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部编五四版)(上海专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部编五四版)(上海专用)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2 07:2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梳理情节,深入理解诗歌,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味语言背后潜藏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以及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诗人从中传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4.文化传承与理解:在寻读战乱之苦、体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有情有味地读诗歌,诗人关心人民疾苦、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在寻读战乱之苦、体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有情有味地读诗歌,诗人关心人民疾苦、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感受杜甫从中传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了解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
怒号( ) 挂罥( ) 塘坳( )
俄顷( ) 布衾( ) 恶卧( )
丧乱( ) 广厦( ) 大庇( )
突兀( ) 三重茅( )
háo




juàn
ào
qǐnɡ
qīn
è
sānɡ
shà


chónɡ
一、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大意。
译文:深秋八月,狂风怒吼,卷走了我的草屋上的几层茅草。茅草飘飞,飞过浣花溪,散落在江边,高的挂在高大树林的枝头,低的落在水塘和水边地里。
南村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无力,竟狠心这样当面做盗贼,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燥再也喊不出声来了,只好回来靠着手杖自己叹气。
一会儿狂风停息,乌云像墨一样黑,秋日的天色灰蒙蒙的接近黄昏。被子用了多年冷得像铁一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顶漏水,床上没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自从安史之乱之后,自己睡眠就不好,漫漫长夜浑身沾湿,如何才能捱到天亮呢
如何才能得到千万间宽大的房子,彻底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高高兴兴的,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岳一
样呢 唉!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种宽大的房子,即使我的茅屋被狂风吹破,我自己被冻死了也心甘情愿!
二、整体感知,回答问题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在文中哪处是对这件事的总结?
描写了杜甫的房屋被八月秋风破坏的事情,题目就是对这个事件最好的总结。
2.大诗人杜甫为何会住到茅屋里,遭受这风吹雨打呢?
①了解“安史之乱”与“安史之乱”中的杜甫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唐由此由盛转衰,这次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安史之乱发生后,杜甫因上书得罪了皇帝,被
一再贬官。758年冬,因事回洛阳。759年春,从洛阳返回华州(杜
甫在华州做参军)途中,亲眼见到了战乱合不合理的兵役带给人民的极大苦难,感触很深,写出了“三吏”“三别”。这一年华州一带闹饥荒,加上他对朝政的有所不满,就弃了官职,携带家小到秦州(甘肃省天水市)、同谷(今甘肃康县)等地逃荒。但都无法生活下去,便长途跋涉入蜀。
②了解安史之乱后的杜甫
759年岁末,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的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当地做官的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安顿下来。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
三、研读诗歌,小组探究问题
1.请为每一小节诗歌拟一个标题。
示例:秋风卷茅——群童抱茅——屋漏无眠——盼得广厦。
2. 品读文本,倾听诗人心声,体会诗歌的情感。
分别找出一个词对诗人的心情、生活、情怀进行评价,写在下面的括号里,并结合具体诗句来说说理由。
倾听八月风声——感诗人心情之( )
静观诗人遭遇——品诗人生活之( )
深读诗人感叹——悟诗人情怀之( )
示例:
①倾听八月风声---感诗人心中之( )
无奈、焦急
理由:“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秋风怒号,卷走了诗人屋上的茅草,茅草飞得远,飞得高,沉得深,诗人毫无办法阻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内心充满了无奈与焦急,让诗人痛苦不已。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一年三次的迁徙,让49岁的杜甫显得苍老瘦弱,面对公然把茅草都抱走的群童的欺负,他呼唤不得,无可奈何,唯有叹息,心中更加痛苦。
示例:
静观诗人遭遇----品诗人生活之( )
悲惨、艰辛
怒号的秋风卷走了诗人屋上的茅草,吹破了茅屋被秋风,茅草被顽童抱走,屋漏又逢连夜雨,屋子被雨水淋湿,布衾又被娇儿踏裂,诗人的生活是多么悲惨、艰辛。
深读诗人感叹-----悟诗人情怀之( )
诗人自己的生活困苦不安,但是诗人未曾有过只言片语替自己呐喊,他有所求,但不为自己求,而是为千千万万的天下寒士所求,求广厦万千,求风雨不动,求衣食无忧。如果能够得到这些,他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茅庐,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舍己为人,推己及人的精神,表现了他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博大情怀。
博大、无私
三、赏析诗歌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这一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怒号”写,“风怒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听觉角度,写出了秋风狂风猛(风势之大)。“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
2.“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这一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侧面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痛心情,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做铺垫、蓄势。
3.“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这句诗的意思是“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这是诗人因自己“老无力”的悲叹,并不是要把儿童呼作“盗贼”。诗句反映了诗人老年生活的无助与凄凉,也反映了百姓普遍生活贫穷的社会现实。
4.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这句话是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其中的“唇焦口燥”“倚”“叹”三个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无奈、悲伤、痛苦之情。一叹自己命苦,二叹周围人命苦,三叹战乱给国家带来灾难。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这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为下文写屋漏做铺垫。
6.“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布衾”比作“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睡觉时受冻的感受,让人顿生同情、与难过,再加上“裂”,其生活的穷困跃然纸上。
7.“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脚”比作“麻”,雨“未断绝”、屋“无干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整个屋子又湿又冷的情景。
8.“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这一句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下雨屋漏,诗人彻夜难眠的苦况。“自经丧乱”既点明了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国家饱经战乱),又追述了诗人彻夜难眠的原因,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使诗意得到了深化。
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一句诗人直抒胸臆,推己及人,用铿锵有力的语言喊出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点明了诗歌的主旨。
10.“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一句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四、深入探究:
1.“归来倚杖自叹息”,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作者的大声疾呼,正是他炽热的忧国忧民情感的流露。
五、分析人物形象
你从本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仿照示例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多。(床头屋漏无干处)
(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
(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六、探究诗歌主旨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并推已及人,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心愿,以及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六、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忧国忧民的名句?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一—杜甫《征夫》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杜甫《兵车行》
总结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杜甫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从眼前长夜沾湿的痛苦生活想到历经战乱折腾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从风雨飘摇中的个人茅屋想到连年战乱中的整个国家,因此彻夜难眠,“忧”,忧风忧雨,忧国忧民,忧天下。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自己痛苦生活体验中发出抑制不住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呼号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铮铮壮语。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理解性描默写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 , 。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 。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 , 。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 , 。
7.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