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初中地理
初中生物
初中音乐
初中美术
初中体育
初中信息技术
资源详情
初中科学
期末专区
八年级下册
华师大版 八年级下 光现象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 八年级下 光现象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21 13:30:29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八年级下光现象专项训练
一、单选题
1.所图所示,地上有一块平面镜,平面镜正上方有一盏灯,小余分别在A点、B点、C点通过平面镜看灯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余在A点、B点、C点看到的像位置相同,大小也相同
B.小余在A点、B点、C点看到的像位置不同,但大小相同
C.小余在A点、C点看不到灯的像,只有B点才能看到人
D.小余能看到的像都是实像
2.如图是夜晚拍摄的姚江图片,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水面波光粼粼是因为光的反射
B.桥在江面上的倒影是正立的虚像
C.用相机拍摄该图片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D.夜间只有本身是光源的物体才能形成倒影
3.现有以下3种光学元件: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根据如图所示情况判断,方框内可选的光学元件有( )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4.在鉴定文物时,文物专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如图所示。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远一些
B.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那么他看到的夹角是30°
C.放大镜的镜片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实像
5.学校的录播教室被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分隔成上课和观摩两个功能区,坐在观摩室的听课教师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进行观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只发生了折射
B.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由于上课区域的光通过透视玻璃发生反射
C.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观摩效果更好
D.因为光路可逆,所以学生通过玻璃也能看见听课教师
6.如图,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此平面镜可绕垂直于纸面的水平轴M自由旋转,现将平面镜拉离竖直位置一个偏角θ至MN'的位置,释放镜的下端,在平面镜从MN'下摆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S的像( )
A.像S'做直线运动,像S'到镜的距离不断减小
B.像S'做曲线运动,像S'到镜的距离不断增大
C.像S'做直线运动,像S'到转轴M的距离不断减小
D.像S'做曲线运动,像S'到转轴M的距离保持不变
7.如图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科学教科书,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在不同位置所看到教科书的像。若凸透镜从较远处逐渐靠近教科书,则看到教科书像出现的顺序是( )
A.甲→丁→乙→丙 B.甲→丁→丙→乙
C.丙→乙→丁→甲 D.丙→乙→甲→丁
8.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 )
A.日食现象能证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我们看到桃花是红色的,是因为桃花反射了红光,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 C.水中倒影亮度比真实景物暗一些,高度比真实物体略小一些 D.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从侧面看,水下部分比水上部分宽,是由于烧杯和水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
A.A B.B C.C D.D
9.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 S 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保持成30°照射向平静的液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改变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反射角为 30°
B.当液面下降时,光点 S′将向左
C.当液面上升时,光点 S 的位置不变
D.光源 S 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光点 S′将向左移动
10.小明下自习到楼下后发现教室的灯还亮着,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小明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某公园河流的浅水处,水平如镜,一只健康的小狗正尝试在水中抓鱼,关于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狗抓鱼,属于攻击行为
B.小狗若用嘴巴去咬鱼,为了咬到鱼,应朝着看到鱼的位置快速咬去
C.水中有小狗头部的像,是因为光线从空气射向水面时发生反射
D.摄影师拍摄该照片时,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水中的景物是虚像,水面上的景物是实像
12.小科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当u=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投影仪的成像特点
B.当u=25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虚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C.把蜡烛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看到的像逐渐变大
D.若把此凸透镜的镜面正对着太阳光,能在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20cm处找到一个最小的亮斑
13.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在光屏上铺上一层红纸,只能看到黑色
D.丁图中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14.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若入射光线绕O点在EOF平面内顺时针转动,则反射光线也绕O点顺时针转动
B.图甲中若入射光线沿NO方向入射,则反射角为90°
C.图乙中反射光线不存在
D.仅凭甲、丙两图得出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15.直线AB上的P1、P2、P3处分别放上蜡烛、凸透镜、光屏,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清晰、放大、倒立的像,那么( )
A.AB上只移动蜡烛肯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
B.AB上只移动光屏肯定可以再得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
C.AB上只移动透镜肯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
D.无论移动什么均不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
16.如图所示,水池的宽度为L,在水池右侧距离池底高度H处有一激光束,水池内无水时恰好在水池的左下角产生一个光斑。已知L=H,现向水池内注水,水面匀速上升,则光斑( )
A.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小于水面上升的速度
B.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大于水面上升的速度
C.减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大于水面上升的速度
D.加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小于水面上升的速度
17.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A.此时光屏上成的是放大的像
B.烛焰随蜡烛燃烧而下移,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
C.在凸透镜左侧放一块近视眼镜片,光屏应左移才能重新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移动光屏再次承接到的烛焰清晰的像变小
18.如图是一个魔术箱,其顶部的中央有一条窄缝。激光笔产生的激光束从箱子左侧的小孔射入,从右侧小孔射出,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箱中,发现遮光板并没有挡住激光束的传播。选项中的几种设计方案错误的是 ( )
A. B.
C. D.
19.将蜡烛、光屏放在如图所示位置。假设光屏上下足够长,根据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B.此时光屏上能看见一个缩小、倒立的像
C.移动光屏至凸透镜的左侧并左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
D.将蜡烛移到刻度尺左侧30cm处,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需将此光屏向右移动
20.如图所示,一盛水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这时反射角为a,折射角为r,若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把容器右侧稍微垫高,待水面重新平静后,测出反射角为a′,折射角为r′,那么 ( )
A.a′
C.a′>a ,r′>r D.a′=a , r′>r
二、填空题
21.如图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的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 (填“放大镜”、“投影仪” 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若将此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镜面较小的凸透镜,重做实验,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 。(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央的像移到光屏上方,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22.如图(a)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个稍大的空气泡,将试管水平固定在白纸上方,并使光线竖直向下照射到试管上,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发现呈现在白纸上的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而在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则是一个橄榄形的黑影如图(b)所示。原来,试管中充满水的部分相当于 透镜,而试管上空气泡所处的位置相当于一个 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 (选填“不变”、“一直变粗”、“一直变细”、“先变粗后变细”或“先变细后变粗”)。
23.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ab、cd是从同一点光源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若ac=20cm,则光源的位置在平面镜上方 cm处;若将平面镜向下平移3cm,则对应同一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ab向 (填“左”或“右”)平移了 cm。
24.网络上有售卖一种车用的抬头显示器(简称HUD),它能将水平显示器上显示的重要车辆信息,如车速、油耗、导航等通过挡风玻璃(看作平面镜)成像,避免驾驶员低头看仪表而造成事故,图乙为其工作原理图。
(1)驾驶员看到的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填“反射” 或“折射”),成的是 (填“实像” 或“虚像”)。
(2)如果成像位置太低,可将显示器适当 (填“靠近” 或“远离”)挡风玻璃。
25.如图所示,一点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凸透镜位置固定。当点光源位于A点时,它的像在B点;当点光源位于B点时,它的像在C点。则凸透镜位于 .(例如“B,C之间”,“C的右侧”)
三、实验探究题
26.如图是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如图甲,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红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N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 M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里采用了 法;
(2)实验时,小红同学应在 (选填“M”或“N”)侧观察蜡烛 M 经玻璃板所成
的像。移去后面的蜡烛 N。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3)在该实验中,所用玻璃板是特制的,其中一面镀了膜。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时应选玻璃板 的边缘(选填“镀膜面”或“不镀膜面”)与白纸上的横线重合,此时只能看到一个像且像更加清晰是因为镀膜后增强了光的
;
(4)若图乙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 MN 截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5)在本实验中选择玻璃板不选平面镜目的是 ,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 。
27.小科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度处,光屏和蜡烛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实验时要使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到同一高度,目的是 。
(2)重新调整后,如图1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从光具座20cm刻度处移到25cm刻度处时,若要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光屏应从80cm刻度处向 (填“左”或“右”)移动。
(4)继续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时,如图2所示,则人眼在 (填“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
28.如图,在研究水滴透镜时,小明发现:水滴可使平行光发生图中(1)、(2)所示的变化,且水滴变凸,其焦距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把写有
“爱物理”字样的纸条先后放在左右两水滴下方的 桌面上,小明从水滴上方看到的分别像如图中(3)、(4)所示, 这种作用类似于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 或“投影仪”),且水滴变凸,其放大功能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9.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 .
A.凸透镜 B.凹透镜
(5)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30.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小科用光具座、凸透镜、“F”形光源和不透明光屏等器材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1)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打开光源,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F"形光源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2)为便于比较在光屏上所得实像与发光体“F”的大小关系,小科在光屏中心用黑笔画出一个与光源等大的比较物“F”,请你帮他画出光屏上比较物“F”的形状 。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距u/cm 21 25 30 37 42
像距v/cm 42 37 30 24 20
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该凸透镜焦距为 。
(4)小科得出探究结论后,又用上述材料做了一个实验。把光源放在光具座上的10cm刻度线,凸透镜放在30cm刻度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至a处位置找到像。结合表格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a处位置所在刻度线大于72cm
C.如果要使像变得更大,则向右移动光屏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C
16.【答案】A
17.【答案】B
18.【答案】C
19.【答案】D
20.【答案】B
21.【答案】(1)投影仪
(2)变暗
(3)①③
22.【答案】凸;凹;先变细再变粗
23.【答案】;左;
24.【答案】(1)反射;虚像
(2)远离
25.【答案】A的左侧
26.【答案】(1)点燃;等效替代法
(2)M;不能
(3)镀膜面;反射
(4)D
(5)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7.【答案】(1)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15
(3)右
(4)b
28.【答案】变小;放大镜;变大
29.【答案】(1)10.0
(2)同一高度
(3)照相机
(4)B
(5)放大
30.【答案】(1)同一高度
(2)
(3)15cm
(4)A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