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1.理清对象
2.分清主次
3.辨清关系
4.析清含意
四清
一、面对文字型材料作文,我们在审题时要“4清”
一、面对文字型材料作文,我们在审题时要“4清”
1.理清对象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如果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意
有些材料运用比喻或蕴涵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根据。
2018一卷语文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 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
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奋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如2018一卷语文作文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理清对象:中国社会 中国当代青年 2035年18岁的一代人
分清主次:中国当代青年
辨清关系:面对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中国当代青年以自身的认知给2035年的一代人(18岁)写一封能启发他们的信。
析清含义:分析材料:从2000年到2018年,中国面临的有困境(汶川大地震),也有发展和进步(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天空授课、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中国一路走来并不平坦,但是却一直在发展和进步。中国今天的发展,正有无数青年奋斗的结果。所以,今天我们要拼搏,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追梦的途中,我们与中国一起奋斗、成长。(所以重点就落到了青年的责任、担当、奋斗的精神)
谁见中国追梦程,
我伴中国共成长。
step1
step2
step3
概括中心:人物或者主体﹢事件﹢结果
询问原因、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也要学会问为什么)
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
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解析材料
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解析材料
“概括中心法”三步走:
1.概括中心:人物或者主体﹢事件﹢结果
2.询问原因、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也要学会问为什么)
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
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是怎样。
2018一卷语文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 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
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奋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中国(主体)从2000年到2018年历程一路发展(事件)
结果:发展强大,并且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中国为什么会发展?怎么发展的?
——许许多多中国青年奋斗的结果。
——面对困难齐心协力(汶川地震)、面对问题积极解决(网络普及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树立目标,从不言放弃(全面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
(3)观点:中国之发展、青年之奋斗。(明确中心后,就要想一想写什么——中国发展之不易,青年奋斗之艰辛。)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8月24日,6名俄罗斯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河流漂流遇险。9月21日,35岁的兹韦列夫和28岁的保托夫在不毛之地各自单独生存25天后,被中俄搜救队发现,奇迹生还。其余3人遇难,1人失踪。
据中俄搜救队指挥员介绍,兹韦列夫和保托夫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野外生存比较有经验。特别是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天气恶劣(白天温度30摄氏度以上,夜晚零下5摄氏度以下),地理环境复杂,在没有任何食物吃的情况下,两位运动爱好者能采取倒时差生活的办法,在白天光照强,温度好的时候睡觉,晚上天气冷的时候则行走,锻炼,以维持自身身体的热量体力,为营救工作争取了时间。
请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标题自拟,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三步走
1.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兹韦列夫和保托夫野外遇险,最后奇迹生还。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文中提示句: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原因: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经验,变通的办法能创造奇迹。
3.组织观点:
经验创造奇迹;变通创造奇迹;以经验之心,筑生命之塔。
取好材料作文的标题
《大国展胸怀, 尽款天下人》
《诚信归去来》
《借风唤花醒, 聊赠一枝春》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读书处处净土》
《言自心,文成人》
《亮剑无声处》
《素履之往,且歌且行》
《为自己"突围"》
《善善与共,天下大同》
《积蓄当为先》
《闲敲棋子落灯花》
《莫被"繁华" 遮望眼》
《厚积方能薄发》
《尽赏自然,尽 得清欢》
《路是月的痕》
《于春莫骄,于秋莫哀》
《莫以分数论成败》
对偶逗号式
经典句子换用式
诗词化用式
俗语改动式
固定搭配转换式
标题五大类
拟作文题目容易出现的三个问题
1.中心不明
比如写一篇有关“选择”的话题作文。《人生拐弯处》×
2.文采不显
请大家对比两组作文题目:
第一组:《奋斗,是人生的意义》、《人生需要奋斗》、《奋斗才能丰富人生》
第二组:《三更有梦,奋斗为伴》、《用我的生命,唱出奋斗的赞歌》、《人生时时为奋斗》
这两组题目,孰好孰坏
3.离题不知
作文题目《在同一片天空下》,文章的内容论述在同一片天空下,不同的人不一样的人生路,各自有各自的精彩。×
什么是要素法
了解作文材料论述的核心要素是什么,然后把这个核心要素,直接在作文题出现,以保证不跑题;并且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让自己的作文题目看起来新颖别致。
1、要素法
取好标题两秘诀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个个了得。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思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民党军官,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
这和梁启超对他们的教育培养有密切的关系,“梁门家风”从梁启超给子女的众多家书中可以窥见一斑,例如:
“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1923年11月5日《致思顺书》)
“你们既已成学,组织新家庭,立刻须找职业,求自立,自是正办。
若专为生计独立之一目的,勉强去就那不合适或不乐意的职业,以致或贬损人格,或引起精神上苦痛,倒不值得。”(1928年4月26日致思成夫妇书)
“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着急,因为他本勉强进大学。你们兄妹各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1928年5月13日)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何感触何思考?请联系当今现实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看法。
可以拟出以下作文题目:
《家风塑人,国风塑世》、
《左手家风,右手人生》、
《一风可正。一家可兴》
请注意:上面的三个题目,是三种题目组合方式
《XX塑X,XX塑X》、
《左手XX,右手XX》、
《一X可X,一X可X》
家风
试一试:例如2018 年的全国新课标 1 卷的作文材料,讲中国的发展,与青年的责任。所以“发展”、“奋斗”、“责任”就是文章最重要的“核心要素”,那么,我们来组合一下作文题目。
《发展塑国风,奋斗塑责任》、
《左手奋斗、右手发展》、
《一人可(须)奋斗,一国可发展》
转换诗词和作文“意境”相通。
2、诗意转换法
取好标题两秘诀
例:(2015·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借风唤花醒,聊赠一枝春》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个个了得。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思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民党军官,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
这和梁启超对他们的教育培养有密切的关系,“梁门家风”从梁启超给子女的众多家书中可以窥见一斑,例如:
“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1923年11月5日《致思顺书》)
“你们既已成学,组织新家庭,立刻须找职业,求自立,自是正办。
若专为生计独立之一目的,勉强去就那不合适或不乐意的职业,以致或贬损人格,或引起精神上苦痛,倒不值得。”(1928年4月26日致思成夫妇书)
“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着急,因为他本勉强进大学。你们兄妹各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1928年5月13日)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何感触何思考?请联系当今现实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看法。
《施以酿泉沃土,方成芝兰玉树》
《生活哪得清如许,唯从“家风”二字来》
《若为人生故,家风不可抛》
请注意:上面的三个题目,也是三种题目组合方式,分别是:
《施以XXXX,方成XXXX》
《XX哪得清如许,唯从“XX”二字来》
《若为XX故,XX不可抛》
2018一卷语文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 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
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奋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8全国卷1:
《施以责任担当,方成大国雄风》、
《发展哪得清如许,唯从“奋斗”二字来》、
《若为发展故,奋斗不可抛》
起承转合,写好作文
当今社会,人们好像非常关心自己的身体:跑步健身、美容整形、减肥增肌等,不一而足。我们要问的是,你是否从中感受到了欢乐、活力、镇静和纯洁?仅有外在颜值,却无内在涵养,国民素质如何体现?国民体格强壮,但教养不够,如何成为文明强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体格和人格同等重要。
何为起承转合?
列举现象【起】
引发思考【承】
深入本质【转】
总结【合】
《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了身体、心理健康为“先”,才会有辉煌的人生作为“后”。一个人若是连自身的身体、心理健康都顾及不到,心中只有世俗名利,那岂不是如同一帜破破烂烂、任风肆虐的破旗一般吗?
写一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写一段符合起承转合的文字。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课堂练习
人无完人,任何人的内心都有一把双刃剑。题目里所说的坚硬,在我看来,或是一种对于万事万物的一成不变的准则,或是面对一切是非时的坚定不移的判断,或是对于客观的恪守,归根结底,无不闪烁着理性的光辉。而与之相对的,人的内心也在不经意间有至轻至柔的震颤,“人生只有情难死”——可见感情对于人生的重要。
(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 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文显其品动人心
浙江考生
①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慵懒与情思,一抹浅淡的远山黛,画出女子的婉丽;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流涌动的政权争夺,尔虞我诈,险象环生;或带着一颗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风情。正如古人所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错的,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
②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它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贵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潇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自言“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在那些赞美自然风光的游记中,每一篇都是他对这种生活本色的探寻,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内心,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人格的真,我们的心才会产生共鸣。
③文学贵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问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我们总认为的在人格与文章之间的等号却在这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文章会成为人心的面具,也许我们需要用一双聪慧的眼、一颗睿智的心去辨别。
④文章是抒发人性的途径,而有时这条道路会被外界因素阻隔,让我们看不真实,文章本身也沦为了工具。郭沫若以一部《女神》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当革命的烈火蔓延整个中国大地时,他的诗便成为了配合革命形势的产物。也许在郭老的骨子里是崇尚自由的浪漫主义,但当他的心被拷上政治的枷锁时,所有艺术的美感就消失殆尽了。
⑤曾经写出《女神》这样唯美诗篇的人,湮没在革命的浪潮中,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了。
⑥但不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有一样是不能否认的:文显其品动人心。因为他们能将自己的真当作汤底,用生活的阅历作为菜料,以真情实感为辅料,烹饪出一锅令人回味的佳肴。
作业:阅读下面的材料, 写一段符合起承转合的文字。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业: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