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一、课前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经历从实际 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 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常见的平 面图形。《课标》还指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实物或模型在教学中 的“奠基”作用,让学生经历图形的抽象、归类、拼摆等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 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图形的特征。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 一课时,是课本 70—71 页的内容。这一课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起始课,教材 主要设计了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和球, 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 并知道它们的名称。为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 验,教材所呈现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 安排的活动也都是学生可以操作的, 旨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 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 为深刻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 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
在进入小学前, 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 他们对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这几种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 有的甚至可以叫出 它们的名字。可以说在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几何体的经验, 但是由于 个人生活背景不同, 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 学生在幼 儿园大多接触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名称, 但他们很大程度上分不清立体图形 和平面图形,极易把长方体错叫成长方形,正方体错叫成正方形。
三、 学习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1
(
情
境
激
发兴趣
) (
活
动
促进融
通
) (
练
习
归
纳提升
)
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 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 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四、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明确这些基本立体图形的特征。
难点: 能对简单的立体实物进行分类, 并从中逐步抽象出立体图形, 建立空 间观念。
五、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
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大号立体模型各 1 个;
2. 所学立体图形的图片各 1 张,用于分类的实物图片各 1 张(用于板书)。 学具准备:
1. 每 4 人小组准备 1 个漂亮的“宝箱”,里面装好 1 套用于分类的实物;
2. 每 4 人小组准备 1 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装好所学立体模型各 1-2 个。
六、学习路径
任务 驱动思考
图 1 学习路径图
七、教学流程
图 2 教学流程图
2
八、教学过程
(一) 情境激发兴趣,分类助力思考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神奇的几何宝箱,里面收藏有许多生活 中的几何图形,打开它,你们将获得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
(学生带着兴趣打开箱子)
2.小组活动:辨物品、分类
师:“跟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箱子里有哪些物品?你想把它们分成几类?” 预设: 由于有第四单元分类的基础, 物品也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这一
环节学生们会积极参与, 并能很快分好类, 也可能组内会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巡:师给予不同的分类方法以肯定,同时了解哪些组是按形状分类的。
3.请小组代表汇报分类方法。
预设 1:按材料分成纸做的、木头做的和塑料做的三类……
预设 2:按能不能滚动分成两类……
(出现预设 1、2 )引导:你很会分类, 笑笑是这样分的, 你能看懂她的分法 吗?
预设 3:按形状分……
(出现预设 3 ) 引导: 看, 笑笑和这个小组同学的想法一样, 也是按形状分 的,我们一起认真地看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几何宝箱”进行激趣, 潜移默化地将“几何图形”这一 名词植入孩子的脑海, 同时宝箱能激起低年级孩子的兴趣。此外, 第四单元学习 了分类,这里的分类活动不仅很巩固旧知,也为本课的抽象归类“奠基”。
(二) 任务驱动思考,活动中抽象出图形
1.PPT 演示按形状分类, 抽象出图形,熟记名字
(配套课件使用说明: 课件的第 7 页(按图形分类) 是通过 PPT 直观展示学 生将物品按形状分类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分类具有随机性, 所以我将要分类的每 个物品都做了触发器, 学生说到哪个物品, 教师就点击哪个物品, 分好类以后再 根据这类物品的特征逐一抽象出具体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并认识它们的名称。 )
3
( 1 )认识长方体
问:牙膏盒、鞋盒、墨水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预设:它们都是长长的、方方的,摸起来平平的。
引导: 像这样长长的、方方的, 每个面摸起来平平的立体图形, 我们数学中 把它叫做长方体。
师:我们来亲切地呼唤一下它的名字吧。
(生通过亲切地呼唤来熟记“长方体”的名称。)
(2)认识正方体
问: 魔方和积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预设:它们都是方方正正的,每个面都一样大,摸起来平平的。
引导: 像这样方方正正的, 每个面都一样大, 摸起来平平的立体图形, 我们 数学中把它叫做正方体。
师:我们来亲切地呼唤一下它的名字吧。
(生通过亲切地呼唤来熟记“正方体”的名称。)
( 3)认识圆柱
问:水杯、茶叶罐和纸巾筒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预设:它们都是圆圆的,上下一样粗,可以往前或往后滚。
引导:像这样上下两个面是圆形的, 上下一样粗,可以前后滚动的立体图形, 我们数学中把它叫做圆柱。
师:我们来亲切地呼唤一下它的名字吧。
(生通过亲切地呼唤来熟记“圆柱”的名称。)
(4)认识球
问:乒乓球和篮球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预设:它们都是圆圆的,可以四面八方乱滚。
引导: 像这样圆圆的, 可以四面八方乱滚的立体图形, 我们数学中就把它叫 做球。
师:我们来亲切地呼唤一下它的名字吧。
(生通过亲切地呼唤来熟记“球”的名称。)
2.照样子分一分、认一认
4
师: 请你照着笑笑的样子, 按照形状把这些立体图形分类, 并跟小组同学说 说它们每一类共同的特点,亲切地说出它们的名字吧。
(生小组练习按形状分类,加深对图形特征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 我先以笑笑的角色用PPT 带领孩子们按形状将 实物几何体进行分类, 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 出示名称, 同 时让孩子们识记这几个图形的名称。接下来, 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照样子分一 分,认一认、说一说,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感受。
(三) 分享促进融通,图形越学越明 1.摸一摸、辨一辨
( 1 )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预设 1:长方体和正方体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平的。 预设 2: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6 个面
预设 3:正方体每个面都一样,长方体每个面不一样。
引导: 你真会观察! 正方体确实每个面都一样, 不过长方体是每个面都不一 样吗?有没有一样的面呢?
预设:长方体的相对的面相同(等)。
( 2 ) 问:圆柱和球都会滚,它们有什么不同?
预设 1:圆柱只能前后滚,球能向四面八方滚。
预设 2:圆柱两头是两个圆, 上下一样粗, 可以立起来, 就不会滚动了。球 圆乎乎的,不能立起来。
( 3)请学生小结
2.玩一玩: 我说你猜
( 1 ) 师示范游戏
( 2 ) 小组玩游戏
(每组一个不透明的袋子, 里面装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学具, 一 个孩子摸一个物体,并通过感受描述它的特点,其他组员猜。)
【设计意图】 在这个环节中, 我设计摸一摸、辨一辨、猜一猜等活动, 让孩 子充分地感知 4 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归纳的 能力。
5
(四) 练习巩固延伸、小结归纳提升 1.课堂练习
( 1 )练习 1:找朋友(书 P71 第 1 题)
练习点: 通过连线, 简历物品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巩固对所学的四种立 体图形的认识。
预设:独立连一连,个别汇报、交流。
( 2 )练习 2:填一填(书 P71 第 2 题)
练习点:能根据特征正确辨别四种立体图形, 并能准确地归类, 数出个数。
预设: 独立数一数、填一填,个别汇报、交流。
( 3 )练习 3:搭一搭(书 P71 第 3 题)。
练习点: 能根据四种立体图形的特点, 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搭建不同的组合 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预设:4人小组用学具盒和学具袋中的物品搭一搭,比比哪组搭的最有创意。
( 4 )练习 4:找一找,说一说
练习点: 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体会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
预设:先跟同伴说一说,在集体汇报、交流。
2.回顾小结、归纳提升
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用“今天,我认识(知道)了……” 说话。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有梯度的 4 道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再次 巩固对各种立体图形特征的辨别和认识, 体会生活中到处都有这些立体图形。关 注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发展空间观念。此外, 回顾小结环节还注重培养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知识的归纳梳理能力。
九、板书设计
6
图 3 板书设计
十、教材图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