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回忆我的母亲朱德你了解朱德吗?
朱德同志(1886—1976)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朱德同志早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5年在云南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复辟的起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第二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 你了解朱德吗?
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二届人大后,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朱德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的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二、文体知识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回忆录具有如下特点:
A、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 他人过去有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B、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C、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三、方法指导(如何读写人的回忆录?)1、抓住叙写的主线就等于掌握了理解全文的钥匙。
2、从记叙的字里行间和作者的议论中,弄清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
四、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用圈划法把重
点字词圈注出来。
2、根据学法指导,找出叙事主线,并沿着叙事主线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1. 读准下列字音
佃农(diàn) 祖籍(jí) 仪陇(lǒng)
溺死(nì) 劳碌(lù) 私塾(shú)?? 衙门(yá) 横蛮(hèngmán)?? 不辍劳作(chuò)饱尝(cháng)?? 妯娌(zhóulǐ) 和睦(mù) 差役(chāiyì)?? 第一部分(第1段)说明本文的写作动机。?? 第二部分(第2—13段)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以时间为线索,翔实而又有重点地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三部分(第14—17段)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也表达了作者继续革命的决心。
2、本文可分三大部分A 点明写此文的原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B 点明感情基调:“我爱我母亲”。
C 点明叙事线索:“勤劳一生”,引出对母亲一生事迹的回忆。
D 点题。1、分析第一部分
第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五、细品课文文章写了关于母亲哪些方面的事情?
(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性格特征和哪些
优秀品质?2、分析第二部分
走近伟人母亲,感受伟人成长历程。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养蚕,挑水,有桐子榨油点灯,亲手纺线织布,不打骂孩子,周济穷人,不许“我们”吸烟喝酒等事 勤劳俭朴
聪明能干
宽厚仁慈(2——7) 坚强不屈、深明大义
同情、理解、支持革命 (8——12)退佃搬家,送我读书,给我慰勉,坚持劳动朗读第十三节,思考这节的作用。 这节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
即结束“回忆”,对母亲的思想品质作出简要的归纳?提问:
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3、分析第三部分
首先学习第十四、十五节。放声朗读第十六、十七节1、作者是如何评价母亲的?2、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给我们什么启示?1、本文围绕哪几个特点写母亲的?
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
2、通过这些小事可以看出母亲对我有哪些影响?
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给我强健的身体,勤劳的习惯;
教给我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道路。
3、表现我怎样的感情和决心?
对母亲的怀念和崇敬的感情;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六、概括文章主题:七、总结写作特点 2、语言朴素,简洁,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 1、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回忆我的母亲
整日忙碌 勤劳俭朴 节衣缩食 宽厚仁慈
任劳任怨 周济穷人 退佃搬家 反抗压迫
送我读书 支持革命 同情革命 坚持劳动
母亲的往事 母亲的品质1、养大八个孩子
2、不和任何人吵架
3、希望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
4、东挪西借,培养一个读书人来
5、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6、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支持革命
性格和蔼
支持我读书
勤俭节约
同情穷人
坚持劳动思考下面问题。1、母亲最突出的特点是:
2、母亲去世时,“我”的心情是:
3、突出我对母亲的感情的一个词是:
4、总领全文,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
5、点明题目,引出回忆的句子是:勤劳悲痛爱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以《我的母亲》或《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短文,用一个小事例来表现母亲或父亲的一个特点。
六、课堂作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