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看图说史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始皇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一篇
千秋大梦,昙花一现
如果你是秦始皇,会怎样统治人民?
论从史出,阅读分析
要求:根据课本50-51页内容,概括秦朝统治的特点及表现。
徭役繁重
赋税沉重
刑法残酷
秦二世更
加残暴
指鹿为马
暴政
阿房宫复原图
修骊山陵、阿房宫 70万人
北筑长城 30万人
南戍五岭 50万人
常年征调服役 300余万人
青壮年总数 三、四百万人
1、秦朝统治特点:
急于求成、暴政
2、暴政表现:
(1)徭役繁重
(2)赋税沉重
(3)刑罚残酷
(4)秦二世更残暴
3、影响:
(1)人民饱受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
(2)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一、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
我们要反抗
天下苦(于)秦久矣。——《史记》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第二篇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渔阳戍边
旁白 陈胜 吴广 农民1 农民2 全体农民
历史现场:
旁白:公元前209年,官府征集900多名贫苦农民到渔阳戍边,其中有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一个叫吴广。
陈胜:我们年轻力壮,为什么要给别人做牛做马,总有一天,我也要干点儿大事业出来。
旁白:当队伍走到大泽乡时,正赶上天降大雨,道路被冲毁,他们只好停了下来。
吴广:唉呀,你看这雨,连续下了几天都不停,我们不能按期到达了。
农民1:这可怎么办,误期是要被杀头的!
陈胜:我们不能白白去送死,得想个办法。
吴广:这儿离渔阳还有几千里,我们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期限了,我们还是逃吧!
农民2:逃 往哪儿逃 被抓到是要处死的。
陈胜:既然误期要死,逃跑是死,起来造反最多也是死,一样是死,不如起来造反。老百姓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我们起来造反,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一定会得到大家响应的。
旁白:陈胜、吴广利用两名军官喝醉酒的机会杀死了他们。
陈胜:兄弟们,我们误期要被处死,男子汉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全体农民:说的对,我们全都听你的!
陈胜:我们用木棍作刀枪,削竹子为旗杆,齐心协力,伐无道,诛zhū暴秦。
全体农民:伐无道,诛(zhū)暴秦。
旁白:就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你认为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失败
①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②它的首创精神鼓舞了以后的人民反抗暴政。
大泽乡
1.陈胜吴广起义
二、秦末农民起义
(1)时间、地点:
(2)领导人:
(3)起因:
(4)口号:
(5)经过:
(6)结果:
(7)意义(作用):
陈胜称王,张楚政权的建立
进军关中失败
大泽乡起义
(1)根本原因:秦朝暴政;
(2)直接原因:大泽乡遇雨误期。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项羽:西楚霸王
楚国将门之家
“彼可取而代也。”
“身长八余尺,力能扛(gāng)鼎 ,才气过人。”
刘邦:汉王
普通农民之子
名人档案
2.刘邦、项羽灭秦
(1)巨鹿之战:
①时间:公元前207年
②人物:项羽(以少胜多)
③结果:歼灭秦军主力
破釜沉舟
(2)秦朝灭亡:
①时间:公元前207年
②人物:刘邦
③结果:直抵咸阳,秦投降
约法三章
二、秦末农民起义
二、秦末农民起义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
项羽
刘邦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你知道中国象棋中“楚河”与“汉界”的来历吗?“鸿沟”的来历是什么?
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戍边的途中没遇雨,秦末的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明辨历史,问题探究
争夺 战争
?
帝位
秦亡
第三篇
楚汉之争,汉定天下
项羽
刘邦
西楚霸王
汉王
VS
1、时间: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2、战争双方:
项羽、刘邦
3、战争性质:
由秦末农民起义变为争夺帝位的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5、战争结果:
4、经典故事:
刘邦胜,建立西汉。
(1)鸿门宴:
(2)垓下之战:
(公元前202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乌江自刎
三、楚汉之争
刘邦入咸阳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废除秦朝严刑酷法。
项羽入咸阳,纵兵烧杀抢掠,焚烧秦宫室,大火三日不息。
拥兵40万
拥兵10万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有识之士,你会加入刘邦的军队还是项羽的军队 简要说出你的理由。
大肆杀掠、火烧秦宫
“约法三章”收揽民心
狂妄自大、刚愎自用
善用人才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鸿门宴
垓下之战
霸王别姬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我来小结,思考总结
秦的暴政
秦末农民起义
楚汉之争
理一理、说一说以上三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秦的暴政
楚汉战争
(前206~前202年)
汉兴
秦末农民起义
根本原因
秦亡(前207年)
课堂小结
颗粒归仓,拓展升华
比较秦“法”与今天的“法治”有何区别?
秦朝的刑具
有人说秦因法而兴,
因法而亡。
要坚持依法治国,
以民为本。
1、完成导学第10课;
2、预习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