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波的传播与质点的振动 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综合应用 波动问题的多解性 课件60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教学流程设计演示结束机械波是怎样形成的 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 介质 横波与纵波 纵波 波传递的能量和信息 振动 能量 传播信息 波源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特点 波的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的互判 综合解题方略——波的形成过程的分析课时作业(五)课件64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教学流程设计演示结束用图像描述机械波 平衡位置 位移 向上 向下 位移 平滑曲线 某一时刻 正弦 用频率、波长描述机械波 波源 位移 相邻 距离 匀速 λf 介质 波的图像及其应用 波长的确定方法和波速的计算 综合解题方略——波的多解问题 课时作业(六)课件67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教学流程设计演示结束地震波的分析探究 纵波 横波 表面波 纵波 最小 波的图像和振动图像的应用 相同 平衡位置 大小 振动 波动 探究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区别和联系 波的多解问题 综合解题方略——振动和波动综合问题分析 课时作业(七)课件54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教学流程设计演示结束惠更斯原理 球面波 波面 平面波 新的波源 子波 研究机械波的反射规律 入射波 法线 研究机械波的折射定律 传播方向 波速 惠更斯原理的应用 波的反射、折射的规律和应用 课时作业(八)课件67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教学流程设计演示结束波的叠加原理和波的干涉 特性 矢量和 相同 一致 频率 研究波的衍射 绕过 相差不大 比波长更小 多普勒效应及应用 频率 增大 多于 大于 多于 大于 流量计 测速仪 探究波的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 波的衍射与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综合解题方略——干涉问题的综合分析 课时作业(九)综合检测(二)
第2章 机械波
(分值: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7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13·福建高考)如图,t=0时刻,波源在坐标原点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开始振动,振动周期为0.4 s,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形成沿x轴正、负两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下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6 s时波形的图是( )
【解析】 根据波动与振动的关系分析波的图像.根据波的传播的周期性,t=0.6 s时波形是波源振动1个周期形成的,此时波源在坐标原点从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振动,由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的关系知选项C正确.
【答案】 C
2.一列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a)所示,图(b)表示该波传播的介质中某质点此后一段时间内的振动图像,则( )
图1
A.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图可能为a点的振动图像
B.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图可能为b点的振动图像
C.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图可能为c点的振动图像
D.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图可能为d点的振动图像
【解析】 在(b)的振动图像中,t=0时质点在平衡位置且向y轴正方向运动,在平衡位置的点只有b、d,故选项A、C错误;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源在左侧,b、d两点都是在其左侧点的带动下振动的,b左侧的点在其上方,因此b质点正向上运动,符合要求,选项B正确;d左侧的点在其下方,d质点正向下运动,不合要求,选项D错误.故选B.
【答案】 B
3.(2013·陕师大附中检测)如图2所示是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像,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是18 m/s,则波长和频率分别是( )
图2
A.3 cm 200 Hz
B.6 cm 300 Hz
C.9 cm 400 Hz
D.12 cm 50 Hz
【解析】 由题图可知λ=6 cm,f== Hz=300 Hz.
【答案】 B
4.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向b传播,相距10.5 m的a、b两处的质点振动图像如图3中a、b所示,则( )
图3
A.该波的振幅可能是20 cm
B.该波的波长可能是8.4 m
C.该波的波速可能是10.5 m/s
D.该波由a传播到b可能历时7 s
【解析】 由题图知振幅A=10 cm,A错;(n+)λ=10.5 m,则n取任何非负整数都不可能得到8.4 m,B错;由题图可以看出T=4 s,v== m/s,显然波速不可能是10.5 m/s,C错;由图像分析可知,经历时间可能为t=(1+)T,所以可能为7 s,D对.
【答案】 D
5.(多选)如图4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C.女同学在C点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
D.女同学在C点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解析】 女同学荡秋千的过程中,只要她有向右的速度,她都有靠近声源的趋势,根据多普勒效应,她都感到哨声音调变高;女同学向左运动时,她都感到哨声音调变低.选项A、D正确,B、C错误.
【答案】 AD
6.如图表示两列同频率相干水波在t=0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 cm,波速均为2 m/s,波长均为0.4 m,E点是BD连线和AC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A、C两点是振动减弱点
B.E点是振动加强点
C.B、D两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4 cm
D.t=0.05 s时,E点离开平衡位置2 cm
【解析】 由题图可知A、C两点在该时刻是波峰和波谷相遇,所以是减弱的,A选项正确.同理可知,B、D两点是振动加强点,且高度差为4A=8 cm,C选项错误.T==s=0.2 s,当t=0.05 s=T时,两波的波峰传到E点,E处于波峰,x=2A=4 cm,所以E是加强点,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答案】 AB
7.(2013·南昌高二检测)在一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9个质点,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均为0.1 m,如图6甲所示,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1,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振幅为0.2 m,经过时间0.3 s第一次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波形.则( )
图6
A.第9个质点的起振方向向上
B.该波的周期为0.2 s
C.该波的波速为4 m/s
D.在介质中还有一质点P,距质点1的距离为10 m,则再经2.35 s P点处于波峰
【解析】 由于质点1起振方向向下,故最前面质点的起振方向也向下.根据t=0.3 s时的波形图可知,0.3 s内传播了Δx=1.5 λ=1.2 m,故波速v== m/s=4 m/s.质点的振动周期等于波传播的周期,T= s=0.2 s.
【答案】 BC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58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深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8.(8分)一列简谐横波由O点沿x轴正方向传播,如图7所示,OA=0.4 m,振动从O点传播到A点所用时间为5×10-2 s,当这列波进入AB区域时,它的传播速度变为原来的1.5倍,那么:
图7
(1)这列波在OA和AB区域的波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这列波在OA和AB区域的波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于波从O点传到A点所用时间为5×10-2 s,OA之间有两个波长,因此该波的周期T=2.5×10-2 s,波在OA区域时的波长为0.2 m,则波速为v=λ/T=8 m/s;在AB区域里的波速为v′=1.5v=1.5×8 m/s=12 m/s;波长为λ=v′T=0.3 m.
【答案】 (1)8 m/s 12 m/s (2)0.2 m 0.3 m
9.(10分)在湖中,甲、乙两人分别乘坐在相距24 m的两只小船上,有一列水波从湖面传开,每只船每分钟上、下浮动20次,当甲船位于波峰时,乙船位于波谷,这时两船之间还有一个波峰,则水波的速度为多少?
【解析】 由题意,甲、乙两船之间有1.5个波长,故1.5λ=24 m,λ=16 m.
又每分钟上、下浮动20次,T= s=3 s,
所以v== m/s≈5.33 m/s.
【答案】 5.33 m/s
10.(12分)如图8所示,一列横波的波源在图中坐标原点O处,经过0.4 s,振动从O处向右传播20 cm,P点到O点的距离是70 cm.
图8
(1)P点振动时起振方向如何?
(2)该波从原点向右传播开始计时,经多长时间质点P第1次到达波峰?
【解析】 (1)根据带动原理,P质点的起振方向与20 cm处的质点起振方向相同,该点起振方向向下,波传到P点,P点的起振方向也必须向下.
(2)由题意知,波的传播速度为v==50 cm/s.波从波源传到70 cm处,传播时间t1== s=1.4 s,此时P点振动方向向下,P点从平衡位置处到第1次形成波峰的时间t2=T=0.3 s.所以,从开始计时到P点第1次形成波峰的时间t=t1+t2=1.4 s+0.3 s=1.7 s.
【答案】 (1)向下 (2)1.7 s
11.(12分)(2013·咸阳检测)在某介质中形成一列简谐波,t=0时刻的波形如图9中的实线所示.若波向右传播,零时刻刚好传到B点,且再经过0.6 s,P点也开始起振,求:
图9
(1)该列波的周期T;
(2)从t=0时刻起到P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止,O点所经过的路程s0为多少?
【解析】 由图像可知,λ=2 m,A=2 cm.
当波向右传播时,点B的起振方向竖直向下,包括P点在内的各质点的起振方向均为竖直向下.
(1)波速v== m/s=10 m/s,由v=,得
T==0.2 s.
(2)由t=0至P点第一次到达波峰,经历的时间Δt2=Δt1+T=0.75 s=T,s0=n·4A=×4A=0.3 m.
【答案】 (1)0.2 s (2) 0.3 m
图10
12.(16分)(2013·石家庄高二检测)一列简谐横波的波速v=40 cm/s,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10所示,在这一时刻质点A振动的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求:
(1)这列波的频率、周期和传播方向;
(2)从这一时刻起在0.5 s内质点B运动的位移和路程;
(3)画出再经过Δt=0.75 s时的波形图.
【解析】 (1)从题图中可看出,波长λ=8 cm,由f=v/λ得:这列波的频率f=5 Hz
又因为周期与频率互为倒数,所以周期T=1/f=0.2 s
A点此时振动的速度方向向上,由“质点带动法”可知,A点右侧附近的质点是它起振前已经振动了的质点,所以波源在右边,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2)由于质点B位于平衡位置,且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经0.5 s即2.5个周期后质点又回到平衡位置,此刻的速度方向变为沿y轴正方向,所以B点在0.5 s内的位移等于零.
通过的路程s=2.5×4A=10A=1 m
(3)经过Δt=0.75 s,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距离Δx=vΔt=40×0.75 cm=30 cm=3λ
由波形的平移规律可得,再经过0.75 s的波形会向左平移λ,如图中虚线所示
【答案】 (1)5 Hz 0.2 s 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2)0 1 m (3)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