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观察:
兵俑面朝哪个方向?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秦王嬴政,即秦始皇
扫平六国
一统天下
第9 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王扫六合”
问题二:秦先后灭六国的时间和顺序?
问题三: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问题一: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历史条件)?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一、秦灭六国
②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客观原因)
①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根本原因)
1.历史条件:
③秦王嬴政充分准备,开放进取,博采众长,重用人才。 (主观原因)
2.过程:
(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结果: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2)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问题一: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历史条件)?
②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①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材料三 :在统一全国前夕,嬴政招募并任用了李斯、蒙恬、王翦等一大批杰出的文臣武将。尤为难得的是,他用人不疑,勇于认错纠错,表现出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气度。
问题一: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历史条件)?
③秦王嬴政充分准备,开放进取,博采众长,重用人才。
①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没有秦始皇,就没有中国的统一”。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不对!
统一是历史潮流!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
②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问题一: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历史条件)?
问题二:秦灭六国的时间和顺序?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
远
交
近
攻
挥师灭韩
破赵逼燕
占领魏地
大举伐楚
攻破燕国
吞并齐国
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咸阳
东 海
长城
南海
陇西
(甘肃)
材料一 战国时战争不休,一个大战役造成的损失“十年之田也不偿也”。而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人民有了安定过得环境从事生产。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 “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么,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毛泽东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2)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问题三: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他该如何统治?
秦统一之前地域
秦统一之后地域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目的: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1)创建皇帝制度: 核心特点——皇权至高无上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内容:
(2)中央政权机构:三公制
中央政权机构: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握。
(3)地方机构: 进一步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中央直接管辖郡县,郡的长官称为郡守,县的长官称为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意义: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一)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政治方面: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冕
旒
衮服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 皇
功过五 帝
自今已来,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
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
朕
制、诏
玺
核心特点:皇权至高无上
政治方面: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乡、亭、里
皇帝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君主专制
军事
行政
监察
太尉
郡(守)
县(令)
御史大夫
丞相
中央集权
郡县制
三公制
(废分封,立郡县)
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核心特点:皇权至高无上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三公制
郡县制
西周:分封制
秦:郡县制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官职世袭。
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官职不能世袭。
答: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郡守
县令
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什么不同?
郡县制的实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措施 作用
政治方面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①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②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③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吸取了哪一历史教训?
西周的分封制在后期导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局面!
学史明智
阅读材料: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秦始皇出巡
原文大意:(秦统一以前,各国)丈量土地的单位不同,车辆的轮距和道路的宽度不一样,法律制度各不相同,穿戴也都不一样,语言不同,字形各异。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
(三)经济上:
(二)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四)军事上:
(五)思想上:焚书坑儒
1、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2、统一度量衡
3、统一车轨(车同轨)、修驰道
1、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南开凿灵渠(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
意义:有利于秦朝巩固统一、促进民族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并
拓展疆域,秦朝疆域辽阔,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统一文字
在咸阳的街头,一位来自遥远的楚国的商人准备出售他的千里马,他选好了位置,放下行李高声喊道“卖‘母’吆,良种的千里‘母’吆”。不一会儿,围观了很多人,可是没有人听懂他在吆喝什么,无耐之下,他只好拿出纸笔写下一个大大的 。围观的人看了之后更加不知所以然,这时来了位曾经到过楚国的商人向人们解释说是卖马的,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楚人卖“母”(马)
情景一:
看图学史
秦
(小篆—隶书)
作用:政令统一,顺利推行;有利于文化交流和发展。
文化方面:统一文字
文字:
朝代:
甲骨文
商
文字:
朝代:
金文
商周
文字:
朝代:
小篆
秦
文字:
朝代:
隶书
秦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旁白:公元前221年的某一天,秦始皇出巡,他来到市场上,
看到了这样一幕。
同学1:山东海盐便宜啦! 不买你会后悔的。
同学2:老板,来一斤盐。
同学1:好嘞!一斤3个刀币。(伸手要钱)
同学2:老板我只有两个刀币,那你收鬼脸钱还是收布币?
同学1:我不收鬼脸钱和布币,圆形方孔钱就收。
那你用两个圆形方孔钱当一个刀币吧。
同学2:我们一直都是一个圆形方孔钱当一个刀币的,一个吧。
同学1:不干!
旁白:于是两个人吵了起来!引来了很多人。。。。。。
秦始皇问明情况之后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统一货币
情景二:
看图学史
布币
刀币
蚁鼻钱
圆钱
圆形方孔半两钱
作用:改变了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经济方面:(1)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秦始皇继续在市场上逛着,路过一家裁缝店,听到里面传来激烈的争吵声。秦始皇示意随从去里面问问怎么回事。
过了一伙,随从回来说道:“里面有位原来齐国的女子,之前在齐国做了一条长裙,前几天来到咸阳,让这家店的裁缝按之前的尺寸又做了一条,但是今天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所以吵了起来。但是店主人说就是按照她报的尺寸来做的,并未出错。”
秦始皇知道情况之后再次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统一度量衡
情景三:
看图学史
作用: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度
量
衡
(长短)
(容积)
(轻重)
经济方面:(2)统一度量衡
以秦制为基础 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由于道路宽扎不一,他换了好几次马车,十分不便。于是他下令: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作用: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联系、控制。
经济方面:(3)统一车轨(车同轨)、修驰道
情景四:
目的: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
长城
灵渠
军事方面:北修筑长城、南开凿灵渠
辽东
临洮
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作用:有利于维护统一
目的:防御匈奴
军事方面:北修筑长城、南开凿灵渠
蒙恬北击匈奴
军事方面:北修筑长城、南开凿灵渠
作用:有利于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便利了南北水运交通,至今仍具有运输和灌溉功能,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
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影响:虽有利于思想统一,但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措施 作用
政治方面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皇帝制、 三公制 地方:郡县制 ①皇帝和朝廷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各项制度推向全国;②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经济方面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使秦朝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联系和控制。
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 (书同文) 有利于国家政令的推行、人民的沟通、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军事方面 开凿灵渠 沟通湘江漓江,便利南北水运交通,运输和灌溉功能。
修筑长城 防御了匈奴,维护了统一(也是目的)
思想方面 焚书坑儒 虽有利于思想统一,但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巩固统一 特点:皇权至高无上
(圆形方孔半两钱)
统一车轨、修驰道(车同轨)
六尺、50步
(小篆—隶书)
(临洮—辽东)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长城一带
东海
南海
陇西
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几年过去了,孔虚心想:“时代不同了,现在是秦___了,国家_____了,我再经商试试?”
于是,他离开了家乡,直奔都城_____而去。这回他依旧贩卖盐和丝绸,因为政府统一了 ,他多带的几把尺子和容器,都用不上了。
度量衡
朝
统一
咸阳
情景再现:(几年前,孔虚在秦经商,遇到重重困难)
大大地赚了一笔之后,孔虚带着赚来的_____________钱,他决定到南方去做生意,这时,又有商人向他借钱,于是他用______(字体)写了借据。
圆形方孔半两
小篆
灵
南海
孔虚一路南下,顺着湘江、穿过____渠进入漓江,来到最南端的______郡。他不由感叹道,这样做生意真方便啊!
这样做生意真方便啊!
想一想 说一说:
方法:全面、客观、辩证
一分为二、史论结合。
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裂),掀翻一个世界。
——(明)李贽
“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贞观政要》
1. 统一全国,建立秦朝,结束长期战乱,推动社会发展。
2. 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3.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4、开凿灵渠,修筑长城,维护了国家统一。
1.暴政使百姓痛苦不堪,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2.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综合秦始皇的一生,总的来说功大于过。
功绩:
过错:
秦始皇陵兵马俑
1974年在陕西西安临潼东边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发现,
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成就之一。
1、完成导学第9课;
2、预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后作业:
巩固练习:
1.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刀形币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圆形方孔钱
2.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长平,东到临挑 D.西起临洮,东到长平
D
A
3.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
A.树立秦的形象 B.加强思想控制
C.限制人们的言论D.禁止儒学传播
4.为解决运输上的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开凿的灵渠把哪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
①长江②黄河③珠江④淮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B
C
5.毛泽东曾说过:“百代都行秦政制”这里的“秦政制”主要指的是什么( )
A.郡县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封建等级制
6.现在有人习惯将钱称为“孔方兄”,其来源于历史上的“圆形方孔钱”,下列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的皇帝是( )
A.秦穆公 B.周文王
C.秦始皇 D. 周武王
B
C
7.秦朝在中央设置的负责监察百官的官吏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大学士
8.秦统一后,规定所有车辆两轮的距离是多少 ( )
A.四尺 B.五尺
C.六尺 D. 七尺
B
C
材料分析题
材料“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称为什么?
②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危害性?
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其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
顺应民心,符合历史潮流
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最强
秦王嬴政,善于任用人才
想一想:秦为什么能够统一中国?
天降大任助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