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搭积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搭积木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22 08:1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搭积木 教学设计
——20 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一、 课前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 2011 )》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 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 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 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 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 我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 给学生充分 的时间主动思考, 主动分析, 主动动手, 同时借助直观学具, 如计数器、小方块, 理解为什么要在相同数位上相加减(计数单位对应相加减),进而感受数位十进 制; 通过从数数, 到借助计数器拨一拨, 小方块摆一摆, 最后利用算式计算一步 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运算过程, 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 从 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的第二课时, 主要学习 20 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 10 以内加减法,本节课之后学生将要学习 20 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这些知识都是学 习其他知识的基础, 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 教科书首先设计 了搭积木的情境, 其次安排了在计数器上拨出计算结果, 观察直观图得出计算结 果的活动。小方块、计数器、直观图作为直观模型, 都是帮助学生进行抽象运算 的一个桥梁,它们将从多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三、 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 10 以内数的认识,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 20 以内数的认识, 对数位(个位和十位) 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有
1
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内容是学习 20 以内加减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会 20 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理解算理。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 自制力不强, 注意力易分散, 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多媒 体辅助教学, 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搭积木, 借助积木和计数器等学具使学生
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同时抓住一年级学生好胜心强, 表现欲强的心理特点, 给学 生充分的表达机会,帮助学生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四、 学习目标
1. 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 探索 20 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 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五、 学习重难点
理解 20 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六、 教学流程图
七、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从数学的角度一起搭积木,请看大屏幕。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将数学与
2
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 提出问题, 探究新知
1.活动一: 探索 13+2
教师出示课件:笑笑搭积木的场景。
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 问题吗?
学生观察、表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并提出问题 “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师:你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出算式 13+2,教师板书。
图 1
师:你是怎么算的呢?现在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小方块和计数器, 请你利用这 些学具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动手,教师巡堂,适当给予指导,计时 2 分钟。)
预设 1:我是数出来的, 13,14,15。所以 13+2=15。
预设 2:我是利用计数器, 先拨出 13,个位上有 3 个珠子, 表示 3 个一, 十 位上有一个珠子, 表示一个十, 加 2 就是加两个一, 就要在个位上再拨两个珠子, 最后得数是 15。
预设 3:我利用小方块, 先拿出 13 个小方块, 这一列是 10 个,表示一个十, 三个放在一起,表示 3 个一,再加上 2 个要和 3 个放在一起,,是在个位上加两 个一,最后是 15。
预设 4:我先算 3+2=5,所以我猜测, 2 也应该加在 13 的个位 3 上面, 就是 13+2=15。
(在这一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鼓励学生问“我说的你 们听懂了吗?”让学生与学生交流, 在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适当加
3
以引导。着重关注“为什么没从整排的小方块中拿出去两个, 而是从零散的小方 块中拿走两个”。)
师:根据刚刚同学们的计算过程, 你能利用学具说说为什么 2 要加在 3 上面 吗?
预设 1:因为 2 表示两个一, 拨珠子时要在个位拨两个珠子, 所以 2 要加在 个位的 3 上面。
预设 2:搭积木的时候也是一样, 这 10 个是一列, 对应十位上的一个珠子, 满十个不能再加了,所以 2 要加在没满十的个位的 3 上面。
图 2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加法的意义, 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 合作意识。
师: 同学们真是太棒了, 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为笑笑解决难题, 真是头 脑灵活的小朋友。
2.活动二: 探索 18-2
教师出示课件:笑笑和淘气搭积木的场景。
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 问题吗?
学生观察、表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并提出问题 “还剩多少块积木”。
师:你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出算式 18-2,教师板书。
4
图 3
师:请你用你的学具帮淘气算一算还剩多少个积木。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动手,教师巡堂,适当给予指导,计时 2 分钟。)
预设 1:我是利用计数器, 先拨出 18,个位上有 8 个珠子, 表示 8 个一, 十 位上有一个珠子, 表示 1 个十,减 2 是减掉两个一, 就要在个位上拨走两个珠子, 最后得数是 16。
预设 2:我利用小方块,先拿出 18 个小方块,这十个是一列表示 1 个十, 8 个放在一起表示 8 个一, 然后拿走 2 个方块就要拿走两个一, 要从 8 个一里面拿 走两个一,还剩 6 个一,最后还剩 16 个方块。
预设 3:我先算 8-2=6,所以我猜测 3 也应该是从个位的 8 上去减,就是 18-2=16。
师: 根据刚刚同学们的计算过程, 你能利用学具说说为什么 3 要从个位的 8 上去减吗?
预设 1:因为 3 表示 3 个一, 拨珠子时要在个位拨走 3 个珠子, 所以 3 要从 个位的 8 上去减。
预设 2:搭积木的时候也是一样, 这 10 个是一列, 对应十位上的一个珠子, 减的时候要从个位减,所以 3 要从个位的 8 上去减。
图 4
3.活动三: 数字毛毛虫
5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数字毛毛虫,并拿出你们的尺子,说一说,摆一摆, 你能看懂吗?
预设 1:13 加 2 等于 15,数变大了,向右画箭头。
预设 2: 18 减 2 等于 16,数变小了,向左画箭头。
图 5
(三) 游戏分享, 内化新知
师: 同学们, 我们刚刚帮助淘气和笑笑解决了他们的问题, 同时也学习了两 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现在我们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来做一个小游戏—— 爱的抱抱!
游戏规则: 找十名同学, 身上分别贴上数字, 老师利用铃鼓打拍子, 铃鼓停 的时候,老师说一个数字, 如 15,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得 15 的两名同学抱在一起, 并说一说为什么抱在一起。(其他同学在观看的同时,在学习单上完成该内容。)
Round 1:游戏数字 10,11,12,14,15,1,2,3,4,5,相加得 15。 Round 2:游戏数字 16,17,18,19,3,4,5,6,7,8,相减得 15。
Round 3:游戏数字 10,11,12,17,18,3,4,5,6,7,相加或相减得 15。
【设计意图】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 本环节利用游戏帮助学生加深对加减法的 理解,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总结归纳, 巩固新知
1.填一填
图 6
6
2. 哪两个数加起来是 18?填在算式中。
图 7
3. 看一看,填一填。
图 8
4. 计算小能手。
图 9
师: 同学们真棒, 通过游戏和练习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你 能说说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预设 1:我们学习了加法和减法。
预设 2:在搭积木时, 加几个或者减几个, 都是从零散的积木中增加或减少。
预设 3:在计算时,加几或减几,都要在个位上进行。
预设 4:计算时,要在相同的数位上进行。
以上预设为理想情况,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相关内容, 教师则加以引导, 如果 还不能得出以上结论,则老师进行总结,学生进行复述。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内容加深理解。
7
八、 板书设计
九、 教材图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