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2 15:1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太平天国运动
2、洋务运动
3、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4、瓜分中国的狂潮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2、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思考: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矛盾是什么?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出路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

探究一:农民阶级如何探索
材料一:“自西洋以风火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既停其班,洋织盛而土布衰。”农村日益萧条,始以东南各省为著,后则深入内地。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
材料二:满洲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是使我中国之英俊抑郁而死也。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家庭手工业衰落,农民收入减少
内部原因:清政府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回声”

太平天国:(一)起义原因
屡试不中,心怀不满,探寻新路
材料三:广西夏季水灾严重,而秋、春、冬季的旱灾也同样不轻。晚清广西旱灾22次,平均不到三年就发生一次……晚清广西大蝗灾就有21次……
——《近代中国灾荒纪年》
材料四:“洪秀全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一农民家庭……从16岁第一次到广州参加秀才考试,直至1843年,四次科考,四次落第,成为一名高龄的落第童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
自然灾害频发,矛盾尖锐,民生多艰

太平天国:(一)起义原因
1851年,金田起义——运动开始
1853年,定都天京——与清对峙
1856年,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1864年,天京沦陷——运动失败
阅读教材95-96页,找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全过程。


太平天国 :(二)过程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评价
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但当时的条件无法实行这种绝对平均的制度。
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
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具有进步性;
但没有群众基础和条件。

太平天国:(三)纲领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时期 太平天国前期 太平天国后期
主张
意义 否定了 反映了农民追求 的理想。 试图回答
局限 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无法实行 缺乏社会基础,未付诸实行

太平天国:(三)纲领文件
提出四有主张
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社会财富平均
农民革命应当向往
何处去的问题

太平天国·失败
巩固政权:1853年太平军北伐西征,军事顶峰
天京变乱:1856年,领导集团内讧,开始衰落后期斗争:洪仁玕、陈玉石、李秀成进入最高领
导层。
权力斗争引起的严重分裂
农民阶级局限性:继承中国传统信仰的诸多因素。
“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清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 ——陈旭麓
天京陷落: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的夹击下,太平天国失败。
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以夷制匪、借师助剿
探究:从起义过程观察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四)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因而失败是必然。
同治三年(1864) ,太平天国起义遂被以湘淮军为主的清军所镇压,军政吏治,黜陟赏罚,无不咨询。故卒听政之初,军事方亟。两宫仍师用肃顺等专任汉人策,内则以文祥、倭仁、沈桂芬等为相,外则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将,自能削平大乱,开一代中兴之局。 ——印鸾章《清鉴》
同治中兴

太平天国 :(五)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湘系:曾国藩、刘长佑、左宗棠、毛鸿宾
淮系:李鸿章、张树声、刘铭传、丁日昌
洋务运动

探究二:地主阶级洋务派如何探索
洋务运动的目的?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对内:剿发逆
对外:勤远略
自强、求富
恭亲王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洋务运动:(一)目的

创办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
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开平煤矿(李鸿章)
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汉阳铁厂(张之洞)
兰州制造局(左宗棠)
自强
创办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二)内容
求富
官督商办:即由商人出资,政府委派官员来管理。洋务派早期创设的民用企业大都采用这种形式。由于政府财力不足,无力拨巨款直接投资,且不能承担亏损。便全推于商办,但又不放心,于是出现了官督商办这类企业组织形式。
兴办新式教育:
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等),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
1872年8月11日,第一批留美幼童从上海出发
唐绍仪
詹天佑
筹划海防,创办三支海军(北洋、南洋、福建)

洋务运动:(二)内容
材料一:洋务运动的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实的倡导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洋务新政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近代化起步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局限性

洋务运动:(三)意义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西北边疆危机
东南边疆危机
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西南边疆危机
阅读教材98页,找出晚清时期面临的边疆危机。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一)边疆危机
1865年,在英国支持下,阿古柏侵入新疆
1871年,俄国占领伊犁地区
1875年,左宗棠入疆
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
1883年,法国控制越南,中法战争爆发
1884年,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
1885年,镇南关大捷,中法签订《越南条款》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侵略朝鲜、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日本
朝鲜
中国
导火索: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清政府应朝鲜政府求援派兵入朝,日本也借机派兵入朝。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二)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威海卫战役
爆发: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朝运兵船(丰岛海战)
1894年9月,平壤战役
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
1895年2月,威海卫战役
2、过程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二)甲午中日战争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
杭州四地为新的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侵略势力:沿海→内地
进一步掠夺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外国资本挤压阻碍着中国资本的发展。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甲午战争

3
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
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2
4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二)甲午中日日战争
4、《马关条约》影响
3、《马关条约》内容
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万国中之一国,我也是中国之一人。我生长到20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才知道人人有应当尽力于这大家的大义。
——陈独秀《说国家》(1904年)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二)甲午中日战争
5、甲午中日战争影响
消极: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积极:民族意识觉醒
“一律预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
——《申报》1985年5月15日
《春愁》
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三)反割台斗争

瓜分中国的狂潮
俄国:威胁沙俄在东北的独占利益。
德国:唯恐日本由岛国一跃而为陆上强国
法国在远东的政策视沙俄态度为转移
瓜分狂潮


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
表现:
①政治: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
②经济:争相成为中国债主;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9年,美国政府提出在华“门户开放”照会,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特权,要求各国开放在华势力范围,使各国有均等贸易的机会。这一照会为英、德、俄、法、日等国所接受。美国在华虽无势力范围,但凭借这一政策,得到了整个中国市场。
——康广仁《与易一书》
门户开放政策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1864年)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
甲午战争
1894-1895年
边疆危机
19世纪60年代以后
无数人在试图影响一个时代!
同课章节目录