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如果说唐朝是一轮辉煌的太阳,那么宋朝是一捧温婉的月亮,
处处透着显示淡雅、宁静飘逸、绵软细腻的精致内敛之美。
有宋300年以来,有人说它积贫积弱,有人说它拥有造极之世,有人说它是最具魅力的时代。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中国作家余秋雨
宋朝
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一、变亦不变 古今一辙
二、变又生变 矫枉过正
三、变法图强 使命担当
壹
变亦不变 古今一辙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唐
907亡
北宋
960兴
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北方战乱多
南方相对安定
(一)北宋的建立
1.北宋建立:
赵匡胤(yìn)因屡立战功,受到后周皇帝重用,被任命为禁军最高将领,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不流血的政变”)
朝代信息卡
时间: 人物:
都城:
事件:
赵匡胤(宋太祖)
960年
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
开封(东京、汴京)
(一)北宋的建立
2.北宋统一:
观察地图,如果你是宋太祖,你认为有哪些问题需要去解决?
北方
辽国
南方
割据政权
在这两大问题中,你会首先解决哪一个?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962-979年,宋以先南后北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一)北宋的建立
2.北宋统一:
①唐朝前期疆域图
②五代十国形势图
③北宋时期形势图
问题一:对比图②和图③,有何发现?
问题二:对比图①和图③,有何发现?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北宋疆域远小于唐朝,周边民族政权并立,未实现全国统一,是局部统一
注意:北宋没有实现大一统,只是局部统一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雪夜访普图》
宋太祖
大臣赵普
天下自唐季(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此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赵普建议如何做?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2.统调分离
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枢密院掌握军队调动)
措施3.更戍法
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
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梁溪全集》
(注: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三衙直接掌管军队。)
措施1.
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
移换屯驻,不使常在
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一)收其兵——收兵权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二)夺其权——收政权
措施: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①增设宰相
②增设机构
地方:削弱地方权力
①文官任地方长官(知州)②三年一换③设通判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责和作用是什么?
“凡兵民、钱谷、户口、服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宋史·职官志》
宋太祖时期宰相6人,太宗时期有9人,真宗时有12人,仁宗有23人。
北宋前期中枢机构示意图
PK 唐朝 三省六部制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三)制其钱谷——收财权
②后来又陆续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措施:①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经度一路全部或部分财赋,监察各州官吏,并以官吏违法、民生疾苦情况上报朝廷。
——《中国历史大辞典》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集权的结果: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思考,宋朝采取的集权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积极:中央集权得到强化,皇权大大加强,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消极:削弱了地方实力和军队的战斗力,造成了北宋官僚机构臃肿。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目的 措施 影响
1.军事上(收其兵)
2.在中央(夺其权)
3.在地方(夺其权) (制其钱谷)
防止
武将专权
①解初禁军高级将领兵权
②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
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利
弊
削弱
宰相权力
①政事堂分割行政权
②枢密院分割军事权
③三司使分割财政权
分化相权,加强皇权
利
造成中央冗员、冗费
弊
加强
对地方的控制
①派文官任地方长官
②设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
加强了中央集权
利
造成地方冗员、冗费
弊
③设转运使,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连连看:请把相关的措施与对应的弊端连起来。
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设多重机构 削弱相权
禁军将领定期换防
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设通判,牵制知州
地方财政困难
政府机构重叠,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
军队指挥作战不灵,战斗力下降
积贫积弱
贰
变又生变 矫枉过正
——重文轻武的政策
以文“治”天下——重文轻武的政策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VS
唐朝武将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曹翰《退将诗》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北宋)汪洙
材料:宋太祖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去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危害大。”
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以文“治”天下——重文轻武的政策
具体表现1:
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祖
宋太宗
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①重用文官,抑制武将: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叁·以文“治”天下——重文轻武的政策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文官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具体表现2:
科举取士人数统计表(数据:《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时期 取士总人数 平均每年取士人数
唐朝(历时289年) 约2.32万人 约80人
北宋(历时167年) 文举 约6.1万人 约365人
武举 868人 约5人
以文“治”天下——重文轻武的政策
评价:
小组探究:重文轻武的政策给宋朝带来的影响?
人才辈出、文化昌盛
材料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材料二: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巩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积极影响:①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积极影响:②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以文“治”天下——重文轻武的政策
评价:
小组探究:重文轻武的政策会给宋朝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巩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材料二: 北宋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表格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消极影响:
①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军队战斗减弱。
②冗官,办事效率低,增加了财政支出。
“冗费”
叁
变法图强 使命担当
——王安石变法
以变“救”天下——王安石变法
背景:
材料一:“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9785员,今内外官属总17300余员,……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 ——(宋)包拯奏报
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
冗官
材料二: 北宋中期有人说:“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扩充军队
冗兵
材料三 北宋与辽和西夏屡次发生战争,后分别同二者签订协议,每年交其“岁币”“岁赐”。
官俸、军费和战争赔款,财政危机。
冗费
北宋中期,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频发。
积贫积弱
以变“救”天下——王安石变法
措施: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经济 募役法(免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发展
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闭练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以变“救”天下——王安石变法
结果: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启示:
①改革是一个国家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一个重要手段,每个国家、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要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
司马光(1019—1086)
变法派内部分裂,保守派强烈反对。保守派人才济济,如司马光、韩维、文彦博、欧阳修、富弼、韩琦、范缜、苏轼等。1085年,神宗驾崩,宋哲宗即位初,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
王安石(1021—108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课堂小结
宋朝的建立:赵匡胤,960年,都城开封
强化中
央集权
结果:取得一定效果,触犯大地主和大官僚利益,最终被废除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重用文臣,抑制武将
重文轻武的政策
王安石变法
背景:统治出现危机
注重文教,发展科举
北宋的政治
主要措施:涉及政治、军事等领域
在地方:削弱地方权力
杯酒释兵权:控制军队
在中央:分割宰相权力
1.湖南卫视首播的历史穿越剧《梦回唐朝》,讲述了一个女博物馆研究员梦回唐朝,以武则天身份经历诡谲宫斗的故事,其中在《八方来客》(反映唐朝繁荣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剧本中,初拟了四个场景,下列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玄奘西游天竺研习佛经 B.鉴真东渡传播中国文化
C.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D.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2.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的是
A.《史记》 B.《旧唐书》 C.《桂苑笔耕》 D.《大唐西域记》
随堂训练
随堂训练
3.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说明北宋( )
A.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 B.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C.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 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4.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摆脱统治危机, 富国强兵 B.提高军队战斗力
C.使人民生活富裕 D.增加政府收入
5. 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增强军事力量
C.增加政府收入 D.减轻农民负担
D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