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课题 凤阳花鼓 课型或模块 唱歌课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自己的祖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击拍演唱旋律,培养节奏感和拍率的稳定感。2. 通过为《凤阳花鼓》旋律进行分组合作伴奏,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击拍视唱主旋律简谱。2.能演唱歌曲的一声部,在二声部模仿锣鼓声为歌曲伴唱。
教学重点 1..击拍视唱主旋律简谱。2. 歌曲中衬词的演唱。
教学难点 歌曲最后一句衬词“得儿飘得飘飘铃铛飘飘飘一飘”的演唱。
教学内容分析 凤阳花鼓是安徽地区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是根植于凤阳汉族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歌曲《凤阳花鼓》为拍,前10个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后面部分则配以幽默风趣的衬词,具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风格。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锣、鼓、三角铁、双响筒、钢琴、PPT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1.热身活动: .播放《凤阳花鼓》音乐,带领生做节奏操。 2.问:同学们对刚才这首音乐感觉如何?3.揭示课题 师:这首歌是以一样乐器的名字命名的-- 凤阳花鼓 1.随音乐模仿师做简单节奏操。2.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欢快、活泼、有锣鼓声) 1.初步熟悉和感受音乐。调节气氛,同时又利用此机会训练学生注意力和节奏感。2.培养生对音乐的理解及表述能力,并为后面两首《凤阳花鼓》的情绪对比做铺垫。
展开阶段 一、介绍凤阳花鼓。1.展示凤阳花鼓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可展示乐器实物,让学生摸摸、敲敲、听听):(ppt)师:凤阳花鼓是安徽省凤阳县一种很有特色的乐器,这种鼓小巧玲珑,鼓条为两根细竹棍。表演者单手执鼓,另一只手执两根鼓条敲击鼓面,加上一定的步法、唱腔,形式活泼多样。我们来欣赏以下几张图片。2.展示凤阳花鼓戏表演图片。二、视唱歌谱1.展示乐谱,请生观察乐谱。 ①问:几拍子的?请试着打节拍唱唱,看看自己会唱多少? ②问:打节拍唱的时候碰到了什么难题?2.师引导解决难题。(切分、跨度大的音准)3.师弹琴引导生跟琴唱准音。三、演唱歌词1.引导生发现衬词,念会儿化音及最后一句难点节奏。 ①师:请轻声读一读歌词。 有没有发现特别的歌词?(得儿飘.)②师:这些词有没有特别的意思? 这种没有特别意思的歌词,只是起烘托气氛表达情绪的作用,叫... 在我们学过的哪些歌曲中曾经出现过?(太阳出来喜洋洋、螃蟹歌...)③请生观察“得儿”的标记,讲讲“得儿”的读法,属北方方言中的儿化音。引导生熟悉歌词节奏。2.师:你们能按节奏读吗?我们来合作一下。打拍子,老师按节奏读歌词,生按节奏读衬词。3.完整学唱歌曲。①师弹琴伴奏,生唱词。尝试一次,随时纠正。②完整跟琴唱③合伴奏与老师合作接龙。 ④生完整合伴奏。4.引导生自我评价5.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首歌唱得更好呢?(有感情、民歌、风味、咬字、切分音重音、衬词表达的情绪欢快、 “得儿”甩上去) 四、乐器伴奏。1.请生挑选乐器为歌曲伴奏。 2.展示乐器,引导生听声音,观察演奏方法。 请生思考:你们想怎样设计敲的节奏呢?(请一两个同学展示他们的设计节奏)打出旋律线音符高低手势,引导生模仿锣鼓节奏,唱出音高。3.展示多声部谱,师生合作。 师唱高声部歌词,生唱低声部锣鼓伴奏部分。4..组织学生分组竞赛,练习衬词部分的乐器伴奏谱。(三角铁的声部拍手,双响筒的声部拍腿)。①抽签决定所演奏声部。②分组练习,遇到难点可组内讨论。③分组演奏、比赛。④两组合作,师生点评。5.完整练习 播放音乐,生完整伴唱伴奏一次。 一、了解凤阳花鼓。观察、欣赏乐器图片及表演的图片。了解凤阳花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及演奏方法、表演形式。二、视唱歌谱1.①观察乐谱、说出拍号或几拍子。 ②打节拍尝试唱一唱乐谱。2.提出难点部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解决难点。3.打节拍跟琴唱乐谱。三、演唱歌词1.学习衬词。①轻声朗读歌词并找出特别的词,思考这些歌词的点,回忆学过的歌曲中是否有类似歌词。②观察“得儿”在歌词中的写法,思考这个标记的含义,学习儿化音的读法。2.打节拍按节奏读歌词。3.完整学唱歌曲①自学、试唱歌词。②跟琴学唱歌词。③跟伴奏完整演唱歌词。4.自我评价。5.提出使歌曲演唱更进一步的建议。四、乐器伴奏。1.思考、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2.聆听乐器声音、观察演奏方法,设计伴奏。跟随老师模仿锣鼓声音及节奏。4.观察多声部谱,和老师合作,演唱低声部锣鼓伴奏部分。5.分组竞赛,练习衬词部分的伴奏谱。6.完整练习。 一、了解凤阳花鼓。在学校无实物乐器的情况下,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乐器形状、大小、演奏方法形式,从而对凤阳花鼓以及表演形式有更形象的了解。二、视唱歌谱1.培养学生正确看谱习惯。2.学生先自学视唱乐谱,对所学进行复习、巩固、检验,找到疑惑,探索解决,使其印象深刻,效果更好。3.始终要求打节拍唱,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节奏感和拍率稳定感。三、演唱歌词1.培养学生看谱习惯,通过观察和思考,结合回忆过去所学,引导其自己得出结论。2.按节奏读歌词,培养节奏感,明白歌词与歌谱节奏对应关系,同时解决难点句“得儿飘得飘飘铃铛飘飘飘一飘”的节奏做铺垫。3.发挥学生主动性,自我评价、思考和提出建议。四、乐器伴奏。1.用手势帮助学生唱准锣鼓模仿部分的音高和节奏。2.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3.分组自学、练习,促进小组内的互学互助。4.完整练习,面向全体同学,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再次加深、巩固对音乐的了解。
拓展阶段 古今“凤阳花鼓”对比1.播放旧社会凤阳人民贫苦生活的图片,请学生说说感想。2.演唱旧时《凤阳花鼓》,让学生体会歌曲中的不同情感。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隆冬隆冬锵......,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隆冬隆冬锵......”3.播放改革开放后的凤阳人民生活图片。请学生说说感想。4.师对新旧《凤阳花鼓》的对比进行小结:5.欣赏《凤阳花鼓》舞蹈视频 1.观看旧社会凤阳人民贫苦生活的图片,谈谈感想。2.聆听旧时《凤阳花鼓》,体会歌曲感情。3.观看改革开放后的凤阳人民生活的图片,谈谈感想。4.欣赏舞蹈视频。 1.通过新旧社会《凤阳花鼓》对比,了解社会变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通过视频直观形象地感受凤阳花鼓的表演形式。
结束阶段 1.总结:同学们,凤阳花鼓虽小,背后却有很多的故事,也蕴含了很多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呢?2.下课 1.总结本堂课所学知识。2.随音乐离开教室。 回顾、梳理和巩固本堂知识,加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