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 八年级下 光现象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 八年级下 光现象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21 13:3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八年级下光现象专项训练
一、单选题
1.所图所示,地上有一块平面镜,平面镜正上方有一盏灯,小余分别在A点、B点、C点通过平面镜看灯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余在A点、B点、C点看到的像位置相同,大小也相同
B.小余在A点、B点、C点看到的像位置不同,但大小相同
C.小余在A点、C点看不到灯的像,只有B点才能看到人
D.小余能看到的像都是实像
2.如图是夜晚拍摄的姚江图片,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水面波光粼粼是因为光的反射
B.桥在江面上的倒影是正立的虚像
C.用相机拍摄该图片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D.夜间只有本身是光源的物体才能形成倒影
3.现有以下3种光学元件: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根据如图所示情况判断,方框内可选的光学元件有(  )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4.在鉴定文物时,文物专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如图所示。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远一些
B.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那么他看到的夹角是30°
C.放大镜的镜片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实像
5.学校的录播教室被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分隔成上课和观摩两个功能区,坐在观摩室的听课教师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进行观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只发生了折射
B.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由于上课区域的光通过透视玻璃发生反射
C.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观摩效果更好
D.因为光路可逆,所以学生通过玻璃也能看见听课教师
6.如图,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此平面镜可绕垂直于纸面的水平轴M自由旋转,现将平面镜拉离竖直位置一个偏角θ至MN'的位置,释放镜的下端,在平面镜从MN'下摆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S的像(  )
A.像S'做直线运动,像S'到镜的距离不断减小
B.像S'做曲线运动,像S'到镜的距离不断增大
C.像S'做直线运动,像S'到转轴M的距离不断减小
D.像S'做曲线运动,像S'到转轴M的距离保持不变
7.如图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科学教科书,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在不同位置所看到教科书的像。若凸透镜从较远处逐渐靠近教科书,则看到教科书像出现的顺序是(  )
A.甲→丁→乙→丙 B.甲→丁→丙→乙
C.丙→乙→丁→甲 D.丙→乙→甲→丁
8.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  )
A.日食现象能证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我们看到桃花是红色的,是因为桃花反射了红光,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 C.水中倒影亮度比真实景物暗一些,高度比真实物体略小一些 D.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从侧面看,水下部分比水上部分宽,是由于烧杯和水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
A.A B.B C.C D.D
9.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 S 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保持成30°照射向平静的液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改变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反射角为 30°
B.当液面下降时,光点 S′将向左
C.当液面上升时,光点 S 的位置不变
D.光源 S 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光点 S′将向左移动
10.小明下自习到楼下后发现教室的灯还亮着,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小明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某公园河流的浅水处,水平如镜,一只健康的小狗正尝试在水中抓鱼,关于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狗抓鱼,属于攻击行为
B.小狗若用嘴巴去咬鱼,为了咬到鱼,应朝着看到鱼的位置快速咬去
C.水中有小狗头部的像,是因为光线从空气射向水面时发生反射
D.摄影师拍摄该照片时,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水中的景物是虚像,水面上的景物是实像
12.小科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当u=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投影仪的成像特点
B.当u=25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虚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C.把蜡烛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看到的像逐渐变大
D.若把此凸透镜的镜面正对着太阳光,能在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20cm处找到一个最小的亮斑
13.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在光屏上铺上一层红纸,只能看到黑色
D.丁图中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14.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若入射光线绕O点在EOF平面内顺时针转动,则反射光线也绕O点顺时针转动
B.图甲中若入射光线沿NO方向入射,则反射角为90°
C.图乙中反射光线不存在
D.仅凭甲、丙两图得出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15.直线AB上的P1、P2、P3处分别放上蜡烛、凸透镜、光屏,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清晰、放大、倒立的像,那么(  )
A.AB上只移动蜡烛肯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
B.AB上只移动光屏肯定可以再得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
C.AB上只移动透镜肯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
D.无论移动什么均不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
16.如图所示,水池的宽度为L,在水池右侧距离池底高度H处有一激光束,水池内无水时恰好在水池的左下角产生一个光斑。已知L=H,现向水池内注水,水面匀速上升,则光斑(  )
A.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小于水面上升的速度
B.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大于水面上升的速度
C.减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大于水面上升的速度
D.加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小于水面上升的速度
17.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A.此时光屏上成的是放大的像
B.烛焰随蜡烛燃烧而下移,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
C.在凸透镜左侧放一块近视眼镜片,光屏应左移才能重新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移动光屏再次承接到的烛焰清晰的像变小
18.如图是一个魔术箱,其顶部的中央有一条窄缝。激光笔产生的激光束从箱子左侧的小孔射入,从右侧小孔射出,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箱中,发现遮光板并没有挡住激光束的传播。选项中的几种设计方案错误的是 (  )
A. B.
C. D.
19.将蜡烛、光屏放在如图所示位置。假设光屏上下足够长,根据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B.此时光屏上能看见一个缩小、倒立的像
C.移动光屏至凸透镜的左侧并左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
D.将蜡烛移到刻度尺左侧30cm处,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需将此光屏向右移动
20.如图所示,一盛水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这时反射角为a,折射角为r,若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把容器右侧稍微垫高,待水面重新平静后,测出反射角为a′,折射角为r′,那么 (  )
A.a′C.a′>a ,r′>r D.a′=a , r′>r
二、填空题
21.如图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的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    (填“放大镜”、“投影仪” 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若将此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镜面较小的凸透镜,重做实验,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   。(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央的像移到光屏上方,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22.如图(a)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个稍大的空气泡,将试管水平固定在白纸上方,并使光线竖直向下照射到试管上,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发现呈现在白纸上的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而在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则是一个橄榄形的黑影如图(b)所示。原来,试管中充满水的部分相当于   透镜,而试管上空气泡所处的位置相当于一个   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    (选填“不变”、“一直变粗”、“一直变细”、“先变粗后变细”或“先变细后变粗”)。
23.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ab、cd是从同一点光源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若ac=20cm,则光源的位置在平面镜上方   cm处;若将平面镜向下平移3cm,则对应同一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ab向   (填“左”或“右”)平移了   cm。
24.网络上有售卖一种车用的抬头显示器(简称HUD),它能将水平显示器上显示的重要车辆信息,如车速、油耗、导航等通过挡风玻璃(看作平面镜)成像,避免驾驶员低头看仪表而造成事故,图乙为其工作原理图。
(1)驾驶员看到的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填“反射” 或“折射”),成的是   (填“实像” 或“虚像”)。
(2)如果成像位置太低,可将显示器适当   (填“靠近” 或“远离”)挡风玻璃。
25.如图所示,一点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凸透镜位置固定。当点光源位于A点时,它的像在B点;当点光源位于B点时,它的像在C点。则凸透镜位于   .(例如“B,C之间”,“C的右侧”)
三、实验探究题
26.如图是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如图甲,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红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N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 M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里采用了   法;
(2)实验时,小红同学应在   (选填“M”或“N”)侧观察蜡烛 M 经玻璃板所成
的像。移去后面的蜡烛 N。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3)在该实验中,所用玻璃板是特制的,其中一面镀了膜。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时应选玻璃板   的边缘(选填“镀膜面”或“不镀膜面”)与白纸上的横线重合,此时只能看到一个像且像更加清晰是因为镀膜后增强了光的
   ;
(4)若图乙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 MN 截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5)在本实验中选择玻璃板不选平面镜目的是   ,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   。
27.小科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度处,光屏和蜡烛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实验时要使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到同一高度,目的是   。
(2)重新调整后,如图1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从光具座20cm刻度处移到25cm刻度处时,若要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光屏应从80cm刻度处向   (填“左”或“右”)移动。
(4)继续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时,如图2所示,则人眼在   (填“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
28.如图,在研究水滴透镜时,小明发现:水滴可使平行光发生图中(1)、(2)所示的变化,且水滴变凸,其焦距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把写有
“爱物理”字样的纸条先后放在左右两水滴下方的 桌面上,小明从水滴上方看到的分别像如图中(3)、(4)所示, 这种作用类似于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 或“投影仪”),且水滴变凸,其放大功能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9.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 .
A.凸透镜 B.凹透镜
(5)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30.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小科用光具座、凸透镜、“F”形光源和不透明光屏等器材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1)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打开光源,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F"形光源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2)为便于比较在光屏上所得实像与发光体“F”的大小关系,小科在光屏中心用黑笔画出一个与光源等大的比较物“F”,请你帮他画出光屏上比较物“F”的形状   。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距u/cm 21 25 30 37 42
像距v/cm 42 37 30 24 20
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该凸透镜焦距为   。
(4)小科得出探究结论后,又用上述材料做了一个实验。把光源放在光具座上的10cm刻度线,凸透镜放在30cm刻度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至a处位置找到像。结合表格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a处位置所在刻度线大于72cm
C.如果要使像变得更大,则向右移动光屏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C
16.【答案】A
17.【答案】B
18.【答案】C
19.【答案】D
20.【答案】B
21.【答案】(1)投影仪
(2)变暗
(3)①③
22.【答案】凸;凹;先变细再变粗
23.【答案】;左;
24.【答案】(1)反射;虚像
(2)远离
25.【答案】A的左侧
26.【答案】(1)点燃;等效替代法
(2)M;不能
(3)镀膜面;反射
(4)D
(5)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7.【答案】(1)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15
(3)右
(4)b
28.【答案】变小;放大镜;变大
29.【答案】(1)10.0
(2)同一高度
(3)照相机
(4)B
(5)放大
30.【答案】(1)同一高度
(2)
(3)15cm
(4)A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