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井底之蛙
叶公好龙
对牛弹琴
守株待兔
1
2
3
4
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什么?
是成语?
是故事?
是成语故事?
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和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采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严文井《关于寓言的寓言》
《吕氏春秋》又名 ,先秦 代表作,是战国末期秦相 集合 共同编写而成,全书 卷 篇。
《吕览》
杂家
吕不韦
门客
26
160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等到
译文: 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需要(到远处)打水浇田,因此(他家)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初读展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的
顺接连词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代词,他
告诉
这里指“节省”
住
等到他家打井(成功)之后,(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听到
译文: 有听到这话以后就传播的人,说: “丁家打井,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讲述
使听见
初读展示
代词,指丁家人说的那句话。
传播
这件事
国都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
无闻也。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向
这件事
回答
的
使唤
在
初读展示
派遣
这里指“发现”
丁家的人回答说:“(我说的是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不是说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像这样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 。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从井里取水,灌溉(田地)
等到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讲述
听到
流传这句话
使知道
回答
学习活动二:
请你发挥想象,选择下列的一个情境,还原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心理。用“人物的语气是( )。我觉得他心里在想( )。”在本子上作答,再全班交流。
例: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丁氏的语气是十分激动和骄傲。我觉得他心里在想:我们家挖了井,终于不用到外面去打水了,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真令人激动啊!
情境:
1、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2、国人道之。
3、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4、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预设:
1、有闻而传之者:人物的语气是惊讶好奇的,我觉得他心里在想:丁氏家居然挖出来一个人!这么奇怪的事情我得和别人分享一下。
2、国人:人物的语气是八卦猎奇的,我觉得他们心里在想:丁氏家里挖出来了一个人!是谁啊?丁氏不会是杀人了吧!快一起聊一聊!
3、宋君:人物的语气是好奇、疑惑不解的,我觉得他心里在想:在我的国家居然有这样的奇事,我得派人好好去调查一下。
4、丁氏:人物的语气是尴尬无奈的,甚至有些气愤。我觉得他心里在想:天哪,我根本不是这个意思,是谁误解了?还让这么多人甚至国君都知道了!
小结:
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心理和说话的语气,但是事情的真相只有一个。
学习活动三:
假设你是法官,请结合文本关键词说说: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
明确:
1、丁氏:表述不清。
关键词:告。
2、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关键词:闻而传。
3、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
关键词:道。
4、谣言止于智者,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关键词:令人问。
学习活动四:
请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分析本篇寓言故事的寓意。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明确:
当事者角度:说话时要严密谨慎。
造谣者角度:不要只听片面之词就以偏概全地分析事件、得出结论。
传谣者角度:对于传闻要加以分析,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辟谣者角度:对于谣言要在全面调查后,及时加以制止。
1、说话要防止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闻之于宋君
得一人之使
有闻而传之者
闻之于宋君
闻之于宋君
非得一人于井中。
代词 ,这件事
助词,的
听到
使听到
在
之
闻
于
向,对
质疑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
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
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
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
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此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
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鲁哀公问於 孔子曰:‘乐正夔 ,一足,信乎?’ 孔子 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於天下,乃令重黎举夔於草莽之中而进之, 舜以为乐正。 夔於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於人, 舜曰:“……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后因以“夔一足”表示有真才者一人即足。
拓展阅读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