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23 05:5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科学(下)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检测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快乐填一填。(每空1分,共14分)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 ),整个世界都是由( )构成的。
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 )、( )等,所以它们是物理变化。
3.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如( )、( )、( )、( )等,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4.白糖受热熔化属于( )变化;继续加热至颜色变黑,这时的变化属于( )变化。
5. ( )和( )的共同作用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
7.咀嚼米饭的时候,感觉到甜味是因为( )和唾液发生了化学变化。
二、轻松做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B.水受热体积膨胀了,但它还是水,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C.物质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有的快速,有的缓慢
2.要判断米饭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采用()的方法。
A.滴稀盐酸 B.滴碘酒 C.滴水滴
3.当白醋倒入有小苏打的玻璃杯后,过会儿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会感到()。
A.没什么两样的感觉 B.比原来热点 C.比原来凉一些
4.烧开水时有白色的雾产生,这种现象属于()。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都不是
5.用蜡烛火焰加热汤匙中的白糖,白糖( )。
A.变成液体的糖 B.变成水 C.变成气体不见了
6.将鸡蛋壳放入白醋中,留在杯中的液体()。
A.都是白醋 B.都是水 C.是含有新物质的液体
7.同样的铸铁管道被埋在下列环境中,腐蚀速度最慢的是()。
A.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B.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C.在盐分高的潮湿土壤中
8.雨后天晴,路上的积水慢慢地变成(),这是物质变化的过程。
A.气态水 B.固态水 C.液态水
9.我们的身体长高了,这个过程中的变化是()。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两者都有
10.煤是由()经过化学变化慢慢变成的。
A.远古植物 B.远古微生物 C.浮游生物
三、我是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x”)(每题2分,共16分)
()1.化学变化不会改变物质的大小和形态。
()2.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空气、电、火、声音都是物质。
()3.旦期地球的大气层中就有大量的氧气。
()4.给铁制品涂上油漆,可以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5.将贝壳放入白醋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6.颜鱼发生改变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7.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地搅拌豆子,发现没有明显变化。
( )8.虾煮熟后变红,但它还是虾,没有产生新物质。
四、连一连。(12分)
把中间的情景与左边的物质变化和右边的现象用线连起来。
淀粉遇碘酒
物理变化 木柴燃烧 发光发热
水沸腾(水变水蒸气)
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改变颜色
放鞭炮 产生气体
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
五、实验探究。(28 分)
1.“铁生锈和水、空气的关系”的研究。(8分)
下图是一组对比实验。
A B C
①实验设计:A中的铁钉接触水,又接触空气。
B中的铁钉接触水,不接触空气(用植物油阻隔空气)。
C中的铁钉接触空气,不接触水(用碱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②实验现象:3天后,A中的铁钉明显生锈;B和C中的铁钉无生锈现象。
③实验结论: 。
④实验推测:水和油中一般会含有少量空气;碱石灰吸水能力特别强。根据这些条件,如果实验继续进行,接着生锈的很可能会是(填字母)试管中的铁钉。
⑤知识应用:填写出两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以及能防锈的原因。(4分)
防锈的方法 能防锈的原因
方法一:
方法二:
2.如图所示,6个没有标签的容器中分别装着白醋、水、食用油、淀粉、碘酒、小苏打。
(10分)
优优同学分别取样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A和B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产生;A和C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产生;A和D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产生;A和E混合产生大量气泡;B和C混合产生蓝紫色物质。还发现,打开E时有闻到刺鼻的酸味。
(1)请鉴别容器中的物质,重新贴上标签。
A. ( )B. ( )C.( )D. ( )E.( )F.( )
(2)A和E混合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容器外壁会感觉到。A和E混合产生的大量气体能使燃烧的火柴熄灭,这种气体实际上是( )。
(3)C还可以让许多物质变成蓝紫色,请举一个例子: ( )
3.下图是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的特点的两个实验。图1是往杯子里伸入燃烧的细木条,图2是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请仔细读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0分)
图1 图2
(1)图1中,燃烧的细木条熄灭了。该实验可以证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 )燃烧(填“支持”或“不支持”)。
(2)图2中,蜡烛火焰也熄灭了。该实验还可以证明产生的气体( )。
(3)有同学认为,通过上述两个实验。就可以证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我认为这样的推理判断是( )(填“科学”或“不科学”)的。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发生( )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最主要的依据是变化前后是否有( )生成。
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检测卷参考答案
一、1.物质 物质
2.变化 大小 形态
3.改变颜色 产生沉淀 发光发热
4.物理 化学
5.水 空气
6.二氧化碳
7.淀粉
二1.B2.B3.C4.B5.A6.C7.A8.A 9.C 10.A
三、1.× 2.√ 3.× 4.√ 5.× 6.× 7.√ 8. ×
四、
淀粉遇碘酒
木柴燃烧 发光发热
物理变化 水沸腾(水变水蒸气) 改变颜色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化学变化 放鞭炮 产生气体
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
五、1.③水和空气同时作用使铁钉生锈
④B

防锈的方法 能防锈的原因
方法一:涂油漆 隔绝了铁和空气、水分的接触
方法二:放在干燥处 隔绝了铁和水分的接触
2.(1)小苏打 淀粉 碘酒 食用油 白醋 水
(2)凉凉的 二氧化碳 (3)示例:土豆
3.(1)不支持 (2)比空气重 (3)不科学
(4)化学 新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