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草原(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1 19:07:49

文档简介

(共64张PPT)
统编版(部编版 )
1 草 原
第一单元
背起行装出发吧,
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导入
图片欣赏
导入
视频欣赏
谈话激趣
草原,那是一个童话的世界。一眼望去,羊群,像天空的白云掉在嶙峋的山岩旁;马群,像天使的指尖飘在参差的草丛间;牛群,像仙子的彩色手绢镶在亮晶的溪水边。
谈话激趣
60多年前,著名作家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走进内蒙故陈巴尔虎旗,写下了一篇金典散文《草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家的脚步,走进辽阔的大草原,去深入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创作勤奋,新中国成立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
学习字词
生字归类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左中右结构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tǎn

shɑnɡ
hónɡ


shāo
wēi
毯子 毛毯
玻璃
衣裳
彩虹
马蹄
奶豆腐 腐烂
稍微
微笑 微风


琉璃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tǎn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半包围
绿毯 地毯

厚实有毛绒的织品。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玻璃 玻璃砖

[玻璃]一种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玻璃 琉璃

[玻璃]一种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边音
注意笔顺,最后
两笔是撇折和点。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shang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上下
衣裳

[衣裳]衣服。
翘舌音
后鼻音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hónɡ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彩虹 气贯长虹

后鼻音
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色圆弧,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是空中的小水珠经日光照射发生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马蹄 马不停蹄

马、牛、羊等生在趾端的角质保护物。又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笔顺:
“广”的撇包住“付”和“肉”。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广
半包围
豆腐 腐败

[豆腐]食品,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或盐卤使凝结成块,压去一部分水分而成。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shāo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稍许 稍纵即逝

副词,略微。
翘舌音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wēi
笔顺:
不要写漏一横。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中右
微笑 无微不至

轻微,稍。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草原景色及风情。
2. 小组合作,理清文章脉络。
小组讨论:课外向我们描绘了哪几个画面?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草原景色及风情。
2. 小组合作,理清文章脉络。
小组讨论:课外向我们描绘了哪几个画面?
主客联欢图
喜迎远客图
草原风光图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一段,圈画批注。
思考:作者的观察顺序以及描绘的景物。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一段,圈画批注。
思考:作者的观察顺序以及描绘的景物。
地面
天空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一段,圈画批注。
思考:作者的观察顺序以及描绘的景物。
地面
天空
明朗的天空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一段,圈画批注。
思考:作者的观察顺序以及描绘的景物。
地面
天空
明朗的天空
四面的小丘 移动的羊群
欲流的翠色 静立的骏马和大牛
品读课文
感受美景
读着这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画面?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品读课文
老舍先生来到草原时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表达了他怎么样的心情?
表达出作者要与人分享所见之景的急切心情,同时也表现出作者愉快而激动的心情。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为什么“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因为作者看到的不只是草,“四面都有小丘”,羊群“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展现了草原怎样的美景?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动地展现了草原的广阔和羊群散落其间的美景。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草原怎样的美?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草原的动态之美。“渲染”是用水墨和淡的颜料在宣纸上涂抹;“勾勒”指用线条画出事物的轮廓。只“渲染”而不“勾勒”,景物和背景的边界就不会太清晰。
自由交流
“这种境界”具体指: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因为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品读课文
面对如此美景,老舍先生说“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种境界具体指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提骏马和大牛?
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好处: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原因:作者借物抒情,表面说马和牛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实际是老舍先生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视角切换了,也为下文做铺垫。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读一读,画一画
请把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画横线,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波浪线,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品读课文
读一读,画一画
请把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画横线,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波浪线,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2段,圈画批注。
思考:你能从哪些词句感受草原的辽阔。
品读课文
感受美景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一条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2段,圈画批注。
思考:你能从哪些词句感受草原的辽阔。
作者连用三个“一百五十里”,从正面说明了草原十分辽阔。“行车十分洒脱”指开车时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从侧面衬托出草原的平坦辽阔。
品读课文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一条带子——河!”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句末的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作者运用了比喻,把“河”比作“带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河的清澈与弯曲的样子。
句末的感叹号强调了河在草原上的重要性——有了河,才会有牲口河人家,为下文做铺垫。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群马疾驰突出草原主人们怎么样的心情?
作者运用了比喻,把前来迎接的人比作“一条彩虹”,突出了草原上的人们穿着的服装的色彩艳丽。
“群马疾驰”写出了主人们迎客的急切心情,为下文“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埋下伏笔。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3段,圈画批注。
思考:主客相见的画面中,体会到了什么?
品读课文
感受美景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3段,圈画批注。
思考:主客相见的画面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主客双方激动的心情,感受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品读课文
“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文中“总是”一词体现出什么?
体现出了主客双方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双方激动的心情。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想象一下,双方见面都在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4段,圈画批注。
思考:主客双方相互敬酒和齐声歌唱的情景中,体现了什么?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品读课文
感受美景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4段,圈画批注。
思考:主客双方相互敬酒和齐声歌唱的情景中,体现了什么?
体现了蒙汉两族同胞的深情厚谊。
品读课文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文中“倒上了”“摆上了”“不大一会儿”一词说明了什么?体现了蒙古族的说明特点?
说明主人早有准备,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招待客人。充分体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的特点。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5段,圈画批注。
思考:主客分别时的场景是怎样的?
品读课文
感受美景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5段,圈画批注。
思考:主客分别时的场景是怎样的?
蒙汉两族同胞依依惜别,草原的风光之美和人情之美让客人不忍离去。
品读课文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草原——景——物的不舍以及对蒙汉之间深情厚谊的赞美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假如你身处这样的境界中,会有怎么样的感受?
畅谈感受
品读课文
结构梳理
草 原
景物美
人情美
蒙汉情深
主客相见
盛情款待
联欢话别
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品读课文
第一部分:
全文分段
(1)描绘了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所构成的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3)描绘了陈巴尔虎旗的主人们迎接远方来客的情景。
(4~5)描绘了作者到达目的地后,主人
热情接待客人、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形。
品读课文
本文是作者老舍先生首次来到草原,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友好情谊。
主题概括
套马
摔跤
舞蹈
拓展延申
国学精读
中国四大草原
中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草原总面积近4亿公顷。中国最著名的四大草原分别是: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新疆伊犁草原、西藏那曲高寒草原。草原是地球的“皮肤”,承担着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是人类生活家园的重要生态屏障。
呼伦贝尔大草原
锡林郭勒草原
伊犁草原
那曲高寒草原
课后习题
习题解答
朗读指导:本文朗读基调是热情奔放的,语气是喜悦欢畅的,语调是活泼上扬的,语速稍快。朗读草原美丽景色的部分时,语气清新而陶醉,语调舒缓流畅。朗读蒙古族同胞欢迎远客和款待客人的部分时,语气欢快奔放,语调热情上扬,语速轻快,充分体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课后习题
习题解答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课后习题
习题解答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
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好处是:可以使情与景融为一体,达到情由景生、景因情美、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其他类似的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课后习题
习题解答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从课文第2~5自然段中“我们”访问陈巴尔虎旗,草原人民远道欢迎;主客相见,互相握手、问候、敬酒、唱歌、表演,双方亲如一家;临别时,主客在夕阳下话别,话语绵绵,难舍难分,可以体会出“蒙汉情深”。
示例:我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我们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可是有一天,他们家要搬走了,我们都很难过,甚至哭了一场。在他离开的前一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坐在公园的长廊上,互相倾诉着离愁别绪。说着说着,所有人都哭了。夕阳静静地照着长廊,鲜红鲜红的,仿佛也透着不舍。太阳早就落山了,我们还是不肯回去,多希望那一刻就此停住。
小练笔
老舍笔下的草原这么美,你都去过哪些地方?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写一写。
家庭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预习第二课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