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草船借箭
舌战群儒
三顾茅庐
隆中对策
七擒孟获
挥泪斩马谡
躬耕陇亩
六出祁山
诸葛亮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八阵图》
内容二
内容三
内容四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真乃天下奇才也! ——司马懿
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苏轼
内容二
内容三
内容四
诫 子 书
内容二
内容三
内容四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在54岁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写信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这封书信就是《诫子书》。
内容二
内容三
内容四
诫 子 书
家父留余《诫子书》,嘱余修身治学之道。然余尚幼,无以具知其意,恳请诸位指点。
余不知其句读,
不能成诵,
恳请指点。
余不知其语词,
不能释义,
恳请指点。
余不知其深意,
不能甚解,
恳请指点。
家父之诫勉,吾具知矣!今后定谨遵教诲,修身养德,宁静致远。然忆年久易褪,遂删其繁,以便久记,恳请指点。
余删其繁,
以便久记,
恳请指点。
任务一:
1.听朗读音频,听准字音;
2.听准断句和节奏,在文中划出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句首发语词“夫”;语气词“也”
找标志词
找相同句式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找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相同的词语往往不会在一个短句里重复使用,而是会出现在两个不同
但相对的句子里。
断句小技巧
静/以修身
非淡泊/无以明志
夫/学/须静也
非学/无以广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
年/与时驰
遂/成枯落
悲守/穷庐
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
才/须学也
非志/无以成学
险躁/则不能治性
意/与日去
多/不接世
将复/何及
夫/君子之行
男生
女生
任务二:结合注释,为诸葛瞻“纠错”
君子的行为,以安静来修炼身体,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内心恬淡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走得远。学习需要静心,增长才干需要学习,不学习没办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不能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医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后人凋落衰残,大多人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伤地坐守在穷困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品行
宁静
修养身心
宾语前置句
达到远大目标
远:形作名,远大的目标
年老志衰
必须
必须
广:使动,使……广
成:使动,使……成
修养
多:形作名,多数人
宾语前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出特殊句式
译出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 广:使动,使……广
2.非志无以成学 成:使动,使……成
3.多不接世 多:形作名,多数人
4.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形作名,远大的目标
译出比喻义/引申义
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遂成枯落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
衰,没有用处
翻译小技巧
任务三:填图表
1.浏览课文,找出你认为诸葛亮希望儿子做到的几个关键词,填在圆圈内,不希望儿子做的,填在方框内。
2.从原文中发现这些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将原文填在黄色方框内,将它们的联系填在蓝色方框内。
君子
静
惜时
俭
志
学
才
静心是学习的根基
学习是增长才干的途径
立志是成学的条件
静心是立志的基础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志无以成学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学须静也
淫慢
险躁
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漫则不能励精
静心是立志的基础
“静”与“志”的关系
“静”与“学”的关系
静心是学习的根基
“志”与“学”的关系
立志的成学的必要条件
“学”与“才”的关系
学习是增长才干的途径
静心
立志
学习
广才
正面论证
淫漫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反面论证
任务四: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能不能这样删改,为什么?
句首发语词、语气词、双重否定句使语气更委婉,表现了诸葛亮的语重心长、言辞恳切,突出了他的循循善诱和殷殷教诲,以及对儿子成才的深切期望。
承蒙相助,不胜受恩感激。家父之劝诫,言犹在耳,余必谨记。修身立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愿吾辈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