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包装的学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节综合实践课。学生是在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合并、分割长方体、正方体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课知识的。本节课又是为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索能力服务的。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
1.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这一目标的设定突出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是建立在学生体验充分、探究充分的基础上的。)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一目标充分强调了学生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3.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这样的目标设定,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规律,从三个维度进行了考虑,并把他们有机整合成一个整体目标。
[教学重点]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
那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认为应该是: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具和学具]
教学中要用到的实物投影、课件、火柴盒、牛奶盒等是我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先导后教”的原则,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先做后学,合作交流中学的思想。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探究法进行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我安排了四个主要教学环节在学习活动过程中。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欣赏经过包装后的礼品,让学生在“美”的感召下产生包装的冲动。而后问学生:“同学们,如果叫你来包装,包装时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一般会考虑节约 、美观 、 便于携带等这三个因素。接着让学生谈谈这三个因素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小到厂家,大到社会,节约都是很重要的。而后我就揭题:“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节约的角度来好好探究一下包装的学问。”
这样的导入,让学生通过欣赏、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教学也随之直奔学习主题。
二、包装若干盒火柴、牛奶(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在这一环节中我又分为4个小环节进行教学。
1.1盒火柴的包装
首先是1盒火柴的包装。我先拿出1盒火柴: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吗?有几个面?让学生回忆感知一下长方体的特征。我们如果包装一盒火柴,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呢?(接口处不计)待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求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就是求一盒火柴的表面积,而后,我就小结:看来包装纸的多少与包装后的表面积有关,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约包装纸。
这样的教学从学生最熟悉的,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火柴的包装入手,显得自然、得体。
2.2盒火柴的包装
而后我出示2盒火柴。等学生动手摆好得出这3种方案之后,我叫学生猜猜哪一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吗?学生大多会猜是方案①,接着计算验证真的是方案①最节约包装纸。而后我又反问学生:为什么方案①最节约包装纸呢?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计算表面积的方法找到最节约包装纸的方案,也可以通过比较重叠面积的大小找到最节约包装纸的方案。
3、3盒火柴的包装
接下来时三盒火柴的包装。3盒火柴和2盒火柴的包装方式是一样的,因此,在让学生想象出有几种包装方案后,我直接让学口答验证各种方案。接着,我叫学生观察3种方案:不计算,你就能知道哪一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吗?为什么?学生根据刚才包装2盒火柴的学习经验,马上会判断出是方案①,而且也会利用比较重叠面积的大小加以说明。
当学生达成共识后,我反问学生:为什么三盒火柴包装成一包的方案,与两盒火柴包装成一包的方案都是第一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因为它们都重叠了最大的面。
到此为止,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好像也差不多了,但是,好戏还在后头呢。
4.4盒牛奶盒的包装
我结合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的7.1级的地震这件惨痛的事件引入这一环节:有一个爱心人士决定捐给地震灾区的部分儿童每人4盒牛奶。他委托给我们这样一个光荣的任务:把4盒牛奶包装起来,请我们班的同学设计最节约包装纸的方案。这样的引入不但能够起到了一个衔接作用,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德育教育。之后就开始探讨把4盒牛奶包成一包的方案。因为把4盒牛奶包成一包有六种方案,情况相对于将2个、3个长方体包成一包来说,较复杂,学生很难摆完整,因此,这时我就引入“有序摆放”的思想。学生可以是按层数来有序摆放;也可以是按重叠了6个面和8个面来摆放。
接着我请学生观察6种方案,不计算,你就能知道哪一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吗?学生可能会有如下3种猜测:方案①、方案④、方案⑤,直接排除了另外3种没有重叠大面的方案。最后通过比较得出方案④和方案⑤比较是方案④更节约包装纸;方案①和方案④比较是方案④更节约包装纸。随着答案的揭示,矛盾也产生了:为什么不是方案1最节约包装纸呢?而是方案4呢?难道刚才我们发现的“只要重叠面积最大的面就能找到最节约包装纸的方案”是错的吗?
学生经过稍许思考会知道这个规律对于2个和3个长方体的包装是没有错的。4个长方体的包装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大部分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呀。之后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奥秘所在。你认为要想知道方案①和方案④谁更节约包装纸,最关键的是什么?(要知道方案①和方案④谁谁重叠的面积大,最关键的又是什么呢?)看来,把4个长方体包成一包,这两种方案都有可能是最节约包装纸的方案,关键的是要比较1个大面和2个小面的大小。最后对刚才的活动进行小结:我们在包装时只要首先考虑重叠面积最大的面就能很快地找到最节约包装纸的方案。
此处的教学可以说是本节课的难点,又是本节课的亮点。我利用了“追问”的艺术帮助学生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探索所摆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和与表面积的关系
这一环节是对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的又一探索活动,我主要是利用在第二个大环节中的一些数据,并把它们制成2个表格,进而观察得出:长、宽、高的和最小的方案,也就是最节约包装纸的方案。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后,我将本节课引向了课外,做了延伸:课后让学生去探究一下把5个、6个长方体包成一包,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方案,去发现包装问题中更多的规律。
最后,送给学生这样一段话与大家共勉,经历了本节课充分的探索活动,学生再来回味这段话,相信他们会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多么快乐、美好的事情。
纵观全课,学生在包装1个、2个、3个、4个相同长方体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探究、概括、归纳,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学过程预设及亮点]
整个教学过程,我以“情境”和“探索活动”两条线索贯穿于课堂。分为四个大板块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第一个板块是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第二个板块是包装火柴(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这一板块又分为4个小活动。第一个小活动是1盒火柴的包装;第2个小活动是2盒火柴的包装;第3个小活动是3盒火柴的包装;第4个小活动是4盒牛奶的包装。第三个板块是探索所摆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和与表面积的关系;最后一个板块是课堂总结、延伸。
整堂课的教学,争取做到:学生的探究过程要充分;学生对策略多样化的体验要自主。真正实践“快乐课堂”!
我的说课到此为止,请各位评委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