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17 短文两篇 陋室铭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17 短文两篇 陋室铭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2 14:1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四单元 第16课
短文两篇
第1课时
激趣导入
在诸多文化遗迹中,有许多帝王将相的官府庭院,它们或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有一处居所,它既狭小又简陋,却因居室主人的一篇铭文而广为人知,它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刘禹锡的《陋室铭》。
刘禹锡写作《陋室铭》这篇文章时,唐王朝正在一天天地衰落。在宫中,妒贤嫉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达了他对那些过着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的官僚的鄙视。
写作背景
馨(xīn) 苔(tái)
牍(dú) 儒(rú)
字词认读
读(    )
牍(    )
犊(    )
渎(    )
 




朗读、阅读
连篇累牍
牛犊
亵渎、沟渎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修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词语释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用为动词,“出名”的意思。
惟吾德馨 馨:本义是指发散很远的香,这里比喻道
德高尚,名声传播远。
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则:连词,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代词,这。惟:只。
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闻名。
苔痕上阶绿 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词类活用
宾语前置句:
何陋之有
分析:属于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之”复指宾语
“何陋”,原句应为“有何陋”。
重点句式
品析语言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品析】
“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品析语言
【品析】
“可以调素琴”,说明作者并非不喜欢听音乐,但为什么又说“无丝竹之乱耳”呢?“调素琴”跟“丝竹之乱耳”有什么区别?联系后一句“无案牍之劳形”,则可以看出“丝竹”之音在这里是特指官僚们寻欢作乐的腐朽糜烂的所谓闲适的生活。由此不难看出作者的批判态度。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疑难探究
【点拨】
《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束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文章之中,略去后才有余味。
1.《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写作特色
2.富于韵律美
1.文笔老到精炼
内容归纳
作者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在写法上,以比兴起首,用山、仙、水、龙陪衬,烘云托月,引出了陋室,在绘景、咏人以及铺写志趣之余,再引古代名人名室作比,衬托出作者高洁的志行。文章夹叙夹议,在论证过程中简要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内外的情景。文章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了全文的主旨。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