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好的故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6 好的故事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2 12:2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26 好的故事 主 备 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画面、抓关键词句、朗读想象等方法,进一步感受梦 境的美好。 2.借助文字、视频等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3.梳理本课出现的资料类型,课后运用借助资料的方法 学习其他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对比画面,抓住关键词句,朗读想象等方法进一步感受 梦境的美好。 2.能借助文字、视频等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法和教具
预设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对比画面,感受“美梦” 1.温故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境? 2.那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个梦境? (第 5、 7 自然段) 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个自然段,看 看这两处画面在描写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互文对比,发现共性
(1)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预设 1:同样有景物的描写 预设 2:同样写出了动态的变化 预设 3:同样写到了色彩的艳丽 (2) 小结:看来,鲁迅先生就是从景物、动态、色彩这 三个角度来突显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4.再次对比,发现异同 (1) 交流成果,感受梦境 预设 1 (景物): 相同点:①都有很多,而且有些重复的②都是水乡 的景物③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景物④都是水中的倒影 不同点:前一段罗列出的景物更多 预设 2 (动态): 相同点:同样呈现出了动态变化的过程 不同点:用词却不同 对比画 面,填写 发现点。 选择一 个角度, 再次对 比,发现 异同点。
预设 3 (色彩): 相同点:色彩都很艳丽 不同点:第 7 自然段的色彩变化更加有层次感,更 富有动感。 (2) 聚焦动态画面,感受动感之美、融合之美。 片段 1: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 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①自由读一读这个片段,看看这些动词,你发现景物 变化的规律了吗? ②想象朗读:试着把我们感受到的富有变化的动感美 读出来。 片段 2: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 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 白云织入村女 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 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①找一找片段中哪个字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融合之 美? (“织”字让我们感受到融合的美,变化的美。) ②那这些景物是怎么“织”在一起的呢? 想象练话:( ) 织入 ( ) 中 ③想象朗读:原来景物是这样“织”在一起,融合在 一起,是这样的美丽、幽雅、有趣,让我们读好这段话。 5.回看表格,感知梦境 景美、动态美、色彩美,难怪鲁迅说这是一个美丽、 关注动 词,发现 景物变 化的规 律。 想象朗 读片段, 发现景 物的动 感之美, 融合之 美。
幽雅、有趣的梦。 二、借助资料,逐层解“梦” 1.生发疑问,产生阅读资料的需要。 (1)出示梦境与现实的语段,引导学生关注重复的语句, 关注关键词,引发疑问。 (2) 学生自主提问。 (3) 梳理、归并关键问题:“昏沉的夜”和这个“好的 故事”有什么特殊含义? 2.借助资料,理解“昏沉的夜”和“好的故事”。 (1) 集体交流反馈。 (2) 对比学习成果,引导学生理解“昏沉的夜”和“好 的故事”的特殊含义,感受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小结学法,课外运用。 (1) 出示单元篇章页,引导学生关注本单元的语文要 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读梦境 与现实 的语段, 自主提 问。 借助资 料,完成 思维导 图的梳 理。
(2)梳理本课出现的资料,引导学生发现有文字资料、 视频资料,并让学生了解资料的指向。 (3) 引导学生运用“借助相关资料”的方法,去阅读 其他课文。 梳理资 料,发现 资料类 型及指 向。
作业布置 课中练习:学习活动一,学习活动四 (18 分钟)
板书设计 26 好的故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