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第4节 月相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第4节 月相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21 10:15:08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第4节 月相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假如今天是农历五月十七,月球位置大致在图中的(  )
A.1~2 B.3~4 C.5~6 D.7~8
2.(2023·龙湾模拟)小龙在学习日食、月食现象时使用了三球仪模型(如图)。当月球、地球和太阳处于如图位置时,这天的月相最接近于(  )
A. B.
C. D.
3.(2022七下·嘉兴期末)“超级月亮”是满月且月球最接近地球时的月相,今年超级月亮将发生在7月13日(农历六月十五)。如图表示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届时月球的位置将处于图中的(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4.(2022七下·杭州期末)2020年3月19日,夜空中出现土星、木星、火星和月亮近在咫尺的“三星伴月”天象奇观,如图甲所示。2020年4月15日(农历三月二十三),夜空中再次出现“三星伴月”的精彩天象,2020年4月15日的月相最接近图乙中的(  )
A. B.
C. D.
5.下列关于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月,农历初一出现一轮明月
B.上弦月,农历初七、八出现,月面朝东
C.满月,农历十五、十六出现,通宵现
D.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出现,月面朝西
6.下列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月相相同的是(  )
A.清明节和元宵节 B.中秋节和重阳节
C.元宵节和中秋节 D.重阳节和端午节
7.(2023·乐清模拟)今年3月24日我国南部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月掩金星”天象:金星的光芒被月亮掩盖,如同日食一般。
下列模拟图能表示当时金星、地球、月亮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D.
8.(2023·舟山模拟)金星是地球的近邻,是除太阳和月球外全天最亮的天体。我国古代称之为“太白”。当它早晨出现时,人们称它为“启明星”或“晨星”;当它黄昏出现时,人们称它为“长庚星”或“昏星”。如图是某时刻地球、月球、太阳、金星池金星的运行位置,此刻地球上P点能观察到的是(  )
A.晨星、上弦月 B.晨星、下弦月
C.昏星、上弦月 D.昏星、下弦月
9.(2023·温州模拟)如图所示为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示位置人所看到的月相为(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0.(2023七上·宁海期末)2022 年诸多罕见的天象奇观排成队让不少人眼花缭乱。在经历了流星雨,“五星合月”“七星连珠”、日食等天象大戏后,11月8日,出现了月全食的超级血月!如图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其中数字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时的不同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天肯定是农历初一
B.这天月球所处的位置是1
C.如某日月球运行在位置4时,月相是下弦月
D.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月食,否则会危害眼睛健康
11.(2023·鄞州模拟)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31°N)举办,9月29日为传统佳节中秋节。杭州也成为继北京、广州之后,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城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杭州的位置是中纬度、北温带
②亚运会召开期间,地球公转位置从甲向丁移动
③亚运会召开期间,北半球各纬度昼变短夜变长
④亚运会召开的第一天,当晚的月相下弦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2.(2022·温州模拟)如图是在月球上“嫦娥三号”拍摄的“玉免”号月球车和地球的照片。根据拍摄照片,推测当时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位置应该是(  )
A. B.
C. D.
13.如图所示,2021年5月26日,我国一些地区观察到了“超级月亮”景观,它还有个别致的名称叫“超级粉红月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杭州地区昼夜等长
B.月球表面的暗区是平原和盆地
C.“超级月亮”是由于当天月球体积变大了
D.看到“超级粉红月亮”是因为月球的大气层反射粉色的光
14.产生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
①月球是一个球体②月球本身不发光③月球绕地球运动④月球相对地球、太阳位置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读图,有关大潮、小潮出现日期的月相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
②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满月
③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
④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2022七上·奉化期末)在一个时间段中,某两天的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时间段是阳历中的一个月
B.图中时间段中月相的变化是“望→下弦→期→上弦→望”
C.图中时间段内月球除了公转也在自转,周期均是29.53日
D.这两天不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17.(2021七下·临海期末)“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分这天昼夜平分
B.夏至之后的节气是芒种
C.秋分这天的月相一定是上弦月
D.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间隔为一年
18.(2021七下·兰溪期末)2021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晚上,天空中出现了“超级。红月亮”(如图)。关于这一天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天兰溪白天短,夜晚长
B.月相是新月,容易出现日食现象
C.日、地、月三者的位置成直角关系
D.太阳直射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二、填空题
19.(2023·宁波模拟) 2022年国庆和中秋正好在同一天,这样的情况非常少见,上一次出现还是在2001年。
(1)当天太阳光直射于   半球,宁波昼短夜长。
(2)在这一天三个星球间的位置关系,是____
A. B.
C. D.
20.(2022七下·婺城期末)“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就是描述夏至的诗句。今年夏至日是6月21日,农历五月二十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图1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则夏至这天地球位置在图中的   位置。
(2)当晚的月相最接近图2中的   (填字母编号)。
21.(2022七下·柯桥期末)如图为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是   (填“清晨”或“黄昏”),看到的月相为   。

22.(2022七下·武义期末)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农历五月初七)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的第9次太空之旅。回答下列问题:
(1)发射当天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A.昼变长夜变短,昼长于夜 B.悬变短夜变长,昼长于夜
C.昼变长夜变短,昼短于夜 D.属变短夜变长,昼短于夜
(2)发射当晚的月相是,    。
23.(2022·舟山模拟)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在杭州开幕,这将进一步提高杭州的国际知名度。据图回答问题:
(1)9月10日这天地球运行的位置最接近图一中的   (填序号,下同);
(2)当晚看到的月相接近图二中的   。
24.据图回答问题。
(1)随着月球继续绕地球运动,我们看到的明亮的月面面积将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
(2)写出日、地、月三者处于图示位置时的月相   ,一般出现在农历的    或   。
25.(2022·舟山模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绘制出新月的月相图(用斜线表示暗部)。
(2)中秋节的晚上,月球出现在图中的   位置。
26.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周六,中秋节)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当晚的月相是   (填月相名称)。
三、实验探究题
27.根据图中的四个月相(打斜线部分表示月球的阴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月相的名称分别是:A    B     ,C     ,D     。
(2)从初一到十五,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    
(3)某同学计划在正月初一晚上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上的环形山。若他希望你给他一些建议,则你想首先给他怎样的建议呢    
四、解答题
28.(2023七上·余姚期末)2022年11月8日天宇出现月全食,余姚天气晴好,观测条件甚佳。科学兴趣小组为观测本次月全食做了充分准备并进行了全程观测记录。
小组成员查阅资料了解到,月全食主要分五个阶段:
①初亏:月球刚接触地球本影;
②食既: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
③食甚:月球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最近;
④生光:月球从地球本影冒出的刹那
⑤复圆:月球刚好完全离开地球本影
本次月全食过程及时刻如图甲所示:
小组成员的主要观测记录:月全食是从月球东边进入地球本影开始,至月球西边离开地球本影结束;地球本影在月球上的弧形轮廓模糊,没有平时见到的月相明暗界线清晰;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后,直至全食阶段结束开始生光,始终能看到暗红色的月亮。
请根据资料、小组观测记录及你所拥有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月食发生时我国农历日期是今年十月   (选填“初一”或“十五”)。
(2)图乙是小组成员观察月食和月相变化过程时绘制的两幅图,其中   (选填“图一”或“图二”)是同学们绘制的月食图,另一幅是月相图。请你说出月相变化过程与月全食过程有哪些不同:   (至少说出两点)。
(3)本次月全食的全食阶段(即月球全部在地球本影内的时段)经历的时间为   分钟。
29.(2022七上·余姚期末)读月相成因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的月相是图甲中字母   。
(2)元宵佳节赏月,月球位于图乙中字母   处。
(3)日全食发生时,月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应在图乙字母   处。
(4)月球运行过程中朝向地球的月面几乎是不变的,这是因为   。
30.(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①大约在公元140年,托勒密完善了地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圆的。
②1543年,哥白尼通过观察和测量提出了日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星绕日运行的轨道是圆的。由于缺乏证据,日心说无法被大多数人接受。
③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通过对部分天体的“相”与月相进行比较研究,为日心说提供了证据。随着证据的增多,日心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④开普勒通过对大量观测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从而修正了“行星沿圆形轨道运行”的理论。
(1)图甲为伽利略绘制的系列月相图中的一幅,其对应的月相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2)节气的划分与地球绕日公转有关。如图乙,“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3)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可多选)
A.当前被人们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
B.科学理论的发现往往需要借助观察,测量等科学方法
C.只有完全正确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
D.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无法开展科学研究
E.技术的进步会促进科学的发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与月相的关系。
【解答】读图可知,农历五月十七,月相刚过了满月,可推断出月球位置大致在图中的5~6之间,C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此时的月相是满月,时间是农历的十五;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此时的月相是新月,发生在农历的初一;
【解答】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此时的月相是满月,时间是农历的十五;
故答案为:C.
3.【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当月球位于满月位置时,三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但月球不在地影内);
当月球月相是新月时,三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
【解答】农历六月十五,月相为满月,地球在中间,届时月球的位置将处于图中的c位置。
故选C。
4.【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解答】2020年4月15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月相为下弦月。
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规律是:新月—峨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
【解答】A:“新月”对应的是农历初一,新月那天隐约能看见一弯细线,或基本看不见月亮,A错误。
B: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在地球上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B错误。
C:约在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在地球上可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C正确。
D:约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在地球上可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解答】A.清明节的时间为4月5日(农历三月初六),月相为蛾眉月,元宵节为正月十五,月相为满月,故不符合题意;
B.中秋节为正月十五,月相为满月,重阳节为九月初九,月相为上弦月,故不符合题意;
C.元宵节为正月十五,月相为满月,中秋节为正月十五,月相为满月,故正确;
D.重阳节为九月初九,月相为上弦月,端午节为五月初五,月相为蛾眉月,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日食现象可能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此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月食现象可能发生在农历的十五,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
【解答】 今年3月24日我国南部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月掩金星”天象:金星的光芒被月亮掩盖 ,说明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挡住了太阳的光,所以A正确;
故答案为:A.
8.【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的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解答】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转,所以此时的P点即将从黑夜进入白天,所以P点看见的金星是晨星;此时月球的左半边被照亮,地球上P点看过去的月球的左半边是亮的,右半边是暗的,所以该月相是下弦月;
故答案为:B.
9.【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时,月球面向我们的那一面完全被太阳照亮了,所以地球上看到的是满月;当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此时看到的月相是新月;
【解答】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时,月球面向我们的那一面完全被太阳照亮了,所以地球上看到的是满月;
故答案为:C.
10.【答案】C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农历初一左右形成的月相为新月,之后形成的是峨眉月,初七初八形成是上弦月,之后形成的是凸月,农历十五、十六形成的是满月,之后形成的是凸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形成的是下弦月,之后形成的是残月。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中间的位置时,此时的月相是满月;
【解答】A.根据材料,该日出现的是月全食,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中间,出现的月相是满月,农历的十五或十六,A错误;
B.满月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的中间,所以在月球在3号位置,B错误;
C.如某日月球运行在位置4时,月相是下弦月,对应的农历日期是农历的二十二和二十三,C正确;
D. 月食一般发生在夜晚,此时的亮度较小,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月食,D错误;
故答案为:C.
11.【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月相
【解析】【分析】 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在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在北极圈到北极点为北寒带,在南极圈到南极点为南寒带;乙图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丙是秋分日,时间为9月22日;丁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甲为春分,时间为3月22日;
【解答】 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在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在北极圈到北极点为北寒带,在南极圈到南极点为南寒带;所以①杭州(31°N)属于中纬度和北温带,①正确;
乙图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地球绕日自西向东转,所以丙是秋分日,时间为9月22日;丁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甲为春分,时间为3月22日;所以 ②亚运会召开期间(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 ) ,地球公转位置从丁向甲移动,②错误;
③亚运会召开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一直向南运动,所以北半球各纬度昼变短夜变长,③正确;
④亚运会召开的第一天,当晚的月相是满月,所以④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根据照片,推断出地球照片中影子的形成原因,得出结论。
【解答】因为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时,地球背向太阳的一侧是阴暗的;
由“玉兔”号月球车和地球的照片可知,当月球转到如图C的位置时,从月球上会观察到图中的地球的照片;
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1.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就是月相,图中的超级月亮是月相满月的时候,农历的十五、六;
2.一年中杭州昼夜等长的日子只有两个,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
3.月球表面的暗区是平原和盆地,亮区是山脉和高地;
4.超级粉红月亮主要是由于月球反射的太阳光在通过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其红色光部分进入了观察者的眼睛。
【解答】A.只有春分和秋分杭州地区是昼夜平分的,4月8日已过春分,未到秋分,不可能昼夜等长,A错误;
B.月球上有亮区和暗区,其中暗区是平原和盆地,说法正确,B正确;
C.月球体积是不变的,我们看到的月球圆缺变化,其实是月球反射的光部分进入了人的眼睛,不同日期进入的部分有变化。所以不是月球变大了,C错误;
D.“超级粉红月亮”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月球的大气层反射粉色的光,不是反射,是大气的折射形成的,D错误。
故选B。
14.【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且月球会绕地球运动,再加上月球相对地球、太阳位置的变化,所以出现了月相的变化。
故选C。
15.【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和下弦月。
【解答】根据图示,大潮时日、地、月三者共线,且月球位于中间,故此时应为新月;
小潮时日、地、月三者互相垂直,且根据太阳的位置月球的亮面朝右应为上弦月,故本题①③都正确;
故选C。
16.【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1.阳历是根据地球的绕日公转制定的历法,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平年28天闰年时是29天。阴历是根据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制定的历法,绕地球一周时间为29.53天,即一个农历月;
2.当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时,地球在中间此时是农历十五,月相为满月(也称望月),满月之后月相的变化分别是下弦月,新月,上弦月再到满月;
3.月食现象发生的原因是: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时,月球进入了地球的阴影区出现月面亏损复圆的现象;
4.当月球走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果太阳、月球、地球正好处在或接近一条直线时月球会把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遮住而在地球出现阴影区,处于这部分阴影区的人能看到日食现象。
【解答】A:阴历是根据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制定的历法,绕地球一周时间为29.53天,即一个农历月,A错误。
B:图中时间段中月相的变化是“望→下弦→期→上弦→望”,B正确。
C:图中时间段内月球除了公转也在自转,月球的自转周期是27.3天,C错误。
D:月食现象发生的原因是: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时,月球进入了地球的阴影区出现月面亏损复圆的现象;这两天可能出现月食现象;D错误。
故选B。
17.【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月相
【解析】【分析】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
【解答】A、读图可知,春分这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平分,A符合题意;
B、夏至日之后的节气是小暑,B不符合题意;
C、不能确定秋分这天的农历日期,而月相主要随日历日期变化,故秋分这天的月相不确定,C不符合题意;
D、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为半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月相
【解析】【分析】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月相可能是满月,月食时,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居中,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到9月23日前后(北半球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解答】A: 5月26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故A错误。
B: 农历四月十五 ,月相可能是满月,容易出现月食,故B错误。
C:月食时,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居中,故C错误。
D: 5月26日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故D正确。
故选D。
19.【答案】(1)南
(2)A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月相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新月是农历的初一,此时月亮在地球和太阳之前,整夜不见月亮;满月是农历十五,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月亮整夜可见;
【解答】(1)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所以当太阳光直射于南半球,宁波昼短夜长;
(2)中秋节的月相是满月,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所以A正确;B是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C是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D是新月(农历初一);
故答案为:(1)南(2)A
20.【答案】(1)甲
(2)C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1)夏至为6月22日,秋分为09月22日。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解答】(1)根据图1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甲为夏至日,乙为秋分日,丙为冬至日,丁为春分日。
则夏至这天地球位置在图中的甲位置。
(2)农历五月二十三,为下弦月,当晚的月相最接近图2中的C。
21.【答案】清晨;下弦月
【知识点】地球自转;月相
【解析】【分析】根据上弦月和下弦月出现的时间和月相特征切入解答即可。
【解答】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日出黎明前才出现,清晨时的月相即图中的月相为下弦月。
故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是清晨,看到的月相为下弦月。
22.【答案】(1)A
(2)上弦月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月相
【解析】【分析】(1)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昼长夜短
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增加,至夏至昼最长夜最短。春分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夏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
南半球:昼短夜长
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缩短,至夏至昼最短夜最长。春分南极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夏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
昼长持续缩短,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持续增加,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持续缩短,至冬至昼最短夜最长。秋分北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冬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
南半球:昼长夜短
昼长持续增加,至冬至昼最长夜最短。秋分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冬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
4.冬至指向春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持续增加,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北极极夜范围开始缩小,至春分完全消失。
南半球:昼长夜短
昼长持续减小,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解答】(1)发射当天为6月5日,处于春分和夏至之间,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昼长于夜。
故选A。
(2)发射当晚为农历五月初七,月相是上弦月。
23.【答案】(1)丁
(2)D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1.月相是月球形态的圆缺变化,是地、月、日三者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形成的。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变化一个周期。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或十六,此时我们能看到被照亮的半个地球形状是一个整圆,上弦月出现在农历的初七八,此时地球上的人看到月球的形太是一个半圆弧面向西。
2.地球公转导致的是四季交替,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是3月21日,夏至是6月22日,秋分是9月23日,冬至是12月22日。
【解答】(1)9月10日接近秋分9月23日,这天地球运行的位置最接近图一中的丁。
(2)当晚农历八月十五看到的月相为满月,接近图二中的D。
24.【答案】(1)变小
(2)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1.农历中的日期是根据月球绕地球公转制定的,农历与月相是有关系的。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下弦月;
2.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制定的历法,阳历对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图甲中冬至(12月22日前后),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
【解答】(1)随着月球继续绕地球运动,我们看到的明亮的月面面积将逐渐变小
(2)写日、地、月三者处于图示位置时的月相下弦月,一般出现在农历的二十二或二十三。
25.【答案】(1)
(2)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是月球形态的圆缺变化,是地、月、日三者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形成的。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变化一个周期。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或十六,此时我们能看到被照亮的半个地球形状是一个整圆,上弦月出现在农历的初七八,此时地球上的人看到月球的形太是一个半圆弧面向西。
【解答】(1)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如图:
(2)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
故中秋节的晚上,月球出现在图中的B。
26.【答案】丙;满月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解答】甲是春分(3月21日),乙是夏至(6月22日),丙是秋分(9月23日),丁是冬至(12月22日),亚运会是9月10日,更接近丙位置;农历十五晚上的月相是满月,也叫望;
27.【答案】(1)峨眉月;新月;上弦月;满月
(2)BACD
(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要掌握的知识点有:
1.在考察月相的时候我们多半可以用“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具体来说是“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西边的天空西半部分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东边的天空东半部分明亮。”然后就是新月(全黑)和满月(全明亮),两个最具典型的月相,也比较容易记住。
2.一个月相周期是从新月开始,然后是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又回到新月。
3.要观察月亮当然的有光才行,而且光月亮看的就越清楚。所以选择满月观察月亮才是。
【解答】
1.从题目看A只能填峨眉月,B是新月,C是下弦月,D是满月。
2.顺序是BACD。
3.要观察月亮当然的有光才行,而且光月亮看的就越清楚。所以选择满月观察月亮才是。
故答案为:1.上弦月、新月,下弦月,是满月。2.BACD 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
28.【答案】(1)十五
(2)图二;月相变化经历时间长,月食过程时间短;月食时明暗界面模糊,月相明 暗界面清晰;(新月完全不可见,月全食时月亮不会完全隐没,会出现红月亮;其 它合理情况也可)
(3)86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食,又称月蚀,是一种当月球运行进入地球的阴影(阴影又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有部分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阳光照亮,使得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普通的月相的天文现象。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月食必定发生在满月的晚上(农历十五、十六、或十七);月食的种类有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不存在月偏食;
【解答】(1) 本次月食发生时我国农历日期是今年十月十五;
(2)图二是同学绘制的月食图,图二是月相图;请你说出月相变化过程与月全食过程有哪些不同:月相变化经历时间长,月食过程时间短;月食时明暗界面模糊,月相明 暗界面清晰;新月完全不可见,月全食时月亮不会完全隐没,会出现红月亮;其 它合理情况也可;
(3)本次月全食的全食阶段(即月球全部在地球本影内的时段)经历的时段是从18时16分到19时42分,一共是86分钟;
故答案为:(1)十五(2) 图二;月相变化经历时间长,月食过程时间短;月食时明暗界面模糊,月相明 暗界面清晰;(新月完全不可见,月全食时月亮不会完全隐没,会出现红月亮;其 它合理情况也可)(3) 86
29.【答案】(1)C
(2)D
(3)B
(4)月球自转与公转周期相等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在地球上看月亮,有时全部黑暗,这叫新月(朔);有时像镰刀,这叫蛾眉月;有时作半圆,这叫弦月;有时呈大半圆,这叫凸月;有时如一轮明镜,银光四射,这叫满月.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球地球向东运行而变化,就形成了图乙中新月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A-新月B的月相周期性更迭。
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朔望月.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新月,初四、五蛾眉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一、十二上凸月,十五望月,十八、十九下凸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弦月,二十六、二十七残月.每逢新月与满月时,月球引力形成的潮汐和太阳引力形成的潮汐相互叠加,形成大潮。每逢上弦月与下弦月时,月球引力形成的潮汐和太阳引力形成的潮汐相互削减,形成小潮。
【解答】(1)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的月相是满月,图甲中字母C。
(2)元宵佳节赏月,月球位于图乙中字母D。
(3)日全食发生时,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应在图乙字B。
(4)月球运行过程中朝向地球的月面几乎是不变的,这是因为月球自转与公转周期相等。
30.【答案】(1)D
(2)B
(3)A;B;E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月相
【解析】【分析】(1)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
(2)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为冬至日。
【解答】(1) 图甲为伽利略绘制的系列月相图中的一幅,其对应的月相是下弦月,因为下弦月就是指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因为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所以叫“下弦”。
(2)节气的划分与地球绕日公转有关。如图乙,“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B,因为乙图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3)A、任何一种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法阵都有可能被替代掉,A正确;
B、科学理论的发展需要借助高科技的观察和测量等手段,B正确;
C、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能确定完全正确,C错误;
D、科学探究时刻都可以进行的,不一定都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D错误;
E、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促进科学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E正确
故答窒为:(1)D (2)B (3)ABE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第4节 月相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假如今天是农历五月十七,月球位置大致在图中的(  )
A.1~2 B.3~4 C.5~6 D.7~8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与月相的关系。
【解答】读图可知,农历五月十七,月相刚过了满月,可推断出月球位置大致在图中的5~6之间,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龙湾模拟)小龙在学习日食、月食现象时使用了三球仪模型(如图)。当月球、地球和太阳处于如图位置时,这天的月相最接近于(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此时的月相是满月,时间是农历的十五;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此时的月相是新月,发生在农历的初一;
【解答】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此时的月相是满月,时间是农历的十五;
故答案为:C.
3.(2022七下·嘉兴期末)“超级月亮”是满月且月球最接近地球时的月相,今年超级月亮将发生在7月13日(农历六月十五)。如图表示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届时月球的位置将处于图中的(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当月球位于满月位置时,三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但月球不在地影内);
当月球月相是新月时,三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
【解答】农历六月十五,月相为满月,地球在中间,届时月球的位置将处于图中的c位置。
故选C。
4.(2022七下·杭州期末)2020年3月19日,夜空中出现土星、木星、火星和月亮近在咫尺的“三星伴月”天象奇观,如图甲所示。2020年4月15日(农历三月二十三),夜空中再次出现“三星伴月”的精彩天象,2020年4月15日的月相最接近图乙中的(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解答】2020年4月15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月相为下弦月。
故选C。
5.下列关于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月,农历初一出现一轮明月
B.上弦月,农历初七、八出现,月面朝东
C.满月,农历十五、十六出现,通宵现
D.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出现,月面朝西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规律是:新月—峨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
【解答】A:“新月”对应的是农历初一,新月那天隐约能看见一弯细线,或基本看不见月亮,A错误。
B: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在地球上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B错误。
C:约在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在地球上可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C正确。
D:约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在地球上可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D错误。
故选C。
6.下列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月相相同的是(  )
A.清明节和元宵节 B.中秋节和重阳节
C.元宵节和中秋节 D.重阳节和端午节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解答】A.清明节的时间为4月5日(农历三月初六),月相为蛾眉月,元宵节为正月十五,月相为满月,故不符合题意;
B.中秋节为正月十五,月相为满月,重阳节为九月初九,月相为上弦月,故不符合题意;
C.元宵节为正月十五,月相为满月,中秋节为正月十五,月相为满月,故正确;
D.重阳节为九月初九,月相为上弦月,端午节为五月初五,月相为蛾眉月,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3·乐清模拟)今年3月24日我国南部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月掩金星”天象:金星的光芒被月亮掩盖,如同日食一般。
下列模拟图能表示当时金星、地球、月亮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日食现象可能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此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月食现象可能发生在农历的十五,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
【解答】 今年3月24日我国南部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月掩金星”天象:金星的光芒被月亮掩盖 ,说明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挡住了太阳的光,所以A正确;
故答案为:A.
8.(2023·舟山模拟)金星是地球的近邻,是除太阳和月球外全天最亮的天体。我国古代称之为“太白”。当它早晨出现时,人们称它为“启明星”或“晨星”;当它黄昏出现时,人们称它为“长庚星”或“昏星”。如图是某时刻地球、月球、太阳、金星池金星的运行位置,此刻地球上P点能观察到的是(  )
A.晨星、上弦月 B.晨星、下弦月
C.昏星、上弦月 D.昏星、下弦月
【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的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解答】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转,所以此时的P点即将从黑夜进入白天,所以P点看见的金星是晨星;此时月球的左半边被照亮,地球上P点看过去的月球的左半边是亮的,右半边是暗的,所以该月相是下弦月;
故答案为:B.
9.(2023·温州模拟)如图所示为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示位置人所看到的月相为(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时,月球面向我们的那一面完全被太阳照亮了,所以地球上看到的是满月;当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此时看到的月相是新月;
【解答】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时,月球面向我们的那一面完全被太阳照亮了,所以地球上看到的是满月;
故答案为:C.
10.(2023七上·宁海期末)2022 年诸多罕见的天象奇观排成队让不少人眼花缭乱。在经历了流星雨,“五星合月”“七星连珠”、日食等天象大戏后,11月8日,出现了月全食的超级血月!如图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其中数字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时的不同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天肯定是农历初一
B.这天月球所处的位置是1
C.如某日月球运行在位置4时,月相是下弦月
D.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月食,否则会危害眼睛健康
【答案】C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农历初一左右形成的月相为新月,之后形成的是峨眉月,初七初八形成是上弦月,之后形成的是凸月,农历十五、十六形成的是满月,之后形成的是凸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形成的是下弦月,之后形成的是残月。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中间的位置时,此时的月相是满月;
【解答】A.根据材料,该日出现的是月全食,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中间,出现的月相是满月,农历的十五或十六,A错误;
B.满月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的中间,所以在月球在3号位置,B错误;
C.如某日月球运行在位置4时,月相是下弦月,对应的农历日期是农历的二十二和二十三,C正确;
D. 月食一般发生在夜晚,此时的亮度较小,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月食,D错误;
故答案为:C.
11.(2023·鄞州模拟)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31°N)举办,9月29日为传统佳节中秋节。杭州也成为继北京、广州之后,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城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杭州的位置是中纬度、北温带
②亚运会召开期间,地球公转位置从甲向丁移动
③亚运会召开期间,北半球各纬度昼变短夜变长
④亚运会召开的第一天,当晚的月相下弦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月相
【解析】【分析】 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在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在北极圈到北极点为北寒带,在南极圈到南极点为南寒带;乙图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丙是秋分日,时间为9月22日;丁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甲为春分,时间为3月22日;
【解答】 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在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在北极圈到北极点为北寒带,在南极圈到南极点为南寒带;所以①杭州(31°N)属于中纬度和北温带,①正确;
乙图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地球绕日自西向东转,所以丙是秋分日,时间为9月22日;丁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甲为春分,时间为3月22日;所以 ②亚运会召开期间(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 ) ,地球公转位置从丁向甲移动,②错误;
③亚运会召开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一直向南运动,所以北半球各纬度昼变短夜变长,③正确;
④亚运会召开的第一天,当晚的月相是满月,所以④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22·温州模拟)如图是在月球上“嫦娥三号”拍摄的“玉免”号月球车和地球的照片。根据拍摄照片,推测当时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位置应该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根据照片,推断出地球照片中影子的形成原因,得出结论。
【解答】因为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时,地球背向太阳的一侧是阴暗的;
由“玉兔”号月球车和地球的照片可知,当月球转到如图C的位置时,从月球上会观察到图中的地球的照片;
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如图所示,2021年5月26日,我国一些地区观察到了“超级月亮”景观,它还有个别致的名称叫“超级粉红月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杭州地区昼夜等长
B.月球表面的暗区是平原和盆地
C.“超级月亮”是由于当天月球体积变大了
D.看到“超级粉红月亮”是因为月球的大气层反射粉色的光
【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1.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就是月相,图中的超级月亮是月相满月的时候,农历的十五、六;
2.一年中杭州昼夜等长的日子只有两个,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
3.月球表面的暗区是平原和盆地,亮区是山脉和高地;
4.超级粉红月亮主要是由于月球反射的太阳光在通过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其红色光部分进入了观察者的眼睛。
【解答】A.只有春分和秋分杭州地区是昼夜平分的,4月8日已过春分,未到秋分,不可能昼夜等长,A错误;
B.月球上有亮区和暗区,其中暗区是平原和盆地,说法正确,B正确;
C.月球体积是不变的,我们看到的月球圆缺变化,其实是月球反射的光部分进入了人的眼睛,不同日期进入的部分有变化。所以不是月球变大了,C错误;
D.“超级粉红月亮”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月球的大气层反射粉色的光,不是反射,是大气的折射形成的,D错误。
故选B。
14.产生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
①月球是一个球体②月球本身不发光③月球绕地球运动④月球相对地球、太阳位置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且月球会绕地球运动,再加上月球相对地球、太阳位置的变化,所以出现了月相的变化。
故选C。
15.读图,有关大潮、小潮出现日期的月相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
②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满月
③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
④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和下弦月。
【解答】根据图示,大潮时日、地、月三者共线,且月球位于中间,故此时应为新月;
小潮时日、地、月三者互相垂直,且根据太阳的位置月球的亮面朝右应为上弦月,故本题①③都正确;
故选C。
16.(2022七上·奉化期末)在一个时间段中,某两天的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时间段是阳历中的一个月
B.图中时间段中月相的变化是“望→下弦→期→上弦→望”
C.图中时间段内月球除了公转也在自转,周期均是29.53日
D.这两天不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1.阳历是根据地球的绕日公转制定的历法,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平年28天闰年时是29天。阴历是根据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制定的历法,绕地球一周时间为29.53天,即一个农历月;
2.当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时,地球在中间此时是农历十五,月相为满月(也称望月),满月之后月相的变化分别是下弦月,新月,上弦月再到满月;
3.月食现象发生的原因是: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时,月球进入了地球的阴影区出现月面亏损复圆的现象;
4.当月球走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果太阳、月球、地球正好处在或接近一条直线时月球会把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遮住而在地球出现阴影区,处于这部分阴影区的人能看到日食现象。
【解答】A:阴历是根据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制定的历法,绕地球一周时间为29.53天,即一个农历月,A错误。
B:图中时间段中月相的变化是“望→下弦→期→上弦→望”,B正确。
C:图中时间段内月球除了公转也在自转,月球的自转周期是27.3天,C错误。
D:月食现象发生的原因是: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时,月球进入了地球的阴影区出现月面亏损复圆的现象;这两天可能出现月食现象;D错误。
故选B。
17.(2021七下·临海期末)“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分这天昼夜平分
B.夏至之后的节气是芒种
C.秋分这天的月相一定是上弦月
D.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间隔为一年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月相
【解析】【分析】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
【解答】A、读图可知,春分这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平分,A符合题意;
B、夏至日之后的节气是小暑,B不符合题意;
C、不能确定秋分这天的农历日期,而月相主要随日历日期变化,故秋分这天的月相不确定,C不符合题意;
D、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为半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2021七下·兰溪期末)2021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晚上,天空中出现了“超级。红月亮”(如图)。关于这一天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天兰溪白天短,夜晚长
B.月相是新月,容易出现日食现象
C.日、地、月三者的位置成直角关系
D.太阳直射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月相
【解析】【分析】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月相可能是满月,月食时,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居中,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到9月23日前后(北半球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解答】A: 5月26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故A错误。
B: 农历四月十五 ,月相可能是满月,容易出现月食,故B错误。
C:月食时,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居中,故C错误。
D: 5月26日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9.(2023·宁波模拟) 2022年国庆和中秋正好在同一天,这样的情况非常少见,上一次出现还是在2001年。
(1)当天太阳光直射于   半球,宁波昼短夜长。
(2)在这一天三个星球间的位置关系,是____
A. B.
C. D.
【答案】(1)南
(2)A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月相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新月是农历的初一,此时月亮在地球和太阳之前,整夜不见月亮;满月是农历十五,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月亮整夜可见;
【解答】(1)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所以当太阳光直射于南半球,宁波昼短夜长;
(2)中秋节的月相是满月,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所以A正确;B是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C是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D是新月(农历初一);
故答案为:(1)南(2)A
20.(2022七下·婺城期末)“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就是描述夏至的诗句。今年夏至日是6月21日,农历五月二十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图1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则夏至这天地球位置在图中的   位置。
(2)当晚的月相最接近图2中的   (填字母编号)。
【答案】(1)甲
(2)C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1)夏至为6月22日,秋分为09月22日。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解答】(1)根据图1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甲为夏至日,乙为秋分日,丙为冬至日,丁为春分日。
则夏至这天地球位置在图中的甲位置。
(2)农历五月二十三,为下弦月,当晚的月相最接近图2中的C。
21.(2022七下·柯桥期末)如图为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是   (填“清晨”或“黄昏”),看到的月相为   。

【答案】清晨;下弦月
【知识点】地球自转;月相
【解析】【分析】根据上弦月和下弦月出现的时间和月相特征切入解答即可。
【解答】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日出黎明前才出现,清晨时的月相即图中的月相为下弦月。
故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是清晨,看到的月相为下弦月。
22.(2022七下·武义期末)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农历五月初七)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的第9次太空之旅。回答下列问题:
(1)发射当天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A.昼变长夜变短,昼长于夜 B.悬变短夜变长,昼长于夜
C.昼变长夜变短,昼短于夜 D.属变短夜变长,昼短于夜
(2)发射当晚的月相是,    。
【答案】(1)A
(2)上弦月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月相
【解析】【分析】(1)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昼长夜短
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增加,至夏至昼最长夜最短。春分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夏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
南半球:昼短夜长
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缩短,至夏至昼最短夜最长。春分南极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夏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
昼长持续缩短,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持续增加,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持续缩短,至冬至昼最短夜最长。秋分北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冬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
南半球:昼长夜短
昼长持续增加,至冬至昼最长夜最短。秋分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冬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
4.冬至指向春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持续增加,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北极极夜范围开始缩小,至春分完全消失。
南半球:昼长夜短
昼长持续减小,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解答】(1)发射当天为6月5日,处于春分和夏至之间,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昼长于夜。
故选A。
(2)发射当晚为农历五月初七,月相是上弦月。
23.(2022·舟山模拟)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在杭州开幕,这将进一步提高杭州的国际知名度。据图回答问题:
(1)9月10日这天地球运行的位置最接近图一中的   (填序号,下同);
(2)当晚看到的月相接近图二中的   。
【答案】(1)丁
(2)D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1.月相是月球形态的圆缺变化,是地、月、日三者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形成的。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变化一个周期。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或十六,此时我们能看到被照亮的半个地球形状是一个整圆,上弦月出现在农历的初七八,此时地球上的人看到月球的形太是一个半圆弧面向西。
2.地球公转导致的是四季交替,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是3月21日,夏至是6月22日,秋分是9月23日,冬至是12月22日。
【解答】(1)9月10日接近秋分9月23日,这天地球运行的位置最接近图一中的丁。
(2)当晚农历八月十五看到的月相为满月,接近图二中的D。
24.据图回答问题。
(1)随着月球继续绕地球运动,我们看到的明亮的月面面积将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
(2)写出日、地、月三者处于图示位置时的月相   ,一般出现在农历的    或   。
【答案】(1)变小
(2)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1.农历中的日期是根据月球绕地球公转制定的,农历与月相是有关系的。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下弦月;
2.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制定的历法,阳历对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图甲中冬至(12月22日前后),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
【解答】(1)随着月球继续绕地球运动,我们看到的明亮的月面面积将逐渐变小
(2)写日、地、月三者处于图示位置时的月相下弦月,一般出现在农历的二十二或二十三。
25.(2022·舟山模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绘制出新月的月相图(用斜线表示暗部)。
(2)中秋节的晚上,月球出现在图中的   位置。
【答案】(1)
(2)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是月球形态的圆缺变化,是地、月、日三者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形成的。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变化一个周期。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或十六,此时我们能看到被照亮的半个地球形状是一个整圆,上弦月出现在农历的初七八,此时地球上的人看到月球的形太是一个半圆弧面向西。
【解答】(1)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如图:
(2)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
故中秋节的晚上,月球出现在图中的B。
26.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周六,中秋节)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当晚的月相是   (填月相名称)。
【答案】丙;满月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解答】甲是春分(3月21日),乙是夏至(6月22日),丙是秋分(9月23日),丁是冬至(12月22日),亚运会是9月10日,更接近丙位置;农历十五晚上的月相是满月,也叫望;
三、实验探究题
27.根据图中的四个月相(打斜线部分表示月球的阴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月相的名称分别是:A    B     ,C     ,D     。
(2)从初一到十五,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    
(3)某同学计划在正月初一晚上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上的环形山。若他希望你给他一些建议,则你想首先给他怎样的建议呢    
【答案】(1)峨眉月;新月;上弦月;满月
(2)BACD
(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要掌握的知识点有:
1.在考察月相的时候我们多半可以用“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具体来说是“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西边的天空西半部分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东边的天空东半部分明亮。”然后就是新月(全黑)和满月(全明亮),两个最具典型的月相,也比较容易记住。
2.一个月相周期是从新月开始,然后是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又回到新月。
3.要观察月亮当然的有光才行,而且光月亮看的就越清楚。所以选择满月观察月亮才是。
【解答】
1.从题目看A只能填峨眉月,B是新月,C是下弦月,D是满月。
2.顺序是BACD。
3.要观察月亮当然的有光才行,而且光月亮看的就越清楚。所以选择满月观察月亮才是。
故答案为:1.上弦月、新月,下弦月,是满月。2.BACD 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
四、解答题
28.(2023七上·余姚期末)2022年11月8日天宇出现月全食,余姚天气晴好,观测条件甚佳。科学兴趣小组为观测本次月全食做了充分准备并进行了全程观测记录。
小组成员查阅资料了解到,月全食主要分五个阶段:
①初亏:月球刚接触地球本影;
②食既: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
③食甚:月球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最近;
④生光:月球从地球本影冒出的刹那
⑤复圆:月球刚好完全离开地球本影
本次月全食过程及时刻如图甲所示:
小组成员的主要观测记录:月全食是从月球东边进入地球本影开始,至月球西边离开地球本影结束;地球本影在月球上的弧形轮廓模糊,没有平时见到的月相明暗界线清晰;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后,直至全食阶段结束开始生光,始终能看到暗红色的月亮。
请根据资料、小组观测记录及你所拥有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月食发生时我国农历日期是今年十月   (选填“初一”或“十五”)。
(2)图乙是小组成员观察月食和月相变化过程时绘制的两幅图,其中   (选填“图一”或“图二”)是同学们绘制的月食图,另一幅是月相图。请你说出月相变化过程与月全食过程有哪些不同:   (至少说出两点)。
(3)本次月全食的全食阶段(即月球全部在地球本影内的时段)经历的时间为   分钟。
【答案】(1)十五
(2)图二;月相变化经历时间长,月食过程时间短;月食时明暗界面模糊,月相明 暗界面清晰;(新月完全不可见,月全食时月亮不会完全隐没,会出现红月亮;其 它合理情况也可)
(3)86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食,又称月蚀,是一种当月球运行进入地球的阴影(阴影又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有部分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阳光照亮,使得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普通的月相的天文现象。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月食必定发生在满月的晚上(农历十五、十六、或十七);月食的种类有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不存在月偏食;
【解答】(1) 本次月食发生时我国农历日期是今年十月十五;
(2)图二是同学绘制的月食图,图二是月相图;请你说出月相变化过程与月全食过程有哪些不同:月相变化经历时间长,月食过程时间短;月食时明暗界面模糊,月相明 暗界面清晰;新月完全不可见,月全食时月亮不会完全隐没,会出现红月亮;其 它合理情况也可;
(3)本次月全食的全食阶段(即月球全部在地球本影内的时段)经历的时段是从18时16分到19时42分,一共是86分钟;
故答案为:(1)十五(2) 图二;月相变化经历时间长,月食过程时间短;月食时明暗界面模糊,月相明 暗界面清晰;(新月完全不可见,月全食时月亮不会完全隐没,会出现红月亮;其 它合理情况也可)(3) 86
29.(2022七上·余姚期末)读月相成因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的月相是图甲中字母   。
(2)元宵佳节赏月,月球位于图乙中字母   处。
(3)日全食发生时,月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应在图乙字母   处。
(4)月球运行过程中朝向地球的月面几乎是不变的,这是因为   。
【答案】(1)C
(2)D
(3)B
(4)月球自转与公转周期相等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在地球上看月亮,有时全部黑暗,这叫新月(朔);有时像镰刀,这叫蛾眉月;有时作半圆,这叫弦月;有时呈大半圆,这叫凸月;有时如一轮明镜,银光四射,这叫满月.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球地球向东运行而变化,就形成了图乙中新月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A-新月B的月相周期性更迭。
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朔望月.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新月,初四、五蛾眉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一、十二上凸月,十五望月,十八、十九下凸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弦月,二十六、二十七残月.每逢新月与满月时,月球引力形成的潮汐和太阳引力形成的潮汐相互叠加,形成大潮。每逢上弦月与下弦月时,月球引力形成的潮汐和太阳引力形成的潮汐相互削减,形成小潮。
【解答】(1)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的月相是满月,图甲中字母C。
(2)元宵佳节赏月,月球位于图乙中字母D。
(3)日全食发生时,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应在图乙字B。
(4)月球运行过程中朝向地球的月面几乎是不变的,这是因为月球自转与公转周期相等。
30.(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①大约在公元140年,托勒密完善了地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圆的。
②1543年,哥白尼通过观察和测量提出了日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星绕日运行的轨道是圆的。由于缺乏证据,日心说无法被大多数人接受。
③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通过对部分天体的“相”与月相进行比较研究,为日心说提供了证据。随着证据的增多,日心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④开普勒通过对大量观测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从而修正了“行星沿圆形轨道运行”的理论。
(1)图甲为伽利略绘制的系列月相图中的一幅,其对应的月相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2)节气的划分与地球绕日公转有关。如图乙,“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3)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可多选)
A.当前被人们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
B.科学理论的发现往往需要借助观察,测量等科学方法
C.只有完全正确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
D.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无法开展科学研究
E.技术的进步会促进科学的发展
【答案】(1)D
(2)B
(3)A;B;E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月相
【解析】【分析】(1)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
(2)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为冬至日。
【解答】(1) 图甲为伽利略绘制的系列月相图中的一幅,其对应的月相是下弦月,因为下弦月就是指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因为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所以叫“下弦”。
(2)节气的划分与地球绕日公转有关。如图乙,“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B,因为乙图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3)A、任何一种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法阵都有可能被替代掉,A正确;
B、科学理论的发展需要借助高科技的观察和测量等手段,B正确;
C、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能确定完全正确,C错误;
D、科学探究时刻都可以进行的,不一定都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D错误;
E、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促进科学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E正确
故答窒为:(1)D (2)B (3)ABE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