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1 16:38:3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0张PPT)
新课导入
一个冬日,孔子参加鲁国的年终重大祭祀活动“蜡zhà祭”,祭祀结束后,他站在宗庙外的楼台上抬眼远望,有感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现实,描绘了他虽然没能见到,但却十分向往的理想社会——“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大道之行也》,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语,翻译并背诵课文。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为人类造福的远大理想。
《礼记》,相传西汉梁国人戴圣对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礼乐制度。
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
文学特色: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严谨,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文学常识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ɡ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认识作者
戴圣,字次君,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
著作有《礼记》,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公元80年)。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赵禥以其籍贯地诏封戴圣为“考城伯”。
戴圣一生以学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及庆普等人师学经学大师后苍,潜心钻研《礼》学,成就卓著,史称戴德为“大戴”,戴圣为“小戴”,二人合称“大小戴”。
戴圣将战国到汉初孔子弟子及再传、三传弟子等人所记的各种有关礼仪等论著,编撰成书,被称为《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其要言精义比《仪礼》中的繁文缛节,更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戴圣因此开创了“小戴学”。
戴圣精心讲授“礼学”,授徒颇多,曾传其学于梁国同乡睢阳人桥仁、杨荣等,于是,今文礼学“小戴学”又有了“桥、杨氏之学”。小戴对于传播和发展《礼》学有一定贡献,《小戴礼记》被列为儒家经典,“三礼”之一,唐时被称为“大经”,明时已取代《仪礼》成为“五经”中的《礼》。该书在中国儒家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人研究和发展儒家思想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写作背景
此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战国至秦汉的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四十九篇,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话,是为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孔子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止、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一个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和节奏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重点词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①大道:
②之:
③贤:
④能:
⑤与:
⑥修: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不译。
jǔ,通“举”。
培养。
疏通文意
指品德高尚。
指才干出众。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①亲其亲:
②子其子:
③矜:
④寡:
⑤孤:
⑥独:
⑦分:
⑧归:
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
老而无妻的人。
老而无夫的人。
幼而无父的人。
老而无子的人。
职份,指职业、职守。
女子出嫁。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出嫁。
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第二个“子”指子女。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①恶:
②兴:
③乱贼:
④作:
⑤外户:
⑥闭:
厌恶。
兴起。
泛指大门。
用门闩插上。
[译文]对于财物,人们厌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是想要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的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作乱害人。
兴起。
积累词汇
1、通假字: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
同“鳏”,老而无妻
2、词类活用: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选贤与能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故外户而不闭
同“举”,推举
意动用法,以…为亲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父母
意动用法,以…为子
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才能出众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中年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幼童
名词作状语,从外面
4、一词多义:
①为:天下为公:
不必为己:
②独:矜寡孤独废疾者:
故人不独亲其亲:
③而: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3、古今异义:
矜寡孤独废疾者
女有归
盗窃乱贼而不作
是谓大同
古义:指害人。
今义:指小偷。
古义:独幼儿无父的人
今义:孤单、孤苦
古义:作乱,造反
今义:杂乱,不整齐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回来;属于
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判断动词,是
介词,为了
老而无子的人
单单
表示顺承
表示转折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是哪句话?
2、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层:“……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结。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思考探究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怎样实现大同?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讲信修睦” 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5、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6、大道指什么 大同指什么 理解这两个概念。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探究主旨
本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作者通过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描写,表达出希望建立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的政治理想。
写作特色
1、层次清晰,有条不紊。
此文的层次结构清晰明了,共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社会的构想。
2、排比对偶句式的运用。
文章的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拓展延伸
示例:
◎这就是大同社会,那里施行大道,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真是个理想社会。
◎这就是大同社会,那里人们不只是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真是个理想社会。
◎这就是大同社会,那里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真是个理想社会。
◎这就是大同社会,那里男子有职业,女子及时婚配,人人安居乐业,真是理想社会。
◎这就是大同社会,那里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真是个理想社会。
◎这就是大同社会,那里(人们)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真是个理想社会。
……
1、孔子会怎样向我们描述他心目中的这个大同社会?结合文本,用句式“这就是大同社会,那里 ,真是个理想社会。”来说话。
2、思考:本文表述了一种什么思想 这个理想好实现吗?
我们需要追求吗
本文表述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这个理想很难实现。
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去追求的。作者生活在一个战乱的年代,他迫切希望一个美好的社会,本文通过理想社会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天下为公”的思想,这个理想虽然难与实现,但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追求的。
当堂练习
①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之相近的语句:
②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
③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
④“大同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
⑤“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
⑥全文纲领性句子是:
⑦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
1、理解性默写: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鳏寡孤独
夜不闭户
2、文学常识填空: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家思想的资料汇编。该书的编者是西汉礼学家( ),所以《礼记》又叫(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四书”指的是( )
“五经”指的是( )

戴圣
《小戴礼记》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书》、《礼》、《易》、《春秋》
3、根据提示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①人人都能受到了社会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男有分,女有归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矜、寡、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与(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
5、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B.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
C.男有分,女有归:职分、职业 D.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6、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B.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亲人
C.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兴起
7、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吴广者,阳夏人也
C.不必藏于己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其如土石何
C
B
B
A
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B.文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C.本文描绘了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D.本文使用了对偶和排比的手法,形式上比较整齐,也能增强表意效果。
9、选出下列有误的一项( )
A.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汉代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是其中的篇名,不是孔子所写。
B.“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的成长。
C.本文骈散结合,如“男有分,女有归”是骈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散句。
D.文章末句是全文的结论,用现实与理想社会对比,从而得出现实中的许多黑暗现象将不复存在,将出现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局面。
D
C
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快乐地生活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2000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展开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象,请写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也
大同社会的纲领: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大同局面: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