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断句技巧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文言文阅读-断句技巧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1 15:2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父读【笑】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父母读信后,一个笑一个哭。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
/
/
/
母读【哭】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
/
/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
文言文阅读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断开,叫“读”。
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高考文言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一般是选取篇幅不长、内容浅易的文言文,要求考生用“/”把句子断开,把原文的结构、停顿、语气清晰而准确地再现出来。文言断句需要学生综合掌握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同时还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近几年全国卷对文言断句的考查一直采用四选一的形式,文言断句是文言文考查的热点。
高考真题考情
考查内容 试题年份 选文出处 涉及考点
2019全国卷1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文言断句
文化常识
文意概括分析
文言翻译
2019全国卷2 《史记·商君列传》
2019全国卷3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020全国卷1 《宋史·苏轼传》
2020全国卷2 《宋史·王安中传》
2020全国卷3 《晋书·王彪之传》
2021全国甲卷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2021全国乙卷 《通鉴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2021新高考1卷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新加主观题:文意理解分析
何处把句断
“6点”最关键
何处把句断-“6点”最关键
“6点”最关键
1.名词和代词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
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
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何处把句断-“6点”最关键
“6点”最关键
2.动词和形容词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何处把句断-“6点”最关键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教材示例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技法演示】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龙虎”“五采”“此”等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
/
/
/
/
/
/
何处把句断-“6点”最关键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教材示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荆轲刺秦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鸿门宴》)
/
/
/
何处把句断-“6点”最关键
用“/”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2018 浙江高考)
高考真题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参考译文】世人看到太初官职不能震动人,又加上他的文章多指责批评,有缺点毛病的人讨厌听到,即使得到他的文章,也不很重视它。所以丢弃遗失的占多数,我只得了他的两卷。在同州又得到他写的《题名记》,现在集在一起,为它作序。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
/
/
/
/
/
何处把句断-“6点”最关键
“6点”最关键
3.对话词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何处把句断-“6点”最关键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教材示例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技法演示】对话词“曰”在文中反复出现,并且“曰”前均有说话者,利用“曰”字可以断开三处,对话词“问”后可以断开,再结合前面所讲的据名词和代词断句,其他也可断开。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
/
/
/
/
/
/
/
何处把句断-“6点”最关键
请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教材示例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解析】解答本题,可借助于对话词进行断句。文段中表明对话的词“曰”“问”可以看作断句的标志。其他两处语句可以借助名词“室”“藏书”等名词进行断句。
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
/
/
/
/
/
/
/
/
何处把句断-“6点”最关键
“6点”最关键
4.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景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运用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断句时,应注意以下6类虚词:
句首时间词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常用于句首,其前一般要断开。
句首发语词 “且、夫、盖、呜呼、至若、若夫、嗟夫、嗟乎、唯、斯、凡、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其前一般要断开。
句尾语气词 “也、矣、焉、耳、而已”等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乎”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一般要断开。
断句时,应注意以下6类虚词:
复句中的 关联词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等,其前一般要断开。
以、于、为、则、而 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开。
表疑问 语气的词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其前一般就可断开。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

“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断开。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断开也可不断开。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则不能断开。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

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何处把句断-“6点”最关键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教材示例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技法演示】本语段有句末语气词“焉”“也”各两个,一个句首语气词“夫”,五个句首关联词“于是”“以”“则”“而”“故”。本语段可根据虚词来完成断句。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
/
/
/
/
/
/
/
/
/
/
/
/
/
/
何处把句断-“6点”最关键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教材示例
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注】不下带:带,腰带。古人不视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
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
/
/
/
/
/
/
/
/
/
何处把句断-“6点”最关键
“6点”最关键
5.句式
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 ……也”“……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见……于……”等;固定句,如“如……何”“况……乎”“何……为”等。但是,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省略的情况,阻碍学生正确断句。因此,学生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准确做出判断。
何处把句断-“6点”最关键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教材示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技法演示】上面文段中“庸 乎”“是故 ”均是固定句式,“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再结合其他标志可完全断开。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
/
/
/
/
何处把句断-“6点”最关键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教材示例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解析】解答本题,可借助于文言句式进行断句。文段开头“……者, ……也”是判断句,“事齐灵公庄公景公”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以……重于齐”是用“于”表被动。由此,可以进行断句。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
/
/
/
/
/
/
/
何处把句断-“6点”最关键
“6点”最关键
6.修辞 对称
修辞标志、对称结构
1.以“顶真”确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做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2.以“排偶”确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何处把句断-“6点”最关键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教材示例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技法演示】文段中,“吾尝……矣,不如……也”和“……而……, ……非……也,而……者……是两组很整齐的对称句式,并且形成正反对比的对称结构。这些对称或正反对比的结构,都是我们进行断句的关键点。
/
/
/
/
/
/
/
/
/
何处把句断-“6点”最关键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断10处)
即练即悟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吕氏春秋》)
/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吕氏春秋》)
/
/
/
/
/
/
/
/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