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有几瓶牛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有几瓶牛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22 08:1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溯本求源 体会进位本质
——《有几瓶牛奶》一课的学习路径设计
一、课前思考
当问及“9+ 5=?”时,大部分孩子会直接喊出“14!太简单了!”如果教 师追问“14 是怎么来的”这一核心问题时, 孩子们会说:“爸爸妈妈早就教了!” “上网课老师教的!”“我能背下来, 我还会背 9+ 6= 15、9+ 7= 16,它们之间还 有规律呢。”……在大部分孩子已经知道计算结果的情况下,我们将如何组织教 学活动,将如何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思考?
我认为, 数学是一个讲逻辑、讲道理的学科, 不仅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 然。基于这样的思考, 我决定通过问题引领, 在大部分学生已知答案的情况下,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其中的算理,激发学生探索精神。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的第 4 课时, 是 9 加几的进位加法。“9加几”的内容, 是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起 始课, 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所以, 在本节内容中, 教材安排了比较多的篇幅,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出计算方法和“凑十”的策略, 为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在进入一年级之前,或多或少已经知道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答案, 所采用的方法大多是直观的数数法。由于经常练习, 熟能生巧, 形成了机械的记 忆。因此, 学生对进位算理和为什么要“凑十”不甚了解, 并未体验和领悟“凑 十”的优势。
三、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 9 加几的进位加法和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 计算 9 加几的加法。
1
2. 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 逐步养成寻求原理的学习习惯。
四、 学习重难点
理解“9+几”计算中的进位算理,并掌握算法。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
(一) 口算游戏——开火车
师: 上课之前, 我们先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 你能很快地说出这些算式的得 数吗?
(教师出示算式: 10+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 8、10+ 9 )
问:怎么算得这么快?有什么秘诀吗?
预 1:10 不动,个位上加几就是十几!
预 2:十位上的 1 不动, 个位上加几, 就是十几, 比如 10+ 1,十位 1 不动, 个位加 1 合起来就是 11.
师: 哦, 你听懂他们的秘诀了吗?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等于几?”看看 你又会发现什么秘诀吧!
【设计意图】小游戏不仅能在课前增加趣味性, 还可以通过复习 10 加几就 是十几的秘诀, 提前体会到“十”的方便快捷, 为将“9加几”的计算转化成“10 加几”的计算做铺垫。
2
(二)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境图,如下图所示: )
图 1 情境图
问:观察这幅情境图,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左边有 9 瓶牛奶,右边有 5 瓶牛奶。
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
预:一共有几瓶牛奶?
问:怎么列出算式呢?
预: 9+ 5= 14.
师:真的等于 14 吗?
(教师写上 14,并在 14 的旁边画上个“?”)
【设计意图】简单的情境引入, 锻炼学生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 力,并引入今天所学的核心问题。
(三) 任务驱动, 算理分享
问:数学是讲道理的学科,老师特别想知道 14 是怎么来的。 布置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 可以画一画, 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或者计数器拨一拨, 想明白 14 是怎么来的。
全班交流汇报:
汇报的同学如果用小棒或计数器,需面向全班,边摆(拨)边说。 大家的眼睛要看着发言同学,听懂了为发言同学鼓掌!
预设学生有以下的想法:
预 1:数数法
大数 9 记心中, 10、11、12、13、14
用算式表示: 9+ 1+ 1+ 1+ 1= 14
3
预 2:数字毛毛虫法,先跨 1 步,到达 10;再跨 4 步,到达 14.
预 3:小棒(用 9 去凑十)
图 2 9 凑十小棒图 10 个一根,捆成一捆,也就是 1 个十,再加上零散的 4 根是 14.
用算式表示: 9+ 1+ 4= 14
师:谁有问题要问?
预设: 为什么要把 5 拆成 1 和 4? (如果学生不能提出该问题, 则由老师提 问)
师:请同学们按照他的方式摆一摆,捆一捆,说一说吧!
预 4:小棒(用 5 去凑十)
图 3 5 凑十小棒图
10 个一根,捆成一捆,也就是 1 个十,再加上零散的 4 根是 14. 用算式表示: 5+ 5+ 4= 14
师:这也是凑十法吗?这跟刚才的凑十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 5:计数器(用 9 去凑十)
图 4 9 凑十计数器图
我是用计数器, 先拨 9 颗珠子, 再拨 1 颗就是 10 颗, 退下个位上 10 颗珠子 可以换十位上的一颗珠子,再继续在个位上拨剩下的 4 颗珠子,就是 14.
追问:为什么个位上的 10 颗珠子可以换十位上的 1 颗珠子呢? 答:因为 10 个一是 1 个十,个位满十就要向十位进 1.
4
师: 说得太好了! 满十进 1,个位满十了, 就要向十位进 1 个。同学们也拿 起计数器,拨一拨、说一说吧!
预 6:计数器(用 5 去凑十)
图 5 5 凑十计数器图
师:可以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一说这种方法吗?
预 7:10+ 5= 15,那 9+ 5= 14,10 比 9 少一个,得到的 15 少一个就是 14 了。
比较沟通,辩清算理:
师:这么多方法都在做一件相同的事,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预 1:满十进 1.
预 2:都用了凑十法
追问:为什么要凑十,凑好的十放到哪里去了
遇到“10”这个好朋友,“满十进 1”能帮我们快速算出结果。大家以后可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提出大问题——学生活动要求——学生汇报, 讲清 汇报重点——预设学生的各种想法和做法—— 比较沟通, 辩清算理, 引导学生关 注多样化算法中共通的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 的算理本质。
( 四 ) 巩固提升, 归纳小结
1. 独立圈一圈,算一算,个别汇报、交流。
图 6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动手圈一圈,先把 10 个圈一起,再算出结果,进 一步体会 9 加几的计算中,“凑十”的策略和计算的全部过程。
5
2. 练习 1:圈一圈, 算一算。
图 7
3. 练习 2:解决问题,9 加几进位加法的应用。
图 8
课堂小结:
孩子们, 今天在“有几瓶牛奶”里学习的 9 加几的进位加法, 你学到了什么 方法?通过今天的探索,你有什么感受?请用“今天,我真……”说话。
【设计意图】练习采用教材中的习题, 在布置和汇报的环节, 进一步体会 9 加几的计算中,“凑十”的策略和计算的全部过程, 再次注重孩子对算理——满 十进 1 的理解。关注知识的同时, 更关注活动带给他们的感受, 这些感受往往就 是下一次活动宝贵的经验。
七、板书设计
6
八、教材图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