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平均数》在北师大版2013修订版教材第六单元《数据与分析》第90页,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也积累了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经验,了解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本单元前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数据统计的过程,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平均数的学习放在本单元的最后一课,目的也是希望学生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去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会用数学的方法分析数据,对一组数据有理性认识,为今后体会数据的分布奠定基础。
2003版北师大教材《平均数》一课在三年级下册,虽然在“统计与可能性”单元,创设了男、女生两队投篮比赛的情境,在“比一比”的情形下,产生对平均数的需要,教材主要呈现以多补少和计算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2013北师大修订版平均数的学习放在了四年级下册,学生对统计和数据分析的经验更丰富,教材去掉了“比一比”的情境,而是更加注重“找一个数来代表淘气计数字的水平”,注重对平均数实际意义的理解。
平均数的认识,突破了以往学生在学习中对数的认识,以往学生接触的数都是真实存在的,表示具体的事物数量的多少,但是平均数确是“匀”出来的,它并不在一组数据中存在,而是这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这对学生的认知是一个挑战。所以我由“一分钟投篮比赛”引入,让学生经历数投篮个数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用那个数字来表示投篮的平均水平”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和探索。学生由此产生求平均数的需求,感受平均数的存在,再小组合作想办法求平均数。“哪一次都没有4个,那么这个4表示什么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教学过程】
初步建立平均数的意义
同学们,吴宁一校校篮球队要招募队员啦,你们想参加吗?通过层层选拔,有四位同学脱颖而出,可是名额只有一个,所以,他们四人进行了一场1分钟投篮比赛,看看到底是谁的投篮水平更高,你愿意来当裁判吗?那咱们就一起进入比赛现场看看吧。
模块一:相同数据的平均数
首先上场的是小强,他一分钟投中了5个球,可是,小强对自己的这一次成绩不大满意,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想再投两次,裁判,你同意吗?
学生发表观点。同意小强再投2次。
可是小强后面两次的成绩挺有趣的,你们看(PPT出示5个、5个)
真巧,小强三次都投中了5个,现在看来,要表示小强一分钟的投篮水平,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为什么?(说的有道理)
模块二:不同数据的平均数
1、接下来轮到小林出场了,PPT出示小林第一次的投篮成绩3个,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就结束比赛吗?为什么?
正如你们说的,小林果然要求再投2次,不过,麻烦来了:PPT出示后两次成绩:5个、4个,三次投篮的结果怎么样?
是呀,三次成绩各不相同,那各位裁判,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小林一分钟的投篮水平呢?
为什么?
师小结: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个过程就叫“移多补少”。移完后每分钟看起来都投中了几个?
能代表小林一分钟的投篮水平吗?
2、轮到小刚出场了,小刚肯定也投了3次,成绩各不相同。PPT出示(3个、7个、2个),那么小刚1分钟的投篮水平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先请你静静地思考,把你的想法跟同桌交流一下,谁能大胆的来说一说。
方法一:移多补少
方法二:先合再分
像这样,先把每一次投中的个数合起来,再平均分给这三次,能使每一次看起来一样多吗?
能代表小刚一分钟的投篮水平吗?
小结:其实不论是刚刚的移多补少,还是这回的先合再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原来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我们把这个同样多的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贴)
在这里,4就是3、4、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在这里呢?
4是3、7、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这三次的投篮都没有4次,那这4是代表哪一次的投篮情况呢?
4是表示小刚三次投篮的平均水平,是小刚投篮的一般水平。(板书:一般水平)
模块三:平均数的特征
最后一位选手出场了,看看他的战绩:4个、6个、5个,猜猜看,看到这个成绩后,前面三位同学可能怎么想。
我如果要求再投一次,你们同意吗?
那我们抓紧来看第四次的结果吧,1个
凭直觉,你们觉得赢了还是输了?不计算,你大概估计一下,最后的平均成绩可能几个?
我第二次明明投中了6个,为什么你们不估计最后的平均成绩是6个?
那为什么不估计最后的平均成绩是1个?
这样看来,尽管没有得出结果,但我们至少可以肯定,最后的平均成绩应该比这里最大的数——小,比这里最小的数——大。
赶紧算算看吧。
看来,这场比赛是输了,你们觉得问题主要出在哪儿?
试想一下,最后一次我投中5个,甚至更多,9个,比赛结果又会如何呢?你可以通过观察来估一估,也可以动笔算一算,交流你的想法。
深化理解,延伸思维
接下来请你看看这三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变化
出示三幅图,前三个数不变,最后一个数据发生变化,
最后一个数从1——5——9,平均数从4——5——6,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难怪有人说,平均数这东西很敏感,任何一个数据的“风吹草动”都会使平均数发生变化。现在看来,这话有道理吗?
大小的范围
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关于平均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隐藏在这几幅图中,想不想了解?
仔细观察,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些数超过了平均数,而有一些书还不到平均数,比较一下超过的部分和不到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超过部分和不到部分一样多,都是三个。
是一种巧合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后面两幅图。
奇怪,为什么超过部分和不到的部分会一样多呢?
这是平均数的第三个重要特点。
小练习:估计纸条的平均长度。
微课小结
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篮球队的身高问题
水深的问题
年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