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2 18:1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语文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借助《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默读梗概,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理清鲁滨逊流落荒岛的故事。
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并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感悟鲁滨逊面对厄运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无畏精神。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看图片猜名著
出示《鲁滨逊漂流记》相关的评价
这是一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书。
它展示着种种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学的资源。
马克思采用书中的情节来阐明他的经济学理。
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作者简介丹尼尔·笛福(1660—1731) 英国作家,英国18世纪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欧洲的“小说之父”。代表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杰克上校》《辛格尔顿船长》等。
介绍小说的写作背景《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笛福以此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鲁滨逊身上,创作了这部冒险小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这篇课文与以往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三、梳理情节,初感形象
默读梗概,尝试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流落荒岛→( 建房定居 )→( 驯养种植 )→(救星期五 )→( 回到英国)
随机教学两组多音字:畜养、畜生;圈养、圆圈。
读完梗概,说说鲁滨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敢于冒险、机智勇敢、不怕困难......
四、聚焦梗概,初学写法
思考:为什么要选取这几个事件写进梗概呢?他们有什么共通之处吗?写进梗概中的事件在故事中有着关键的作用。2.学习《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部分,了解了主要内容,那你知道如何写梗概了吗?(交流归纳)
“准”:忠于原文,准确表述;
“简”:语言简练,情节概括;
“清”:条例清晰,结构完整。
小结阅读策略刚才我们通过浏览故事梗概,了解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了鲁滨逊。这是我们读懂小说、欣赏小说的起点。
第二课时
一 、聚焦节选,区分梗概
浏览精彩片段,对照梗概,你能判断出精彩片段在小说的哪个部分吗?
默读精彩片段,说一说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二、赏析精彩片段,感受人物形象
读节选片段,找找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2.流落荒岛后,鲁滨逊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忧伤苦闷——智慧应对——积极乐观
3.聚焦“对照表”,读懂“鲁滨逊的性格”自由读读,想想这张对照表有什么特别之处,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鲁滨逊?
(1)体会“理智”。按照“商业簿”记上“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与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用这种特别的表达方式,清楚地分析了自己目前的处境。他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目前的处境,能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非常理智。
(2)体会“积极乐观、热爱生活”。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鲁滨逊看到的全是坏处,他会在心里想什么?
(3)对照表让鲁滨逊有了这样的感悟: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都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之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4)对照表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不但使鲁滨逊理智地看清了自己目前的处境,而且很好地调节了他的心态,化消极为积极,从绝望中看到希望,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从中,你看到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
4.辐射精彩片段寻找“性格”体现其实,鲁滨逊理智、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在其他地方也有具体的体现,纵观全文说说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鲁滨逊? 
遇事冷静、考虑周全、聪明能干、乐观向上 
三、阅读拓展,完成导图
几百年来,鲁滨逊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它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这节课,读梗概,知内容,赏片段,悟性格,让我们对鲁滨逊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要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人物,还要走进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我们还可以把本书拍成的电影和名著对照阅读,对人物有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丰富的认知。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