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教学目标:
1. 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在发现0乘任何数都得0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惊奇,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
掌握“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竖式计算。
9 0 1 0 8
× 5 × 5
师:看看这两道竖式计算,你会算吗?
生:有些地方不会。
师:哪里遇到困难了?
生:0×5不知道积是几。
师:那我们这节课就以0×5为例,探索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竖式计算,学生发现问题,感受解决0×5的必要性,为本节课探索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1. 0×5=?
师:0×5=?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认为0×5=0,因为5个0相加等于0,所以0×5=0。
生2:我也认为0×5=0,因为3×5=15,2×5=10,1×5=5,0×5=0,这些乘法算式依次少乘1个5,就依次减5。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好,0×5=0是正确的。那老师想继续提问,0×6=?
生:0。
师:0×7=?
生:0。
师:0×8=?10×0=?0×100=?564×0=?
生:都得0。
师:通过上面这些算式,我们发现0乘任何数都得0。
设计意图:探索并发现“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个规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理解这个特性。
2. 竖式计算。
师:下面是一组与0有关的算式,请你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答案。
师:当我们在列竖式计算一个乘数末尾是0的乘法时,例如第一题,可以将2和4对齐,先用24乘2,表示24个十乘2是48个十,也就是480,所以要在48后面再添一个0,这就是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方法。
师:末尾有0的乘法,相乘的一位数可以和三位数的十位数字对齐,这样算比较简便,注意不要忘记积的末尾要添上0。
师:当乘数中间有0时,我们发现积的中间可能有0,可能没有,那什么时候积的中间有0呢?什么时候没有呢?
生1:当个位没有进位时,积的中间就有0。
生2:当个位进位时,十位的积本来是0,再加上进位,就不是0了。
设计意图:探索并理解乘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练一练,出示交互动画,学生可自己实际操作。
3. 你发现了什么?
师:先下面各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0乘任何数都得0。
生2:0加任何数还得这个数。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0在加法、乘法计算中的作用,同时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4.微课讲解,详细介绍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
三、巩固练习
1. 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巩固乘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方法。
2. 填>、<或=。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大小,巩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 小狗送信。
设计意图:运用末尾有0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当乘数中间有0时,要注意“0乘任何数都得0”;当乘数末尾有0时,可以把以“个”为单位的乘法变成以“十”为单位的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