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的文化
一、设计思路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编排,教学过程围绕下列内容展开:
本课主要包括了古代西亚文化、古代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三个子目的内容。三个子目按照地域和时序排列,古代西亚文化和古代埃及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较早的两个文化,文字、文学、艺术等文化成果都非常具有开创性;阿拉伯文化继承了古代西亚文化和古代埃及文化的遗产,并将它们发扬光大,成为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融合与发展的典范。
本课为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的第一课,施教对象高二学生,有一定的历史学习基础。基于此在教学设计中更加注重知识的结构化以及各种类型的史料的处理和解读。在设计时既注重对知识结构的搭建,又关注方法的指导与素养的培育。
二、教学目标
运用历史地图、朝代更迭表概述西亚、非洲文明的时空分布情况,了解西亚、非洲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让学生知道不同历史现象背后有不同的时空条件,培育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素养。
能够概括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特点,并能够从地理环境、政治、宗教等多角度分析这些文明特殊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对西亚、非洲文化演变的梳理,理解古代西亚文化和古代埃及文化的开创性和阿拉伯文化承前启后、东传西达的作用,强化唯物史观、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能够运用有关史料,分析《吉尔吉美什》史诗、《汉谟拉比法典》、埃及神庙建筑等历史资料所反映的人生观和文明特质,加强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通过对西亚、非洲文明多样性的学习,增进对世界文化多元传统的了解,认识到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人民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涵养家国情怀。
三、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的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难点:认识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的文化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化的贡献,理解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教学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周杰伦演唱的歌曲《爱在西元前》,投影展示歌词。
教师活动:展示并引导学生阅读歌词相关内容,找出与西亚及其文化密切相关的词语,请同学谈谈对其中部分词语的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音乐等影音素材,让学生直观感受本课标题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引发兴趣,切入主题。
讲授新课
1. 导入学习任务一:文明的发源地——古代西亚文化
(1)古代西亚文化的成就
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地区文化成果表
文化类型 地区 古代西亚 古代埃及 阿拉伯地区
文 字 楔形文字
文 学 《吉尔伽美什》
建 筑、 艺 术 王宫雕刻人首飞牛、泥偶雕像、壁画、版画
法 律 《汉谟拉比法典》
宗 教 信奉神灵,宣扬君权神授
科 技 60进制
教师活动:出示上面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地区文化成果表,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主梳理古代西亚地区的文化成就。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自主梳理,完成相关表格。
教师活动:展示纲要下册第3页《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及材料1,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古代西亚文明形成的重要影响。
材料1 两河流域是指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区域,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大体相当于今日伊拉克的范围,是古代西亚早期文明的中心。……两河流域南北两部分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北部多山,降水比较充沛,南部则是肥沃的冲积平原,虽气候干旱,但每年的泛滥可使土地得到灌溉,为农耕提供了便利条件。迄今所知,人类最早的文明就出现在苏美尔地区。
——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学生活动:读图及相关史料,理解地理环境对文明形成的重要影响。
(2)古代西亚文化成就探究
材料2 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奠基者。他们是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才定居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苏美尔人用削尖了的芦管做笔,把这种文字刻在泥砖的坯块上,在日光下或火炉上焙干,能保存得很久,因为这种文字是刻在泥板上的,落笔处比较粗重,收笔处比较纤细,呈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2,及教材图片《楔形文字的变化》、《用楔形文字书写的信件》,引导学生探究楔形文字在书写方式、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方面的特点,结合选择性必修2教材57页思考这种书写材料被采用的原因。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探究得出:两河流域木材稀少,但却有得天独厚的两河冲积平原的泥土。
教师活动:在学生探究基础上,进行引导总结:越是文明发展的初期,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就越大。
材料3 吉尔伽美什为朋友的死十分悲痛,决心去寻找长生不死之方。他历经千难万险,得到永生的仙草。但在归途中,仙草却被蛇偷吃,结果无功而返。这首史诗生动地反映了人们探索生死奥秘这一自然规律的愿望,也表现了人们反抗神意但最终难免失败的悲剧色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4 对每年洪水泛滥的恐惧,加之永远存在的外族入侵的威胁,使苏美尔人深深感到,仿佛自己正无依无靠地面对着许多无法控制的力量。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不安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3、4,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史诗所反映的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学生活动:阅读分析,得出结论:重视今世,追求永生,恐惧死亡。
材料5
第十九条 倘藏匿此奴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破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
第二十一条 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
第二十二条 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第一九六条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二O三条 倘自由民之子打与之同等的自由民之子,则应该赔偿。
第二O五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耳。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6 《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的。它规定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可以任意买卖或转让。奴隶身上都打着烙印,以标明他们是属于谁的财产。奴隶没有人身自由,盗卖奴隶或窝藏逃奴的人都须处以死刑。汉谟拉比曾冠冕堂皇地说他之所以制定法典,旨在“树立公平正义于国中”,使臣民“不得以强凌弱”,是“保护弱者”的。然而实际上,他这部法典却带着森严的阶级性。
——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5、6,引导学生分析《汉谟拉比法典》部分条文所反映出来的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进行分析概括,并通过评价分析进一步得出法典的实质: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梳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借助表格和地图,落实时空观念素养培养。通过史料和教材文本阅读,理解地理环境对文明形成的重要影响,渗透唯物史观。设置关于文字、文学、法典等方面成果的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
导入学习任务二:尼罗河的馈赠——古代埃及文化
(1)古代埃及文化成就
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地区文化成果表
文化类型 地区 古代西亚 古代埃及 阿拉伯地区
文 字 楔形文字 象形文字
文 学 《吉尔伽美什》 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
建 筑、 艺 术 王宫雕刻人首飞牛、泥偶雕像、壁画、版画 金字塔、神庙
法 律 《汉谟拉比法典》
宗 教 信奉神灵,宣扬君权神授 敬畏神,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重视“死”后
科 技 60进制 太阳历、数学、医学
教师活动:出示上面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地区文化成果表,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主梳理古代埃及地区的文化成就。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自主梳理,完成相关表格。
材料1 古代东方早期文明的兴起,绝大多数同大江大河密不可分,一个著名的文明总是伴随着一条著名的河流。黄河造就了中华民族最初的文明,印度河和恒河则孕育了古代印度的灿烂文明,同样,在古代埃及有一条尼罗河,正是这条河流为古代埃及的文明提供了产生、发展和繁荣的舞台。
——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2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河谷带来了大量的沃土,使之成为古代农民的乐园。每年7月,由于吸收了非洲中部丰富的季雨,尼罗河的水位逐渐升高……到9月泛滥达到高潮时,整个河谷都淹没在水中,河水退后,留下一层淤泥,这些从上游冲积下来的淤泥富含磷酸盐和腐殖质,是农作物生长的沃土。由于河水在大多数的时候都定期泛滥,及时带来这种天然化肥,使得这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教师活动:展示古代埃及地图,及材料1、2,引导学生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页所学,了解埃及文明的发展及地理环境对埃及文明的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理解埃及文明的产生及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2)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及宗教
材料3 埃及人的文化,是围绕着宗教信仰而发展的。埃及人因为迷信死后的永生,所以不惜靡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给死者建造坟墓,那里面摆着各式各样生前的生活必需品。巍峨宏大的金字塔,便是埃及帝王的陵墓。……埃及人是生活在宗教之中,他们建造了宏大的庙宇来供奉神。
——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
阿布辛拜勒神庙 胡夫金字塔
卡尔纳克神庙 狮身人面像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3及神庙及陵墓的代表性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埃及的建筑艺术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古代埃及建筑以陵墓和神庙为代表性建筑的原因,及其背后所折射出的宗教观念。进一步探讨历史遗址对历史研究的价值所在。
古代西亚文化与古代埃及文化对比分析
材料4 苏美尔人及其后继者的宗教信仰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影响。北部的大雨加上扎格罗斯山脉和托罗斯山脉上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在苏美尔人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是一位恶毒的神。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不安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5 埃及是一个长时间处于同一王朝统治下的统一的大河流域国家。埃及人生活在这块安全的流域地区,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运,不受外界的干涉。而且,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埃及文明是稳定而保守的。此外它还是一个自信而乐观的文明……虽然美索不达米亚人将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为冷酷无情的恶神,但埃及人则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是“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4、5,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古代西亚文化与古代埃及文化的不同特点,并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政治、宗教等多种因素分析其差异性。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思考分析。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梳理文化成就,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借助表格和地图,落实时空观念素养。通过史料阅读和问题探究,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文明形成的重要影响及宗教对埃及建筑的巨大影响,渗透唯物史观,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通过遗址对历史研究价值的探讨,提升史学素养。设置问题探究、小组讨论,提升合作探究能力。
导入学习任务三:东西方文化的桥梁——阿拉伯文化
(1)阿拉伯文化成就
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地区文化成果表
文化类型 地区 古代西亚 古代埃及 阿拉伯地区
文 字 楔形文字 象形文字 阿拉伯文
文 学 《吉尔伽美什》 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 “悬诗”、《天方夜谭》
建 筑、 艺 术 王宫雕刻人首飞牛、泥偶雕像、壁画、版画 金字塔、神庙 清真寺
法 律 《汉谟拉比法典》
宗 教 信奉神灵,宣扬君权神授 敬畏神,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重视“死”后 伊斯兰教
科 技 60进制 太阳历、数学、医学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萨比天文历法》、《医典》
教师活动:出示上面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地区文化成果表,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主梳理阿拉伯文化成就。并将三种不同文化进行梳理分析,使学生感悟文化的差异性和共通性,进一步了解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到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自主梳理,完成相关表格。思考探究。
材料1 伊斯兰文明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之一阿拉伯半岛。从地理上看,这是撒哈拉沙漠的延长,是经过波斯到达戈壁沙漠带上的一部分。半岛地处几个古老文明的中间,非常有利于文化交流和融合。半岛的西边跨过红海和西奈半岛与非洲的大国埃及相邻,北部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接近。从半岛的东北方向延伸出去,就是古老的两河流域,跨过东边的海洋,是亚洲的大国印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2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美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而通行全国的阿拉伯语和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意识形态,则为它提供了必要前提……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他们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帝国统治的热心鼓励和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下,全国的好学风气蔚然成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硕果累累……向全世界发出绚丽的光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教师活动:出示阿拉伯帝国地图,结合地图和材料1、2,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独特因素及其特点。
学生活动:阅读史料,进行分析。认识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国家政策与经济、思想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了阿拉伯文化的繁荣。其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先进性、多元性等特点。
(2)阿拉伯文化的重要影响
材料3 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和创新。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希腊诸地的文化,都是在阿拉伯帝国时代得到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在保留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带上了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4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阿拉伯国家对世界文化传播的重要贡献。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认识到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文化遗产,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设计意图】 通过梳理文化成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借助表格和地图,落实时空观念素养,提升家国情怀;通过史料阅读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课堂小结
古代西亚和北非地区孕育出了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地区的发展,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阿拉伯人继承了西亚、北非、希腊、罗马文明的传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作业拓展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地区有密切的文化交流。查找资料并结合所学,梳理传入阿拉伯地区乃至欧洲地区的中国文化成果,及阿拉伯文化传入中国的代表性成果。
设计反思与讨论
教材处理上,本课三子目中有并列和继承关系,通过对各个子目的学习分析,了解不同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三个子目结合,将西亚文化和非洲文化从上古到中古时期的演变加以概括。
教学方法上,采用大概念教学,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梳理史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分析;设置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发挥才能的空间,使学生既体验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快乐,又可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借助表格和地图,落实时空观念素养培养。通过史料和教材文本阅读,理解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对文明形成的重要影响,渗透唯物史观。设置重要文化成果的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