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色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巩固色彩构成应用知识,理解色调的不同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及画家为什么这么作画。 让学生自己尝试如何协调色彩关系,形成统一色调,然后教师再总结色调的含义和表现方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重难点 带学生直观感受四季色彩的变化,并通过诗歌分析出四季的色彩。
导入 新课 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我是泸州高级中学初中部田凯老师。老师将带各位同学走进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大自然的色彩》。 老师将带同学们走进大自然的色彩,了解光和色的关系及冷暖色调三个方面进行本课的讲解。 新课导入 1、这首诗我们很熟悉,诗中美景令人神往,那么自然界中真的有这样的美景么? “日出江花红胜火,” ——白居易 《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 2、展示对应的图片。 这些“诗中有画”作品引人无限神往,浮想联翩。 问:你能用一种颜色概括春夏秋冬的颜色吗?我们先看一个短片感受四季。 学生欣赏图片中的景色,对应欣赏诗歌,对自然景色有一个初印象 用图片和诗歌进行联想实物色彩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还可以自然地引入课题
新课 讲解 一、大自然的色彩 1、《四季》视频中展示四季的大自然的景色。 2、同学们跟我一起齐读《四季》: 《四季》 春游芳草地, 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 冬吟白雪诗。 分别对应的是黄绿、翠绿、金黄和灰白的颜色。那么除了四季变化,大自然本身的色彩会改变,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到大自然的色彩变化呢? 学生欣赏视频中的景色,并分析四季的颜色变化
新课 讲解 二、光与色的关系 1、这是法国的里昂大教堂,在照片中,里昂大教堂是黄灰色的,那在画家的笔下又是怎样子的呢? 法国画家莫奈笔下的《里昂大教堂》,分别画出了早、中、晚的色彩变化,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一样的色彩呢?有同学说是光的变化,回答非常正确。 同时,天气不一样,色彩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在雾气中、阳光下和阴天,鲁昂大教堂也呈现出了不同的颜色变化。光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物体色彩的改变,同时也是影响画面色调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色调 1、画家莫奈为什么要这么画,是因为要保持画面的色调统一。色调是指色彩运用的总体倾向,如红色的晚霞、土黄色的高原风景等。画面中可以看到蓝色海洋、绿色的森林、红色的枫叶、黄色的稻田,都形成了一幅统一的色调。 2、通常在色调中,黄橙红被称之为暖色,而蓝绿紫被称之为冷色调,那冷暖色,能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和想象和想到什么样的事物呢?暖色能给我们带来温暖、热情、喜庆等感觉,能想到比如太阳、火焰等事物,而冷色能给带人清凉、清爽、安宁等感觉的色彩,比如:森林、大海、蓝天。 3、我们来分析一下落日和荷花的色彩,很明显,左边落日中,天、水和远方的建筑都笼罩在夕阳照耀下的红色调中,荷花背景以绿色为主,衬托出主体的粉红色,同时点缀少许黄色,画面以冷色为主,给人以安宁的感受。 4、色调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以黄红色为主的08年奥运会中国代表队服装,黄色的古代龙袍,红色的中国馆,以及以蓝色为主青花瓷等都有不同的色调,同时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 思考颜色变化原因:光照原因 观看图片并思考色调的不同,给人的感受不同:如冷色调以蓝色、绿色为主,给人以心情凝静,轻松的感觉。 听教师分析讲解。 感受色调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理解光和色的关系 教师讲授色调的形成,变化以及画家为什么这么画,让学生学会先感受,再分析问题,最后找到答案。 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颜色都是来源于大自然。 明白色调的重要性。
新课 讲解 5、我们来看一下画家梵高的向日葵,画面中是由深黄、浅黄以及黄绿色构成。画出了向日葵成熟饱满的状态,可以看出梵高这个时候心情是很愉悦的。 而我们用电脑把向日葵处理成冷色,会发现《向日葵》由蓝色、深蓝、浅蓝、紫色等颜色构成,画面则给人以忧郁、压抑的感觉。 四、作业练习 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画一张冷暖色调的画吧。 工具准备 同学们,请准备好马克笔、勾线笔、铅笔、橡皮,一次性碟子或素描纸,一次性碟子能缩小作画面积,能更好更快完成作画练习。 2、任务布置 同学们,我们今天将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尝试给左边的风景上色,用画笔表达出你的内心情感。 要求:构图饱满,自由选择冷暖色调,整体画面配色和谐。 3、作业展示 这是部分同学以6人为小组合作完成的色调训练,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都画了以蓝色为主的冷色调,那么你想画什么色调呢? 五、总结拓展 同学们,擦亮蓝天,播撒绿色,保护大自然,一起欣赏大自然美丽的色彩吧。 感受冷暖色调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及体会画家作画时的心情。 学生观看教师讲解,了解如何用冷暖色调来作画。 学生课后,完成练习。 能够用欣赏美的眼睛去爱护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