是电学的基本知识,是打开电学大门的敲门砖,教师应给以足够的重视.●新课导入建议
在干燥的冬天,你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脱下外套或者毛衣时,会听到“啪啪”的声音,甚至还能看到电火花.若此时伸手接触房门的金属把手,你的手也会被“电”得麻一下,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了.演示结束 静电的产生 电子 负电 正电 静电感应 感应起电 原子结构与电荷守恒 原子核 电子 原子核 另一部分 另一个物体 不变 转移 正电 负电 静电的应用与防护 静电喷雾 湿度 铁链 镀银 三种起电方式 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综合解题方略——静电现象的综合应用 1.(2012·厦门一中高二检测)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
A.带等量异种电荷
B.带等量同种电荷
C.带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解析】 若两球带等量异种电荷,则接触后完全中和,均不带电,A错误.若两球带等量同种电荷或带不等量异种电荷或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则接触后再分开,两球由于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故B、C、D正确.
【答案】 BCD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B.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
C.感应起电时,由于带电体和被感应导体不接触所以一定是产生了电荷
D.一对正、负电子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子的湮灭【解析】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A、C错,B对.正、负电子接触是电荷的中和,整体不再显示电性,并不是电荷消失,D错.
【答案】 B3.如图1-1-5所示,当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AB时,枕形导体上的电荷移动情况是(  )
图1-1-5
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金属导体上的自由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D.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解析】 由于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故枕形导体上的自由电子向A端移动,而正电荷不移动,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4.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被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净电荷几乎不存在.这说明
(  )
A.小球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不遵循电荷守恒定律【解析】 带负电小球处于潮湿空气中,电荷被空气导走,C正确.总电荷量不变,电荷守恒,B、D错.电子转移并没有消失,A错.
【答案】 C课时作业(一)课件61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教学流程设计演示结束静电力与点电荷模型 电荷 电荷量 二者间的距离 线度 距离 库仑定律 电荷量Q1、Q2的乘积 它们的连线 9.0×109_N·m2/C2 库仑 矢量 叠加 对点电荷的理解 对库仑定律的理解 综合解题方略——三个自由电荷的平衡问题 1.对于库仑定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库仑定律适用于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B.两个带电小球即使相距非常近,也能用库仑定律
C.相互作用的两个点电荷,不论它们的电荷量是否相同,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大小一定相等
D.当两个半径为r的带电金属球中心相距为4r时,它们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大小只取决于它们各自所带的电荷量【解析】 由库仑定律的内容及适用条件可知A正确.
两个小球若距离非常近,则不能看成点电荷,库仑定律不成立.
点电荷之间的库仑力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符合牛顿第三定律,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两金属球不能看成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不仅与电荷量大小有关,而且与电性有关,因电性影响电荷间的距离.
【答案】 AC2.为了研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小宇做了如下实验:把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放在A处,然后将挂在丝线上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P1、P2、P3处,发现情况如图1-2-3所示.由此,小宇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A.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大小随距离增大而减小
B.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大小随距离增大而增大
C.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大小随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D.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与距离无关
【解析】 根据小球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可以看出,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电荷间距离的大小有关,距离越近,偏角越大,说明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越大,所以A选项正确.
【答案】 A3.如图1-2-4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壳a与b,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将它们分别固定于绝缘支座上,两球心间的距离l为球半径的3倍.若使它们带上等量异种电荷,两球电荷量的绝对值均为Q,那么,a、b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引、库仑力F库分别为
(  )【解析】 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两个可看成质点的物体,虽然两球心间的距离l只有半径的3倍,但由于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两球壳可看做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因此,可以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对于a、b两带电球壳,由于两球心间的距离l只有半径的3倍,不能看成点电荷,不满足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故D正确.
【答案】 D4.两个半径为0.3 m的金属球,球心相距1.0 m放置,当它们都带1.5×10-5 C的正电时,相互作用力为F1,当它们分别带+1.5×10-5 C和-1.5×10-5 C的电量时,相互作用力为F2,则(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判断【备选习题】(教师用书独具)
如图教1-2-1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固定着完全相等的三个带电小球a、b、c,三球在一条直线上,若释放a球,a球初始加速度为-1 m/s2(向右为正).若释放c球,c球初始加速度为3 m/s2.当释放b球时,b的初始加速度应是多大?【解析】 本题考查了库仑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在体系中的应用.
方法一:(隔离法)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对a球有Fba+Fca=-ma0,对c球有Fac+Fbc=3ma0,由以上各式解得Fab+Fcb=-2ma0,即ab=-2 m/s2,方向向左.方法二:(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法)
对三个小球a、b、c构成的系统,假设同时释放三个小球,则三个小球构成的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且在释放瞬间,a球的加速度aa=-1 m/s2,c球的加速度为ac=3 m/s2,b球的加速度为ab.由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知:F合=maaa+mbab+mcac=m(aa+ab+ac)=0,即aa+ab+ac=0,所以ab=-(aa+ac)=-(-1+3) m/s2=-2 m/s2,方向向左.
【答案】 2 m/s2 方向向左课时作业(二)课件68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教学流程设计演示结束电场及电场力 电场 电场 电荷 电场强度 足够小 电荷量q 正电荷 点电荷的电场与匀强电场 大小和方向 电场线 切线 一致 大小 曲线 不相交 疏密 正电荷 无穷远 负电荷 无穷远 对电场强度的理解 对电场线的认识 综合解题方略——静电场与力学的综合 1.在电场中某一点,当放入正电荷时受到的电场力向右,当放入负电荷时受到的电场力向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放入正电荷时,该点的场强向右,当放入负电荷时,该点的场强向左
B.只有在该点放入电荷时,该点才有场强
C.该点的场强方向一定向右
D.该点的场强方向一定向左【解析】 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向右,表明该点的场强方向一定向右,C对,A、D错.场强由电场自身决定,与放不放电荷无关,B错.
【答案】 C2.关于电场线的性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电场线是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B.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反映电场中不同点的场强的相对大小
C.电场线的箭头方向表示场强减弱的方向
D.空间中两条电场线不能相交【解析】 电场线是为了描述电场的强弱及方向的方便而引进的假想线,它一般不与电荷的运动轨迹重合,A错,B对.电场线的箭头方向表示场强的方向,C错.由于电场的具体方向与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相同,若两条电场线相交,则在该点可以作出两条切线,表明该点的电场不唯一,这与实际不符,D对.
【答案】 BD3.一正电荷在电场中由P到Q做加速运动且加速度越来越大,则如图所示的四个电场线正确的是(  )
【解析】 加速度越大,即电荷受电场力越大,也就是场强越大,即电场线越密.
【答案】 C4. (2012·福建南平一中高二检测)如图1-3-9所示,实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线,若带电粒子q(|Q|?|q|)由a运动到b,电场力做正功.已知在a、b两点粒子所受电场力分别为Fa、F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Q为正电荷,则q带正电,Fa>Fb
B.若Q为正电荷,则q带正电,Fa<Fb
C.若Q为负电荷,则q带正电,Fa>Fb
D.若Q为负电荷,则q带正电,Fa<Fb
【解析】 由于粒子由a运动到b电场力做正功,可知电场力指向外侧,Q、q为同种电荷;电场线密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由F=Eq知Fa大,A正确.
【答案】 A课时作业(三)课件57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教学流程设计演示结束场强叠加原理 该点产生的电 场强度 平行四边形 静电平衡与静电屏蔽 没有电荷移动 零 外表面上 不受外电场 内部 对静电平衡及特点的理解 静电屏蔽的实质和应用 综合解题方略——电场强度的叠加问题 1.(2011·浙江高考)请用学过的电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工穿绝缘衣比穿金属衣安全
B.制作汽油桶的材料用金属比用塑料好
C.小鸟停在单根高压输电线上会被电死
D.打雷时,呆在汽车里比呆在木屋里要危险【解析】 电工穿金属衣可以起到静电屏蔽的作用,选项A错误;制作汽油桶的材料用金属可使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静电流入地下,减少静电积累,因此制作汽油桶的材料用金属比用塑料好,选项B正确;小鸟停在单根高压输电线上,两脚之间的电压几乎为零,没有电流从小鸟上通过,所以小鸟不会被电死,选项C错误;打雷时,由于汽车是良导体,云层中的静电可通过汽车放电,呆在汽车里的人不会受到雷击,所以呆在汽车里比呆在木屋里要安全,选项D错误.
【答案】 B2.如图1-4-8所示,把一个架在绝缘支架上的枕形导体放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点场强都为零
B.A、B两点场强不相等
C.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A<EB
D.当电键S闭合时,电子从大地沿导线向导体移动【解析】 导体处于静电平衡,内部场强处处为零,A正确.B错误,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与点电荷形成电场叠加,合场强为零,故EA>EB,C错误.当S闭合时,正电荷吸引大地上的自由电子,D正确.
【答案】 AD【解析】 正电荷放在空心金属球球心,球壳由于静电感应带电,内表面带负电,外表面带正电,因为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到无穷远或到负电荷终止,球壳金属内部合场强处处为零,所以D正确.
【答案】 D课时作业(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