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三黑和土地
【文本解读】
《三黑与土地》是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以“保护环境”为主题,语文要素一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二是“学写倡议书”。《三黑与土地》是一首现代诗,展示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其对土地诚挚的热爱。
本首诗写于1948年9月,诗人从小生长在农村,深深了解农民对土地的挚爱。诗人将镜头对准了一个具体的农民三黑。这位怀抱着得到土地的强烈的满足感的农人三黑,在翻地劳作的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层层递进的心理活动。通篇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土地是农民的命,甚至比命还重要。全诗十五节,采用写实的创作手法,整首诗通俗而纯正,语言朴实无华,但浓烈的喜悦、珍视和热爱之情贯穿全诗,十分鲜明。
【学情分析】
情感难共鸣:这首诗的创作年代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农民对土地这种深沉的爱也今非昔比,学生在情感方面难以产生共鸣。需要在读诗前提供社会背景资料,一来了解背景帮助把握诗意,二来营造情境促进感悟诗情。
语言难体会:本首诗在文字层面的理解难度不大,但是这首诗语言写实朴素,诸多口语化词汇,有别于小学阶段其他直抒胸臆式的情感呼告的诗歌,学生难以体会朴实写实类语言蕴含的情感。于是笔者从质疑“夸张”入手,揣摩品味比喻,聚焦“朴实”,通过在想象画面和描述感受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真切体味朴实的语言及其传达的情感。
认识易表层:阅读提示中要求学生谈谈对土地的认识,很容易出现“热爱土地”这类停留在表层认识的回答,学生难以形成对土地独特且真诚的理解和感受。在感受“农民爱土地”过程中,联读3首诗歌,通过分析、归纳去寻求诗人苏金伞的“原意”,提炼作品的意义,走进“诗人爱土地”。通过一系列的精神游历,再结合当下的土地破坏现象,最终形成“我爱土地”。
【设计理念】
1. 情感朗读,感悟真情。“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对现代诗歌来说,带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更能够抓住作者内心的“灵魂”。诗歌中的每一句都带有作者不同的情感色彩,故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朗读教学。从“质疑读夸张诗句”开始,了解背景后自读自悟;接着抓住本诗特殊的语言风格读,联结资料带着感受读;最后梳理三黑的内心活动,小组合作读出情感变化。整个诗歌教学还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示范读、个人读、同桌互读、小组交流读、小组合作读、情境朗读等,用读贯穿整堂课。
2. 对比分析,感受诗境。这首诗歌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情感表达都有别于一般诗歌,采取对比分析的方式品味朴实写实的语言和感悟不同的人对土地的情感。整个教学设计“诗句对比”、“画面对比”、“诗歌对比”等形式,最终提炼作品的意义,再结合当下的土地破坏现象,最终形成对土地的新认识。
【教学目标】
抓住关键句,把握农民看待土地的态度。联系资料和交流感受,多种方式朗读品味诗句,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情感。
联读同个诗人的诗歌,基于农民爱土地的情感之上,分析和感受诗人对土地的情感。联系生活和课文,表达自己对土地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抓关键句,再联系资料谈感受,朗读体会农民对土地的情感。
教学难点:充分理解农民和诗人对土地的情感,再联系生活表达自己对土地的认识。
【教学过程预设】
一、自主阅读,把握诗歌大意
出示单元页,明确主题和语文要素
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抓关键词,概括课文
出示:读4-15小节,围绕三黑和土地写了哪些事情?圈画关键词,概括每一件事情,填入括号中。
( )---( )---(展望未来)---( )
(1)自主圈画,理清层次
(2)小组讨论,汇报层次
△指导预设:种地、回忆逮蝈蝈、展望未来、感慨翻身
提示:我们要先看题目已有信息,确定段落,这样有助于我们分段概括。
(3)引导思考,梳理全诗
思考:课题是《三黑和土地》,诗歌前3节在写什么?这两者之间什么关系?
△指导预设:三黑是农民的代表,全诗就是写农民与土地。
【设计意图】从单元入手,能够让学生建立起整体结构意识。在梳理概括课文环节,采取模拟考题的“填一填”的方式,一来增强学生做题要先看题目提示的意识,二来降低难度,有助于理清全诗的写作顺序。
二、品味“夸张”语言,奠定基调
自读诗句,发现“夸张”
补充资料,理解“夸张”
观看背景微课,谈感受
带着感受,齐读中心句
再次朗读,读好“夸张”
个人练读:联系背景,再读其他夸张的诗句,静静体会,读出感受。
同桌互读
指名朗读
【设计意图】首先巩固训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在明确农民爱土地之后,去了解诗人是怎么表达这个观点的。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无法领会朴实的语言蕴含的深厚情感,但最容易感知“夸张”,于是紧扣“夸张”,形成“发现夸张—质疑夸张—理解夸张—朗读感悟”学习活动,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通过微课了解背景后,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感受农民对土地比命还重要的爱,也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三、品味“朴实”语言,感悟真情
过渡:看似有点夸张实则充满了深情、热爱,多么强烈的爱啊!瞧,诗人直接将镜头对准了一个具体的农民---三黑,描写了他在耙地时所做所想的几个画面。
1.品味比喻,发现朴实
(1)对比其他学过的诗歌,你发现这部分诗歌的语言有什么不一样?
△指导预设:语言简单朴实,描写农民的生活画面
(2)自读比喻句,你发现了什么?
△指导预设:都是拿农民生活中的事物来比喻,更能体现农民对土地的爱
(3)朗读指导,读出喜悦和热爱
(4)小结:朴实的农民用他们最熟悉最美的事物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热爱,这是多么朴实的情感啊!
2. 小组合作,交流感受
3.汇报交流,体会情感
(1)出示“种地”画面
① 学生朗读,谈感受
② 指导朗读,读出喜悦
(2)出示“回忆逮蝈蝈”画面
① 学生朗读,谈感受
② 联读《汗褂》,感受曾经的“悲惨”
(板书:悲惨 幸福)
③ 对比朗读,突出现在的“幸福”
所以三黑想开心地大声招呼那个路过的孩子,出示齐读: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④ 小结:回想曾经的悲惨,三黑对土地的爱变得更加浓烈。
(3)出示“展望未来”画面
① 学生朗读,谈感受
② 联读《在希望的田野上》,感受希望
③ 读出希望
出示“感慨翻身”画面
① 学生朗读,谈感受
联读《窗外》,想象美好的未来
齐读第15小节,读出激动
4.梳理情感,合作朗读
小组讨论:对比四个画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导预设
相同点:语言贴近农民生活,朴实;都表达了三黑对土地的热爱。
不同点:写法不一样,种地主要采用比喻,回忆逮蝈蝈采用对比;三黑对土地的爱是越来越强烈,是层层递进的。
小组分画面合作朗读,读出情感的递进
配乐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读悟结合,读思结合,诗歌联读,读中领悟农民拥有土地的艰难,农民对土地朴实而又深沉的爱。教学中抓四个画面,引导学生读中品味,并根据画面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最后结合板书梳理三黑的情感变化,让思维可视化,加深对“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土地”的理解。
四、结合阅读体验与生活经验,谈谈感受
1. 联系诗歌,感悟“诗人爱土地”
(1)联结3首诗歌,谈谈你眼中的诗人
出示《汗褂》《三黑与土地》《窗外》3首诗歌,谈谈你眼中的苏金伞是一位怎样的诗人?
(2)对比《在希望的田野上》,苏金伞的诗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诗人要这样写?
△指导预设:苏金伞的诗歌特别朴实,特别口语化。诗人热爱土地,要用最自然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爱。
(3)联结他人评价,感悟诗人对土地的情感
出示:苏金伞用朴实的语言创造出清白自然的人生境界:人与大自然亲密而和谐;诗的语言是人类的,也是大自然的,它们共生共存,没有隔阂。
——选自牛汉《诗,苏金伞,我》
2. 联系阅读和现实中土地破坏现象,谈谈你对土地的新感受
△预设:土地来之不易,我们现代人不应该破坏,要更加珍惜;我们对土地要怀有敬畏之心,真挚的爱。
3. 齐读单元主题: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同个诗人三首诗的联读,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去寻求诗人苏金伞的“原意”,从内容、语言到情感,逐步提炼作品的意义,初步窥探诗人的精神世界,发现“农民爱土地”背后有“诗人对土地爱得深沉“”。最终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对土地的情感,对土地有了一个深层次的新认识,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以“冲突”激发学诗热情
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和感悟情感的过程中,运用“冲突”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诗热情,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初读诗歌时学生自己对诗中“夸张的爱”产生冲突,了解资料后自主理解“夸张”。在聚焦三黑画面时,发现诗句朴实,极其生活口语化,和以往所学诗歌的风格产生冲突,因势顺导,从而真正品味了朴实风格的现代诗极其表达情感的魅力。
二、以“朗读”引领学诗过程
本次教学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朗读教学,去体验诗歌中的每一句所带有的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质疑读夸张诗句”开始,了解背景后自读自悟;接着抓住本诗特殊的语言风格读,联结资料带着感受读;最后梳理三黑的内心活动,小组合作读出情感变化。整个诗歌教学还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朗读,用读贯穿整堂课。
三、以“联读”促进能力提升
整个教学,在体会农民对土地的情感时,根据画面的不同,联读不同的现代诗,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提高学生读诗的能力。在感悟诗人对土地的情感时,再次联读3首诗歌,通过对比分析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感受诗人对土地的真挚朴实的热爱,从而提高了学生通过读诗解读诗人的能力。最后结合阅读体验和当下的土地破坏现象,谈谈自己对土地的新认识,真正培养了将诗歌学习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能力。
【附录】
《汗褂》
苏金伞
汗褂烂了,改给孩子穿,
又烂了,改做尿布。
最后撕成铺衬
垫在脚底下
一直踏得不剩一条线
在希望的田野上
陈晓光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一片高粱,
十里荷塘,十里果香。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西村纺花,东港撒网,
北疆播种,南国打场。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老人们举杯,孩子们欢笑,
小伙儿弹琴,姑娘歌唱。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
为她幸福 为她增光。
《窗外》
苏金伞
一树一树
熟透的苹果
染红了累累阳光
繁花开出他的春天
满园的苹果
炫耀着她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