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4、铅笔有多长 说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4、铅笔有多长 说课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21 19:2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铅笔有多长》说课稿
【说教材】
铅笔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掌握了测量物体的方法。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方法迁移,通过操作、观察、体验感悟、比较、估测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综观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中安排的估、测铅笔的长度,文具盒的长度,橡皮的长度等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另外,与以往教材不同,新课程教材十分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在本课的编排上也体现了这一点,几乎每个测量活动之前都提倡让学生先估一估,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中。
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教材内容,我从三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等实践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从活动中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准确方法以及一定的估测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与生活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理解单位间的进率。
【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的过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接下来我具体来说一说本课的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1. 动手测量,引入新课。
数学教学应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这一理念在开课时我变暗示性复习铺垫为让学生运用先前估计与测量的方法等已有经验先来估一估、再量一量平时每天都在使用的铅笔。孩子使用过的铅笔长度当然是不等的,在测量到不是整厘米数的铅笔时就自然产生了疑问——那整厘米数后面多出来的一点长度该如何表示?
从学生熟悉的铅笔入手,在活动中形成认知障碍,不仅为下面认识分米和毫米埋好了伏笔,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测量活动中回忆起已有的测量经验,把握测量的细节,同时因为今天的学习材料完全来自学生身边,更有利于学生进入积极探索新知的状态中,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实践探索,学习新知。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恰当使用教材,并适时地调整教材。在第一环节活动后,孩子最迫切想知道的就是那多出来的不到1厘米的长度该如何精确地来表示。因此,我改动了原先的教材安排,先认识毫米,再认识分米。
先说说认识毫米的教学
前面的教学已经让学生体会到引进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的必要性,此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效果,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多出来的部分都是小格,介绍1小格就是1毫米。由此,前面不是整厘米数的铅笔长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之后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为了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数时不仅要数0到刻度1之间这一段,也要数数其他相邻的整厘米刻度间的小格数。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1厘米=10毫米。之后让学生用食指和拇指捏一捏、感觉一下老师课前准备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用手比划1毫米的长度,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毫米的实际长度。
在认识分米的教学中,我想也还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认一认尺子上的1分米,用手指比划,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长和宽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画一画1分米长的线段同桌互相测量检验,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里面有几分米,明确1米=10分米,估一估老师准备的几分米不等的物体等活动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建立清晰的1分米的表象。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断地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动手,在量一量、认一认、比划、找一找、画一画、数一数等操作中进行大量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的手、眼、脑协同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内化,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巩固运用。
学生在学习了新知之后,如果仅仅安排大量的习题进行操练,那未免稍显枯燥。那么,如何能让课堂上的数学练习既能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又能深深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这节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安排操作性练习:先估计铅笔的长度和橡皮的厚度。课桌和椅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再通过测量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合理准确.在操作性练习中多次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估计,再利用测量来验证估计的情况,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不但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趣味练习设计了“小明的日记” 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牙,洗完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跑步到学校,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学生在读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笑声不断,教师就因此而提问:“你们笑什么?”学生指出各种错处并改正,整个改错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该题的练习设计,注重了综合性和生活性,而且也突出了趣味性和挑战性,将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加深了对四个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深刻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学好数学的现实意义。
(四)课后活动,拓展延伸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课的最后, 布置学生课后选择身边的物品,估一估,量一量,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记录下来,真正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