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轻度擦伤后伤口处很快就止血了,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2.成年人血液的总量一般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
A. 1%~2% B. 7%~8% C. 40%~45% D. 20%~30%
3.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18~55 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通常一次献血量是( )
A. 20~30 mL B. 200~400 mL C. 1000mL D. 2 000~3000 mL
4.下列各血液成分中,在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5.西藏地区的海拔比江苏地区高很多。胡老师从山东调到西藏工作, 半年后体检时发现, 血液中有一种成分 显著增加。增加的这种成分最可能是( )
A. 血浆 B. 白细胞 C. 红细胞 D. 血小板
6.血细胞的形态各异,结构也不尽相同,没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A. 红细胞和白细胞 B. 红细胞和血小板 C. 血小板和白细胞 D. 血细胞和红细胞
7.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
A. 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D. 淋巴管
8.某同学因病需口服青霉素,服用后心脏的四个腔中最早出现青霉素的是( )
A. 左心房 B. 右心房 C. 左心室 D. 右心室
9.几个同学讨论血液循环的一些问题,产生了如下几个观点,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他们表述正确的是 ( )
A. 心脏有四个腔,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
B. 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
C. 血液循环的途径有体循环和肺循环,它们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D. 心脏的上下、左右四个腔是相通的
10.图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心脏的四个腔,⑤⑥⑦⑧⑨⑩代表血管;实线表示动脉血在血管中的流动,虚线
表示静脉血在血管中的流动。下列表示的体循环的路径正确的是( )
A. ④→⑩→⑨→⑧→① B. ③→⑤→⑥→⑦→②
C. ②→④→⑩→⑨→⑧→①→③ D. ①→③→⑤→⑥→⑦→②→④
11.某人患阑尾炎,做血常规检测时发现数目明显增多的血细胞和输液治疗时针刺的血管分别是( )
A. 红细胞、动脉血管 B. 血小板、动脉血管 C. 白细胞、静脉血管 D. 红细胞、静脉血管
12.消化道中的葡萄糖,若要被头部的组织细胞所利用,其运输路径是( )。
①左心房、左心室 ②右心房、右心室 ③肺 ④主动脉
⑤肺动脉 ⑥肺静脉 ⑦下腔静脉 ⑧颈动脉
A. ⑦①⑥③⑤②④⑧ B. ⑥①⑤③⑦②④⑧ C. ⑦⑥③⑤①②④⑧ D. ⑦②⑤③⑥①④⑧
13.年仅 1 岁的小轩轩因误食异物导致无法正常进食。下图是小轩轩就医时拍摄的胸部 X 光片, 医生使用仪
器从口腔探入将异物取出。该异物堵塞的部位和取异物时仪器不可能穿过的部位分别是( )
A. 气管和喉 B. 气管和咽 C. 食管和咽 D. 食管和喉
14.某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来辅助呼吸,如下图所示。为了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气管插管
从患者口腔进入后,依次经过和最终到达的位置是( )
A. 咽、食管、气管 B. 咽、食管、气管、支气管 C. 咽、喉、气管 D. 咽、喉、气管、支气管
15.如图显示一人处于静止状态平静呼吸时,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A 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B. 从 V 到 W 期间,肺排出空气
C. 从 V 到 X 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吸和呼的周期 D. 有图可知, B 点是肺内气压最小的时候
16.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泡数目多 B. 肺泡壁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C. 肺泡壁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 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氧气减少
17.关于呼吸运动与胸廓变化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 呼气使胸廓扩大 B. 吸气使胸廓缩小 C. 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D. 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18.图甲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图丙是气管①、肺②、胸 腔③三者组合示意图。据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曲线从 b→c 时,图乙由Ⅱ状态转化到Ⅰ状态
B. 图乙Ⅰ转化到Ⅱ时,图丙气压由小到大顺序为①<②<③
C. 图甲曲线从 a→b 时,图丙①处氧气含量大于二氧化碳含量
D. 图甲曲线从 c→d 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19.下表为测定某人的肺泡内、静脉血、动脉血以及组织细胞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假设其他气
体含量相同),根据数据分析, A 、B 、C 、D4 项中表示静脉血的是( )
A B C D
氧气/二氧化碳 100/116 100/40 100/150 100/30
A. A B. B C. C D. D
20.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周围气体交换和运输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肺是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B. 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C. 进入人体内的氧气最终被细胞中的线粒体利用
D. 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后,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21.下列哪项与肺泡完成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肺泡很多 B. 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 肺泡壁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D. 肺泡位于支气管分支末端
22.甲、乙图分别表示人体肺部气体交换和呼吸运动模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I 、II 过程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B. 乙图模拟甲图 I 过程,此时膈肌收缩
C. a 、b 分别代表二氧化碳和氧气,其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完成
D. 流经肺部的血液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动脉运回心脏
23.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全力救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是重中之重,一些危重症患者急需人工膜肺(ECMO) 进行救治。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电动泵的功能相当于心脏
B. 氧合器中的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C. 氧合器内发生的过程相当于外界环境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
D. 体外人工膜肺氧合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输入营养补充液
24.曲线图可用来直观地表示生命体内的生理变化.以下对四幅曲线图(如图)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甲表示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幼苗细胞干重的变化
B. 乙表示血液流经肺部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C. 丙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D. 丁表示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
25.有机物分解后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贮存( )
A. 在 ATP 中 B. 在糖类中 C. 在 DNA 中 D. 在脂肪中
26.哺乳动物在运动过程中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和有机物分别来自( )
①呼吸系统 ②生殖系统 ③神经系统 ④消化系统 ⑤内分泌系统 ⑥循环系统
A. ①② B. ②⑥ C. ①④ D. ③④
27.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去向是( )
A. 构成细胞 B. 进入线粒体分解有机物 C. 交换二氧化碳 D. 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28.关于“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应选取易燃烧食物测定 B. 设置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C. 能量测定值等于实际值 D. 燃烧掉的物质是有机物
29.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使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某兴趣小 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
多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 2 2 2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52.5 35.8 64.5 21.2
A. 核桃仁 B. 黄豆 C. 花生仁 D. 大米 30.如下图是李刚在睡眠、散步、慢跑三项活动(图中依次用 a 、b 、c 表示)状态时的两种生理指标, 甲表示 呼吸频率,乙表示心率。能正确表示李刚慢跑的两种生理指标的选项是( )
A. 甲-b,乙-a B. 甲-a ,乙-b C. 甲-c ,乙-a D. 甲-c ,乙-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空 1 分,共 40 分)
31.下表是血型鉴定表,+表示有凝集现象,一表示无凝集现象,据图回答问题:
A 型血 B 型血 O 型血 AB 型血
A 型标准血清 一 + 一 +
B 型标准血清 + 一 一 +
(1)若某人为 AB 型血,则他能接受的血型有________型、 ________型、 ________型、 ________型血。
(2) O 型血的人,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液,对还是错 ________。
(3)用 A 型标准血清和 B 型标准血清对 10 人进行血型鉴定,其中有 6 人与 B 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有 2
人与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反应,有 1 人与两种血清都不发生凝集反应,那么,血型为 A 型的有________人,血 型为 B 型的有________人,血型为 O 型的有________人,血型为 AB 型的有________人。 (4)输血原则是________。
32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形形色色”的贫血
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减少。针对贫血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 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缺铁性贫血是指因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的铁耗尽,继而引发红细胞内缺铁而导致贫 血。正常人每天造血约需铁 20~25mg,主要来自衰老破损的红细胞, 为维持体内铁平衡, 每天还需从食物 中摄入 1~1.5mg 。在胃酸和蛋白酶的作用下,动物性食物所含的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与珠蛋白更易分离, 被肠黏膜细胞直接吸收,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经血红素分离酶将铁释放出来,因此来自动物食品中的铁更 易于吸收。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使造血干细胞减少,导致红细 胞、白细胞、血小板也相应地减少。与单纯的贫血不同,再障患者往往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低。慢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首选免疫抑制治疗。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机体缺乏叶酸或维生素 B12 等原因导致 DNA 合成障碍, 影响红细胞发育成熟所致的 一类贫血。该病多见于进食新鲜蔬菜、肉类较少的人群。由于叶酸多在新鲜绿色蔬菜中,过度烹煮或腌制 蔬菜均会使叶酸丢失,而维生素 B12 多在肉类中,长期偏食会造成维生素 B12 摄入量不足。
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 120 天。当红细胞意外死亡,便是血液学上所称的“溶血”。如果红细胞每天死亡的数 量远大于机体产生的数量, 就是“溶血性贫血”。物理、化学因素、感染等外在因素会引起溶血现象, 溶血的 内因主要是指红细胞的内在缺陷,如对于某些人来说,由于体内缺乏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食用 蚕豆后会引起红细胞破裂, 引发“蚕豆溶血”病。所幸大多数人 G6PD 储量丰富, 不用因惧怕“蚕豆溶血”而拒 绝蚕豆这种美味。
(1) 小强最近总是出现头昏、乏力等症状, 经医院化验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感觉体乏无力,
是由于红细胞运输________ 的能力下降。下列表格中的食物,最适合辅助小强治疗的是________。
食物成分 食物名称 糖类 (克/100 克) 蛋白质 (克/100 克) 铁 (毫克/100 克) 钙 (毫克/100 克) 维生素 B1 (毫克/100 克)
豆腐 3.8 8.1 1.9 164 0.04
菠菜 2.8 2.6 2.9 66 0.04
苹果 12.3 0.2 0.6 4 0.06
猪肝 5.0 19.3 22.6 6 0.21
(2)利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细胞涂片时,有细胞核且个体较大的细胞是________ (填字母)。若某一贫血患 者得了急性肠炎, 去医院化验查血, 结果血液中数量不正常的血细胞应该是________ (填字母) 和________ (填字母)。
A.血浆 B.红细胞 C. 白细胞 D.血小板
给该患者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 ,随血液________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病灶。 (3)一般不会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身上表现出的症状是_____ (选填字母)。
A. 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己的造血干细胞
B.受伤后凝血速度减慢
C.心跳减慢
D. 白细胞数量减少
(4)大多数人不用因惧怕“蚕豆溶血”而拒绝蚕豆这种美味是因为________储量丰富。
(5) 为避免因缺乏叶酸或维生素 B12 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除通过药物补充叶酸或维生素 B12 以外, 请你 写出一条在日常生活中的建议: ________。
33.图 1 的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图 2 中肺与外界气体之间的交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 1 的装置中,玻璃罩模拟胸廓,气球模拟________ ,橡皮膜模拟膈.
(2) 向下拉动橡皮膜, 相当于图 2 中的膈肌________ ,膈顶部________ ,引起胸廓的上下径________ ,使 得________扩张,内部气体压力降低,于是外界气体被吸入.
(3) 图 1 中的玻璃罩, 不能模拟出胸廓的________ .可以体会一下刚下水游泳时, 如果水漫过胸部, 会感
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水的压迫使胸廓无法顺利________ ,导致肺内气压________ ,气体不易进入. 34.某一天,小丽上午第二节课感觉头晕得厉害.校医根据她没吃早饭判断,是因为低血糖导致脑部能量供 应不足所致.在喝了一杯葡萄糖水之后,症状很快消失.请根据右面的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圈,把下面小丽
对葡萄糖吸收、运输和利用的整个过程补充完整.
(1)小丽喝下的葡萄糖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处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此处血液还经过气体交换, 变成含营养物质丰富的________血,最终汇集到[________]________进入心脏.
(2) 在血液过程中, 为防止血液倒流, 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________ ,心室与动脉之间有________ ,四肢 的静脉中还具有________.
(3) 右心室收缩, 这些血液进入血液循环的另一条途径________ ,从而使人体获得氧气, 携带着营养物质 和氧气的血液再次进入心脏.
(4)随后,这些血液在左心窒收缩的压力下,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 ,又经过向头部分支的血管运送 到脑部毛细血管,与脑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
(5) 脑组织细胞获得的葡萄糖和氧气在细胞中的________里参与呼吸作用, 释放出能量, 小丽的症状因此 得到缓解.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轻度擦伤后伤口处很快就止血了,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答案】 C
【解析】 A.红细胞(RBC):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Hb),具有运输氧气 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A 不符合题意。
B . 白细胞(WBC): 数量最少, 有细胞核, 但比红细胞大, 能吞噬病菌, 有防御保护功能, B 不符合题 意。
C.血小板(PLT):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C 符合题意。
D.血浆:淡黄色、半透明,主要成分为水(90%),还有血浆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3%),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功能, D 不符合题意。
2.成年人血液的总量一般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
A. 1%~2% B. 7%~8% C. 40%~45% D. 20%~30%
【答案】 B
【解析】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7%~8%,约 4.5 升。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 一次失血 超过 1200~1500 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 800~1000 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 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200~300 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3.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18~55 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通常一次献血量是( )
A. 20~30 mL B. 200~400 mL C. 1000mL D. 2 000~3000 mL
【答案】 B
【解析】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 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 7%~8%,医学研究证明, 如果一次失血不超 过 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 血 200~300mL 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4.下列各血液成分中,在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答案】 D
【解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 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 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
5.西藏地区的海拔比江苏地区高很多。胡老师从山东调到西藏工作, 半年后体检时发现, 血液中有一种成分 显著增加。增加的这种成分最可能是( )
A. 血浆 B. 白细胞 C. 红细胞 D. 血小板
【答案】 C
【解析】 A.人体的血液有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A 不符合 题意。
B. 白细胞能够穿透毛细血管壁作变形运动,吞噬病菌,其防御和保护作用, B 不符合题意。
C.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 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人到 了西藏以后,高原地区含氧量低,与此相适应,体内红细胞的数量会慢慢增多,这样参与运输氧的红细胞 的数量增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C 符合题意。
D.血小板能够止血和凝血,不参与运输氧气, D 不符合题意。
6.血细胞的形态各异,结构也不尽相同,没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A. 红细胞和白细胞 B. 红细胞和血小板 C. 血小板和白细胞 D. 血细胞和红细胞
【答案】 B
【解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无细胞核,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 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所以没有细胞核的有成熟的红细胞和血 小板。
7.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
A. 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D. 淋巴管
【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 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毛细血管的最主要特点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8.某同学因病需口服青霉素,服用后心脏的四个腔中最早出现青霉素的是( )
A. 左心房 B. 右心房 C. 左心室 D. 右心室
【答案】 B
【解析】由分析可知,口服青霉素,药物的循环顺序为:小肠处毛细血管→肠静脉→ 下腔静脉→右心房→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因此口服青霉素,服用后心脏的四个腔中最 早出现青霉素的是右心房,选 B。
9.几个同学讨论血液循环的一些问题,产生了如下几个观点,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他们表述正确的是 ( )
A. 心脏有四个腔,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
B. 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
C. 血液循环的途径有体循环和肺循环,它们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D. 心脏的上下、左右四个腔是相通的
【答案】 A
【解析】AD.心脏有四个腔,心脏的上下是相通的,心脏左右不相通,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 A 正确, D 错误。
B.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不一定是动脉血, 如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 静脉中流动的血液不一定是静脉血, 如肺静 脉流的是动脉血,错误。
C.血液循环有两条,即体循环和肺循环,二者同时进行,错误。
10.图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心脏的四个腔,⑤⑥⑦⑧⑨⑩代表血管;实线表示动脉血在血管中的流动,虚线
表示静脉血在血管中的流动。下列表示的体循环的路径正确的是( )
A. ④→⑩→⑨→⑧→① B. ③→⑤→⑥→⑦→②
C. ②→④→⑩→⑨→⑧→①→③ D. ①→③→⑤→⑥→⑦→②→④
【答案】 A
【解析】由题意和图示知图中数字分别表示: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⑤肺动脉、⑥ 肺部毛细血管、⑦肺静脉、⑧上下腔静脉静脉、⑨全身毛细血管、⑩主动脉。体循环:④→⑩→⑨→⑧→ ①,肺循环:③→⑤→⑥→⑦→②,综上所述, A 正确。
11.某人患阑尾炎,做血常规检测时发现数目明显增多的血细胞和输液治疗时针刺的血管分别是( )
A. 红细胞、动脉血管 B. 血小板、动脉血管 C. 白细胞、静脉血管 D. 红细胞、静脉血管
【答案】 C
【解析】白细胞能够作变形运动,当身体某部分受到病菌侵袭感染时,局部会出现红肿、发热现象。这时 白细胞就会穿过毛细血管,集中到受感染的地方吞噬病菌。所以,某人患阑尾炎,做血常规检测时发现白
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输液的时候针刺的是静脉血管,因为静脉血管分布较浅,容易针刺;静脉
血管的血压较小,利于输液,更利于针头拔出后伤口的愈合。
12.消化道中的葡萄糖,若要被头部的组织细胞所利用,其运输路径是( )。
①左心房、左心室 ②右心房、右心室 ③肺 ④主动脉
⑤肺动脉 ⑥肺静脉 ⑦下腔静脉 ⑧颈动脉
A. ⑦①⑥③⑤②④⑧ B. ⑥①⑤③⑦②④⑧ C. ⑦⑥③⑤①②④⑧ D. ⑦②⑤③⑥①④⑧
【答案】 D
【解析】消化道内的葡萄糖,被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经⑦下腔静脉、②右心房、右心室、⑤肺动 脉、③肺、⑥肺静脉、①左心房、左心室、④主动脉、⑧颈动脉,到达头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最 后进入头部的组织细胞。所以消化道内的葡萄糖, 若要被头部的组织细胞所利用, 其运输路径是⑦②⑤③⑥① ④⑧。
13.年仅 1 岁的小轩轩因误食异物导致无法正常进食。下图是小轩轩就医时拍摄的胸部 X 光片, 医生使用仪
器从口腔探入将异物取出。该异物堵塞的部位和取异物时仪器不可能穿过的部位分别是( )
A. 气管和喉 B. 气管和咽 C. 食管和咽 D. 食管和喉
【答案】 D
【解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是消化的通道,小轩轩因误食异物导致无法正常进食,医生使用仪器从口腔探入将异物取出,该异物堵塞 的部位是食管,取异物时仪器不可能穿过的部位喉。
14.某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来辅助呼吸,如下图所示。为了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气管插管 从患者口腔进入后,依次经过和最终到达的位置是( )
A. 咽、食管、气管 B. 咽、食管、气管、支气管 C. 咽、喉、气管 D. 咽、喉、气管、支气管
【答案】 C
【解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所 以气管插管从患者口腔进入后,依次经过咽、喉、气管,最终到达的位置是支气管。
15.如图显示一人处于静止状态平静呼吸时,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A 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B. 从 V 到 W 期间,肺排出空气
C. 从 V 到 X 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吸和呼的周期 D. 有图可知, B 点是肺内气压最小的时候
【答案】 C
【解析】 A.从 V 到 W 期间, 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 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 是呼气过 程,此时膈肌舒张, A 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A 正确。
B.从 V 到 X 期间, 肺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呼吸, 从 V 到 W 期间肺呼出空气, 从 W 到 X 期间肺吸入空气, B 正确。
C.从 V 到 X 期间,其中从 V 到 W 期间肺呼出空气,从 W 到 X 期间肺吸入空气,所以从 V 到 X 期间,肺 完成了一次呼和吸的周期, C 错误。
D.从 W 到 X 期间, 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 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 是吸气过程, B 点 是肺内气压最小的时候, D 正确。
16.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泡数目多 B. 肺泡壁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C. 肺泡壁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 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氧气减少
【答案】 D
【解析】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很薄, 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氧 气的含量增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故答案为: D 错误。
17.关于呼吸运动与胸廓变化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 呼气使胸廓扩大 B. 吸气使胸廓缩小 C. 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D. 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答案】 C
【解析】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 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 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 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可见,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因此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胸廓缩 小导致呼气。
18.图甲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图丙是气管①、肺②、胸
腔③三者组合示意图。据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曲线从 b→c 时,图乙由Ⅱ状态转化到Ⅰ状态
B. 图乙Ⅰ转化到Ⅱ时,图丙气压由小到大顺序为①<②<③
C. 图甲曲线从 a→b 时,图丙①处氧气含量大于二氧化碳含量
D. 图甲曲线从 c→d 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答案】 C
【解析】 A. 图甲曲线从 b→c 时,肺容量增加,表示吸气,膈肌收缩,膈肌下降,图乙膈肌由Ⅰ状态转化到Ⅱ 状态, A 错误。
B. 图乙Ⅰ转化到Ⅱ时, 膈肌下降, 表示吸气, 外界气压大于肺内气压, 因此图丙气压由小到大顺序为①>②> ③, B 错误。
C. 图甲曲线从 a→b 时,肺容量减少,表示呼气,图丙①处氧气含量大于二氧化碳含量, C 正确。 D. 图甲曲线从 c→d 时,肺容量减少,表示呼气,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D 错误。
19.下表为测定某人的肺泡内、静脉血、动脉血以及组织细胞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假设其他气
体含量相同),根据数据分析, A 、B 、C 、D4 项中表示静脉血的是( )
A B C D
氧气/二氧化碳 100/116 100/40 100/150 100/30
A. A B. B C. C D. D
【答案】 A
【解析】A .静脉血和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都高于氧气的含量,但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 所以,表中能代表静脉血的序号是 A ,A 符合题意。
B.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 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动脉血比静脉血氧气含量高,二氧化碳含量少。所以,表中 能代表动脉血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的是 B ,B 不符合题意。
C.组织细胞和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都高于氧气的含量, 特别是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所以, 表中能代表组织细胞的序号是 C ,C 不符合题意。
D.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完成的, 氧气扩散进入血液, 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结果血液 由含氧气少、含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变成含氧气多、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肺泡内氧气含量最多,二氧 化碳含量最少。所以,表中能代表肺泡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的是 D ,D 不符合题意。
20.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周围气体交换和运输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肺是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B. 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C. 进入人体内的氧气最终被细胞中的线粒体利用
D. 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后,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答案】 D
【解析】 A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A 正确。
B.肺泡外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 交换, B 正确。
C.从呼吸的全过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外界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的四个过程最终到达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 利用呼吸从外界获取的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组织细胞生命活动利用, C 正确。
D .经过肺泡内气体交换,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D 错误。
21.下列哪项与肺泡完成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肺泡很多 B. 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 肺泡壁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D. 肺泡位于支气管分支末端
【答案】 D
【解析】 A .肺泡很多加大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不符合题意。
BC.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壁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的扩散; 这些都是与肺泡内气体交换有直接关系的结构,不符合题意。
D .肺泡位于细支气管的末端与肺泡内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的结构,符合题意。
22.甲、乙图分别表示人体肺部气体交换和呼吸运动模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I 、II 过程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B. 乙图模拟甲图 I 过程,此时膈肌收缩
C. a 、b 分别代表二氧化碳和氧气,其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完成
D. 流经肺部的血液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动脉运回心脏
【答案】 D
【解析】 A. 过程 I 、II 表示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故 A 正确。
B. 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 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图中乙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因此,乙图模拟甲图 I 过程,此时膈肌收缩,故 B
正确。
C. a 、b 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 a 表示二氧化碳,气体 b 表示氧气,故 C 正确。
D.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 环中,从右心室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 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因此,流经肺部的血液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静脉运回心 脏,故 D 错误。
23.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全力救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是重中之重,一些危重症患者急需人工膜肺(ECMO)
进行救治。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电动泵的功能相当于心脏
B. 氧合器中的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C. 氧合器内发生的过程相当于外界环境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
D. 体外人工膜肺氧合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输入营养补充液
【答案】 C
【解析】 A. 电动泵是推动血液的动力器官,其功能相当于心脏, A 正确。
B. 图中的氧合器可以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因此氧合器功能相当于肺;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 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氧合器中的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 正确。
C. 由题图可知,氧合器功能相当于肺,可以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氧合器内发生的过程相当于肺泡与 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D. 由题图可知,体外人工膜肺氧合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输入营养补充液, D 正确。
24.曲线图可用来直观地表示生命体内的生理变化.以下对四幅曲线图(如图)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甲表示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幼苗细胞干重的变化
B. 乙表示血液流经肺部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C. 丙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D. 丁表示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
【答案】 B
【解析】 A、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 有机物含量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而减少, 后由于长出叶片进行 光合作用而增加;因此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是先减少后增加, A 不符合题意;
B 、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减少不是增加, B 符合题意;
C、图丙中开始时没有光照,只进行呼吸作用;随后与横座标的交点是光补偿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 吸作用强度;接着上升过程表示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最后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 而增强, C 不符合题意;
D、人在平静状态下, 肋间肌收缩时, 肋骨向上向下运动, 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 同时膈肌收缩, 膈的面积缩小,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 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 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的面积增大,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 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D 不符合题意。
25.有机物分解后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贮存( )
A. 在 ATP 中 B. 在糖类中 C. 在 DNA 中 D. 在脂肪中
【答案】 A
【解析】呼吸作用反应式表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 的形式释放出来, 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一种 ATP 的物质中。 ATP 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在细 胞中,它与 ADP 的相互转化实现贮能和放能,从而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
26.哺乳动物在运动过程中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和有机物分别来自( )
①呼吸系统 ②生殖系统 ③神经系统 ④消化系统 ⑤内分泌系统 ⑥循环系统
A. ①② B. ②⑥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 C
【解析】哺乳动物在运动过程中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公式是:有机物(储存着 能量) +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需要的有机物是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获得的, 需要的氧 气是通过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获得的。可见 C 符合题意。
27.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去向是( )
A. 构成细胞 B. 进入线粒体分解有机物 C. 交换二氧化碳 D. 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答案】 B
【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人体通过呼吸从外界获得的氧,进入人体之后,随着血液循环运输, 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参与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 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外界氧气→肺泡→血液运输→气体扩散→ 组织细胞→ 线 粒体内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去向是到组织细胞线粒体处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
28.关于“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应选取易燃烧食物测定 B. 设置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C. 能量测定值等于实际值 D. 燃烧掉的物质是有机物
【答案】 C
【解析】 A.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 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 如花 生种子等, A 不符合题意。
B .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 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 B 不符合题意。
C .实验所测得的食物能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因为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C 符合 题意。
D .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因此燃烧掉的物质是有机物, D 不符合题意。
29.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使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某兴趣小 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
多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 2 2 2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52.5 35.8 64.5 21.2
A. 核桃仁 B. 黄豆 C. 花生仁 D. 大米
【答案】 A
【解析】此实验的原理是,相同质量的种子充分燃烧后,使水温升高的越多,其含有的能量越多,根据表 格中数据,同样的水(50 毫升),温度上升(℃)越高,表明食物中含能量越多;表格中温度上升最高的是 核桃仁 64.5 (℃),因此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四种食物中, 含能量最多的是 核桃仁,故 A 符合题意。
30.如下图是李刚在睡眠、散步、慢跑三项活动(图中依次用 a 、b 、c 表示)状态时的两种生理指标, 甲表示
呼吸频率,乙表示心率。能正确表示李刚慢跑的两种生理指标的选项是( )
A. 甲-b,乙-a B. 甲-a ,乙-b C. 甲-c ,乙-a D. 甲-c ,乙-b
【答案】 A
【解析】睡眠时呼吸频率最低、心率最慢;散步时呼吸频率较低、心率较慢;慢跑时呼吸频率较高、心率 较快。 甲图中呼吸频率最大的是 b,乙图中心率最快的是 a ,因此能正确表达李刚慢跑的三种生理指标的 选项是“甲-b 乙-a” ,A 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空 1 分,共 40 分)
31.下表是血型鉴定表,+表示有凝集现象,一表示无凝集现象,据图回答问题:
A 型血 B 型血 O 型血 AB 型血
A 型标准血清 一 + 一 +
B 型标准血清 + 一 一 +
(1)若某人为 AB 型血,则他能接受的血型有________型、 ________型、 ________型、 ________型血。 (2) O 型血的人,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液,对还是错 ________。
(3)用 A 型标准血清和 B 型标准血清对 10 人进行血型鉴定,其中有 6 人与 B 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有 2 人与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反应,有 1 人与两种血清都不发生凝集反应,那么,血型为 A 型的有________人,血
型为 B 型的有________人,血型为 O 型的有________人,血型为 AB 型的有________人。
(4)输血原则是________。
【答案】(1) A;B ;O;AB
(2)错
(3) 4;3 ;1 ;2
(4)输同型血
【解析】(1)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 AB 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即A 型、B 型、AB 型、 O 型,但是 AB 血型的血只能输给 AB 型的人。(2) O 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 O 型 血。题干说法错误。(3) 因为与 B 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 6 人,所以说明A 型和 AB 型的人一共有 6 人。 因为与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的有 2 人, 所以说明 AB 型的人有 2 人, A 型的人有 4 人。(4) 输血以输同型血 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 AB 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 O 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但只能接受 O 型血。据此可知, 有 1 人即使在紧急状况下, 也只能输入一种血型的血, 则这一人是 O 型。剩下的 3 人是 B 型的。由此得出: A 型的 4 人 B 型的 3 人 AB 型的 2 人 O 型的 1 人。
32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形形色色”的贫血
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减少。针对贫血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 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缺铁性贫血是指因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的铁耗尽,继而引发红细胞内缺铁而导致贫 血。正常人每天造血约需铁 20~25mg,主要来自衰老破损的红细胞, 为维持体内铁平衡, 每天还需从食物 中摄入 1~1.5mg 。在胃酸和蛋白酶的作用下,动物性食物所含的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与珠蛋白更易分离, 被肠黏膜细胞直接吸收,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经血红素分离酶将铁释放出来,因此来自动物食品中的铁更 易于吸收。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使造血干细胞减少,导致红细 胞、白细胞、血小板也相应地减少。与单纯的贫血不同,再障患者往往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低。慢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首选免疫抑制治疗。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机体缺乏叶酸或维生素 B12 等原因导致 DNA 合成障碍, 影响红细胞发育成熟所致的 一类贫血。该病多见于进食新鲜蔬菜、肉类较少的人群。由于叶酸多在新鲜绿色蔬菜中,过度烹煮或腌制 蔬菜均会使叶酸丢失,而维生素 B12 多在肉类中,长期偏食会造成维生素 B12 摄入量不足。
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 120 天。当红细胞意外死亡,便是血液学上所称的“溶血”。如果红细胞每天死亡的数
量远大于机体产生的数量, 就是“溶血性贫血”。物理、化学因素、感染等外在因素会引起溶血现象, 溶血的 内因主要是指红细胞的内在缺陷,如对于某些人来说,由于体内缺乏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食用 蚕豆后会引起红细胞破裂, 引发“蚕豆溶血”病。所幸大多数人 G6PD 储量丰富, 不用因惧怕“蚕豆溶血”而拒 绝蚕豆这种美味。
(1) 小强最近总是出现头昏、乏力等症状, 经医院化验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感觉体乏无力,
是由于红细胞运输________ 的能力下降。下列表格中的食物,最适合辅助小强治疗的是________。
食物成分 食物名称 糖类 (克/100 克) 蛋白质 (克/100 克) 铁 (毫克/100 克) 钙 (毫克/100 克) 维生素 B1 (毫克/100 克)
豆腐 3.8 8.1 1.9 164 0.04
菠菜 2.8 2.6 2.9 66 0.04
苹果 12.3 0.2 0.6 4 0.06
猪肝 5.0 19.3 22.6 6 0.21
(2)利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细胞涂片时,有细胞核且个体较大的细胞是________ (填字母)。若某一贫血患 者得了急性肠炎, 去医院化验查血, 结果血液中数量不正常的血细胞应该是________ (填字母) 和________ (填字母)。
A.血浆 B.红细胞 C. 白细胞 D.血小板
给该患者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 ,随血液________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病灶。 (3)一般不会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身上表现出的症状是_____ (选填字母)。
A. 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己的造血干细胞
B.受伤后凝血速度减慢
C.心跳减慢
D. 白细胞数量减少
(4)大多数人不用因惧怕“蚕豆溶血”而拒绝蚕豆这种美味是因为________储量丰富。
(5) 为避免因缺乏叶酸或维生素 B12 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除通过药物补充叶酸或维生素 B12 以外, 请你 写出一条在日常生活中的建议: ________。
【答案】 (1)氧;猪肝
(2) C;B ;C;右心房; 2
(3) C
(4)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或 G6PD
(5)不偏食;改变一些烹制习惯,尽可能减少叶酸流失;加强富含叶酸和维生素 B12 的食物摄入
【解析】(1)红细胞无细胞核,数最最多,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构成叫血红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征是在 氧气含量高时易与氧气结合,在氧气含量低时易与氧气分离,所以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还能运输 少量的二氧化碳。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是血红蛋白质的含量过低引起,需要多补充含铁和 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因此,小强最近总是出现头昏、乏力等症状,经医院化验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缺铁性 贫血患者感觉体乏无力,是由于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表格中的食物,最适合辅助小强治疗的是猪 肝,因为猪肝中铁和蛋白质含量较高。(2)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 和血小板。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无细胞核,功能是运输氧气,如果体内红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则引起贫 血。血小板无细胞核,数量少于红细胞,功能是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白细胞的体积最大,有细胞核, 数量最少,功能是具有防御保护和吞噬病菌,如果体内有炎症则白细胞增加。因此,利用显微镜观察人血 细胞涂片时,有细胞核且个体较大的细胞是 C 白细胞。若某一贫血患者得了急性肠炎,去医院化验查血, 结果血液中数量不正常的血细胞应该是 B 红细胞和 C 白细胞。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
给该患者静脉注射消炎药, 药物经过上肢的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 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肠道患病部位,所以则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随血 液 2 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病灶。(3)国际上,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重、轻型,我国相应的分型是急性和慢 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面色苍白、出血及受伤后凝血速度减慢以及感染。一般没有心 跳减慢的现象。故答案为:C。(4)物理、化学因素、感染等外在因素会引起溶血现象,溶血的内因主要是 指红细胞的内在缺陷,如对于某些人来说,由于体内缺乏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食用蚕豆后会引 起红细胞破裂, 引发“蚕豆溶血”病。因此, 大多数人不用因惧怕“蚕豆溶血”而拒绝蚕豆这种美味是因为葡萄 糖六磷酸脱氢酶或 G6PD 储量丰富。(5)为避免因缺乏叶酸或维生素 B12 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除通过药 物补充叶酸或维生素 B12 以外,建议不偏食;改变一些烹制习惯,尽可能减少叶酸流失;加强富含叶酸和 维生素 B12 的食物摄入。
33.图 1 的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图 2 中肺与外界气体之间的交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 1 的装置中,玻璃罩模拟胸廓,气球模拟________ ,橡皮膜模拟膈.
(2) 向下拉动橡皮膜, 相当于图 2 中的膈肌________ ,膈顶部________ ,引起胸廓的上下径________ ,使 得________扩张,内部气体压力降低,于是外界气体被吸入.
(3) 图 1 中的玻璃罩, 不能模拟出胸廓的________ .可以体会一下刚下水游泳时, 如果水漫过胸部, 会感 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水的压迫使胸廓无法顺利________ ,导致肺内气压________ ,气体不易进入.
【答案】(1)肺
(2)收缩;下降;增大;肺
(3)增大;扩张;增大
【解析】(1)在图 1 的装置中,玻璃罩模拟胸廓,气球代表肺,瓶底的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
(2)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 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如图 1 所示,用手下拉 橡皮膜是气球会扩张, 表示吸气的过程. 在人体内, 此过程进行时, 橡皮膜代表的结构会收缩, 相当于图 2 中的膈肌收缩,其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使得肺扩张,内部气体压力降低,于是外界气体被吸 入.
(3) 图 1 中的玻璃罩, 不能模拟出胸廓的增大. 呼吸过程的第一步是肺的通气, 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若水超过胸部,胸廓会由于水的挤压而向内收缩,无法顺利扩 张,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造成吸气困难.
34.某一天,小丽上午第二节课感觉头晕得厉害.校医根据她没吃早饭判断,是因为低血糖导致脑部能量供 应不足所致.在喝了一杯葡萄糖水之后,症状很快消失.请根据右面的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圈,把下面小丽 对葡萄糖吸收、运输和利用的整个过程补充完整.
(1)小丽喝下的葡萄糖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处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此处血液还经过气体交换, 变成含营养物质丰富的________血,最终汇集到[________]________进入心脏.
(2) 在血液过程中, 为防止血液倒流, 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________ ,心室与动脉之间有________ ,四肢 的静脉中还具有________.
(3) 右心室收缩, 这些血液进入血液循环的另一条途径________ ,从而使人体获得氧气, 携带着营养物质 和氧气的血液再次进入心脏.
(4)随后,这些血液在左心窒收缩的压力下,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 ,又经过向头部分支的血管运送 到脑部毛细血管,与脑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
(5) 脑组织细胞获得的葡萄糖和氧气在细胞中的________里参与呼吸作用, 释放出能量, 小丽的症状因此 得到缓解.
【答案】 5 ;小肠毛细血管;静脉; 9;下腔静脉
(2)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
(3)肺循环
(4) 8;主动脉
(5)线粒体
【解析】(1)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经过小肠的是体循环的一个分支,因此经过小肠后,变成 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秦丽喝下的葡萄糖在 5 小肠内的毛细血管处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此时的血液 变成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进入小肠静脉,最终汇集到 9 下腔静脉进入心脏. (2)心房与心室之间、心 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 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
能倒流. (3)血液循环的途径分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是左心室→主动脉→组织周围 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 房.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 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 (4)随后,这些血液在心室收缩的压力下,进入 了 8 主动脉,又经过向头部分支的血管运送到脑部毛细血管,与脑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 (5)脑组织细 胞获得的葡萄糖和氧气在细胞中的线粒体放出能量,小丽的症状因此得到缓解.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 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